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防卫白皮书》渲染中国威胁]日本渲染中国威胁的背后

发布时间:2020-03-14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进入21世纪后,日本从政治军事大国战略出发,以“零和心理”看待中国的快速崛起,一面讲要推动对华军事交流一面却不舍弃防范策略,对中国的战略意图和军事实力进行了不当猜疑和渲染。
  
  在世界各国的官方出版物中,日本《防卫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被认为是对中国国防关注最多、变相渲染“中国威胁论”也最多的系列文件。它最早由日本防卫厅在1970年编辑出版,间隔六年后于1976年再次发行。之后每年问世一册的制度形成,到2008年共出版了34册。较之于日本政府其他部门发行的多种“皮书”文件,白皮书的发行可谓相对滞后,这是因为军事问题对二战战败国日本来说“特殊而敏感”。上世纪70年代后,由于日本日益发展,自主防卫意识抬头,才勉强得以发行。
  可以说,世界各国的国防白皮书,都是旨在通过一定的、相对的军事透明措施来取得对外宣传效果,但由于日本的“国防”实乃和平宪法“私生”,因而总被人质疑其合法性,白皮书尤其不乏通过运用信息操作手段来诱导视听和掩盖实情的嫌疑。明显之例,就是其成文上的“内外”有别之处:在事关阐释自我政策、打造日本形象时显得温和而低调,例如,尽管日本在防卫政策上实际已经突破“海外派兵”和“集体自卫权”等若干禁区,但每年的白皮书还照例宣称日本遵循“和平宪法”和“专守防卫”的立场没有改变;相反,在渲染外部威胁、制造氛围为防卫政策调整造势时却显得强硬而高调,其典型案例就是着意夸大渲染朝鲜或中国的“军事威胁论”。
  2008年版白皮书出版后,照例引起了各方的关注和评论,尤其是涉华表述显示“收敛缓和”的新趋向得到了相关媒体的评价。事实是否如此呢?要弄清真相,就需要对白皮书涉华部分内容进行长线解读。
  
   冷战时期:
  从“反华”到“联华对苏”
  
  复交前首份“白皮书”中的“反华”政策
  1970年10月,佐藤荣作内阁发行了日本第一本《防卫白皮书》。当时,受到美苏冷战格局的制约,中日政治安全关系陷于复交前严重隔绝和对立的状态,佐藤政权采取积极追随美国、敌视中国的政策。因而,白皮书敌视性地把中国称为“中共”,指出日本周边不安局势中的“中国威胁因素”是:台湾海峡存在两个分裂国家、中国保持着僵硬的对外政策、中国作为在亚洲惟一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影响着地区冲突。
  白皮书把中国的军事力量和外交政策看做是引起亚洲安全形势紧张的原因之一、把台海两岸称作分裂国家的观点,引起了中国的强烈反弹。加上当时日本防卫首脑提出“自主防卫”论、大规模扩军计划等,中、苏、朝等国家据此对白皮书的主旨进行了质疑,中国《人民日报》在1970年11月1日发表长篇评论员文章给予了批判。
  
  复交后“蜜月期”的“联华”政策(1976~1989)
  第二本白皮书于1976年发行。此后一直到1989年冷战结束,中美、中日关系保持良好状态,苏联成为中美日三国的主要威胁,日本对华安全关系的特点也由此形成。这个时期的白皮书主要从如下几方面关注中国的国防动向。
  (1)对中国国防关注度总体不高。在“国际军事形势”篇章中,中国部分排在苏美之后,且经常排在“朝鲜半岛军事形势”之后,篇幅也相对较短。
  (2)从对苏角度出发看待中国的成分居多、色彩较浓。这个时期的白皮书都要单设段落论述中苏对立态势。尤其80年代后期,白皮书持续表露“中国大规模陆军可以牵制远东的苏军”,显示了日本“联华对苏”的立场。
  (3)认为中国军力尤其是陆军兵力虽然庞大,但装备陈旧、现代化程度不够,核力量也不强大,在现代总体军事力量上显得落后和弱势;同时指出由于经济建设优先、国防开支增加受限,中国迅速实现国防现代化有很多困难。
  (4)80年代中期开始比较关注中国国防现代化。从1985年到1988年,白皮书开始以专题形式论及中国的军事现代化动向。尽管如此,结论也是认为这些措施主要是出于防苏需要,且与西方先进各国相比还有相当改善的余地。
  可以看到,这个时期日本主要在“防苏威胁”的条件下看待对华安全关系。这是因为,中日关系在《中日联合声明》和《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牵引下,进入了和平友好的新时期,两国事实上形成了某种针对苏联威胁的联合战线。同时,日本经济在此阶段蒸蒸日上、如日中天,中国现代化大业则刚刚起步,综合国力处于相对贫弱状态。因而,日本尚有足够的自信推动中日友好关系,支持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发展事业,其对华安全政策倾向也显示出历史上最好的一面。
  
