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宗舆:国人皆曰可杀】国人皆曰可杀的意思

发布时间:2020-03-14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1919年5月13日,钱塘江边的海宁县城人山人海。来自四面八方的海宁人汇集这里,却不是为了参加传统的庆典,而是一次特殊的“万人公决大会”,要将一位海宁人开除县籍:他就是“五四”爱国运动中被指斥为“卖国贼”,国人皆曰可杀的币制局总裁陆宗舆。大会很快就做出决定,并通电全国:“青岛问题,交涉失败,推原祸始,良由陆宗舆等密结条约,甘心卖国所致,义情愤慨”,公决:“不认陆宗舆为海宁人,以为卖国贼成”。陆宗舆究竟是怎样一个人,竞遭家乡人民如此待遇?
  
  留学日本
  
  陆宗舆,字润生,1876年7月5日出生于浙江海宁州城(今海宁市)。1897年,受维新运动影响,追慕西学的陆宗舆前往武昌进入洋务派代表人物张之洞创办的新式外国语学堂――湖北自强学堂学习,翌年自费前往日本,进入早稻田大学政经科留学。很快,陆宗舆便成为留学生中的活跃人物,与汪荣宝、曹汝霖、章宗祥并称“四大金刚”,结下了特殊情谊。这一段留学经历,也使陆宗舆对日本充满好感。1901年因学费问题陆宗舆回国,先是任京师大学堂日文教员,后在户部计学馆教授币制。1905年参加清政府举行的第一次留学生考试,获举人出身,被授内阁中书官职。同年,清廷派载泽、戴鸿慈、端方等五大臣出洋考察,陆宗舆以三等参赞随同出国考察。
  出国考察是陆宗舆人生的一大转折点。回国后陆宗舆被时任东三省总督的徐世昌调用,总办东三省盐务。自此后,陆宗舆与袁世凯集团关系密切,并随徐世昌升迁,先后充任资政院议员、印铸局局长等职。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南北议和后袁世凯窃取革命成果出任内阁总理大臣,陆宗舆鞍前马后效命于袁氏,成为袁世凯倚重的人物,而他留学日本的背景更被袁世凯视为是打开中日关系的一把锁钥。
  
  驻日公使任上
  
  1913年10月14日,正担任浙江省议会参议员的陆宗舆忽然被袁氏委任为驻日全权临时代理公使,12月9日又被正式任命为全权公使。这一突如其来的任命,改变了陆宗舆的人生走向,直到1916年6月30日免职。陆宗舆两年有余的驻日公使生涯,竞铸成了一段不堪回首的经历。
  陆宗舆赴日之时,欧洲已战云密布。此时,一直虎视眈眈寻找侵华时机的日本也由对华持积极侵略态度的大偎重信组阁。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8月底,日本对德宣战,但目标却对准了在中国州湾租借地的德国驻军。日本要求中国划定山东全省为战区,陆宗舆奉命交涉,虽他战区范围有所缩小,但最终仍满足了日本要求。这是继1904年日俄战争2后,中国第二次任由帝国主义在中国土地上肆虐,种下了恶劣后果。
  日本出兵山东,意在侵占中国权益,自然不会轻易放过任何侵略机会。于是,开入山东战区的日军,擅自攻占一向由中国军队守卫的胶济铁路全线,肆意扩大交战区,烧杀抢掠,不断制造事端。陆宗舆奉命频繁与日本政府交涉,疲于奔命,但都无济于事。11月7日,日军攻占青岛,夺取了德国胶州湾租借地,实现了自己的图谋。事后日军却无意撤军,中国政府深感忧虑,要陆宗舆“预筹应付之法”。陆宗舆开出的药方是“名义取消战区”,正式要求撤军一事应稍缓,主张妥协退让。北京政府的软弱外交行为激起全国民众反对,陆宗舆也因此受人诟病,参与日军占领青岛交涉被列为其卖国罪状。
  中日双方围绕山东撤兵问题唇枪舌战,而日本则趁机抛出了精心炮制的臭名昭著的“二十一条”要求。日本赤裸裸的侵略要求,再次将陆宗舆推向交涉的风口浪尖。1915年中日“二十一条”交涉期间,陆宗舆受袁世凯之命在东京探听消息,了解日本的意向。最终在日本压力下,袁世凯政府与日本签订了除“第五号”要求的丧权辱国的“中日民四条约”。条约签订之后,6月8日,陆宗舆代表中国政府在东京与日本政府交换了条约文本。虽然陆宗舆是奉命行事,但作为当事人,他终究是出卖国家权益,难逃国民的谴责。
  1916年4月,陆宗舆不愿继续与天怨人怨、摇摇欲坠的袁氏政府绑在一起,离职同国。不久,袁世凯病死,6月30日,新政府免去其驻日公使职位,结束了其外交官生涯。
  
