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界,新孝道]新孝道

发布时间:2020-03-12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从孔子相关的哲学观念中衍生出来的最吸引人且最有持久性的概念之一是孝道。儿女因为小时候受父母照顾,因此应该尊重父母、照顾他们,这种观念似乎是自然天成的。在孔子的经典里,这个观念时常被提到,在某些方面也被视为构成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关系的基础。在某种程度上,这是一个任何文明社会得以立足存在的基本原则。但是,如果想把孔子及其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倡导的这种忠孝方式在变化的世界中一成不变地保存下来,就是简单极端化了。如果孝道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则,那么在当代我们应该对它进行重新定义。
  以我们应该住的离父母近一些以便能经常看望他们并且随时照顾他们的生活的观念为例,从理论上看,这可能是个很棒的观念。但是,这已经与生活现实相背离。在一个日益城市化的社会中,没有哪个国家的许多年轻人不背井离乡,到城市里去找工作。随着就业形势不确定程度的增加,这可能还意味着他们要去更远的城市。全球化甚至意味着,我们的工作、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或不同的生活方式要我们远走异国他乡。不论交通效率变得有多高,想象我们能经常回家是不切实际的。在某些方面,定期看望父母的形式会被与父母保持有效的联系所取代。当然,父母最想要的是亲眼见到自己的孩子和孙子孙女,而且最关心他们是否很好。
  互联网似乎是个显而易见的好办法。年轻人无论在哪里,都习惯于通过即时通讯便利与朋友保持联系。他们期望能在网上聊天、分享摄影作品、交换信息等。他们当中很多人的父母并不深谙科技,要么不会使用互联网,要么用起来费劲不熟练。许多老一辈的人往往住在通讯不发达的地区。在那里,并不是家家户户都有电脑。这种状态就导致了父母和子女之间关系的位错。年轻人不明白为什么老一代不能将自己的观念现代化,老一代的则不欣赏年轻一代在保持两代人之间联系方面所做的努力。
  有人可能会认为手机是保持即时通讯的理想方式,尤其现在的智能手机能够很方便地发送照片和短信。当然啦,如果子女能为父母买个体面的手机,并确保他们能使用它,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孝顺的标志。但是,即使最容易操作的手机也不是老年人可以很容易使用的工具,尤其是在老年人的精神反应和体力活动日益衰弱的情况下。在这方面,对儿女的考验也许是耐心程度,这要求他们找到一个能和父母保持有效交流的渠道。
  随着社会的变化而产生的一个问题是如何适应年迈的父母。这在许多国家都成为一件大事,并可能引发许多对孝道的争议。
  在传统社会中,家庭之间居住很近,因此,子女对父母的赡养,要么是让父母住在自己家里进行照顾,要么让他们住在离自己很近的房子里,以便能看得见望得着,随时提供照应。
  现代社会中的子女大都关心对父母的物质照顾,他们也没有更好的选择。现代人更小的住房意味着在家里无法为年迈的父母提供居住空间。越来越小型化的家庭也意味着要在自己的家庭中提供一个“老奶奶”住处会成为更少数人需要承担的负担。在中国,随着独生子女政策的发展,这个问题会更严峻。不管在哪里,对很多年轻的夫妻来说,要从情理和经济层面为双方父母四人提供舒适、安全、健康住处,简直是个不可能实现的梦魇。这不是个简单的道德问题,而是个社会层面的主要问题。这需要一个解决办法,不是钱的问题那么简单。老人是有情感的大活人。年轻的夫妻可能会觉得很奇怪,他们费力费钱把老爹老妈从乡下接过来,和他们一起分享城里激动人心和繁忙的新生活,结果发现老人却经常渴望回到以前的生活方式和自己的朋友圈子。我们经常会听到老人抱怨,他们在城里认识的惟一的人是自己的子女,但却见不到他们,因为他们在外辛苦地工作。子女们肯定也很困惑,他们觉得自己已经尽力照顾自己的父母了。
  当然了,还有一个解决办法就是为父母提供家政服务或家庭帮助等。虽然这种服务是子女惟一可选的方式,但很多子女还是觉得,将父母托付给陌生人照顾,自己在某种程度上没有尽到义务。有时候,父母对这种照顾也并不领情。对这种情况,没有简单的答案。但可以确定的是,没有什么能使孝道尽善尽美的理想办法。重要的是,每个家庭都应该仔细讨论―下这个问题,找到能为父母做到最好的办法,使他们幸福。一旦你这么做了,外人对你的行为也不会进行非议。
  孔子在世的时候,关于子女尽孝、礼仪和精神被视为同等重要。礼仪是封建思想的一部分,已经不能被当成是判断人们行为的标准。在看待21世纪父母和子女关系的时候,我们应该考虑实际形势。在当前,人们认同自我,鼓励年轻人和老年人都去适应现代世界,而不是力图对早就与时代脱节的抽象孝道标准去说三道四。
  编辑/张仁玉

相关热词搜索:新世界 孝道 新世界 新孝道 孝道名言 新孝道孝经新解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