信号分析的若干理论与方法探析:信号理论与分析应用

发布时间:2020-03-07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摘要]认为情报学语境下的信号是一种语用信息,它更强调逻辑推论并且意味着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面对情报处理中信息不完全性和不对称性,情报研究有必要基于环境不确定性和主体有限性这两个基本假定,阐明信号分析的作用和方法。文章尝试构建信号分析框架,从信号认知、情报流程和分析对象三个维度作具体描述。
  [关键词]信号分析情报分析竞争情报
  [分类号]G350
  
  现代组织围绕价值链在不同层次和维度上展开激烈竞争,不确定性因素越来越多,这其中既有结构性质的不确定性,也有参数性质的不确定性,而更多的不确定性来自动态博弈过程中竞争者的有限理性。可以说信息的不完全性和不对称性是情报活动必须面对的永恒问题,所有的情报搜集和分析都必须立足于此。
  信号分析方法就是一种立足于不完全信息条件下的情报分析方法,其要义在于发现信号,辨别信号,解读信号,利用信号进行逻辑推理,直至得出能满足决策需要的情报。
  
  1 信号的情报内涵及其分析框架
  
  信号(signals)一词在通信电子领域广泛应用,作为一种传递信息的载体,包括声信号、光信号、电信号等。在经济理论领域,随着信息经济学范式的兴起,信号传递和信号甄别成为解决市场交易信息不对称的重要方法,信号本身则被看作是一种交易资源禀赋优劣的标志。而在商业实践领域,市场信号更多地被看作是竞争者的市场行为以及对该行为的推断,特别是有关产品/服务的市场行为。
  在情报学视野中,信号具有哪些特定内涵呢?情报学主要研究信息的搜集、加工、组织和利用,其中的信息概念的内涵应该是最本质的,其外延应该是最广泛的。因而情报学视角下的信号不应局限在具体领域的现象归纳,必须从理论上加以抽象和概括。
  信号是一种语用信息。按照符号学理论的观点,语法学研究符号与符号之间的关系,语义学研究符号与对象之间的关系,而语用学则研究符号与主体之间的关系。语用研究在文本意义上强调符号与情景的相关性,而在言语意义上则强调符号与主体的相关性。Dervin的意义构建理论也认为信息使用是一种建构,而不是一种传递;应该从使用者的角度而不是从观察者的角度看待信息的使用…。信号就是一种强调与主体相关程度的信息,没有主体决策的问题域就没有信号的发现,没有主体认知环节的介入就没有信号的解读,没有主体逻辑推理的支持就没有信号的证实和证伪。换句话说,一个信号价值的高低依赖于它与主体信息状态相关性的高低。
  其次,信号分析强调逻辑推论。Liam Fahey认为信号是主体在某种具体环境背景下由竞争对手过去、当前或未来的状态或行为的数据和信息而得出的推论。信号分析面对的是不确定的决策环境,很难完全依靠固定的、统一的指标体系进行分析,一方面是由于依据指标所需的信息无法搜集完全,另一方面指标体系本身是否能够应对复杂多变的竞争环境还是个问题,因此必须借助逻辑推理找出事件背后的因果关系,以得出有用的结论。通过发掘这些因果关系,辅之以相关数据的补充,信号分析要做到从事件现象背后洞察到结构性的关系模式。
  最后,信号本身意味着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笔者认为信息、情景、主体是构建信号的三大要素,情景因素和主体因素相结合会产生问题意识,由此得到种种指引性提问(guiding question)来指导信号的发现;主体因素和信息因素相结合意味着因果关系的构建,实际上就是信号的辨别、解读和利用;信息因素和情景因素相结合凸显了不确定性的存在,其中可能是概率不确定、结构不确定乃至不可知。
  信号分析可以是一种方法,一种流程,还是一种理念。那么如何将这一理念贯彻到情报工作之中呢?笔者认为关键是要把握住“一个核心论题,两个基本立足点,三个研究维度”。
  “一个核心论题”指的就是信号,亦即作为语用信息的主体推论本身。从对象上讲,信号分析就是针对推论的构建和评估,整个分析流程始于推论,在指引性提问的引导下由指标体系转换到推论构建,又终于推论,所有的数据补充、证据构建都为了推论的证明或证伪;从方法上讲,信号分析在各个具体应用领域的展开都是依靠情报推论以实现信息碎片之间的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所谓“两个基本立足点”指的是信号分析的导入、搜集和分析都是基于情境的,具体说来就是立足于环境不确定性和主体有限性这两个基本假定。而“三个研究维度”具体指的是信号分析的信号认知、情报流程以及分析对象。
  下文围绕这三个维度展开论述。
  
