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客服装批发城怎么样_“快城快客”解读上海元素

发布时间:2020-03-11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9月的上海,艺术的气氛尽情蔓延。      随着一声悠扬的汽笛轰鸣声响起,在人们的期待中,今年的上海双年展在上海美术馆拉开序幕。   柱子上贴满了双年展的别致海报,这个曾经的上海跑马场显得格外喜庆和热闹。
  2008年第七届上海双年展首次以人为对象和主题,揭示城市的迅速变化中人群的多元身份,通过外乡人/城里人空间迁徙的观点,移民/市民身份转换的观念,过客/主人家园融入的观感三个层面锲入城市与人的命题,突出以人为本的根本关怀,展示今日国际大都市中积极移民与文化融入的新趋势,探索城市化的丰富内涵。在与城市化相应的经济转型、社会转型和文化转型的宏大背景下,城市急速膨胀,人口快捷流动,思考城市是否能让生活更美好,城市如何让生活更美好。
  
  时光流走?城市与过客
  
  在上海美术馆的门口,停放着一列锈迹斑斑的蒸汽机车,车身上印刷着当年的标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这是艺术家井士剑的作品。这个古老的机车回顾了一段城市、乡村与人口迁徙的独特历史。这次双年展的主题是快城快客,探讨的是人与上海这座城市的关系。现在所探讨的移民等等都是进城,而这个作品则是回忆当年出城的记忆。
  列车对面站着几匹马――这个气势恢弘的美术馆曾经是上海著名的跑马场;旁边的花圃里被艺术家种上了水稻,郁郁葱葱的绿――在跑马场之前,这里曾是一片稻田。对上海这座城市的追溯就这样开始了。
  走进展厅,时间往后推移,这座城市的摩登被呈现在画布上。农民工如潮水般被纪录片留在屏幕上……这个城市迅速扩张,原住民、移民与过客交替成为这个城市的一部分。
  这次的上海双年展分为三个部分:“梦想广场”、“迁徙家园”和“移居年代”。来自21个国家的59位艺术家以上海这座中国的超大城市为点,用绘画、装置、雕塑探讨外乡与城市,过客与主人等等城市发展中的问题。
  
  历史记忆?前卫追寻
  
  美术馆门口一片片绿色“稻田”格外吸引人,其实这是台湾艺术家林铨居的作品《瞬间回忆:上海水稻田计划》。据介绍,上海如今的市中心人民广场曾是跑马场,更早以前是森林,艺术家选择在美术馆门前种水稻的方式,是想通过这种还原当时景象的手法,反映出不同时期上海的变迁。
  美术馆东门进入,是尹秀珍的作品《飞行器》。它由三种交通工具嫁接而成:拖拉机、轿车和飞机,中间部分散落着由城乡收集来的不同人群穿过的衣服。格外引人注目的是地上放着的大小不同、颜色各异的行囊,它们是艺术家王庆松创作的作品《行李》,反映了上海开埠以来各个历史时期市民和流动人口的行囊。
  今年双年展最大的特色是处处充满了动态之美,不同于以往的上海双年展。主题为“快城快客”的本届双年展首次以人为对象和主题,揭示城市迅捷变化中人群的多元身份。
  
  现场?快城与快客
  
  艺术家、策展人、批评家、艺术媒体、收藏家等,借着这个机会,空前齐整地聚集在一起,所有的人看起来都似曾相识,开幕式变成了一个大型交友活动。
  涌入展厅的人实在太多了,想仔细观看作品已经变成了一项体力活:不仅要在美术馆的书层楼面之间来回攀登穿梭,还得时不时躲开观众合影留念的镜头,踮起脚尖从人缝中看作品的文字铭牌……一位资深艺术杂志编辑感叹说,上海美术馆和广东美术馆这样的空间已经不太适合举办双年展了。作品的体积越来越大,楼层空间显得越来越小。
  稍有常识的人就知道,要解决空间拥挤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增加流动的速度。所以,每一件作品都变成了一个旅游途中的景点,大家脚步不停,边走边拍照。
  除此以外,上海双年展还备了一桌酒菜,来了两桌食客。于是大家就吃起了双年展的艺术流水席。
  对于大多数观看上海双年展的人来说,要从如此众多的作品中归纳意义,并将其模糊的影子和“快城快客”的主题对应起来可能会很累。也许,应该尝试着从更多的角度去看待本届上海双年展。
  
  现代上海?非凡演绎
  
  在展馆内,值得一看的还有本届双年展大型油画作品之一《花开花落》。画里面有许多张熟悉的面孔――科学家杨振宁和翁帆夫妇手拉手在最前面,在他们上面是球星姚明那张熟悉的面庞,后面则是上海籍著名运动员刘翔。这些或多或少与上海有关的名人吸引着人们对上海这座城市的关注,同时也令人感叹申城的今日辉煌。
  从陈旧的弄堂、经典的欧式建筑到在建的摩天大厦,从不同人群穿过的衣服到沉甸甸的行囊,从绿油油的稻田到繁忙的都市……在今天的上海美术馆,新奇、另类、震撼与夸张的作品汇聚一堂,各种各样的当代艺术作品反映着大都市上海的变迁,让观者在接受强烈视觉冲击的同时感受回忆中的瞬间。

相关热词搜索:上海 解读 元素 “快城快客”解读上海元素 快城快客解读上海元素 快城快客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