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勒斯坦终于分裂?】 巴勒斯坦地图

发布时间:2020-03-14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一场看似突如其来的事变,也许要彻底改变巴勒斯坦的政治地图了。在持续爆发一段冲突后,6月14日,哈马斯攻占了法塔赫在加沙所有的重要设施,加沙终于成了哈马斯的天下。法塔赫骨干要么横尸街头,要么举手投降,要么逃往埃及和约旦河西岸,几万条新枪被哈马斯接收,法塔赫的指挥官变成了哈马斯的军需官。
  紧接着,巴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宣布实施紧急状态,解散哈马斯领导的联合政府。17日,以法耶兹为首的巴紧急政府宣誓就职,但哈马斯立即宣称其“非法”。
  法塔赫的溃败如此狼狈,哈马斯的胜利来得如此畅快,确实出人意料。这是一件大事情,说它是半个世纪以来巴勒斯坦内部关系的一场巨变也并不为过。
  
  
  哈马斯:夺加沙是福还是祸?
  
  从哈马斯在1987年巴勒斯坦人第一次起义期间拉起大旗,到1994年底在加沙同海外归来的法塔赫武警街头厮杀,再到1995年在耶路撒冷引爆第一辆满载乘客的公共汽车,哈马斯的事情越做越大,越做越出格。在创始人亚辛和兰提斯被以色列定点清除之后,哈马斯有所收敛。阿拉法特的辞世使得哈马斯一改以往的凶悍,开始同法塔赫心平气和共商国是,共同维护了过渡期的社会稳定,并于2006年首次参加并赢得了民族权力机构立法委员会的选举。
  但人们一直呼唤和期待的哈马斯的改弦更张没有发生。选举获胜后依旧坚持“三不”政策(不承认以色列的建国权、不承认以往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签订的任何和平协议、不放弃消灭以色列的武装斗争)的哈马斯当局受到了内部和外部的广泛抵制,巴勒斯坦内部分裂状况愈演愈烈,今年3月好不容易撮合起来的联合政府又是一个脆弱的空架子,停火协议一个接着一个签订,一个比一个寿命短,直至一场突如其来的暴乱席卷整个加沙。至于谁打的第一枪,也许永远说不清楚。不管怎么说,问世80多年的“穆斯林兄弟会”第一次“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不能不对整个阿拉伯世界带来巨大的震撼。
  其实,此次加沙事变的结局,并不一定是哈马斯领导层愿意看到的,也很难解释成哈马斯蓄谋已久、终于得逞。从事件发生后哈马斯境内境外领导人发表的言论来看,他们已意识到这样的胜利可能是他们难以承受的,如同他们一年半前没有预料到、也没有能力承受立法委员会选举的胜利。
  法塔赫被赶走了,但绝不是被哈马斯一家赶走的。在加沙街头大开杀戒的还有包括“基地”组织在内的形形色色的更极端的“圣战”分子。在赶走法塔赫之后,他们之间的差异会逐渐显现出来,争抢战利品的事情已经发生,新一轮内部争斗指日可待。没有了法塔赫的加沙,或许是哈马斯当局更不愿意看到的加沙。即便在哈马斯的大旗之下,也存在立场不同的各种派别。哈马斯自身的分裂也不是不可想像的。
  没有了法塔赫的加沙将面临着外界更严格的制裁,哈马斯的日子将更加难过,当了家的哈马斯领导层必将调整政策,以减轻外界压力;而调整政策便意味着温和化,温和化便意味着内部的激进派和极端派一定会另立大旗,形成新的不稳定因素。为了避免加沙陷入新一轮内乱,哈马斯当局已经下令禁止在加沙街头蒙面持枪了。这一禁令能否实施,过些天看看电视新闻就知道了。
  可以断言,加沙哈马斯当局很快陷入阿拉法特和阿巴斯陷入过的同样的困境。尽管哈尼亚一再呼吁释放被劫持已久的英国记者,尽管他一再下令禁止向以色列挑衅,但英国记者还是被关在秘密的地方,土火箭还是每天不停地射向以色列境内。那些“圣战”分子不把以色列军队招来报复、不让巴勒斯坦民众继续流血,是不甘罢休的。可惜的是,总有人说他们是在反抗占领。
  有一点可以放心,那就是大规模的人道主义危机还不至于发生。因为联合国难民救济机构不会放弃坚持了半个世纪的救济工作,以色列也会利用这个机会好好表现,争取好名声,不至于对加沙实施经济封锁,水电粮油供应可能会发生困难,但不会中断。
  问题是,哈尼亚的总理职务已被解除,今后哈马斯将以什么身份同外界打交道?另立政府将会承担建立分离主义政权的罪名,不另立政府如何发号施令外出求援?面对法塔赫和民族权力机构的不理睬、国际社会的不承认,哈马斯得到了加沙是福还是祸?
  
