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日记与胡佛研究院:胡佛研究院

发布时间:2020-03-14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胡佛研究院有关中国近代史的馆藏为世界瞩目,是学界公认的、除中国大陆和台湾之外,全球收藏中国近现代史档案资料最丰富的档案馆,相关史料500余种。尤为引人关注的是,研究院拥有约300万件与民国史及蒋宋孔三个中国现代史上著名家族相关的史料,更是独一无二。
  
  “根据现有资料,蒋介石的日记约始于1915年,28岁,止于1972年8月,85岁,距离去世只有三年。这一年,蒋介石手肌萎缩,不能执笔,因此停止了长达57年的日记。蒋的这57年日记,遗失四年。”这是中国新近出版的《找寻真实的蒋介石》一书的作者杨天石所了解的蒋介石日记的现状。
  2007年4月2日,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院(Hoover Institution)宣布开放蒋介石1932年~1945年的日记。这是继2006年3月公开蒋介石1917年~1931年的日记后,胡佛研究院开放的第二批蒋介石日记,日记内容涉及国民党内部矛盾、对共产党的围剿、日本侵华、西安事变、国共谈判以及二战期间中美合作等重大历史事件。该次公开的蒋介石日记,除却个人隐私和个人批评的部分,其内容甚至比第一次开放的更加丰富,同时也是目前最原始、最完整的版本。有关学者一致认为,蒋介石日记的开放对研究中国和美国,乃至整个世界在那一时期的历史都至关重要。与此同时,胡佛研究院本身及它的对华态度及政策走向也引起了世人关注。
  
  国际性资料研究和出版中心
  
  胡佛研究院(全称“胡佛战争、革命与和平研究院”)由美国前总统赫伯特•胡佛于1919年为其母校斯坦福大学创办,最早的名字叫“胡佛战争图书馆”。胡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曾被美国驻英国大使任命为比利时救济委员会主席,亲眼目睹了战争所造成的巨大危害,并认识到教育后代了解战争、革命与和平等历史知识的重要性。该研究院成立的最初目的便是收集与一战的形成和发展有关的历史资料和文献。这个专门的图书资料收集中心直到20世纪40年代末期才招募学者进行研究工作。1960年开始扩大研究规模,从原有的六名研究人员发展到250多名工作人员,包括100名研究员、70多名图书馆和档案馆管理员及专家、80多名行政管理及研究辅助人员,每年接纳来自40多个国家的7000余名学者进行研究和学习。自此,胡佛研究院发展成为“有关20世纪政治、经济、社会和教育方面变化的国际性资料研究和出版中心”,拥有9个图书馆、160万册藏书、6万个微型胶卷和2.5万种期刊,共约4000万件的珍贵档案。
  胡佛研究院有关中国近代史的馆藏为世界瞩目,是学界公认的、除中国大陆和台湾之外,全球收藏中国近现代史档案资料最丰富的档案馆,相关史料500余种,包括中国近代史上著名人物的档案,如陈立夫、陈独秀、胡适,与中国历史有关的美国知名人士档案,如飞虎队魏德迈、陈纳德将军、美驻华大使司徒雷登、记者斯诺,美国到华传教士、医生、商人等的历史记录,以及与中国共产党、国民党相关的档案,如比较完整的中共早期党史资料和不断增加的“文革”档案等。尤为引人关注的是,研究院拥有约300万件与民国史及蒋宋孔三个中国现代史上著名家族相关的史料,更是独一无二。2006年2月,胡佛研究院成立了近代中国档案研究计划,以其丰富的馆藏、专业的管理和一流的保存技术为各国研究中国近代史的专家学者提供资讯,难怪有关人士感慨,中国近代史的研究重心已经转移到美国了。胡佛研究院作为美国顶尖智库的这一转向,连带其亲台反华的历史背景不禁引发人们更深层次的反思与展望。
  
  “右翼思潮思想库”
  