  
   冷战后:
  从“观望疑虑”到“关注戒备”
  
  “观望疑虑”期(1990~1994)
  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巨变,日本的安全政策进入摸索和调整阶段。这个时期的白皮书对中国军事动向的关注有如下特点。
  (1)对中国国防的总体关注度开始提高。
  从1990年特别是1992年开始,白皮书把中国正式作为关注重点,而且在把“中国军事态势”部分篇幅骤然加长后,把注意力从中国军事态势的对苏影响转移到了对日影响上。
  (2)对中国军事现代化评价总体显示“稳健、平和”的立场。
  白皮书从1989年开始谈到中国国防开支每年连续大幅增加,但也指出由于经济建设为重、以及通货膨胀和财政赤字等因素,中国全面迅速实现国防现代化还很困难。当然,在此前提下,白皮书也指出中国军事现代化的一些动向值得关注。
  (3)迅速对中国“海洋动向”表示关注。
  白皮书从1991年起开始指出中国意图强化南沙、西沙群岛的活动据点,有强化在这些海域的存在等扩大海洋活动范围的动向,加剧了地区紧张;还指出有必要关注中国公布领海法把“日本的固有领土”尖阁群岛(即我钓鱼岛)以及南沙和西沙明确为中国领土的动向。
  (4)开始提起“台湾问题”,但主要限于介绍情况而不带明显的政策立场。
  “关注戒备”期(1995~2000)
  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起,日本的对华安全政策走到了冷战后的一个转折点,一直到世纪末期,白皮书中的对华关注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对中国国防的关注度进一步提高,显现戒备倾向。
  1996年的白皮书首次明确提出日本“有必要关注中国军队的动向”。从该年到1999年,白皮书涉华篇幅逐年增多,从而使得90年代后期白皮书中的涉华部分总量可观。
  (2)开始提出“军事透明度”、弹道导弹问题,进一步提出“海洋活动”问题。
  白皮书指出中国一贯不公布国防费用的详细内容,公布的国防费只是实际支出额的一部分;渲染弹道导弹“危机”,强调“包括日本在内的亚洲其他地区都被纳入了中国的导弹射程”;还开始直接以“当事者”身份渲染中国“涉日海洋调查”的动向,声称“对中国海军舰艇在我国周边海域活动日趋活跃的动向,有必要加以注意”。
  (3)对中国军事现代化总体评价仍然维持相对“辩证、谨慎”的立场。
  白皮书较此前更为关注中国推进军事现代化的动向,详细介绍了中国在武器装备、作战指挥和体制编制方面的建设情况。但同时,总体上仍然以类似于90年代前期的评判,指出中国军事力量的落后性和局限性、国防建设困难性和渐进性的现实,维持了一个较为客观的结论。
  (4)开始设专题论述“台湾军力”和“台海形势”,显现某种亲台立场。
  如上所述,白皮书从上世纪90年代初起开始重点关注中国。这是因为,以冷战结束、苏联解体为契机,日本对华安全关系失去了战略合作基础,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国防动向成为其关注对象。当然,这种关注并没有以严重的形式表现出来,日本仍表现出某种非对称的自信、宽裕和友善。然而,从90年代中后期开始,白皮书虽然对中国国防动向总体上保持较为“谨慎”的看法,但开始以“军事现代化、政策透明度、海洋动向”等问题为由,日渐将中国视为需要加以警惕和戒备的“潜在威胁”。究其原因,是日本对华安全关系进入了重新定位的转折期。此期日本经济泡沫破灭的深重后果开始显现,而中国经济则持续高速增长,综合国力增强。日本因此开始对中国的发展态势和前景心存疑虑,认为中国国防建设危及到了日本在亚洲地区的优势地位和安全利益,因而开始加强日美同盟和防卫建设力度,以期对中国崛起的“不确定前景”进行某种先手牵制。
  
