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政策信息服务需求的调查与分析|农村宅基地新政策2018

发布时间:2020-03-10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摘要]采用问卷和访谈相结合的调研方法,从农民的信息意识、对政策信息渠道利用的偏好以及农民对政策信息需求的满足程度等方面分析农村地区政策信息服务的需求现状和特点,并从提高农民的信息素质、加强农村信息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发挥各种不同传播渠道的作用、提高农民政策信息需求满足程度等方面,提出一些建议以改善农村政策信息服务。
  [关键词]农村地区 政策信息服务 信息需求 调查与分析
  [分类号]G350
  
  1 引言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加强农村地区信息传播、信息需求和信息服务的研究,可为我国政府部门和信息传播机构提高农民信息服务质量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持。各级政府部门对农村信息服务的开展及政策的落实,将发挥政策信息对农民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活动的服务作用。要为农民提供有效的政策信息服务,必须要了解农民对政策信息服务的需求情况,本文通过调查广东茂名地区农民的政策信息需求,旨在为政府部门和信息机构有效地向农村人口开展政策信息服务提供决策参考。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调查对象
  2010年5月10日―6月10日,本课题组采取抽样调查的方式对广东省茂名市茂南区、茂港区、高州市、化州市、信宜市和电白县的村民进行入户访谈和问卷调查。调查对象涉及种植户、养殖户、乡镇工作者、手工业者、村干部、乡村教师等不同类型的农户;调查对象年龄跨度较大,其中40岁以上的农民占总比例的60.62%,从侧面反映了农村年轻劳动力的缺失;从学历分布来看,小学以下文化程度仅占19.22%,76.32%的调查对象具有初中及以上文化水平,对调查所涉及问题能够较好地理解,此次调查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和可信度。
  
  2.2 调查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定性调查包括实地调查和个案访谈,定量分析采用发放调查问卷的方法。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728份,回收619份,回收率85.03%,其中有效问卷541份(包括访谈调查问卷33份)。对不同年龄段村民的信息意识、获取政策信息的途径以及政策信息需求的满足程度进行深入的调研。
  
  3 调查结果分析
  
  3.1 农民的信息意识分析
  信息意识是信息素质内容的一部分,信息意识具体表现为了解信息的重要性,对信息敏感,在遇到问题时知道并善于依靠信息进行判断、分析和决策。信息意识是人们搜集、处理、分析、综合、利用信息等信息能力的前提和基础。农民信息意识的强弱反映了他们的自觉搜集、获取和利用信息的能力高低。
  3.1.1 大部分农民具有一定的信息意识 大部分农民都认为现代农民需要具备信息获取能力,也能够意识到信息在他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影响力,这说明现代农民具有一定的信息意识。调查还发现,年纪越轻,信息获取意识越强;相反,年纪越大的农民信息获取意识相对较弱。
  据调查,84.28%的被调查对象认为政策信息非常重要,这说明大多数农民已经意识到农村政策与他们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值得他们关注。从年龄来看,认为农村政策信息比较重要的农民比例较高的是在30―50岁之间的农民,而对于低于30岁和高于60岁的农民来说,这一比例相对较低。
  3.1.2 受教育程度与农民的信息意识及需求强度呈正相关关系 调查发现,受教育程度的高低与信息获取意识呈正相关关系,学历低的农民,其信息意识相对较弱、需求强度也较低;而对于高学历的农民,能清楚地意识到信息对他们生活的重要性,并且能将信息与自身生产和生活相结合,促进新需求的产生,如表1和表2所示:
  
