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巴“全天候”,美巴是盟友 中巴全天候

发布时间:2020-03-13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中巴携手半世纪   巴基斯坦是第一个承认中国的穆斯林国家,两国于1951年5月正式建交。建交初期,由于两国在意识形态、政治制度和文化上的差异,交往比较谨慎。60年代初期,美国为遏制苏联和中国在南亚的影响,加紧与印度改善关系。中印边界冲突期间,美国紧急向印度提供了大量军经援助。巴对美的做法不满,明确表示支持中国。1963年,中巴签署了边界协定,奠定了中巴关系发展的坚实基础。1964年2月,周恩来总理访巴,双方发表了联合公报,达成了一系列经济、技术和文化协定。1965年3月,巴基斯坦总统阿尤布?汗访问中国。
  70年代初,巴领导人为中美高层的直接接触牵线搭桥,为中美关系的正常化做出了突出贡献。1971年7月,在巴总统叶海亚?汗的精心安排下,美国总统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取道伊斯兰堡秘密访问中国,完成了震惊世界的使命,为尼克松总统访华的“破冰之旅”铺平了道路。巴还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中国是巴基斯坦最值得信赖的朋友。1965年第二次印巴战争时中国就明确表示支持巴基斯坦。1971年12月,印度发动了肢解巴基斯坦的第三次印巴战争。中国又在道义和外交上支持巴基斯坦,谴责印度的侵略行为。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后,中国支持巴在阿富汗问题上的立场,要求苏联无条件撤军,并向巴基斯坦提供了大量物质援助,帮助巴缓解因阿富汗难民涌入造成的经济负担。
  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发生巨变,苏联解体,巴失去了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缘优势,巴美关系降温。在新的形势面前,中国调整了南亚政策,在保持与巴基斯坦传统友谊的同时,寻求发展与印度的关系。巴基斯坦最初担心会受到冷落,但中国以一系列的实际行动使其很快打消了顾虑。
  近年来,巴基斯坦政局动荡,政权更迭频繁,但无论是民选政府执政还是军政权上台,都把中巴友谊视为巴基斯坦外交的基石。谢里夫总理和贝?布托总理当政时,都数度访华。1996年底,江泽民主席访问巴基斯坦,提出建立面向21世纪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01年1月,巴基斯坦首席执行官穆沙拉夫应邀访华,巩固了中巴传统友谊,拓展了经贸关系。2001年5月,中国总理朱?基访巴,与巴方达成了在石油管道及港口、沿海高速公路等经济领域和军事领域合作的协议。2001年12月,在印巴关系紧张之际,穆沙拉夫总统再度访华,中国为缓和印巴紧张局势积极地做劝和工作。
  中巴两国社会制度不同、文化和信仰各异,但中巴关系建立在坚实的国际准则和地缘战略利益的基础上,国家利益超越了意识形态和文化的差异。因此,五十年来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巴关系一直保持良好发展的势头,双方在国际斗争中互相支持,密切配合,建立了涵盖政治、经贸、军事、科技和文化各个领域的亲密关系,成为“全天候”的朋友。但比较而言,两国政治和安全关系更为密切,经济关系则相对滞后,去年双边贸易额仅为11亿美元。在新的世纪里,经贸关系的发展空间还有待中巴两国进一步开拓。
  巴美关系跌宕起伏
  巴基斯坦与美国是冷战时的盟友,冷战后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巴美关系经历了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的跌宕起伏,9.11事件使巴美再度携手。