  21世纪(2001年至今):
  对华安全政策发生质变
  
  进入21世纪尤其从2001年开始,日本国内外形势发生激烈变化,其安全防卫政策进入了急剧调整的新时代。白皮书中的涉华部分出现了如下新的动向。
  (1)总体上对中国国防更加关注,对综合国力与国防建设的关系尤显敏感。
  白皮书开始用越来越多的篇幅叙述与军事领域看似没有直接关系的中国内情。这是因为,日本认为中国在综合国力大幅提升的背景下推动军事现代化,将会对其形成超过以往的“潜在威胁”和“不确定因素”。
  (2)对中国国防政策的总体评价发生质变。
  2001年版白皮书表示从近年国防预算的增幅和增额来看,“中国被认为今后将推进军事现代化”,从而放弃了之前“将逐渐推进”的一贯提法,这实际等于首次否认中国的渐进国防政策;同时还首次声称“应客观、慎重评价中国军事现代化目标是否超出本国防卫的范围”。其后,2003年版在“周边军事形势”一栏中改变了关注的对象国排序,由过去多年延续的朝俄中变为朝中俄,将中国视为仅次于朝鲜的“潜在威胁”。2007年版则干脆在“军事总论”部分指明就中国军事现代化对地区形势和日本安全造成的影响,有必要加以慎重分析。
  (3)对中国国防现代化及军事力量的评价发生质变。
  关于陆军力量:2005年起白皮书删去了此前“中国陆军力量总体上机动性和火力性不够”的一贯评价。关于海军力量:白皮书在2001年指出中国海军被认为正意图从沿岸防御型向近海防御型、进而向外洋型海军发展;在2005年删去了“大部分舰艇是旧式”的判断。关于空军力量:白皮书在2004年提到中国空军的旧式战机数量逐减,而第四代新型战机数量激增;在2005年说明“中国空军被认为正从国土防空型朝着攻防一体型空军转换”。关于导弹力量:除继续强调所谓的“弹道导弹威胁”,白皮书从2002年起论及中国推动巡航导弹研发的动向,在2007年指出巡航导弹“有可能将包括日本在内的亚太地区纳入射程”。此外,在2008年还更详细地介绍了中国战略核力量、航母、太空军事利用和网络战部队等发展状况。
  (4)进一步明确提出“海洋活动”和“军事透明度”等问题。
  白皮书从2001年起进一步介绍中国海洋调查船在“日本专属经济区”的“频繁活动”状况,指出其目的可能是“为了中国海军在海区活动进行调查”;同时还指出中国海军在日本周边海域的活动非常活跃。此外,在2001年声称中国近年大力推进军事现代化却不公开装备、兵力、训练、预算等的详情;在2002年指出中国没明确本年度国防费用总额,有关国防费用的不透明性正在增大;在2007年单列标题提出中国被认为向有些“问题国家”转让武器。在2008年指出中国提交的“军事开支报告”过于简略。
  (5)显著强调“台湾问题”,开始对比两岸军力并明显表露拥台立场。
  综合以上可知,此一时期白皮书反映的是日本对华安全政策倾向,突出的特点是从能力和意图两个方面开始全面强调中国军事“潜在威胁论”:不但对有关中国国防力量的评价发生了质变性转换,声称中国军事现代化目标正在超出本国防卫范围,而且还越来越带有倾向地对中国的一系列国防政策动向直接进行负面评论并表示“忧虑”。究其原因,是进入21世纪后,日本从政治军事大国战略出发,以“零和心理”看待中国的快速崛起,一面讲要推动对华军事交流一面却不舍弃防范策略,对中国的战略意图和军事实力进行了不当猜疑和渲染。即使2008年版最新白皮书受时任福田首相对华政策以及双边总体关系改善的影响,略显相对客观评价中国国防现代化的动向,但其主旋律仍是对中国崛起及其国防现代化的前景表示疑虑,并没有放弃变相渲染所谓的“中国军事威胁论”。

相关热词搜索:日本 白皮书 防卫 日本《防卫白皮书》渲染中国威胁 日本人口2018总人数 2018日本地震预测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