  3.2 农村政策信息渠道利用的偏好性分析
  信息渠道包括传播渠道和传播媒介两个层次,传播渠道主要指大众传播、组织传播和人际传播,传播媒介主要指各种传播渠道下的具体传播介质,如电视、宣传资料等,了解农民对各种传播渠道和传播媒介的利用偏好情况有助于了解农村政策传播的真实状况,有助于政府和相关信息机构选择政策传播策略。
  3.2.1 看电视、亲戚朋友告知以及村干部传达是农民获取政策信息的最主要方式大众传播渠道中的电视由于具有图文并茂、声像兼备的特点,已经成为农民最乐于接触的媒体。据调查,农民家庭电视的普及率很高,有71.93%的村民家里有电视机,电视是农村居民获取信息的重要媒体,也是他们获取政策信息的主要途径,但电视传播农村政策的效果却并不如意。调查显示,大部分村民在电视上收看过政策信息的报道,主要是收看珠江电视台的新闻节目,但只有9.61%的村民对电视播放的政策非常了解,74.49%的村民认为不太了解。因此,地方电视台如何在农村政策传播过程中发挥更好的作用值得思考。
  人际传播渠道也是农民获取政策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农民喜欢通过与亲戚朋友、邻居的交谈来获知政策信息,而且年龄越大的村民,越倾向于以面对面交谈的方式获取政策信息。这并不难理解,对于大多数农村居民而言,文化程度低下依然是制约其信息获取与利用的一个重要因素,这种口耳相传的交流方式提供了信息之间的互动,农民在信息的交流与共享中提高了对信息的信任和利用。因此,口耳相传便成为信息来源的重要渠道,有时甚至是唯一渠道。
  组织传播渠道中的村委会是村民与政府之间的直接联系者,因此是村民们获取政策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村委会一般会通过在宣传栏张贴政策资料、直接上门宣传或向村民派发宣传资料等方式来宣传政策。作为农村政策的“实质传播主体”的村委会,与村民们的接触机会最多,在村民们心中是政府信息的发布者,本应在传播农村政策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调查显示,村民们对村委会的农村政策宣传工作并不满意,如表4所示:
  经访谈得知,村委会很少组织村民开展学习培训,村民代表也很少将会议精神向村民传达,再加上有些村干部出于个人目的封锁某些惠民政策信息,这决定了农民通过组织渠道获知政策信息的渠道不能有效发挥作用。
  3.2.2 传统媒体中的广播、报纸、杂志在政策传播中发挥的作用较小 除了电视外,大众传播媒介中的广播、报纸、杂志发挥的作用也没有想象的大。与电视相比,广播的接触率远远落后,在化州江岸村笔者与村民交谈得知,现在农村广播起的作用不大,主要用来通知村民开会;报纸、杂志虽然具有相对可保存性和看报时间不受限制特性,但由于其对读者的文化程度要求较高,而且报纸、杂志相对于其他媒介来说,经济成本相对较高,只有少数文化程度较高的村民(比如村干部、乡村教师)是通过报刊来了解政策信息。
  3.2.3 在农村政策传播中,手机、网络等现代媒体几乎没有发挥什么作用 在现代信息社会,手机、网络可以说是获得信息的最便捷、最直接的方式。然而,调查结果显示,虽然大部分村民有手机,但收发短信并没有 成为他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被调查的农户中只有12.94%的村民家里有电脑并且能上网,但主要是给家中上大学的年轻人使用。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①农村中网络设备的匮乏,信息传播成本高;②家庭经济拮据,觉得上网费用较高而放弃买电脑;③农村中计算机基础知识不够普及,村民因缺乏这方面的知识而不会利用网络来查询信息。
  从农民获取政策信息的渠道调查可以得知,农民主要还是通过传统渠道获知政策信息,新型传播渠道没有得到广泛的运用;农民以间接获取政策信息的方式为主,以直接获取政策信息方式为辅;他们获取信息比较被动,而不是积极主动地去寻求政策信息。
  