  2 信号分析的认知维度
  
  2.1 情景:环境情景和问题情景
  情景规划中有“外部世界的情景”和“战略性叙事”之分,外部情景源自人们对于外部世界如何运作所达成的一致、共有的心智模式,它是“纯”外在环境的一部分,难以对其施加影响。而“战略性叙事”指的是一个人或一个组织对于世界未来发展状况的预期,它多采取因果故事的形式,把某项行动与目标相联系。
  与此相似,信号构建的情景可分为客观的环境情景和主观的问题情景。环境情景规定了信号分析对象所处的特定层次的环境特征,而问题情景就是指信号构建的意义、影响和目的的相关特征,而问题解决也有赖于情景层次的确认。
  不同的情景之间是可以嵌套的。以商业为例,在愿景层面,企业的长期愿景要受到政治、经济、社会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因而它们可以看作愿景的“外部因素”。为了考察影响企业愿景的“内部因素”,就意味着环境情景要做出必要的转换:由愿景层面内化为战略层面,考虑五种竞争力量的相互关系,构成影响企业愿景的“内部因素”。总的说来,上一层面情景的构成要素是下一层面目标的外部影响因素,而当层的情景要素则是当层目标的内部影响要素。
  
  2.2 主体:有限理性的现实
  知识结构不完备,是一个竞争主体有限性的问题。有限理性已成为决策行为研究的核心假设,但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单纯运用有限理性假设难以解释很多决策困境和决策偏差,必须引入更多的主体有限假设。如Thaler认为至少在有限意志和有限利己这两方面不能用有限理性的概念准确表述。
  与ThaIer认为利己主义有限相反,Chugh等人认为由于偏见的存在、利益的纠葛,使得决策过程中存在有限道德的现象。Bazerman和Chugh还认为存在各种注意缺失,或者说由于某种原因人们竟然忽视了明显而重要的可获得信息,亦即有限意识。
  
  2.3 指标:知识背景的显式表示
  指标是信号的来源,来源于情报人员的知识背景,是知识背景在具体问题情景中的显式表示。信号分析中特别关注的是自成体系的指标,亦即指标体系。指标体系的确定意味着信号分析思考维度、分析框架的确定。
  一般地,构建指标体系会有如下几种情况:
  ?标准化体系,直接应用成熟的指标体系。标准化的指标体系一般都是从长期的实践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已经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一种分析框架。这种指 标体系最为权威,最容易得到认可,并且对于特定问题的解释能力最强,但只存在于高度专业化、精确化的领域当中。如会计科目的设置。
  ?规范化建模,基于特定问题专门构建指标体系。这是最为根本的指标体系构建方法,指标体系的构建紧紧围绕问题解决而展开,指标体系问题解决的能力与分析主体对问题的认识程度高度相关。
  ?经验指标,在大量的工作经验基础上提炼指标集。这种指标体系来自于第一线的工作实践,在解决问题的可行性、有效性方面甚至高于规范化建模得到的指标体系。例如企业的衰退征兆有:利润水平的降低;与行业趋势相比,企业的销量下降;债务增加导致财务杠杆水平提高等。
  ?聚类,整合信息碎片得到原始指标。如果对于需要解决的问题知识储备不足,就只能对搜集到的信息加以聚类,显示彼此问的联系。而这种聚类框架只能是非常抽象的,比如“时间一地点一主体一行为”。
  ?隐喻,通过事物相似性建立感性认识指标。利用隐喻来建立指标体系,是基于事物具有相似性这一原理。如果A物与B物具有相似性,A已经为我们所熟知,而B物有待研究,那么通常我们假定关于A物的指标体系很有可能也适合描述B物。比如StephenSoto的变色龙隐喻就是一个例子。但隐喻得来的指标可靠性并不高,只能作为初始的尝试。
  
