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谍牧师 余百康:“间谍”牧师?

发布时间:2020-03-13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在古巴的关塔那摩美军基地,有一个名叫余百康的华裔军人。不管是那里的囚犯还是美军士兵都对他很熟悉,因为他曾经是那里惟一一名会说阿拉伯语的随军牧师,美国军方眼里难得的人才。但今天我们关注他的理由是因为他还是轰动一时的“关塔那摩间谍案”的主角。一个月前,余百康刚刚被悄无声息地宣布无罪。
  2003年9月10日,正在关塔那摩基地服役的美国陆军上尉余百康满怀喜悦地登上了探亲回家的飞机,分别了十个月的妻子和四岁的女儿在西雅图机场等着和他团聚。然而,等待他的不是亲人的拥抱,而是联邦调查局特工冰冷的手铐,理由是他“煽动叛乱、援助敌人,从事间谍活动和不服从命令”。
  一个月以后,负责关塔那摩基地的美国南方司令部决定以两项罪名起诉余百康:非法携带机密文件回家和没有按规定将文件放在安全的保护套里。如果是在战争时期从事间谍活动可以判死罪,而在非战争时期等待余百康的有可能是终身监禁。
  从去年9月20日《华盛顿时报》的报道开始,余百康和随后两名关塔那摩监狱美军翻译的被捕被媒体热炒成“关塔那摩间谍案”。然而,媒体并不知道,余百康这个所谓的间谍罪名背后有着不同寻常的涵义。
  2002年11月,在美军关塔那摩基地司令米勒少将的推荐下,毕业于西点军校的余百康以随军牧师的身份来到关塔那摩监狱。随军牧师的职责本该是为美军士兵提供宗教咨询和服务。然而,精通阿拉伯语的余百康却肩负着特殊使命。阿富汗战争结束之后,另一场情报战在关押600多名阿富汗被俘人员的关塔那摩监狱展开。美国想尽一切办法希望从这些被俘人员身上找到拉登藏身的线索。为战俘主持祈祷仪式的余百康就像一面可以照到战俘心里的镜子,有可能在战俘祈祷和倾诉中,接触到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到最隐秘的东西……
  明明是美军安插的刺探囚犯情报的牧师,怎么就成了替恐怖组织刺探情报的间谍呢?这是余百康的遭遇给人最大的困惑。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呢?
  一位熟悉关塔那摩监狱情况的美军军官私下表示,像余百康这样的神职人员要花费很多时间和囚犯在一起,他们看到的囚犯不是名单上的姓名字母,而是活生生的人,因此难免会对囚犯遭受的不公表示同情。而这正是美国军方最担心的。问题还在于,余百康特殊的家庭和宗教背景加深了美国军方对他的怀疑。
  余百康出生于美国新泽西州的华裔家庭,父亲是一位曾经参加过二战的美军老兵,两个弟弟也在美军服役。也许是受父亲的影响,余百康考取了竞争激烈的西点军校,1990年毕业后开始其军旅生涯。第二年海湾战争打响,余百康到沙特阿拉伯服役,其间他皈依了伊斯兰教。退役后,余百康选择了去叙利亚学习阿拉伯语和伊斯兰教。
  9.11事件后,急需通晓阿拉伯语、了解伊斯兰教的美国军方很快就看中了余百康。于是,刚回美国的他第二次应征入伍,成为美军第29通信营700名士兵的随军牧师。但在当时,生活在美国的一万两千多名穆斯林面临着信任危机。
  如果你是穆斯林或者除了白人外的其他人种,那么你的行动就是值得怀疑的。正是在这种荒唐的逻辑下,余百康在短短几个月内从美军最需要的人变成了“间谍”。不过,拘禁余百康也使美军方陷入了始料未及的尴尬和困境之中。
  怀疑没有结束,调查却没有结果。由于根本就找不到余百康从事间谍活动的证据,美国军方被迫六次推迟案件听证。与此同时,美国华人社区成立了“为余百康争取正义委员会”,他们建立网站,发布信息,展开筹款活动,呼吁美国政府和军方公平、公正、公开地审判余百康案件。
  3月19日,美军出人意料地以“避免泄露国家机密”为由,宣布撤销对余百康的间谍罪指控,但马上又以通奸和用官方电脑浏览黄色网站为由,对他提出书面惩戒。4月5日,饱受煎熬的余百康终于解除牢狱之苦,回到家中。
  然而这种不明不白的结局,就像英国《卫报》所说:“他没有罪,他也并不清白。”而对一位热爱自己工作的神职人员来说,丧失清白是最大的羞辱。4月2日,余百康的父母发表公开信,指责政府的不公并要求政府向他们的儿子道歉。
  在外界的压力下,4月14日,美国军方又悄悄地撤销了对余百康的书面惩戒,但拒绝道歉。同一天,余百康收到一份军方的“限制发言令”,提醒他“可以行使言论自由权,但损害效忠和纪律、对国防部或陆军政策发表不忠的言论不受宪法保护”。
  余百康说,自己一边被美国军方捂着嘴巴不能说话,一边还不得不由他们继续给自己抹黑。

相关热词搜索:牧师 间谍 余百康 余百康:“间谍”牧师? 余百康间谍牧师 余百康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