  经手日本对华借款
  
  1916年袁世凯病死后,段祺瑞继承其衣钵,掌握北京政府实权。段祺瑞政府为巩固统治,谋求中日亲善。此时日本主张对华进行经济侵略的寺内正毅内阁上台。于是,两国政府经过秘密协商,达成了一系列借款合同,陆宗舆在其中扮演了“助产婆”的重要角色。
  1916年秋,陆宗舆就任交通银行股东会会长。次年1月,陆宗舆代表交通银行前往东京,接收了第一笔500万日元借款。此时,日本为了便利对华进行经济侵略,与陆宗舆筹商组建了名为中日合办、实为日本控制的中华汇业银行。该银行开业后,陆宗舆出任总理,成为日本经济入侵的公开代理人。1918年4月30日与8月2日,在日本寺内正毅内阁授意下,陆宗舆就以中华汇业银行总理的名义,代表日本兴业等三银行,分别与段祺瑞政府财政总长曹汝霖、农商总长田文烈签订“有限电报借款”和“吉黑两省金矿及森林借款”合同,以中国有线电报财产收益和吉黑两省的森林金矿资源做抵押,借款5000万日元。时人评论说:“汇业银行者,不啻贩卖中华民国掮客总会。”
  
  “遗臭万年”
  
  1919年4月30日,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就山东问题交涉失败,消息传到国内,愤怒的学生首先奋起而抗争。5月4日,北京学生举行游行示威,高喊打倒“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个卖国贼,喊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伟大的“五四运动”爆发。陆宗舆的家乡也出现了本文开头的那一幕。北京政府最终迫于压力宣布罢免三人的职务。
  当陆宗舆被北京政府罢免币制局总裁职务的消息传到海宁,6月13日,海宁人再次集议,决定为卖国贼陆宗舆立陴,以示遗臭万年,警告教育后人。结果,民众踊跃捐助,刻石碑三块,上书“卖国贼陆宗舆”六字,分立于盐官镇(陆宗舆的出生地)、城隍庙前和镇海塔旁(即观湖胜地海塘边)三地。消息传开,一时观者蜂拥而至。远在北京的陆宗舆得知此事,终日惶惶不安,即以重金贿略意图毁碑。8月16日,北洋政府内务部行文海宁县知事,要其销毁碑石,但海宁民众群起阻止。未能如愿。不过,后来在总统徐世昌直接下令下,三碑最终被强行拆除。1985年,海宁人发掘出一块 “卖国贼陆宗舆”石碑,使此碑重现干人世,重现了一段凝固的历电。
  1919年陆宗舆被迫离开政治舞台后,即到天津作了寓公。1927年。陆宗舆曾出任张作霖、安国军政府外交讨论会委员一职。1937年日本全面发动侵华战争后,不甘寂寞的陆宗舆再次出山,在汪伪政权中担任行政院顾问,沦为可耻的汉奸。1941年6月1日、陆宗舆在北平病死,终年66岁。

相关热词搜索:国人 陆宗舆 皆曰可杀 陆宗舆:国人皆曰可杀 国人皆曰可杀 国人皆曰可杀的43人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