  法塔赫:四次转移四次新生
  
  这是法塔赫实施的第四次战略转移。
  第一次是1968年从约旦河西岸撤往约旦。在以色列的清剿下,最初在敌后开展游击战的500名留学东欧国家的法塔赫热血青年几乎损失殆尽,阿拉法特率领300名幸存人员渡过约旦河,在难民营里安营扎寨,打了胜仗,实力迅速扩大,很快发展到两万人马。这一次转移,使法塔赫绝地逢生,顺利接管了巴解组织的控制权。
  第二次是1970年从约旦转移到黎巴嫩,原因是巴解组织在约旦建立的国中之国对约旦王室构成了致命的威胁,以法塔赫为主流的巴解组织在军事压力之下,不得不接受完全撤离约旦的国际安排。这一次转移,使得巴解组织最终放弃了“推翻约旦王室,首先解放外约旦,然后解放整个巴勒斯坦”的不切实际的目标。法塔赫得到的经验教训是:巴解组织中的极端派别热衷的劫持飞机杀害人质等恐怖主义行为是“自掘坟墓”,法塔赫从此坚持奉行了同激进派别拉开距离、拒绝恐怖主义手段的政策,阿拉法特主席领导的巴解组织被国际社会公认为“巴勒斯坦人民的惟一合法代表”。
  第三次是1982年在以色列军队的围困下从黎巴嫩转移到其他阿拉伯国家。以色列的进攻借口依旧是巴解极端派别暗杀以外交官的极端行为。这一次转移,使得巴解武装完全脱离了同以色列的地理接触,失去了开展武装斗争的基本条件,最终走上了政治解决的道路,并通过政治解决返回了巴勒斯坦本土,开始了建国历程。
  此次撤离加沙,是从巴勒斯坦的一部分领土集中到另一部分领土。根本原因是:坚持奥斯陆和平进程的法塔赫同反对这一进程的哈马斯水火不容,世俗的民族解放运动同追求政教合一的极端宗教运动水火不容。要么是血腥的内战拚个你死我活,要么是其中一派见势不妙,败走他乡。相互妥协的可能性不是没有,但难以维持。法塔赫选择了败走他乡,完成了另一次战略战役。
  表面上看,法塔赫被赶出了加沙,哈马斯胜利了。但实际上,法塔赫又一次摆脱了困境,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难怪有人说,这一切都是法塔赫的阴谋。还有人说美国人和以色列人也参与了这项阴谋。
  无论如何,在约旦河西岸地区,法塔赫的控制能力较强,哈马斯尽管有一定影响,但无论如何敌不过法塔赫。摆脱了哈马斯掣肘的法塔赫只要励精图治,避免内部争斗,重新赢得民心,就会扭转颓势,完成建国大业。
  
  西岸和加沙,是分还是合?
  
