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体验理论的实践应用_国外知识生态理论与应用研究综述

发布时间:2020-03-10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摘要]认为国外学者在对知识生态的兴起、特点、实施障碍和知识生态系统的定义与构成要素等方面进行理论探索,并在将理论成果应用于企业组织、政府部门、教育领域和Web3.0环境方面取得不错的成绩。我国知识生态研究可借鉴国外经验,逐步形成知识生态理论体系,指导知识生态的发展。
  [关键词]知识生态 知识生态系统 综述
  [分类号]G350
  
  新兴的知识生态理论和实践正在使20世纪的管理和经营理念逐渐过时。知识生态提供了一个研究框架,组织机构可利用新兴技术促进成员之间有效合作,从而实现利益最大化。由此,对于知识生态的研究逐渐成为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焦点。
  笔者以knowledge ecology、knowledge ecosystem为检索词,通过检索Scieneedireet、EBSCOhost、ProQuest等数据库,利用学术搜索引擎Google Scholar、Seirus和开放存取资源检索平台Socolar以及专业网站如智能社区实验室(CIL)、社会科学研究网(SSRN),删除重复文献,共检索出标题中含有knowledge ecology、knowledgeecosystem的文献36篇。
  通过分析36篇文献可知:国外学者对于知识生态的研究,注重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微观研究和宏观研究相结合。理论研究方面,从知识生态的产生人手,将知识生态与信息生态、知识管理进行对比,归纳其特点,探讨知识生态实施的障碍因素以及知识生态系统的定义和构成要素;应用研究方面,知识生态广泛应用于企业组织、政府部门、教育领域和Web3.0环境;微观研究主要侧重于知识生态系统的设计和培育,宏观研究主要关注社会正义。
  
  1 知识生态的理论研究
  
  1.1 知识生态的兴起
  知识经济时代的社会经济财富越来越依赖于快速的知识创造,这种经济基础导致了知识生态的产生。推动知识生态的另一个动力是网络的涌现,全球性的通信环境要求企业利用网络技术创造最大化的商业结果。
  1991年,George P6r提出了知识生态的概念框架,开始设计企业知识生态系统。1997年,第一届世界知识管理会议在其标语上加上了“知识生态――从信息管理到知识生态”。1998年2月2-27日,社区智能实验室与元系统设计集团联手举办了“第一次全球性的专注于知识生态的聚会”――知识生态博览会。
  早期对知识生态的研究主要是设计和培育知识生态系统,研究如何高效率地创造知识、集成知识、共享知识和使用知识。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外学者将知识生态研究上升到社会正义这种国家层面的高度。2006年,知识生态国际组织(KEI)成立,完全致力于社会正义,尤其是关注弱势群体,包括低收入者和边缘群体。知识生态国际组织的主要工作是:障碍者的阅读权力、创新经济与知识经济、执法与侵权补偿、获取知识的一般问题。
  1.2 知识生态的特点
  知识生态作为知识管理的派生物,对信息生态进行继承和发展,与知识管理、信息生态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结合George P6r与Yogesh Malhotra等人的观点,知识生态的特点可归纳为:
  ?知识管理的目标是积累并利用知识,知识生态的目的是发展和调动集体智力,进而发展和调动组织智慧。
  ?与传统的知识管理系统过度强调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网络不同,知识生态主要关注由个体组成的社会网络。
  ?正如自然生态繁荣于物种的多样性,知识生态兴旺于知识的多样性。
  ?知识生态与信息生态一样强调信息管理,知识生态强调知识创造和知识更新以及由其导致的行动和结果。
  ?信息生态主张重点描述现有的信息和相关的信息过程,而不是定义未来的信息和信息过程,知识生态明确考虑以非连续变化和创新突破为特征的未来。
  1.3 实施知识生态的障碍
  知识生态作为一种新的理念,其实施必然会遇到来自各方面的挑战。Paul Shrivastava总结认为实施知识生态的障碍包括技术、人、体制三方面:
  1.3.1 技术问题 知识生态意味着将不同的但相互关联的技术进行整合。将这些技术整合到大规模系统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另外,由于新旧功能的兼容问题,需要对知识生态系统整体进行重新设计,增加了实施成本。
  1.3.2 人的问题 实施知识生态需要处理人们对于智能知识代理的情绪反应。目前,计算机可以接管部分日常知识工作甚至专家知识工作,引发了强烈的情感问题。情感抵触可能破坏知识生态的实施,或至少减少其实施的有效性。
  1.3.3 体制问题 执行任何新技术都会遭遇组织对变革的抵抗。实施知识生态涉及全面的、全方位的技术整合,影响到整个组织所有的功能、工作与绩效。同时,对知识生态缺乏理解也加剧了组织变革问题。
  
