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问题”的新挑战:偷渡缅甸小勐拉的后果

发布时间:2020-03-14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不管未来美缅关系如何发展,美国对缅甸各派政治力量的影响都不可低估;缅政府想在短期内彻底解决缅北“民地武”问题将面临很大的挑战;如何妥善应对缅政府与缅北“民地武”的紧张关系以及美国等国阻碍中缅关系进一步发展的企图,对我国也是巨大的挑战。
  
  所谓的“缅甸问题”是西方国家炮制出来的。上个世纪80年代末,缅甸国内局势剧烈动荡,为稳住局势,军方接管政权,随后又拒绝向在1990年大选中获胜的全国民主联盟(民盟)交权。之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以缅甸政府存在人权、民主问题及输出大量毒品为由,在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关于缅甸问题的决议草案,对缅甸实施了长期的制裁和孤立,包括武器禁运,禁止美国商人向缅甸投资,阻止国际金融机构向缅甸贷款,将使馆由大使级降至代办级,禁止缅甸高层人物入境等。
  2009年8月以来,缅甸问题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对国际社会尤其是我国构成了一定的挑战。
  
  美国改善对缅关系针对中国?
  
  奥巴马政府上台后,在发挥“巧实力”的旗号下,调整了对缅甸问题的政策。8月,美国参议员吉姆•韦布访问缅甸,并与缅甸军政府最高领导人丹瑞大将进行了三个多小时的长谈。进入9月份之后,美国不仅允许缅政府总理登盛上将、外长吴年温、科技部长吴当等缅政府高官访问美国或到联合国参加会议,而且美助理国务卿坎贝尔还在华盛顿会晤了吴当。坎贝尔还与其帮办马歇尔•斯科特和负责缅甸事务的美国国务院官员劳拉于11月3日~5日亲自出访缅甸,并与缅总理登盛、反对党民盟领导人昂山素季以及部分少数民族地方武装(简称“民地武”)领导人举行了会谈。11月15日,借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新加坡召开的机会,美国―东盟首届峰会在新加坡举行,缅甸总理登盛与美国总统奥巴马终于坐在了一起。从上述迹象看,美国对缅政策的调整幅度不可谓不大。
  对于未来美缅关系的发展趋势,学者们有不同的看法。有的学者指出,美国强调美缅关系能否进一步改善,尤其是能否取消对缅甸的制裁,是以缅甸政府也作出实质性和互动性努力为基础的。这种实质性努力就是缅甸军政府释放昂山素季和其他政治犯,并在明年举行公正、公平和自由的选举。这些学者认为,为了确保军人在未来政治中的主导地位,缅甸现政府在大选之前不太可能释放昂山素季,否则2010年新大选的结果很难预料。此外,缅甸军政府向美国提出的援助和投资短期内也不可能到来。因此,这些学者判断美缅关系近期不可能走得很近。但也有学者认为,由于美国、欧盟、东盟、日本、印度、联合国都要求缅甸释放昂山素季,并把它作为双边关系改善的前提条件,因此,在美国、欧盟都释放出了明显的善意面前,缅甸军政府有可能解除对昂山素季的软禁。如果出现这种情况,美缅关系的大幅度改善是自然的事情。即使缅政府不释放昂山素季,但美国是一个典型的实用主义者,民主和人权固然是美国不能放弃的占有道德高地的旗帜,但是在现实利益面前,这面旗帜可以暂时放到一边,而美国改善与东盟尤其是缅甸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是针对中国的。这些学者还把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关系的改善作为一个例证来说明意识形态和政治体制不是影响美缅关系走近的关键因素。
  缅甸军政府会正确评估解除对昂山素季软禁的利弊。从目前的情况看,美国已开始在军人、反对党和少数民族地方武装之间发挥重要的协调作用。自韦布访缅以来,缅政府多次允许昂山素季外出会客,并且同意昂山素季与坎贝尔单独会谈。此外,昂山素季两次给军政府最高领导人丹瑞写信,主动提出愿意协助政府取消西方国家的制裁。昂山素季近期也与缅甸政府任命的联络官――劳工部长翁基三次会谈。一些少数民族地方武装还试图让美国出面调解他们与军政府的关系。因此,不管未来美缅关系的发展如何,美国对缅甸各派政治力量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
  