  显然,不管法塔赫和哈马斯如何坚持统一,加沙和西岸两个政治实体的分立已是既成事实。这是一个人们想像过但没有预料到会来得这么快的事实,也是历史上出现过的事实。
  在1947年联合国分治决议附加地图上,加沙和西岸是有陆地通道相连的,但第一次阿以战争的后果却是陆地通道被以色列占领,巴勒斯坦土地被分割成两部分。
  加沙被埃及占领,实施军事统治,进而又建立了自治机构,加沙青年的最大愿望是好好学习,考入开罗大学。当加沙居民在1978年听到埃及政府准备抛弃加沙同以色列签署和平协议时,展开了激烈的抗议活动,结果是加沙的好学生再也上不了开罗大学了。以色列人的算盘也没有实现,他们原本希望埃及把加沙这个包袱重新背起来,遭到萨达特总统的严词拒绝。同埃及密切联系的结果是埃及的宗教极端组织穆斯林兄弟会1952年在加沙建立了11个基层组织,培养了后来的哈马斯创始人亚辛,为今日的加沙事变埋下了伏笔。
  再远一些,在奥斯曼帝国时期,加沙的宗教势力就比耶路撒冷的厉害,土耳其人的办法是将反叛的宗教领袖送上绞刑架。如果查看一下《圣经》,还会发现,即便在那个时候,加沙地带的居民也和现在约旦河西岸地区的居民有很大差别。
  约旦河西岸被外约旦正式并吞。居民拿到了外约旦护照,居民代表进入了约旦议会下院,名额同外约旦居民代表一样,都是30个。西岸地区的阿拉伯大家族头面人物更是约旦王室的常客。当年,就是这些人主动要求成为外约旦国王臣民的。1967年以色列占领了约旦河西岸之后,执掌整个巴勒斯坦地区伊斯兰宗教事务的耶路撒冷大穆夫提仍然是约旦国王任命的。而“两岸联合议院”直到1988年7月巴勒斯坦宣布建国前夕,才被解散。
  上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为解决巴勒斯坦问题,各方想了很多办法,其中之一就是约旦河西岸和约旦组成“阿拉伯联合王国”。在1982年阿拉法特同约旦首相签署的联合公告中,双方还同意建立“约旦和获得解放的巴勒斯坦之间的特殊的与众不同的关系”。须知,无论是“阿拉伯联合王国”还是“特殊关系”,加沙的归属都是个问题,因为约旦国王不愿意把手伸向加沙。
  现在,哈马斯主动把这个包袱背上了。这个包袱的沉重是很多人没有估计到的。这块地方没有任何资源,人口在半个世纪里从5万增加到120多万。哈马斯背得动这个包袱吗?即便在发达世界,这样的包袱也显得太沉重了。
  相比,法塔赫治理下的约旦河西岸,面积是加沙的16倍,人口密度只有加沙的1/9,资源状况和社会环境都比加沙宽松得多。何况,还有全世界的支持。
  长期的分离,历史遗留下来的文化、经济、政治和家族势力的差异,造成了西岸和加沙这两部分巴勒斯坦居民一定程度的隔膜。如果法塔赫同哈马斯的“隔岸对峙”持续时间过长,也就是人们议论的“哈马斯斯坦”和“法塔赫斯坦”现象不尽早消除,巴勒斯坦政治地图的改变不是没有可能的。
  
  究竟谁违法谁合法?
  
  摆脱了哈马斯的阿巴斯可以轻装上阵了。预祝他顺利,这的确是个好机遇。但是,他也有他的难题。
  加沙事变之后,双方相互指责对方非法。阿巴斯宣布哈马斯武装是非法武装,哈马斯说我赢得了选举当了内政部长有权力指挥武装。阿巴斯宣布解散联合政府,哈马斯指责阿巴斯违法,因为作为议会选举获胜方的哈马斯有权组成政府。
  巴勒斯坦“基本法”规定,民族权力机构的安全部队是惟一合法武装。也就是说,哈马斯的“卡塞姆旅”(卡桑旅)和不大听话但坚决反对哈马斯的法塔赫派系的“阿克萨烈士旅”都是非法武装,当年阿拉法特就多次宣布它们非法了。至于解散旧政府任命新政府,那本来就是民族权力机构主席份内的事。
  问题是现在的巴勒斯坦议会何在。大多数哈马斯议员要么被以色列人抓走了,要么滞留在加沙,法塔赫阵营和独立派系的议员又很难凑够法定人数,开不成议会就只能长期“紧急”下去。
  眼下,已经有人提出阿巴斯是不是该宣布提前举行大选了。这个问题是个很难找到答案的问题。设想一下,哈马斯治下的加沙居民能参加投票吗?如果不参加,选举岂不是约旦河西岸立法委员会的选举了?约旦河西岸选了,加沙就选不得?这样的大选一旦举行,到底有几个巴勒斯坦呢?而如果不选,同以色列签署的新的和平协议由谁来批准呢?
  上一次巴勒斯坦大选,就创下了哈马斯不承认“基本法”,而又参加“基本法”框架内的选举并且获胜、获胜后又得不到国际承认的荒唐的世界记录。这一次怎么办,政治家们还要费很多心思。

相关热词搜索:巴勒斯坦 分裂 终于 巴勒斯坦终于分裂? 巴勒斯坦结束长期内部分裂 巴勒斯坦结束长期分裂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