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血黄花开新国】碧血黄花 概览

发布时间:2020-03-12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辛亥革命百年,许多人很兴奋。对武昌首义的后裔而言,百年纪念更有一份独特的感情,诗人柳忠秧便是其中格外激动的一位,他特别赋诗:“楚师奋起武昌红,千年皇祚黯然终。艳云丽雨笼荆山,青天白日照大同。百族共和享五权,三民主义不世功。碧血黄花开新国,浩气凛然驱长空。人间一自辛亥始,华夏从此有春风!”他的曾祖父柳凤池辛亥首义喋血的事迹,至今让他念念不忘。
  
  辛亥革命的思想在两岸有现实意义
  
  在武汉,像柳忠秧这样的辛亥志士后裔很多,他们热情参与了隆重的纪念盛会。10月10日,数千名来自港澳台的各界代表、辛亥志士后裔共同祭拜辛亥革命先烈。“百年辛亥,锐于千载。”“革故鼎新,勋绩煌煌!”的口号震动人心。武汉市陆续举办了纪念大会、辛亥祭祀大会、国际学术研讨会和辛亥志士后裔联席会。
  
  章开沅曾任华中师范大学校长,从事辛亥革命研究已经超过了半个世纪。以前每逢十年的辛亥革命纪念活动,章开沅都热心邀请中国台湾、日本、美国的学者到武汉来共同探讨。如今百年纪念,章开沅却一再表示不要一阵风地纪念,他说:“像很多官员,去年就过早地热起来了。博物馆也盖起来了,纪念碑也立起来了,都算他的政绩了。我相信明年就没人理会这个事情了。通过这个庆典,我们该反思:怎么改进自己的工作,已经过去一百年了,还有未来一百年呢?这条路应该怎么走呢?”对华人世界各地大热的辛亥革命纪念活动,章开沅认为从学术研究来讲,真正从事辛亥革命研究的人比过去少了很多。
  
  章开沅相信辛亥革命的思想在海峡两岸依然有现实意义。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海峡两岸的学者共同讨论辛亥革命还有些禁忌,美国华人学者便借亚洲学会在芝加哥举办年会之机,邀请海峡两岸学者参加。
  
  1982年4月,胡绳率赵复三、金冲及、李泽厚、李宗一、章开沅等前往芝加哥;台湾方面则派秦孝仪、张玉法、李云汉、张忠栋、林明德等人与会。酒席上,章开沅恰与秦孝仪同桌,秦孝仪问:“府上哪里?”章开沅说:“浙江吴兴。”秦孝仪说:“贵地出人才,陈其美、陈立夫、戴季陶等都是国民党的高官。”章开沅问秦孝仪府上哪里?秦答:“湖南衡山。”章开沅说:“贵省更出人才,如毛泽东、刘少奇、彭德怀、贺龙等。”两人相对莞尔。多年以后,章开沅赴台访问,与秦孝仪在台北重逢,秦以“芝加哥老战友”称章,颇有不打不相识之意。章开沅认为“三民主义”的关键是人民当家作主、以民为本的观念:“台湾很早就意识到‘人民最大,民生第一’。他们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认为国民党在大陆垮台,跑到台湾,最大的问题就是人民不支持,所以他们这么多年都是在做这些工作。虽然不一定做得很好,但是这种觉悟他们早就有了。”他特别指出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是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而当前权贵垄断与权钱结合已经相当严重。
  
  辛亥革命首发于武汉,影响所及,在日后的台湾更为明显。台湾“中央研究院”副院长王森专治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他认为辛亥革命带来了思想上的三种变化。首先是打倒皇权、专制。其次是中华民国成为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即使在最初的时候可能多半是一块空的招牌,但是民主共和的大旗一旦扯开来,也就有它的标示性作用。孙中山的南京政府虽然只有九十天,可是发了三十几通除旧布新的文告,便多少奠定了此后思想文化的方向。第三是新的思想占据舆论主导,观念发挥出巨大力量。几千年相传的皇权体制一旦倒掉,旧思想也就失去了依附之处,必须摸索新的出路。
  
  人民的幸福问题不可回避
  
  辛亥革命的研究,不仅在两岸学界受到重视,国际学术界都多有学者精研。张灏是美国学界研究晚清思想史的著名学者,他认为辛亥革命代表1895年以后对皇权体制挑战的结果。但是推翻王朝以后,什么是民主,民主的道路应该怎么走,应该有什么条件等等,这些问题都很缺乏准备。“大家以为革命一来很多问题都可以解决,没想到革命一来,国且不国,马上出现一连串的问题:袁世凯专制、张勋复辟、军阀割据。从长远看来,它是中国转型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透过辛亥革命,我们应该看到中国政治秩序危机的深重。”
  
  在1911年之前,张之洞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方针在思想界已然垮了。张灏说:“中国人发觉先贤替他们思考的有关群体生命的一些基本问题的教训,都不管用了。知识分子觉得要重新思考人的群体生命的一些最基本的问题了,在这种彻底的重新反思与检讨之下,传统政治秩序,特别是它的核心―皇权体制,不但在一般的知识阶层的心中失去了有效性,也失去了正当性。所以,辛亥革命发生也是可以理解的。”而在1895年到1911年发展的过程中,一些知识分子如梁启超、陈天华等人都看到,中国的民主不是能够轻易搞的,要走开明专制。在张灏看来,台湾最初是蒋氏父子铁腕统治,后来蒋经国才慢慢走出开明专制。“民主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所谓的人民参政,另一部分是人权保障。台湾在这两方面都做得很有成绩,尤其是后者。”
  
  如今,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成为学界研究的重点。张灏认为:“孙中山很早提出所谓民族、民权、民生的思想,当然在那个时代是思想的先进人物,不过作为一个政治人物,他的争议性很大。自由主义者很不喜欢他,我并不完全同意自由主义者的看法。从民主自由的观点看,孙中山在1923年以后搞民主集中。但是我认为中国在1895年以后需要稳健地搞民主,喊‘民主万岁’的人非常多,可是了解应该怎么样建构民主的人非常少。所以,我了解他们为什么选择开明专制,但问题是怎样再由开明专制走出来跟民主化接轨,这又是个挑战。我觉得中国知识分子在百年来思想上的准备是不够的,很多问题随着大变化而来,但他们对这些问题没有进行深度的思考,五四就是现成地将民主、科学拿来做口号。中国近现代的知识分子就像夏志清先生讲的,主要关怀是‘感时忧国’。”
  
  王森指出,在北伐之后,三民主义变为“党义”,渐渐成为一种权威的、封闭的、排他性的意识形态。章开沅则认为:“三民主义没有过时,不是说可以照搬,也不是说孙中山有灵丹妙药可以解决当前的问题,但是孙中山的思想、追求、真诚现在还是应该发扬的。当前的民生问题、人民的幸福问题是不可回避的问题。我也希望通过辛亥百年能够让大家更加重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

相关热词搜索:黄花 碧血 开新 碧血黄花开新国 碧血黄花 电影 1980 碧血黄花男主角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