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在中国:争议声中的“进”与“退”】谷歌争议事件

发布时间:2020-03-14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搜索引擎不是具体的商品,而是一个信息流通的平台,是比传统媒体更有效的舆论阵地。      美国当地时间1月12日下午3时,谷歌企业发展高级副总裁兼首席法律顾问大卫•多姆德(David Drummond)在谷歌官方博客发表文章,声称:由于面临来自中国对Google电子邮箱的网络攻击,以及不愿意继续接受中国官方要求审查搜索结果,谷歌将重新评估中国业务运营的可行性,将在未来几周探讨在法律范围内运行一个不必经过过滤的搜索引擎,如果不能达成协议,Google将可能关闭“谷歌中国”(Google.省略”网站悄然上线,谷歌正式跨进中国市场。4月12日,Google在北京发布了全球中文名称“谷歌”,意为“丰收之歌”,把用户的搜索过程寓为丰富多彩的收获过程,表明了其亲近中国网民的决心。 然而,谷歌融入中国市场的过程并不容易,开局就屡屡受挫,一部分阻力还是来自美国国内。
  “谷歌中国”一开张就被指涉嫌违规经营。因为它事实上并没有取得在中国运营互联网信息服务所必须的ICP牌照,而按我国相关政策规定,外资在没有得到许可的情况下,不允许经营包括ICP在内的电信业务。针对相关指控,当时的Google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李开复不愿明确说明Google中国网站是否“违法”,只是表示“一直受到政府部门的指导”。当时的信息产业部则表示“早就注意到这个问题”,已上报有关领导,等待最后“说法”。
  在“谷歌中国”推出之前,大陆用户使用Google,都是进入Google的全球搜索引擎Google.com,但由于政府限制,这一网站往往无法从大陆境内进入。Google之所以推出新的搜索引擎,就是要遵照中国法律,检查被政府认为不适当或非法的信息,以避开竞争对手在大陆遭遇的法律问题。
  Google此举在美国国内引起强烈反弹,政治压力和舆论压力汹涌而至。美国国会议员和“人权观察”、“无国界记者”等组织纷纷对Google、微软等网络公司严加挞伐。激进人士声称,Google是在“毒害”亿万中国人的心灵,损害了美国利益,要求美国政府严审Google的商业行为。
  
  甘当配角?
  
  2004年上市后已经堪称阔绰的Google一开始就将目标锁定百度,试图通过收购进入中国市场。但这个计划完全落空,2006年6月无奈悉数出售所持2.6%的百度股份。2006年Google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从33%下滑到20%,百度则由51.5%增加到64.5%。12月,Google亚太区市场总监王怀南和大中华区联合总裁周韶宁先后离职,中国区的创业团队基本解体,只剩下偏重技术和产品的李开复。遭受严重挫败的“谷歌中国”何去何从,人们众说纷纭。有人干脆建议它复制Yahoo日本的模式,全盘卖给百度,再占有百度部分股份,甘当配角。
  作为世界搜索引擎霸主,“谷歌中国”自然不愿轻言放弃。2007年,它调整脚步,广结善缘,加快了融入中国的步伐。它把中国市场的战略中心转向无线搜索,与运营商、终端厂商和浏览器厂商开展积极的战略合作。元旦刚过,Google就宣布与中国移动共同合作手机搜索业务,战略投资深圳的迅雷,并与新浪开展合作。在内容方面,与国内知名的天涯网站及一些出版社建立合作关系。经过一年努力,“谷歌中国”在技术和财务方面都有所斩获,逐渐站稳了脚跟,在中国市场搜索收入稳步上升。
  2008年,“谷歌中国”继续稳扎稳打,恰好其竞争对手百度在三鹿奶粉、虚假医药产品广告的竞价排名等负面事件中备受打击,Google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增加了5.6%,进而达到23%,百度的市场份额则下降了2.1%,为72.0%。在金融危机的寒冬中,苦心经营的“谷歌中国”终于初见曙光。
  
  2009的多事之秋
  
  刚刚过去的2009年是“谷歌中国”的多事之秋,在继续推进产品和服务创新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争议。1月和4月,先后因存在不良信息被公众举报;6月间,“谷歌中国”网站因仍然存在大量色情低俗信息,被单独点名,主管部门责令其整改,并暂停其境外网页搜索业务和联想词搜索业务。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及《焦点访谈》节目、新华社等主流媒体都有“谷歌中国”网站“涉黄”问题的专门报道。“谷歌中国”负责人也承认该网站存在色情低俗信息,并就此事向公众道歉。
  2009年9月,李开复辞职,告别了长达20年的职业经理人生涯,走上了新的创业之路;同时,“谷歌中国”宣布了新的管理团队。10月间,国内出现“谷歌已开始撤退,所有中国境内服务器全部搬走”的传闻,但“谷歌中国”明确予以否认。10月底,中国作家集体抗议Google违反著作权法,未经授权就把570位中国作家的近两万种作品扫描上网。经过主流媒体报道,Google又成为舆论焦点。但整体看,“谷歌中国”仍处在稳步上升势头。2009年第三季度,百度和Google的中国市场营收份额分别为63.8%和32.8%。
  
  “树根战略”的一部分?
  
  就在一片新的争议声中,2010年1月12日,又传出了Google要退出中国市场的消息。实际上,Google进入中国的几年,有曲折也有收获。而目前的中国互联网搜索市场还在继续扩大,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截至2009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已经达到3.84亿人,超过了美国的总人口数,网民的网络应用使用率排名前三的分别是网络音乐(83.5%)、网络新闻(80.1%)和搜索引擎(73.3%)。如果因为中国互联网管理制度的原因,就要离开中国蓬勃发展的市场,这对Google这个企业来说,未免显得过于政治化了。我们可以看看美国对互联网的管理。
  2000年12月,美国国会通过了《未成年人互联网保护法》。该法规定,中小学校、公共图书馆等机构必须在其网络服务程序的目录上提供过滤器,确保儿童接触不到有色情内容的成人网站;任何因商业目的在网络传播中导致未成年人接触到有害信息的行为,视情节轻重处以五万美元以下的罚款或六个月以内的刑期,或两罚并用。2007年底,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ederal Trade Commission, FTC)发布了一个有关网络广告隐私保护的指导原则,用于约束Google、Yahoo、MSN等公司对在线用户网上行为进行跟踪的营销活动,以保护网络使用者的个人隐私。而根据9.11事件后颁布的《爱国者法》及《国土安全法》,在涉及国家安全时,个人隐私必须让路,特殊情况下,监控电话和电子邮件都是合法的。可见,在美国的互联网管理中,国家利益是优先于行业利益和个人利益的。
  就国家间关系而言,作为搜索引擎领域的霸主,Google有着其他跨国公司所无法比拟的重要性。搜索引擎不是具体的商品,而是一个信息流通的平台,是比传统媒体更有效的舆论阵地。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曾经说过:“中国不会拒绝网络,拒绝网络就是拒绝现代化。中国只要不拒绝,我们就有了武器。”《纽约时报》曾登过一幅漫画,几台计算机的光缆像树根一样伸进中国长城的缝隙,把城墙一步一步地撑裂,这被形象地称为演变中国的“树根战略”。由此,我们不难理解美国政府对“谷歌中国”的特殊关照了。

相关热词搜索:声中 中国 争议 谷歌在中国:争议声中的“进”与“退” 谷歌在中国 谷歌为什么要退出中国市场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