  3.3 农村政策信息需求的满足程度分析
  农民对政策信息需求的满足程度与他们获知政策信息的及时性、对政策内容的知晓率以及获取政策信息的渠道通畅性等相关联。
  3.3.1 农民获知政策信息的及时性不够信息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时效性,面向农村的政策信息绝大部分是为了解决农民当前的实际问题而出台的,具有很强的时效性,政府颁布的政策信息能否及时快速地传达到村民手中,将直接影响到政策在农利‘的贯彻和执行。
  据调查,大部分村民表示他们不能及时获知政策信息。经与村民交谈得知,他们对有些政策还是能够及时了解的,比如计划生育政策,政府宣传的方式比较多样,宣传的频率比较高,但有些惠民政策他们是从亲戚朋友处听说的,因此村民们认为村干部在宣传政策方面做得不够。如表5所示:
  3.3.2 农民对政策信息内容的知晓率不高 对政策信息内容的知晓率是衡量农村政策传播效果的标准之一,所谓知晓率,是指村民对传播主题的知晓情况,即是否知道“有这么回事!”,知晓率可测出政策传播的范围和广度。
  
  
  
  
  
  
  
  超过一半的村民基本能够理解所传播的政策信息内容,但仍然有三分之一的村民表示不能理解政策内容,通过调查发现,不能够清楚理解政策信息内容的多数是年纪偏大的村民,这与老年人的文化程度和理解能力有关,这提示我们在向村民宣传政策信息时,要考虑政策接受者的实际情况,根据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宣传方式。如表6所示:
  对政策信息不理解时,村民们一般会向村委会相关人员咨询或请教亲戚朋友、邻居,年纪较轻的村民还会通过查看政策宣传资料或者上网等主动方式来了解相关政策;年纪较大的村民因为对某些政策不感兴趣、或者忙于农活,他们往往会采取比较消极的办法,比如置之不理或不知道该采取什么措施去解决。如表7所示,
  当笔者问“对某项政策不理解时,为什么不去咨询村委会工作人员?”,村民们给出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村委会工作人员态度不好、难找到他们、村委会比较腐败、不相信他们、村委会人员也解释不清楚,问了也白问等。可见,村委会在村民们的心中并不是值得信赖的组织机构,这一点值得我们思考。
  3.3.3 宣传力度不够以及缺乏信息咨询机构是农民获取政策信息的主要障碍为了解农民获取政策信息的障碍,笔者在调查表列入了几个因素让被调查对象自由选择填写,结果如表8所示:
  政府宣传力度不够和缺乏信息咨询服务机构被村民们认为是影响他们获取政策信息的主要障碍因素,这反映政府向村民宣传政策的力度、广度和深度还有待提高。虽然政府在向农民传递政策信息时采用的方式多种多样,但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传播效果不尽如人意,造成农民不能全面准确地接收到相关的政策信息。比如某些基层政府对符合本级政府利益的政策就往下传达,不符合的就采取“变通”政策精神,甚至采取封锁政策信息的恶劣现象,使得农民无法接触政策信息。
  面向广大农村的政策大部分与农民切身利益有直接的关系,在向农民传播政策时,如果没有对这些政策内容进行解释和说明,就会导致部分农民不理解政策,因而迫切需要一个能让他们可以咨询相关政策信息的机构。
  
  4 提高农民的政策信息需求水平和需求满足程度的建议
  
  4.1 提高农民的信息素质,培养他们对政策信息的获取意识
  信息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信息获取的效果,要使农村居民能够有效获取政策信息,仅有信息基础设施和接收设备等“硬件”的改善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信息意识、文化素养等“软件”的普及。农民的信息素质越高,他们主动获取信息的意识就越强,其参与政治和使用媒介的素质和技能越强,对政策信息的关注度也越高。
  4.1.1 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农民信息素质的高低与其受教育程度有正相关关系,农民的学历越高,其整体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就越高,其主动获取政策信息的意识也越高;较低的文化水平限制了农民理解信息的能力,导致信息利用水平低下。因此,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是提高农民信息素质的前提条件。
  政府部门要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发展农村各类学校教育、继续教育,致力于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充分发挥农村图书室的作用,使之成为农民的精神家园。近年来公共图书馆参与国家的“送书下乡工程”,在农村建立“农家书屋”,这些都是非常好的举措,还可以设立公共报栏、活动中心等为农民获取知识、交流信息提供场所,以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从而提高农民主动获取信息的意识。
  4.1.2 开展信息知识的宣传与培训 针对农民的实际情况,举行各种信息知识培训,培养农民信息搜寻和选择能力,逐步提高农民的信息化素质。可以首先对干部进行信息素质培训I,提高农村干部的信息素质,进而发挥村干部在农村信息素质培训中的辐射、带动和骨干作用;其次,将信息知识内容纳入农村普通初中、高中和职业中学的教学内容;还可以在各县电视台开办农民信息知识讲座栏目,通过各种方式提高农民的信息利用能力。
  