  3 信号分析的流程维度
  
  3.1 导入:指引性提问
  从某种意义上讲,指引性提问的目的是试图以质疑的方式搭建有效的思维框架,以唤起分析人员对隐藏在现象后的某种必然性给予足够的重视,对可能发生的事件提高警觉性,把握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
  ?用于竞争对手学习的指引性提问。首先是情景层面的把握,企业与竞争对手似乎面临着相似的外部环境,但真正起作用的不是环境现象本身,而是企业对现象的解读;其次是战略层面对竞争游戏规则的把握;再次是战役层面对竞争对手资源配置的把握;最后是战术层面对竞争对手竞争模式的把握。
  ?用于竞争对手跟踪的指引性提问。首先,竞争对手的时间序列上的状态是怎样的?其次,竞争对手各要素状态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再次,竞争对手当前状态与其目标状态的关系是怎样的?
  ?用于危机预警的指引性提问。危机预警要求不能把目光局限在现在的竞争对手、现有的竞争模式之上,必须打破思维定势,回到最本原的竞争起点――为顾客创造价值这一点上,不仅警惕“危”,更捕捉“机”。George s.Day和Paul J.H.Schoemarker制定了一份《公司的战略警觉性自测表》,以此为依据可以评估企业的战略警觉性,亦即适应环境、捕捉先机的能力。John J.McGonade和Carolyn M.Vella也提倡“主动的竞争情报”:方向比位置重要,变化比胶着重要,量级比精度重要。
  
  3.2 搜集:“全源情报”思想的应用
  在信号分析中,“全源情报”是一种值得提倡的理念。美国国防部给全源情报下的定义是:①一种整合了所有信息源的情报产品和/或组织和行为,通常包括人力资源情报、图像情报、测量与技术特征情报、信号情报以及公开来源数据。②在情报搜集中,全源情报用于表明为了满足情报需求,所有的搜集、处理、开发、报告环节的系统和资源都是根据可能的用途而加以鉴别,最有用处的将被分派任务。
  “全源搜集”不是“搜集全源”,“全源”是搜集的目的而非搜集的手段。换句话说,全源是相对于把搜集局限在某一类特定信息源而言的,它要求打破信息源载体不同所造成的樊篱,直接面向信息内容本身。在实际操作中,全源搜集必须要坚持的原则有三:连续性、系统性及耦合性。
  3.2.1 连续性:扫描时间维度的全源搜集要求首先要注意活动的“颗粒性”。事情总是一件一件完成的,组织活动信息流的微观结构是可分离的。但是时间轴划分的依据不是年、月、日,而应该根据具体的问题采用合适的组织单位活动来加以区分。
  活动A、B、c分别是组织三个处于同一情景层次,同一类型的活动,其划分标准要根据具体的信号分析任务来确定,整个时轴T将被划分成四个区间:
  ?区间I:表示过去,包含所有发生过的类似活动,可以显示竞争对手活动的某种规律性,为研究竞争对手现在活动提供参照素材。
  ?区间II:表示现在,其中包含了很多“近期发生过的事件”,甚至也可能包含了可信度很高的短期计划,这些信息是战术性的、可见的,相互联系的。
  ?区间III:表示未来,即目前活动还未发生的部分,是信号分析的重点,很多时候只存在于只言片语的信息中,但是由于有了针对“过去活动”的跟踪以及“现在活动”的进展评估,再结合竞争对手相应的意图陈述,要推知这一部分“未来活动”是可行的。
  ?区间IV:这是未定义的时间区间。所谓未定义并不意味着不存在,而只是说在现有的信号分析任务中,并不能对这一活动提供有效的预测。如果要对其进行有效预测,那么对问题的思考必须提高一个层次,比如从战术层次上升到战役层次。
  其次要注意信号构建过程中的时滞效应。按照利亚姆观点,时滞效应在信号的发现过程和推论过程中特别明显,如图5所示:
  时滞效应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发现过程的时滞、推论的时滞以及行动的时滞,对于信号分析主体而言,后两种时滞是可以控制的,只有发现过程中的时滞受竞争对手影响很大,时间因素作为信息的基本属性,恰恰是竞争对手不愿准确公开的。
  最后则要注意搜集频率的确定。
  3.2.2 系统性:信息来源维度的全源搜集要求 在实际操作中,要实现全源搜集的系统性要求应该做到:信息源的系统性、搜集方法的系统性以及搜集指标的系统性。
  3.2.3 耦合性:情报流程维度的全源搜集要求所谓耦合性其实就是指这种在情报工作流程各环节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现象。以搜集和分析两个环节为例,首先这一情报处理环节划分本身就是基于信息处理模型为原型的。这一模型面向信息形态本身,以语法信息的构建为主要任务,强调各处理环节之间的低耦合性以及单个处理环节内部的高聚合性,整个模型看起来像是一根“冰糖葫芦”。
  “麻花绳”模型则表示了搜集和分析两环节之间高度的耦合性。为了完成推论的证明/证伪,这就要求搜集指标必须能够体现分析指标的内容,形式上可以跟据信息源具体的情况加以转换。在搜集当中的新发现或者灵感有可能导致新推论的出现,使得之前的分析结果有所改变,并产生新的搜集任务。
  情报工作流程中,指引性提问、搜集与分析这几个环节是人为界定的,尽管在逻辑上具有自明性,但这与彼此之间的高度耦合并不矛盾。Steven M.Shaker和Mark P.Gembicki认为情报工作中搜集和分析等环节不应该存在从属关系,好的情报流程会激发更多的问题,继而进行持续的搜集需求、分析需求,只要还在进行重要的决策,情报流程就不会停止。
  
