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素质导航图研究基础] 信息素质

发布时间:2020-03-10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摘要]在科学素养导航图的启发下提出信息素质导航图的概念,分析信息素质导航图的组成、功能以及研究基础。抽取、划分、关联知识单元是信息素质导航图的研究基础;分析用户典型工作任务是绘制信息素质导航图的基础条件。信息素质导航图可以成为人们提高信息素质的有力工具。
  [关键词]信息素质 导航图 科学素养
  [分类号]G252
  
  1 引言
  
  科学普及出版社2008年9月出版了《科学素养的导航图》(Atlas of Science Literacy),该书由美国科学促进协会著,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译。该书基本观点是:科学素养不应被视作支离破碎信息及毫不相干技能的简单集合,而应是一个内容丰富、技能与观点可以相互支撑的架构,这个架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展变化的。基于以上观点设计的导航图不是为某一课程或者教学量身制作,而是提供了一个框架来激励人们思考如何根据实际情况来设计和组织学习。
  信息素质是科学素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信息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是否也存在或者需要类似科学素养导航图的信息素质导航图呢?本文受科学素养导航图的启发,阐述信息素质导航图的功能、研究基础和应用前景。
  
  2 科学素养导航图组成和功能介绍
  
  2.1 科学素养导航图的组成
  科学素养导航图(strand maps)是伴随《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和《科学素养基准》的制定,由许多科学家和教师经过10余年的努力于2001年完成的。该书通过49张图表来描述数学、生物、科学、思维等领域知识和技能从幼儿园到高中毕业期间逐渐积累发展的过程。在导航图设计者看来,学生的学习都是建立在他们以前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基础之上,现在的学习将为以后的学习做好准备。因此,为了帮助学生获得良好的科学素养,教育者需要了解学生在不同年级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以及所学的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是如何依赖于或者支持其他知识和技能,否则教师教给学生的不过是孤立、贫乏的知识堆积而已。
  科学素养导航图以图表的形式描绘了学习目标之间的关联,展示了学生从幼儿园到高中毕业时理解力的发展和知识的关联。科学素养中关于“系统”的“复杂性”导航图见图1。科学素养导航图由基准、连接箭头、图线标记、年级范围、图间关联五个部分组成:
  2.1.1 基准(benchmarks) 基准指学生在经过某个阶段学习之后,在知识和技能方面必须达到的水准,也是学生要实现的具体学习目标,也可以理解为知识单元或者知识点。基准是导航图的基本成分,导航图里的基准包括知识基准和技能基准两种。
  2.1.2 连接箭头(connecting arrows) 表示两个基准之间的关联,箭头表示一个基准可以“促成或实现”另一个基准,双向箭头表示这些基准之间“相互支撑”。
  2.1.3 图线标记(labeled strands) 每张图都指出了几条基本的线索来说明导航图的基本内容,比如图1所示的关于“复杂性”的导航图,其中“复杂性”就是图线标记。
  2.1.4 年级范围(grade ranges) 年级范围表明了什么时候大多数学生应当能够达到这些基准。如图1中水平线及其左端数字。
  
  2.1.5 图间关联 因为所有的基准都可以看做是一大类知识、技能以及之间相互关联的一部分,因此相同的基准甚至同样的路线会在不止一张图中出现,如图1中的“到‘科学调查”’就说明了“图间关联”关系。
  
  2.2 科学素养导航图的功能
  2.2.1 理解基准和标准 仔细研习某一张导航图,能够提高教师对具体学习目标性质和内容的理解,理解某个基准是来自于哪里,导向到哪个,与哪个或者哪些基准相关联,在教学或者辅导中做到心中有数。
  2.2.2 设计课程 导航图可以帮助教学人员审视不同年级、不同课程之间的关系,利用知识技能之间的顺序性,建构适合不同年级和对象的科学课程,避免重复,增加针对性。
  2.2.3 制定教学计划 当学生经常为某一教学难点所困扰时,导航图可以用来确定需要什么知识内容来支持或者辅助对教学难点的理解,充分关注有箭头相连的基准或在导航图中位置相近的基准,从而组织教学,制定教学计划。
  2.2.4开发设计教材 不论是开发教材还是分析教材,关键的一步是深刻认识学习目标以及完成学习目标需要的前提条件。导航图不仅提供了某一标题下的具体内容,还揭示了这些具体内容与其他内容之间的关联关系,便于在教材中取舍和突出某些知识内容。
  2.2.5 评估和分析教学效果 导航图可以用来确定评价某一特定技能和观点的具体时机,理解学生学习中遇到困难的原因。以导航图为框架,评价和分析教学效果,可以理解学生在能力增长过程中所处的位置,而不是仅考核学生对孤立知识集合的记忆程度。
  2.2.6 培训教师 研读导航图可以丰富教师的知识,明确基准之间的联系,可以从学生如何获得知识的角度出发思考如何教授相关知识。
  
