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总比对抗强] 对话而不对抗

发布时间:2020-03-13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虽然中欧双方已就纺织品贸易达成协议,但由此摩擦引出的一些问题仍很耐人寻味。   欧盟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是中国引进高新技术的最大来源地;外国在华投资中,欧盟排第三(仅次于美国和日本)。这三个因素是中欧关系中长期起作用的因素。而且,我们现在还期待着欧盟解除对华军售的禁令,这个问题一旦解决,将会对中欧贸易特别是高新技术领域的贸易有很大促进作用。这是因为,在中欧贸易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军民两用技术、产品,其实这些技术、产品我们买进来主要还是民用,但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非常敏感,怕我们用于军事方面,所以就对我们设限。如超大型计算机。我们的天气预报不准,是因为我们的计算机不行。如果美国卖给我们那种超大型计算机,对我们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对我们的农业发展都会有很大的作用。但美国人总认为我们买这种计算机会用于军事、太空方面,就是不卖给我们。如果欧盟解除对华军售禁令,军民两用的技术、产品贸易就会放开,就会大大促进中欧贸易。
  
  两处小摩擦
  
  目前中欧贸易方面有两个问题:一是服装、纺织品,二是鞋。第一个问题已达成了协议,取得了“双赢”的结果。至于第二个问题,欧盟目前已宣布对中国出口到欧盟市场上的鞋实行监控。
  虽然中欧双方已就纺织品贸易达成协议,但由此摩擦引出的一些问题仍很耐人寻味。2004年,中国对欧盟出口纺织品105亿美元,约占中国对欧盟出口的10%;出口到欧盟的鞋22亿美元,占中国对欧盟总出口额的2%。所以,纺织品和鞋加起来,也就占我对欧盟总出口的12%。从这个角度讲,中欧之间的贸易摩擦是小摩擦,是局部的摩擦。另外,按照欧盟的统计,2003年,中国的服装占欧盟服装市场的18%,中国的纺织品仅占欧盟纺织品市场的10%,还不如东欧国家和土耳其对欧盟出口的纺织品多,这是一个基本的事实,不能说欧盟市场上“充斥”着中国的纺织品。为什么欧盟愿买东欧国家或土耳其的服装呢?因为提高了这些国家的生活水平,就可以大大减少这些国家到欧盟国家的非法移民,说到底,还是为了他们自己的利益。
  
  主要责任在欧美
  
  今年1~4月,特别是一季度,中国对欧美的纺织品出口增势很强。这里既有欧美方面的原因,也有中国方面的原因,而欧美没有认真贯彻执行世贸组织有关纺织品贸易的具体安排则是最重要的原因。1994年从《多种纤维协定》过渡到《纺织品与服装协定》时,是给了欧美一个过渡期的,即欧美放宽纺织品配额要采取逐步过渡的办法,这样就能使其纺织业和市场能经得起外来纺织品的冲击。但很遗憾,美欧没有执行这样的过渡安排,一直拖延到2005年1月1日,致使欧美纺织业到现在也是温室中的花朵,经不起风雨。一旦放开,就使中国、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对欧美出口的纺织品大大增加。从中国这方面看,中国的纺织企业不相信欧美在纺织品问题上会真的贯彻自由贸易的原则,都认为欧美今年下半年一定会设限,所以就抓紧上半年特别是一季度拼命地出口。今年我在广州春交会上发现,我们很多纺织企业下半年的单子都不接了。这也促使短期内出口激增,即所谓的“井喷”现象。这种事情实际上是授人以柄。我很赞同WTO总干事素帕猜所言。他说,对待中国的纺织品欧美不能太性急,中国的纺织品是否会给欧美造成损害,要看一年的时间。下半年中国对欧美的出口肯定会大幅度下降,整个全年的纺织品出口不会比去年增长很多。
  