  4.2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民获取政策信息提供基础条件
  4.2.1 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和水平是农村信息服务的重要标志,加强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完善的农村信息服务网络为农民获取信息提供了必要的手段。当前,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广播电视网、电话网和计算机网。
  在整合现有信息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建立基于多种传媒(互联网、通信、广播、电视等载体)的农村信息服务网络系统,形成电视、电台、电话与网络相互结合、互为补充的信息传播新模式。广东省科技厅于2003年启动和实施“广东农村信息直通车工程”,建立了天网、地网、人网“三网合一”的全方位信息服务机制,“直通车工程”支持语音、数据、视频等多媒体技术,利用语音网、移动网、卫星网、广电网等多网方式覆盖全省,支持固定电话、手机、电脑和电视机等多种终端,通过“三网合一”机制,实现农村信息服务载体多元化、形式多样化,从而为农民获取政策信息提供基础条件。
  4.2.2 加强农村图书室建设农村图书馆(室)是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农村图书室的建设却不容乐观,据本次调查显示,仅有2.18%的村 子设立有图书室,选择图书室为信息获取渠道的人数仅为1.47%,这充分说明图书室在农村中没有起到重要的作用。农村基础文化软设施的不足,限制了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与方式。建议由市县级图书馆在农村设立分馆,人、财、物由市级图书馆统一管理,省级公共图书馆提供业务支撑,充分实现资源共享;设立流动书车服务,定期为基层农民提供借还书刊服务,使农民能及时获取信息。由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牵头的广东流动图书馆项目于2003年11月启动,经过几年的发展,流动图书馆的建立深入人心,用户对流动图书馆的整体满意度较高,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4.3 发挥各种不同传播渠道的作用,确保农民多途径获知政策信息
  不同的传播媒介在传播政策的效用方面有各自的不足和优势,因此农村政策传播要注意“整合联动”多种媒介,以充分发挥各媒介整体“合力”效用。
  4.3.1 强化电视传播政策信息的效果,发挥电视媒体在政策传播中的作用 电视上的涉农政策报道,多是从权威导向视角,站在党和政府统揽全局的高度宣传农村政策,缺乏从问题导向角度反应农村政策盲点、漏洞或表达、解答农村政策疑惑的报道,这样的报道难以为农民所关注和接受。
  要充分发挥地方电视台传播农村政策的作用,就要注意从农民的关注点人手,发掘所报道的政策信息与农民切身利益之间的联系,在农村政策与农民现实之间找到最佳的切入点,从而将农村政策报道化为农民“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知识和经验,以提高农村政策的传播效果。比如河南电视台的“新农村频道”,每晚18:50的《新闻第1线》专门对涉农政策进行详细的解读;湖北随州电视台开办的“农村频道”,也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一些重要的涉农政策进行详细解释。
  4.3.2 提高农村政策传播者的素质,发挥基层组织在政策传播中的主导作用 村委会是农村社会最基层的组织单元,村干部是国家在农村的组织基础和各项方针政策的传播者和落实者,其政策宣传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各项农村政策的落实程度。但由于某些村干部的文化素质和政策水平较低,不能透彻理解政策内容,或者责任心不强,或者钻政策的空子,从中渔利,甚至扭曲、封锁或阻滞农村政策,致使农民群众对所需的政策信息难以获得。
  提高村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尤其是社会责任感和密切联系群众、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的工作作风。要加强对村干部的教育培训,比如,政府出台政策时要组织村干部学习和理解政策的内容,并结合农村实际情况寻找实施的具体途径,将政策落到实处,增强农民对政策落实的满意度。
  4.3.3 重视培养农村中的“意见领袖”,加强人际传播在信息传递中的正面效果农民公众间的口耳相传,在一定程度上传播效果是良好的,但人际传播的随意性、不稳定性、非规范性,通常给国家农村政策传播带来负面效果。因此,最好是通过农村中党员、退休老干部、教师等优秀农村人才来担当政策传播的中坚力量,这些人文化程度相对较高,在群众中有一定的威信,他们是国家政策传播的“意见领袖”,一项政策传达到他们后,他们把政策信息传达给村民,还会和村民一起讨论政策,发表自己的观点,“意见领袖”对政策的观点和态度直接影响到其他村民对政策的理解和接受。因此,国家农村政策传播要取得良好效果,应该重视类似“意见领袖”及优秀人才在国家农村政策传播中的作用。
  