  3 信息素质导航图的研究价值
  
  3.1 信息素质导航图的由来
  信息素质是科学素养中不可或缺的基础组成部分。科学素养导航图将科学素养有关的知识单元依据学习者所在的年级建立内在关联关系。与此相类似,信息素质也是由若干具体的知识单元组成的,不同的任务需要不同的知识单元,环境和任务的改变将直接导致所需知识单元内容的更新和变化。不同学科方向的用户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科研阶段需要或使用信息素质所包含的不同知识单元,有些知识单元是用户完成任务必不可少的,有些是用户完成工作任务应该具备的,有些则是可有可无的知识储备,有些知识单元是后续工作的基础,有些知识单元仅在某一阶段使用。参考科学素养导航图的核心思想,将工作任务的不同阶段所需要的知识单元按照用户的需要程度分层次梳理联系起来,可以形成信息素质导航图。
  本文提出信息素质导航图的定义,简言之就是人们完成某一任务过程中需要或者使用的信息素质相关的知识单元的关联图。
  
  3.2 信息素质导航图的组成和功能
  信息素质导航图由知识单元、连接箭头、任务属性、所处阶段、图间关联五部分组成,如表1所示:
  
  知识单元可以理解为信息素质能力标准所包含的具体知识或技能。信息素质导航图示例如图2所示:
  
  图中“已知具体文献、已知线索、已知大方向、时间要求紧、要求查全”为“任务属性”,“到‘学术论文的撰写’”为图间关联,“分析任务、制定并执行方案、处理结果”为“所处阶段”,方框内的所有内容都是“知识单元”,例如提取关键词、保存检索策略、原文传递等。
  信息素质导航图的功能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3.2.1 针对教育工作者的功能 针对教育工作者,信息素质导航图与科学素养导航图的功能基本类似,如表2所示:
     理解信息素质能力标准。1989年至今,一些国家、地区和学校先后发布了信息素质能力标准,虽然标准表述、分层不同,但是核心思想类似,都强调利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信息素质导航图揭示了完成某一任务所需要的知识单元,将知识单元与用户的应用场景和使用时机联系起来,补充了信息素质能力标准框架中所没有的背景知识,因此研读信息素质导航图有助于理解信息素质能力标准。
  完善信息素质教育体系。信息素质教育体系是一系列课程、多种教学手段、多种教学形式的集合,信息素质导航图可以提供一种全新的教学素材组织框架,从而建设利于用户自学的网络课程。同时,导航图还可以帮助教学人员审视不同课程之间的关系,利用知识单元的顺序性等特点,建设适合不同学科、不同背景用户实际工作中需要的信息素质教育课程,避免重复,增加针对性,从而完善信息素质教育体系。
  优化教学内容。研读信息素质导航图,能够提高教师对具体教学目标性质和内容的理解,了解哪些工作任务的什么阶段使用哪些知识单元,可以增加教学的针对性、优化教学内容。
  测评信息素质。导航图可以用来确定测评某一特定技能是否真正掌握的具体时机,在完成具体工作任务的过程中了解用户的信息素质状况。以导航图为框架,评价和分析教学效果,可以理解学生在能力增长过程中所处的位置,而不是仅考核学生对孤立知识集合的记忆程度。
  培训师资。信息素质本身就是一个发展变化相对较快的实用技能,信息素质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学习,研读导航图可以丰富教师的知识,加深理解知识单元之间的联系,可以从学生如何应用知识的角度出发思考如何传授相关知识。
  3.2.2 针对教育对象的功能 针对教育对象,信息素质导航图的功能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自测信息素质。导航图提供学生自测信息素质的可能,如果已经了解完成不同任务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就说明信息素质基本合格。
  规划学习内容。用户研读导航图之后,可以就信息素质相关的知识或者技能查漏补缺,有针对性地学习相关知识。在接受某一项具体工作之前,用户可以结合导航图预判将需要的知识单元,从而规划学习内容。
  再认识信息素质。用户对信息素质的认识差异很大,到底信息素质的哪些知识或者技能对什么样的工作起什么样的作用,可以通过导航图获得一些基本了解,从而再认识信息素质。
  
