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鸣鼎食之家的百年变幻:钟鸣鼎食欣欣向荣完结

发布时间:2020-03-12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1911年4月27日,同盟会发动广州起义,大批革命党人惨遭杀害,陈尸街头,无处安葬。革命党人潘达微死里逃生,收埋七十二具烈士尸体,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潘达微自述》提到:当年他商请各善堂的董事提供坟地时,各善董均有难色,“盖怵于威(指害怕清廷政权的淫威),恐事泄株累也。余不得已,遂以电话达此意于江孔殷太史,求太史一助力。太史遂转告善董,谓此事可力任,纵有不测,彼可负全责。各善董得太史电,乃允余请,余遂去。”江孔殷帮助安葬“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义举至今鲜为人知。不过,他作为“百粤美食第一人”却更为老广州人熟悉。
  
  钟鸣鼎食之家
  
  2010年11月29日,我到香港中文大学采访江孔殷的孙女江献珠,她的丈夫陈天机曾任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书院院长。夫妻俩都讲着一口地道的广州话,娓娓动听地回忆旧事,生动的生活细节让人神往。江献珠著有《钟鸣鼎食之家―兰斋旧事与南海十三郎》,讲述江孔殷的家族故事。“江太史”江孔殷与他的儿子“南海十三郎”江誉?一生都充满传奇。
  
  江孔殷是广东南海人,晚清进士,曾进翰林院,故人称“江太史”。江家大宅位于广州河南同德里,占了四条街,称为“太史第”。民国初年,不少广州军政要人都是江家常客。当时各大酒家竞相仿效由江家私厨所创的菜式,尊称为“太史菜”,其中以太史蛇羹最为闻名。
  
  据江献珠回忆:“祖父抽鸦片,直到厉行新生活运动时方戒掉,起居方式与家人不同。下午3时起床,晚上8时中饭,晚饭等同消夜,要在凌晨以后。祖父精研饮食,虽非餐餐珍馐百味,但上得他餐桌的都是细致的食品。祖父当了英美烟草公司南中国总代理有年,与洋人素有交往,对西菜有一定喜爱。除大厨子外,家中还有西厨子、点心厨子,几位茹素的祖母又有一个专用的斋厨娘,家中好吃的东西真多。”江献珠从小喜爱美食,到了周末,便着婢女唤她半夜起床吃祖父的消夜饭,不知尝尽了多少美味。
  
  “我妈妈是江太史最疼爱的媳妇,我们有机会和爷爷江太史一起住,这样我就有机会吃到很多好吃的食物。不一定是鲍参翅肚,我们家即使是很简单的菜色,家常菜,也要煮得很好吃。我们一看到开饭就很开心。小时候在这个环境下成长,长大了就对好吃的东西有一种兴趣,长久美好的回忆。”
  
  江献珠的亲祖母是江孔殷的第三妾侍,在十二个祖母之中权力最大。江孔殷为人爽朗,风流成性,一共讨了十二个老婆。不过在江献珠眼里:“很奇怪,祖父的女人没有一个是天姿国色,九、十两祖母还可列入‘丑’类。”
  
  江家遗物
  
  江孔殷早年积极为英美烟草公司推广业务,多年任南中国总代理,财源广进。但是下一代不擅管理,失去代理权,抗战爆发后,避难香港时经济拮据。江孔殷在家道中落之后,依然喜欢请客,周转不来,江献珠的三祖母便下令其他的祖母自动奉献首饰。“还记得玉器商来到,三祖母从古玩架上拿下小胭脂杯,盛满水,把透水绿玉投下去,立时折射得满杯翠绿。小孩子在旁边真是看得目瞪口呆。”
  
  香港沦陷时,港督矶谷廉介以前因商务与江孔殷结上饮食之缘,一上任就派人去问江孔殷有何需要,江孔殷说:不堪日军干扰。于是矶谷廉介送来字条一张,贴于江家大门上,并赠江孔殷大米两包。这一纸平安符与两包米,在外人看来,损了江孔殷的晚节。
  
  江孔殷战后回广州。1951年,江孔殷在六榕寺失足而致瘫痪。这一年广东土改,南海农民追索“逃亡地主”,到医院强行用箩筐将江孔殷抬返乡里,准备对其进行批斗。江孔殷瞑目不语,绝食而终。江献珠感慨地写道:“祖父以精食名,以两包米丧节,而以绝食终。人生薤露,一至于此!”
  
  江献珠自小遍尝美食,但在大学未毕业前却从未下厨,直到与陈天机结婚之后才潜心研习烹调,曾在加州州立圣荷西大学营养系讲授“中国饮膳计划”,并在卧龙里学院任教中国烹饪,更为美国抗癌会筹款,义务教授中菜筵席兼上门到会,烹制民初羊城四大酒家的名菜。而陈天机是研究葡萄酒的专家,曾用英文撰写酒文化的论文。
  
  广州北园是著名的园林式酒楼,假山、小桥、亭台、流水错落有致。改革开放之后,江献珠重返故里,宴设北园,不想进门后发现许多装饰材料和部分家私都是从太史第“移植”过来的,顿时放声大哭。她的国文和书法老师麦华三劝道:“有什么好哭的,如非北园,江家遗物哪会保存到现在呢?”
  