  智库在美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决策中往往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例如,美中建交之前,美国最大的军事和战略思想库“兰德公司”,就提出“承认一个中国”的政策建议,最后被尼克松政府采纳。美国的智库不仅为决策者提供新的政策思路和政策选项,向政府机构贡献人才,还积极搭建政策共识的平台,成为宣布和解释政府决策以及测试民意的重要渠道。另外,智库与美国社会生活也紧密相连,其与民众之间的积极互动和交流便是一大特色,各种研讨会、圆桌会议和讲座都深入公众的日常生活。
  胡佛研究院作为其中重要一员,其对华政策的态度的形成和转变对美中关系有着不可小觑的影响。在历史上,胡佛研究院就是保守主义的化身。借助于深厚的政府人脉和“定义自由社会的主张”,胡佛研究院成为美国共和党的智囊机构及重要的公共政策研究机构,被誉为“右翼思潮的思想库”,在对共产主义及共产主义国家研究方面独树一帜,并侧重世界上文明冲突对政治经济造成的影响的研究,对于美国内政与外交政策的制定具有相当的影响力。美国总统布什身边的大红人、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现任国务卿赖斯就曾经是胡佛研究院的高级研究员。“强硬派”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也曾供职于该院。现在,布什政府中防务政策研究小组中有八名成员来自该院。
  胡佛研究院倡导“个人、政治和经济的自由、私有企业、代议政府、保护美国制度”,自称其战略方向和中心任务是“探索和促进使美国及世界的政治更加自由的道路”,提倡减少政府在社会经济等领域的作用和对私人生活的干预,鼓励个体能动性和创造力,记录反对战争、争取和平的声音和种种努力,促进美国的国家安全利益。研究院同时认为美国有责任改造世界,使世界上其他国家都实现美国式的民主自由,并为人类境况的改善做出应有的贡献。这些价值取向更是加深了其惯有的对共产主义国家的误解,坚定和延续了其反对共产主义的立场。
  与其他右翼思想库不同,胡佛研究院所持的右翼反共立场有浓厚的历史渊源。赫伯特•胡佛本人就具有鲜明的反苏反共思想,这种思想在他创办胡佛研究院前后表现得最为强烈。研究院建立之时,正是苏联“十月革命”爆发之后,胡佛便以研究共产主义思想为名,从各个方面“证实马克思学说是邪恶的,并保护美国的生活方式”。他的这种信念奠定了该院的思想基础,并对研究院的日后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其经费预算的大部分来自保守团体和大公司的捐助,例如埃克森•美孚、福特汽车、通用汽车和宝洁等,加利福尼亚、洛克菲勒、摩根和梅隆等财团也对其具有相当的影响力。台湾当局多年来也一直向胡佛研究院提供捐款。
  
  
  对华政策的良好转向
  冷战结束后,世界形势的变化使得胡佛研究院的反共倾向不再那么突出,但是反对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仍不时有所体现。研究院2000年年度报告表示:“通过档案记录、研究、出版等方式对共产主义做一真实记录,我们希望确保人类不要再受这个邪恶的意识形态做出的乌托邦式虚幻的承诺所诱惑。”胡佛研究院的对华研究一直以来充满了意识形态色彩。尽管9.11事件后,其对华态度有所缓和,支持美国采取建设性对华政策,以及不过分影响中美关系的对台政策,但总的来说,仍主张向中国输出美国价值观,将中国纳入21世纪大国安全框架。胡佛研究院对中国国内的改革存在疑惑,既希望民主自由的力量在中国生根发芽,又担心中国的经济和军事的蓬勃发展挑战美国的世界和区域领导地位。对待台湾问题上,主张美国既要与台湾保持恰当的距离,使其不致于指望从美国领取空白支票为所欲为,并且向北京表明立场,即如果大陆在台湾没有挑衅的情况下动武,美国将协防台湾。
  但是,随着中国良好的经济增长态势和社会发展劲头,以及在国际上越来越大的影响,美国智库对中国的关注也日渐增多,从冷战而延续的敌意和遏制战略逐渐过渡到更为审慎的合作接触。不可或缺的依存关系和中国发展的积极意义在2005年美国智库间掀起了一场“中国热”。当年9月,美国副国务卿佐利克在著名智库纽约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发表演讲时首次公开提出希望中国成为“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美国对华政策即将作出重大调整成为美国智库新的导向。2006年这些智库发出更多理性、务实的声音,并逐渐成为主流。胡佛研究院也积极跟随这一趋势,于11月派代表团访问中国,与中国人民大学探讨建立中美双方学术和智囊机构合作项目等事宜。双方高层都表达了希望在各方面加强交流合作及互相了解的美好愿望。胡佛研究院副院长戴维•布莱迪更表示希望多次的访问能够帮助美国政府和美国人民更好地了解中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状况。
  自美国胡佛研究院所藏的蒋介石日记开放以来,海外及两岸三地的学者纷至沓来,并对开放日记给与了充分而积极的评价。胡佛研究院研究员郭岱君表示,中国目前已经成为有实力的大国,这批档案彰显出近代中国领导人物的思想、行为及中国社会的转变,有助于西方真正地了解和认识中国,以及在此基础上用正确的态度对待中国的崛起和在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的作用。胡佛研究院的高层认为,在今后20年,该院会有相当大的资源投入中国研究,其中包括研究档案和出版图书。这一变化再次体现了胡佛研究院对华政策的良好转向,但其对中美关系的积极影响仍需拭目以待。

相关热词搜索:蒋介石 研究院 日记 蒋介石日记与胡佛研究院 胡佛研究院 解密胡佛研究院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