  4.4 注重政策信息传播质量,提高农民信息需求的满足程度
  4.4.1 掌握政策传播技巧,提高农民对政策信息的知晓率和认知度要提高政策的执行效果,首先要确保农民对政策的知情权,政府颁布的政策都与农民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但如果农民对这些政策不知道或不理解,就谈不上对政策的贯彻和执行了,农民的利益也无法得到保障。因此政府既要合理运用各种传播媒介,扩大政策信息的传播范围和效果,使尽可能多的农民对政策知晓,又要考虑政策信息内容的共通性、易得性和效用性,在农村,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口语化的东西更受欢迎,因此要注意把握政策宣传的“通俗度”问题,增强农村政策信息内容的可接受性、可理解性,使得农民对政策有全面清晰的认识,以有效保证政策的执行。
  4.4.2 建立信息需求反馈机制,提高政策信息传播质量农民是最基础的政策信息供给者,如果基层政府和部门不能掌握农民当前对农村政策信息服务的需求状况,农村政策信息服务的供给对信息服务需求的动态反应性就不强;如果农民的政策信息服务需求不能有效表达,提供农村政策信息服务将是无针对性和及时性。建立农民对政策信息服务需求的表达机构、反馈渠道和机制,让农民主动参与信息服务机构之间的信息互动,才能使农民政策信息服务需求得到满足。措施有:①充分发挥农村中优秀传播人才在政策传播中的作用,特别是农村中的“意见领袖”,让他们能够充分发表意见;②唤醒广大农民主动参与政治的意识,让民意得到充分的表达,这样一种上情下达和下情上传的双向交流机制,有利于政府及时接收到农民对政策信息的反馈意见,从而提高政策信息传播质量。
  
  参考文献:
  [1]徐仕敏,论农民的信息意识,情报杂志,2001(7):67―68.
  [2]朱春艳,赵静,王玉平,西部农村群体信息需求与服务研究,图书情报工作,2009,53(8):63―66.
  [3]蒋冠,对农村居民获取政府信息的思考北京档案,2009(5):18―20.
  [4]原小玲,贾君枝,朱丹,山西省农民信息需求调查研究,情报科学,2009(8):1194―1198.
  [5]陈瑛,伍艺,湖南省农村文化信息需求调查报告,图书馆,2009(2):58―61,66.
  [6]殷红燕,广东流动图书馆用户满意度调查,图书馆论坛,2009(1):51―54.
  [7]邱新有,肖荣春,熊芳芳,国家农村政策传播过程中信息缺失瑚象的榛析江西社会科学,2005(10):203―208.

相关热词搜索:信息服务 需求 农村 农村政策信息服务需求的调查与分析 企业人才需求调查报告 保险市场需求调查问卷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