  3.3 分析:因果关系构建   信号分析中最为重要的应该是因果关系的构建。按照心理学观点,有6种情况显著影响主体对于事件x和Y的因果关系判断,分别是x在情景中的显著程度、x与Y的时间先后顺序、x与Y的因果链强度、x与Y的共变程度、x与Y在时空中的接近程度以及x与Y的相似程度。下面从5方面出发探讨信号分析的因果关系构建。
  ?显著程度。这里的显著程度更确切地讲应该是“异常程度”,一般而言人们倾向于用不正常的、显著的事件去解释某种信号的产生,因为在正常情况下该信号不会发生,这实际上是差异法的一种运用。
  ?时间先后。时间是一种很好的分析尺度,在信号分析中,如果一个信息片段能够在时间轴上精确定位(满足分析需要即可),那么它将成为因果关系链的重要一环。
  ?共变程度。对于强信号而言,由于能够收集到系统的数据,因而信号与企业行为和市场行为之间的相关性能够进行实证考察。例如Chen和Mac Millan的研究表明行动的确定性增加了反应的可能性,缩短了反应时间,使得反应方式更加多样化“…。
  ?相似程度。在信号分析中更为关注信号事件某一属性的接近程度,对事件的属性进行充分的标记,按照某一类属性将事件加以聚类,这样可以灵活地显示各弱信号之间可能的联系。
  ?因果链强弱程度。与逻辑学、科学哲学语境下的推论概念不同,在信号分析语境下讨论情报推论不仅要看到它的客观逻辑性,更要看到它的主观构建性。如果以演绎推论这种最为严格的推论形式作为参照,那么随着诠释能力要求的放宽,推论的类型也将出现一系列的变种。归纳起来,因果关系链可以区分为:演绎推论、统计推论、目的推论、省略推论、部分推论和概略推论这六种类型。
  
  4 信号分析的对象维度
  
  前文在论述信号的情报内涵时,强调了信号的语用性和推论性,这样一来信号分析的对象就不再局限于商业情报和技术情报,而在政治、环保、舆情等公共领域同样应该起到应有的作用。基于信号的语用性,信号分析的对象应该是对某一问题决策而言相对重要的,相对基本的议题或事件,比如战略规划中主要竞争对手的战略问题,外贸谈判中的市场供需问题等。而基于信号的推论性,信号分析应该具有前瞻性、预见性,是指向未来的,例如产业化背景下的技术预见/技术预测、网络舆情的走向等。可见,信号分析的对象是较为广泛的。但这并不影响信号分析本身作为一种方法的针对性,因为所有的分析推论都应该围绕语用相关而展开。
  
  5 展望
  
  在信号分析中,推论如果有了一定的证据支撑将作为假设进入下一个推导步骤。从这个意义上讲,推论与假设只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事实上要评估推论的合理性,光从证明/证伪的思路出发未必奏效,而且信号分析中绝大多数推论并非严格的演绎推论,逻辑在推论中的作用并不足以保证其正确性。信号只有确立了它是在传递一种趋势时才成为信号,不深入分析就无法确切知道信号背后的各种可能。特别是当信号与信号之间存在矛盾的时候,对于信号分析而言很有可能是一个值得深入分析的切入点。

相关热词搜索:探析 信号 若干 信号分析的若干理论与方法探析 基于信号理论的股利政策分析 股利信号理论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