  4 信息素质导航图的研究基础
  
  4.1 抽取信息素质所包含的知识单元
  绘制信息素质导航图首先要依靠信息素质能力标准。用户行为研究的不断深入,已经证明用户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在不断变化。不同的任务涉及不同的不断发展变化的知识单元,汇总知识单元是信息素质导航图的研究基础之一。
  国内外教材和信息素质教育网站是知识单元的传统来源,也是知识单元的可靠抽取对象。这两种来源抽取的知识单元最主要的特点是系统、全面,但是动态性体现不足。用户需要的知识单元是动态变化的,随着环境的不同而不同,需要不断增加新知识,而教材动态性明显滞后。动态的知识单元需求来自于用户的信息实践,因此深入了解用户的信息实践过程,归纳总结用户经常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是产生新知识单元的有效途径之一。另外,最新的知识单元总是散落在信息素质教育工作者的教学和服务实践中,需要系统梳理和关联。比如ALERT等定制服务很早就存在于某些数据库平台提供的个性化服务中,有些信息素质教育工作者仅在介绍数据库的时候附加介绍这个功能;另外一些信息素质教育工作者则结合RSS技术的应用将数据库的提醒服务作为跟踪信息的重点途径介绍。当明确了跟踪最新学术信息是科研人员和研究生的常规工作任务之一时,描述跟踪最新学术信息的导航图就要把跟踪的方法(检索策略定制跟踪、期刊最新内容的定制跟踪、某些重要文献的引文跟踪)、跟踪原理、工具和具体数据库、网站的介绍关联起来。
  
  4.2 划分与关联知识单元
  信息素质相关知识单元梳理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之一是知识单元的细粒度问题。知识单元可以大到一个课程、一个题库、一章内容、一节内容,小到一段文本、一个图片、一段视频、一张演示文稿,任何粒度的知识单元都有意义。一些知识单元可能围绕一个主题、围绕一个问题的解决,一个知识单元可能拆分成若干个独立的知识单元。知识单元之间有前导关系、后继关系、相关关系等。具体说两个知识单元A与B的关系可以是:A是B的一部分、B是A的一部分、A基于B、B基于A、A需要B、B需要A、A是B的某个版本、B是A的某个版本、A与B有相同的格式,B先于A、B与A有相同的格式,A先于B、A参考引用了B、B参考引用了A。
  知识单元划分的方式和大小直接影响到对知识单元的重用,一般来说,知识单元划分越细,其可重用性就越高,但是粒度太小势必造成重组的困难。粒度选取很大,代价就是只能实现大粒度的共享,大粒度知识单元内部对于用户来说是黑匣子,无法实现知识的拆分与重组。理想的中等粒度的知识单元是重用要求最高的知识单元,具有最大的相对灵活性和相对完整性,既可以视为一个独立的学习单元,也可以作为一个组成部分和其他知识单元进行组合,形成一个较大粒度的知识单元,还可以方便地进行知识单元共享、交换和传输。
  信息素质导航图需要的知识单元不同于专业课程,专业知识强调的是知识的内在逻辑性,而信息素质的知识单元是以解决具体问题为核心的,知识单元之间的联系往往以一个工作任务的完成或者一个活动的完成为核心,前导和后继关系有,但是并不多见,更常见的是使用的先后顺序。因此本文提出知识单元划分的两个原则,直到最小原则和用户单独使用原则。如表3所示:
  