  2 知识生态系统的理论研究
  
  知识生态的主要研究领域和实践领域就是设计和支持自组织知识生态系统。在自组织知识生态系统中,没有时空的约束与限制,各种信息、思想、洞察力和灵感相互交错、相互滋养。
  2.1 知识生态系统的定义
  George P6r认为,知识生态系统是信息、灵感和洞察力、人和组织能力的自组织系统,并从三个维度解释了知识生态系统。从双焦点(Bi-foeal)维度来看,知识生态系统是交流网络和知识库;从三元网络(Triple Network)维度来看,知识生态系统是个三元网络:人际网络、知识网络和技术网络;从复杂适应系统(CAS)维度来看,知识生态系统是由人类群落组成的复杂适应系统。
  Thomsont认为,知识生态系统是由人、制度、组织、技术以及知识创造、解释、分布、吸收和利用等知识流程组成的复杂的多面系统。David Bray将知识生态系统定义为:纳入一种自下而上的方法,在知识技术、动机先例、知识转移与行为结果之间寻找其适当的“位置”。知识生态系统是一个动态网络,按照环境状况的要求,既培育员工之间的知识交流机会,又允许动态知识交流活动的发生和发展。
  
  2.2 知识生态系统的关键要素
  知识生态系统由相互链接的知识资源、数据库、专家和智能知识代理等组成,提供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执行组织任务所需的知识。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获取知识,模糊了学习行为与工作行为的界限,导致学习与工作时而同时发生,时而交替发生。Paul Shrivastava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认为知识生态系统的关键要素包括:
  2.2.1 核心技术知识生态系统的运行和发挥作用依赖于两种技术核心:一种处理内容或实质知识,另一种包括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电信。这些技术提供远远超出个人能力的知识管理功能。
  2.2.2 关键的相互依赖关系组织知识存在于由组织内外的个人、系统和程序组成的复杂网络当中。该网络是以社会关系和技术关系的形式建立起来的。   2.2.3 知识引擎和代理这是指创造知识的系统,包括研究和发展进程、专家、运营经理/管理员、软件系统,档案知识资源和数据库。知识代理是执行组织知识功能的独立的软件系统。
  2.2.4 绩效行为组织知识转化为经济价值,需要包括认知行为、物理行为以及诸如娱乐的社会行为。它们发生在物理空间、电子空间、经济交易以及知识工作的交流沟通当中,有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
  