  缅北局势仍暗流涌动
  
  2009年8月缅甸北部边境的“果敢事件”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果敢与我国云南接壤,很多边民是华人,其中还有中国公民。在那次事件中,许多人的房产和店铺在冲突中遭洗劫。在我国的积极斡旋下,9月以来缅北剑拔弩张的局势有所缓和,没有再发生兵戎相见的情况。但是表面平静的背后仍是暗流涌动,尤其是缅北最大的少数民族地方武装(“民地武”)佤邦联合军(简称佤联军,其辖区被缅政府划为掸邦北部第四特区)与缅中央政府的谈判基本破裂,缅北战火再燃的可能性不能排除。
  11月14日,佤联军在掸邦当阳与中央政府的谈判中,提出了接受改编的九大条件。主要内容包括要求重新划分佤族自治州的辖区范围、政府军不与佤族官兵混编、佤联军官兵退役年龄从50岁调整为60岁、由缅中央政府合理安置被整编下来的佤联军官兵和地方工作人员、保留民兵和警察、整编后的官兵仍在佤邦接受训练以及改编后缅中央政府不能根据现行法律追究佤联军官兵过去的所有行为等。但是缅中央政府代表、军事安全事务局局长耶敏中将逐条驳回了佤联军的请求,谈判破裂。于是佤邦联合党11月26日~28日召开了中央全会,讨论是否接受中央政府的改编。佤邦原本有相当一部分高层领导倾向于用和平方式解决与政府的矛盾,有条件地接受改编。但是缅政府的强硬态度使佤邦内部达成了高度的一致,90%的参会代表拒绝接受政府的改编。全会最后决定,佤邦将继续高举“和平建设”与“武装自卫”的两面旗帜,不独立,不分裂,不向政府军开第一枪,也不抵制2010年的大选,但不交一枪一弹,不交人员名单,要求维持现状,最终目标是获得像中国香港、澳门一样的特区地位。由于缅政府在2010年大选前解决“民地武”的大政方针已定,做出重大让步的可能性很小。因此,如果没有外力的介入,佤邦与缅中央政府的谈判取得突破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与此同时,缅中央政府与其他“民地武”的谈判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如克钦新民主军和果敢同盟军已完全接受了政府的改编,还有数支武装准备有条件地接受改编,但也都提出了自己的条件,如克钦保卫军不同意改编为民兵组织,也要求改编为边防军;掸邦东部同盟军提出了设立过渡期的条件。总之,缅政府想在短期内彻底解决缅北“民地武”问题还面临巨大的挑战。
  
  构建中缅利益共同体
  
  缅甸西接印度次大陆、东临中南半岛,北与中国接壤,南望浩瀚的印度洋。有观察家指出:如果有人想封堵中国进入印度洋的入海口、并在中印两大国之间打下楔子,缅甸是不二选择;而对于中国来说,要打破这种围堵,顺利打通印度洋通道,最便利的位置也是在缅甸。
  中缅两国是友好邻邦。两国于1950年6月8日正式建交。20世纪50年代,中缅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60年代,两国本着友好协商、互谅互让精神,圆满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为国与国解决边界问题树立了典范。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两国的合作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2008年双边贸易额已达到26.3亿美元。2009年10月下旬,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开始在缅甸建造原油码头工程,这是中缅原油管道工程的一部分,旨在保障中国的原油输入绕开拥堵且战略风险较大的马六甲海峡。该管道建好后,部分原油可直接由此进入中国西南地区,相比传统海上路线至少缩短1200公里路程,将可为我国西南地区的炼油厂开辟新的原油进口通道,缓解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程度,减少原油进口的运输成本,降低海上进口原油的风险。因此,一个和平稳定、对华友好的缅甸对我国在21世纪上半叶的和平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2009年8月的“果敢事件”严重威胁到了我国西南边疆的安全和稳定,从这个角度出发,中国自然不希望缅政府军与佤联军等“民地武”在中缅边境再度交战。但是缅甸政府希望采取各种措施消除“一国多军”,从而实现国家的真正统一也是可以理解的。因此,如何妥善应对缅政府与缅北“民地武”的紧张关系以及美国等国阻碍中缅关系进一步发展的企图,对我国而言是巨大的挑战。
  笔者认为,采取切实措施构建中缅利益共同体是夯实中缅关系的基础,也是保证两国长期友好的最佳途径。具体说来,就是要把“以邻为伴、与邻为善”和“睦邻、富邻、安邻”的周边外交方针落到实处,在提高云南等省份沿边开放水平的同时,积极开展与缅甸的互利双赢合作,促使缅甸社会经济发展不断迈上新的台阶,从而使中缅两国的政治、经济、安全利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与此同时,要与包括军人在内的缅甸各阶层和团体加强联系与沟通,要求我国的企业和公民在缅甸多做有利于改善当地民生的公益事业,使中缅两国各阶层的民众都能成为好朋友,从而真正夯实中缅友好关系的基础。

相关热词搜索:缅甸 挑战 “缅甸问题”的新挑战 缅甸问题的新挑战 中缅能源合作的新挑战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