  下面用实例说明知识单元的细粒度及关联关系。
  了解“获取原文的方法”中需要了解“原文传递”和“馆际互借”两种服务手段,“原文传递”中还可能用到“期刊刊名缩略语转换”,“缩略语转换”要用到“转换工具书”或者“JCR数据库”或者“乌利希期刊指南”等其他工具,有些人还要了解“刊名缩写规则”,以便不用查询也能基本了解期刊刊名全称。
  在以上实例中涉及“获取原文的方法”、“原文传递”、“馆际互借”、“期刊刊名缩略语转换”、使用"JCR数据库”进行“刊名缩略语转换”、“乌利希期刊指南”、“刊名缩写规则”七个知识单元,知识单元的细粒度不同,如果使用“直到最小原则”,这七个知识单元都要划分出来;如果使用用户单独使用原则,获取原文的方法、原文传递、馆际互借、期刊刊名缩略语转换这四个知识单元就可以满足希望了解获取原文方法的用户的教育需求。
  应用直到最小原则拆分,七个知识单元的关联关系如下:“原文传递”是“获取原文方法”的一部分,“馆际互借’’是“获取原文方法”的一部分,“原文传递”需要“期刊刊名缩略语转换”,“期刊刊名缩略语转化”需 要“JCR数据库”,“刊名缩略语转换”需要“乌利希期刊指南”,“期刊刊名缩略语转化”基于“刊名缩写规则”,如图3所示:
  
  因此结合信息素质能力标准、用户行为研究成果以及教学实践,梳理和抽取知识单元是研究信息素质导航图的重要基础之一。
  
  4.3 分析用户典型任务
  国内外信息行为研究已经涉及了医生、护士、科研工作者、律师、研究生、本科生、工程师、翻译等不同的人群。这些人群之所以有不同的信息行为,主要是因为他们要完成不同的任务。用户典型任务分析不仅是信息行为研究的起点,也是信息素质导航图的绘制基础。信息素质导航图需要研究一类人的不同任务,梳理总结这一个职业或者一类人的典型任务。
  基于任务的研究方法的价值已经在信息研究领域得到证明。任务是人们活动中可以分析操作的单元,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个人行动和后果。任务是一项特殊的工作,它有明确可以感知的开始和结束,也有一个实际的目标,通常还有一个明确的意义。如果任务复杂,可以将其拆分成细小的单元,但是个人的任务都不是独立的,与前面的大任务、工作流、过程相连,最后要与人类真实世界相连。任务可以被定义为实体,任务之间结构和功能相似。但是任务“规模”的增加和减少事关任务描述的精准程度,因为一个任务的基本结构相对稳定,“规模”依赖的现象与任务所处的情境密切相关。情境中的特别重要的一点就是子任务的定义和子任务之间关系。
  任务属性是指任务的外部特征,比如任务来源(自发、合作、指派)、真实性(真实、模拟)、任务周期、发生频率、结果形式、目标以及清晰度、复杂度、重要性、紧迫性、困难度等。这些属性都会直接影响用户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对知识单元的使用和需求。
  信息素质导航图是具有共同属性的一类人完成某一任务过程中知识单元的关联图,因此需要梳理的任务是彼此相对独立、结果形式基本相同的信息密集型任务。可以通过调查或者访谈获得典型工作任务。以研究生为例,在读期间典型工作任务可以归纳为:撰写开题报告、撰写科研项目申请报告、撰写学位论文、撰写期刊论文、撰写会议论文、撰写专利说明书、给导师或者课题组查找资料、给导师或者课题组翻译资料、阅读文献、设计实验或者调查、解释实验现象、处理实验或者调查数据、参与课堂讨论、完成课程作业、自学一种工具或方法、汇报研究进展等。
  因此分析任务及任务属性是信息导航图的重要基础,部分任务属性将成为信息素质导航图的主线名称。
  
  5 讨论
  
  明确了信息素质导航图的组成、功能和研究基础之后,还需要进一步明晰验证信息素质导航图的过程。用户和信息素质教育工作者验证信息素质导航图的方式和方法还有待进一步细化。导航图是完成某一项任务可能需要的所有知识单元的导航,经过验证才可以区分必不可少的知识单元、可有可无的单元、为提高效率可以考虑的知识单元,因此经过验证的导航图才能够最后得到广泛认可,才能成为信息素质教育对象自学的有利工具,成为信息素质教育工作者组织、发展教育内容的重要参考。

相关热词搜索:素质 导航 基础 信息素质导航图研究基础 中外信息素质教育比较研究 信息检索基础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