  江家旧事如烟,最有名的人物当属江孔殷的十三子―南海十三郎。南海十三郎真名江誉?,是著名的编剧家,恃才傲物,创作事业如日方中时,却遭逢爱情和事业的打击,生活潦倒,流连中环街头,常出现在陆羽茶室。后因神智失常,被送入青山医院,晚年四处流浪,最后在青山医院病逝。
  
  1993年,编剧家杜国威想写一出有关南海十三郎的话剧,可惜手头没有一手资料,希望江献珠能予以协助。当时江献珠毫不犹豫,立刻答允,约定翌日会面,大家从早上谈到中午,中饭后又谈了几个钟头。江献珠把从小知道的十三叔,绝无保留地和盘托出,连十三叔时常讲给小孩子听的笑话也说出来。南海十三郎的故事经过再创作,编成话剧、电影、电视剧,流传甚广。
  
  离奇的电影
  
  电影《南海十三郎》由高志森导演,杜国威编剧,谢君豪、苏玉华、黄主演。谢君豪凭“南海十三郎”一角获得金马影帝。
  
  剧情借由一位说书人讲述南海十三郎的一生,添加了不少传奇性:江誉?生于广州江太史之家,家中排行十三,自幼天资聪慧,但不喜与他人相处。他是华人书院的高材生,在一次慈善舞会上,他被名叫莉莉的女孩吸引,不惜放弃学业,专程远赴上海追求。但是,莉莉对他并无好感,让他在上海流落街头,一待就是两年。江誉?从小在耳濡目染下特别喜欢粤剧,经常在粤剧场内出没。当时最有名气的粤剧老倌薛老五看过剧本后,便邀请江誉?担任编剧,正式使用“南海十三郎”之名。
  
  南海十三郎声名大震,但他恃才傲物,对前来求学的人总是百般刁难。不过,唐涤生为他所欣赏,俩人以兄弟相称。从此,唐涤生便跟在他的身边抄写及讨论剧本。抗战时,南海十三郎在粤港各地策划剧团演出,大声呼吁救国救民。抗战胜利后,没人想看忠孝节义的粤剧,加上他脾气古怪,每个戏班都不敢邀请他编写剧本。但他仍不愿改变自己的原则,也不愿接受亲友的帮助。而后遭爱情与事业的双重打击下,精神陷入失常,数度进出精神病院,最后流落香港街头,客死异乡。这些故事经过多方演绎,变成越来越离奇。
  
  不过,后来江献珠写南海十三郎的真实故事,与戏剧的写法不同。“唐涤生拜师一场,是全剧的高峰,杜国威写得好,谢君豪也演得妙。至于唐涤生有没有向十三叔拜师,何时或何地拜师,我们不太清楚。”江献珠写道,“观众应以戏为戏,不必追究南海十三郎其人其事是真是假。虽然他是我叔叔,一个有血有肉的真汉子,他的一生固然错综复杂,但他是否一如剧中的恶作反叛,先祖父江太史又是否如此卡通搞笑,祖母们是否这么胡闹滑稽,都与事实无关,观众看到的只是编剧写的戏。但江家子弟在戏中看到自己,不能抽离,难免触景生情,百感交集!”
  
  杜国威编剧的舞台剧《南海十三郎》获第三届香港舞台剧奖之最佳编剧奖,电影《南海十三郎》获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奖及第17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编剧奖。
  
  杜国威说:“报纸中经常讲南海十三郎这个奇人,一个乞丐,但是以前是一个很有才华的编剧,一个恃才傲物的才子、一个风光不再仍孤芳自赏的浪子。我自己觉得南海十三郎的戏剧性很浓,值得写。开始写的时候并不怀有很大的期望。没想到今时今日很多人还是很迷恋南海十三郎,我都不明白人们为什么这么喜欢,大概由于近来很多人整天都觉得自己怀才不遇,心中很多牢骚,而南海十三郎放荡不羁、愤世嫉俗,随时都可以将老板臭骂一通,人们就会投入到南海十三郎这个角色中,认为自己如果是他就好了。甚至人们常问:南海十三郎是不是编剧的投影?以为我是一个经历很惨的编剧。我十分喜爱南海十三郎,但我知道南海十三郎一定不喜欢我,我是个惯性妥协,惯性接受现实的人,我也不能似疯非疯地去活上三十多年。但每念及他,仍是热泪盈眶,因为一个编剧去写另一个编剧坎坷的一生,实在需要无比抑制去抽离自己。”
  
  本文史料引自《钟鸣鼎食之家―兰斋旧事与南海十三郎》,江献珠著,广东教育出版社2010年9月版。

相关热词搜索:钟鸣鼎食 之家 变幻 钟鸣鼎食之家的百年变幻 簪缨世族 钟鸣鼎食之家上一句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