  巴基斯坦与印度是因宗教矛盾不可调和而分治的。印巴之间的对抗决定了巴基斯坦对外战略的主要精力是对付印度。独立之初,巴基斯坦一度奉行不结盟政策,但随即出于安全与战略利益的考虑而与美国结盟以借美抗印。
  1954年,巴美签订了《共同防御援助协定》,并加入“东南亚条约组织”和“中央条约组织”。1959年,巴美又签订了《双边防御协定》。这期间,为了遏制苏联势力南下的战略目标,美国慷慨地向巴提供军事和经济援助,巴则在许多重大国际问题上支持美国。
  但由于双方结盟所谋求的利益和战略目标不同,所以即使在两国关系非常密切的时期,也有不和谐之音。1962年中印爆发边界冲突,美国向印度提供大量的军事援助,并警告巴不要乘机对印度挑起事端,巴对此感到震惊和不满。1964年巴宣布不参加“东南亚条约组织”和“中央条约组织”的军事活动,巴美关系渐行疏远。1965年,印巴爆发第二次战争,美国停止了对印巴的援助。1971年,当印度发动第三次印巴战争、肢解巴基斯坦时,美国只派航母到孟加拉湾游弋一圈,而并无实质性的行动。巴对美非常失望。1976年,由于巴拟建一座核加工厂,美国取消了计划向巴提供的所有投资和项目援助。
  1979年12月,苏联入侵阿富汗,巴基斯坦的地位骤升,美国把巴基斯坦作为抗击苏联的“前线国家”。里根入主白宫后,批准了一项总额32亿美元、为期六年的对巴一揽子援助计划,巴美关系迅速升温。此时,巴则利用美国的军经援助,加紧核研究,增强了抗衡印度的能力,提高了国防现代化程度。
  1989年苏军撤出阿富汗,巴基斯坦在美国南亚战略中的地位随之下降。冷战结束后,美国调整南亚政策,从“疏印亲巴”转向“印巴平衡”。由于巴长期军人执政,又与伊斯兰国家关系密切,美国担心巴的核技术和原料会落入伊斯兰恐怖分子手中,对美造成威胁。因而在防核扩散方面对巴的制裁比对印度更严厉。1990年,美国以巴基斯坦发展核武器为由,拒绝交付巴已付款的F-16战机,又不退款。此举在巴国内引发强烈的反美情绪,巴美同盟关系名存实亡。
  近年来印度崛起迅速,美国出于战略和经济利益考虑再次调整南亚政策,从“印巴平衡”转向“重印轻巴”。1998年5月印度核试验后,美国诱压并重,试图阻止巴基斯坦进行核试验。巴基斯坦顶住美国的压力进行了核试验。美国对印巴实行经济制裁,美巴关系再度降温。1999年10月穆沙拉夫军政权上台后,美国根据对军事政变国家进行制裁的505条款对巴基斯坦实行制裁,巴美关系更是雪上加霜。2000年3月,克林顿总统访问南亚时只在巴基斯坦逗留了五个小时。布什政府上台后,更加重印轻巴。去年5月,布什政府派特使周游列国,推销其“国家导弹防御计划”(NMD),向中国和印度都派出了要员,而巴基期坦这个美国冷战时期的盟友则被彻底“遗忘”。
  9.11事件后,布什政府把消灭以本?拉登为首的恐怖组织和阿富汗塔利班政权作为压倒一切的任务,巴基斯坦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一夜之间发生戏剧性变化,再次从被冷落的边缘变成举世关注和美国借重的“前线国家”,巴美关系绝处逢生。
  在最近的印巴紧张局势中,美国一面力劝印度保持克制,一面压巴对国内的伊斯兰极端组织采取行动,对穆沙拉夫总统最近出台的打击巴国内宗教极端势力的措施表示赞赏。
  最近有消息披露,美谋求租用巴一批军事基地,租期为10年。美的战略意图是以反恐为由,保持其在南亚和中亚的军事存在,扩大其影响和利益。同时美国也不愿看到巴变成极端的伊斯兰国家,因而会诱压并重,防止巴“极端伊斯兰化”。巴也会抓住机遇,积极发展巴美关系,以增强抗衡印度的能力。但从长远看,美更重视印度的大国地位和未来发展潜力,巴也不会忘记美以往过河拆桥的沉痛教训,对美存有戒心。再加上核问题、巴国内政局走向(今年能否顺利举行大选)和印美关系的因素,巴美关系能走多远尚难定论。▲
  

相关热词搜索:中巴 盟友 美巴是 中巴“全天候”,美巴是盟友 外国人眼中的中巴关系 中巴边境巴军人蹭饭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