  权利与义务要平衡
  
  纺织品贸易回归WTO自由贸易框架下,是大势所趋,也是中国经过15年艰苦谈判、付出了巨大代价后应享受的权利。中国的关税从1992年的算术平均43.2%降到今年的9.9%;进口许可证已经从1992年的1247种降到今年1月1日为零,这是中国入世付出的学费,也是中国入世所应承担的义务。但除了这些,我们入世也要享受权利,即WTO自由贸易的权利。在中国入世的进程中,某些发达成员一直压中国,要中国企业经受冲击;但等到需要它们在WTO纺织品自由贸易上经受冲击的时候,它们就受不了这个冲击,就大喊大叫。中国有句俗语,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中国这个孩子不会哭,遇到问题,我们总是被教育要委曲求全,打掉门牙往肚子里咽。中国这个孩子很老实,厚道。但与世界经济接轨,这就很不相称。我们一再强调,入世要权利和义务平衡。不能只让中国承担义务,而不享受权利,天下没有这样的道理。
  
  损人不利己
  
  有点国际贸易常识的人都知道,国际贸易的基础是国际分工,是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如果两个国家生产的同一种产品成本都一样的话,那两国间就没有贸易。欧美纺织产业工人每小时的工资为18美元,中国纺织业工人每小时工资为0.5美元。成本如此悬殊的情况下,欧美生产出来的纺织品怎么与中国竞争?!1976年,美国国产鞋占其消费量的53%;十年后为20%;到了1996年,就只有10%了;2004年,仅为3%。三十年时间,美国的制鞋业实现了“安乐死”,实在生存不下去了,因为美国人生产的鞋,美国人自己都买不起。不是美国人不爱国货,而是国货太贵。所以,这是一个不可抗拒的趋势,欧美国家也就不应该抱着鞋子、袜子、裤子不放了。
  欧美限制中国的纺织品、鞋,是维护了其纺织工人、制鞋工人的利益,但却损害了其广大消费者的利益。中国纺织品物美价廉,限制了中国的纺织品,欧美市场上纺织品的价格定会上升,受损的是广大消费者。另外,限制中国的纺织品,也损害了欧美国家棉农的利益,还有生产纺织机械和做高档服装辅料的工人的利益,因为中国纺织品出口受限,就会使中国大大减少甚至停止对这些物品的采购。就是说,保护了几十万人的利益,却损害了几亿人的利益。
  当然,对中国来说,也要有清醒的认识。我们卖到法国5000万双鞋,才换来一架“空客”;出口8亿件男式衬衫,才换来一架波音747。如此之对比,你能说这个发展中国家具有贸易优势吗?!具备贸易优势的恰恰是西方发达国家!
  
  双重标准要不得
  
  从世界范围看,将纺织品、农产品排斥在WTO自由贸易框架外,是广大发展中成员对少数发达成员的照顾,发达成员是占了便宜的。在世界贸易中,不应该实行双重标准。发达成员拥有的产品占优势,他们就鼓吹自由贸易,如电信产品,他们就推行各国实行零关税;否则,就举起配额、设限、特保的大棒。这样的话,广大发展中成员对WTO讨论新的规则还有何积极性?!在世界贸易中,应执行一个标准。WTO倡导的是自由贸易,纺织品、农产品同样也应放在这个框架下。发展中成员从1961年开始到现在,已经照顾了发达成员44年,这时间难道还不够长吗?!难道发达成员就不应该照顾一下发展中成员吗?全部的贸易都应在公平、自由的原则下进行。
  有贸易就会有纠纷。贸易量越大,纠纷也就会越多,这很正常。有了摩擦不要紧,大家都要以平常心来对待。刚才说过,纺织品贸易摩擦、鞋的贸易摩擦在中欧经贸关系中是支流,而合作是主流,不能让支流影响主流。有了摩擦,就要坐下来磋商。对话总比对抗强;协商解决总比打贸易战强;互谅互让总比单边设限强。

相关热词搜索:总比 对抗 对话 对话总比对抗强 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 对话不对抗指什么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