  3 知识生态与知识生态系统的应用与实践
  
  知识生态与知识生态系统为分析和解决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视角和框架。国外学者纷纷利用知识生态与知识生态系统分析和解决问题,主要应用领域为企业组织、政府部门、教育及Web3.0环境下的应用实践。
  3.1 企业组织中的应用与实践
  面临信息急速变化的过度动荡的外部环境,传统的自上而下的知识管理是行不通的。知识交流必须超越物理组临近、社会网络和组织机构本身。DavidBray指出,研究人员和实践人员应该如同犯罪现场调查员一样思考并揭示:谁有机会、谁有动机、采用什么方法?这三个问题创造了组织内部个体之间的知识交流机会、行为先例、知识交流活动,共同培育了知识生态系统。由于知识交流机会影响人类动机,进而影响知识交流行为和过程,最终影响结果,包括组织绩效。David Brayt提出了构建企业知识生态系统的步骤,如图1所示:
  Mark Ginsburg认为企业内联网文档管理是一个知识生态问题,文档管理的前台要素(人类要素)和后台要素(系统要素)的有机结合构成了文档知识生态的完整形态,指出文档管理系统所面临的知识生态问题:识别企业文档管理系统中典型的异构工作组、用户间和团体间的协调作用。
  3.2 政府部门的应用与实践
  加拿大森林服务中心隶属于加拿大政府机构的自然资源部,包括5个研究中心和2个研究森林以及位于渥太华的总部办公室。位于加拿大维多利亚市的太平洋林业中心是5个研究中心的其中之一。太平洋林业中心的森林病理学标本馆,拥有35,300多个森林真菌和森林疾病标本,3000多种不同的真菌物种。森林病理学标本馆为方便研究人员、森林管理人员和一般大众获取森林疾病数据,提高植物标本管理和数据库管理的效率,研发了基于网络的植物标本管理系统,实现了植物标本数据的远程管理。Thomson等从知识生态系统的角度(人员、机构、组织、技术以及知识创造、分配吸收和利用的知识流程)探讨了森林病理学标本管理系统的演化过程,认为该系统强调了标本管理人员、系统研发人员、网站管理员和信息技术人员之间的交互作用,解决了森林病理学标本馆的服务转型和基于网络的辅助决策等问题。
  在政策制定者、学者和实践者研究如何实现城市土地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城市土地研究院(ULI)已成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Donald M.Norris认为ULI的各种会议和活动、案例研究和出版物以及组织价值将政策制定者、学者和实践者联系在一起,促使他们之间建立了丰富的人际关系,共同解决问题和分享观点,形成了ULI的知识生态。Donald M.Norris分析了ULI的显性知识获取、显性知识流和隐性知识流、公一私之间的知识共享,绘制了ULI知识生态的金字塔图形,描绘了ULI成员、利益相关者和各种活动的层次结构。
  3.3 教育领域的应用与实践
  Paul Shrivastava提出了组织学习和知识管理的知识生态框架,已经被应用于教育和培训行业。以苏格拉底计划为实例,详细描述了教育领域的知识生态系统。Richard Shambare等指出高校存在竞争、演化、地域性、有序性等生态系统的特征,论证了知识生态系统模型在南非高校的适用性,提出必须创造各种条件培育知识生态系统。Guiney认为学校知识生态的属性可以分为5个大类:学校目标和价值观、专业发展、课程与教学、学校环境和文化、沟通和技术,并且指出学校普遍缺乏生态视角的理念,教育政治和文化是学校知识生态发展的障碍因素。
  3.4 Web3.0环境下的应用与实践
  Web 2.0不断发展,以用户生成内容为主,如何在数以亿记的信息源中找寻可用知识成为难题。语义网(Web3.0)具有互操作性,能集成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知识建构模式,提供高级语言实现知识表达,实现知识共享、知识保护。Francois Magnan等基于语义网的众多优势,并结合知识模型创建工具、知识的储存工具、推论/规则引擎、语义参考工具、语义浏览/搜索工具、知识传播工具,提出了构建基于Web3.0的知识生态系统。Antonio Manzahni等基于自治组件与P2P离散资源之间相互影响的复杂性,提出了服务知识生态系统,不仅可以为长尾用户提供语义的动态服务,而且有助于商业模型的改变,即telco3.0-web3.0。
  
  4 结语及启示
  
  国外对于知识生态的研究起步较早,有关知识生态的研究比较完备,全面探讨了知识生态的背景、特点和实施障碍以及知识生态系统的定义和关键要素,还将知识生态广泛应用于诸多领域,包括企业组织、政府部门、教育领域和Web3.0环境的应用,注重理论与实际应用并重。
  我国对知识生态的研究才刚起步,比较注重理论研究,忽视实际应用。与国外成果相比,国内研究明显不足,表现在:
  ?目前正处于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信息爆炸、知识信息过载、知识获取等问题日益严重,知识生态与知识经济的发展关系密切,但我国还缺乏对知识生态的深入研究。
  ?对于知识生态的研究处于微观和中观层面,没有上升到社会层面的高度,理论研究仍处于生态学理论知识的移植阶段和概念的抽象理解阶段。
  ?缺乏完整的知识生态理论的指导,知识生态系统的应用领域非常有限,仅限于企业组织。对实施知识生态的绩效评价等缺乏研究。
  因此,我国应借鉴国外知识生态研究的成果,从国家层面的高度来重视知识生态研究,制定相关的知识生态政策,为知识生态的实施提供理论指导,构建可扩展的知识生态系统模型,将知识生态广泛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不断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知识生态理论体系。

相关热词搜索:综述 生态 国外 国外知识生态理论与应用研究综述 草坪草生态适应性研究综述 浅谈草坪草生态适应性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