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退维谷:朝鲜经济政策在变化_朝鲜经济政策

发布时间:2020-03-15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国内推动市场发展的能量在不断积蓄,对外频频发出一些调整的信号;改革开放的可能性和迫切性上升时,还有赖于外部环境的重构。      今年7月上旬,联合国发表一份没有明确结论的主席声明,使喧嚣数月之久的“天安”号事件告一段落。虽然朝鲜未被指明为沉舰肇事者,但新一轮制裁风波却再次将朝鲜拖回到漩涡之中。一方面,经7月21日首次举行的韩美外交部长、国防部长(2+2)会议商定,为斩断朝鲜非法现金来源,将实施针对朝鲜领导层的新金融制裁;另一方面,韩美两国通过25日开始的联合军演进行武力示威,以彰显制裁朝鲜的决心。近年来,在朝核危机的笼罩之下,朝鲜半岛的安全形势可谓岌岌可危,朝鲜的政策取向特别是经济政策的调整动向一直备受人们关注。
  
  经济政策向“内收外放”的方向调整
  
  近年来,朝鲜在推行拥核战略的同时,对其内外经济政策也作出了“内收外放”式的调整。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朝鲜经济因自然灾害等原因遇到严重困难,国家配给制已不能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而市场以此为契机开始孕育,并日渐成为普通居民维持生存的重要手段。2002年7月1日,朝鲜出台“经济管理改善措施”,承认并允许集贸市场的存在。2003年3月,朝鲜又发布“市场奖励措施”,鼓励人们把过去只允许销售自产农副产品的农贸市场,发展成为销售工业品和进口商品的综合市场。有了国家的明确支持,各级政府积极兴建综合市场,并对经营者征收市场使用费和国家缴纳金。然而,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朝鲜政府却不胜市场带来的诸多困扰,于是调转头来,开始对市场进行管制――阻止市场交易、恢复配给制、进行货币改革。
  在着手封闭国内市场的同时,朝鲜转而开拓海外市场,表现出推进对外开放的意向。朝鲜政府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将继续扩大同各国的经济合作与交流,并多次派遣考察团赴中国和越南等进行访问,了解和学习改革开放的经验。金正日本人就先后于2000年、2001年、2004年、2006年和今年5月对中国进行了五次访问。在今年的访华中,金正日在到达北京之前,先对大连、天津两市进行了经济考察,展示其对经济问题的关注和推进改革开放的意愿。为,ff么要调整内外经济政策
  加强市场管制以维护体制安全
  随着投入市场的居民的增多,这些以市场交易为生的普通居民逐渐认识到,没有政府配给的物资,照样可以凭借自己的力量生存,逐渐降低了对政府的依赖程度。为扩大获利空间,他们还行贿政府官员,社会上出现试图摆脱政府控制的倾向。一些禁止交易的石油、煤炭、军需品等在黑市上频频出现。在人群聚集的市场上,信息能够自由流通,各种消息扩散迅速,特权阶层对普通居民的信息封锁和敏感情报外泄的防控也出现漏洞。朝鲜对市场进行管制的目的就是要加强对经济和社会的监控,维护体制安全。
  
  摆脱经济困境需要对外经济合作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朝鲜面临的国内国际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从外部环境来看,苏联解体、东欧巨变,朝鲜经济发展失去了很大一块的外来支持。美国及其盟友对朝鲜实施经济封锁,更加重了朝鲜的经济危机。从内部因素来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已不能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济战略和“先军政治”的实行,占用大量民生资源,抑制了国民经济的发展;连年的自然灾害更是雪上加霜,单靠自力更生的方式已经难以摆脱日益严重的经济危机。为了克服市场带来的“副作用”,朝鲜从2005年开始加强对市场的控制。近两年来,受到国际金融危机、朝核问题,“天安”号事件以及朝美、朝韩关系日趋紧张的影响,朝鲜获得的外援明显减少。在市场不可信、外援不可靠的情况下,朝鲜要于2012年实现“强盛大国”的战略目标,就只能与周边国家进行谨慎而适度的经济合作。
  
  避免或减轻国际社会的经济制裁,谋求实现拥核下的对外开放
  
  第一次核试验后,朝鲜马上重返六方会谈,并宣布2007年为“经济发展年”,目的是向国际社会展示其发展经济的意图和对外开放的姿态,转移国际社会对朝鲜核试验的注意力。第二次核试验后,国际社会加大了对朝鲜的制裁力度。为扭转不利局面,2009年下半年,朝鲜推动了温和外交,试图实现拥核下的对外开放:高规格接待克林顿,释放美国女记者;会见韩国女企业家,释放被扣了136天的韩国现代公司的员工,赴韩开展吊唁外交,邀请李明博赴平壤举行两国峰会,今年初,重新允许韩国人在罗先地区投资,中朝两国领导人互访,双方在经贸、旅游等领域签订合作协议,等等。
  
  顺应国际关系的新变化,调整对外经济合作重点
  
  在韩国方面,金大中、卢武铉执政时期,推行“阳光政策”,谋求与朝鲜实现和解合作,开城工业园区和金刚山旅游等合作项目取得很大的进展,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南北紧张和敌对的关系。李明博总统执政之后,放弃“阳光政策”,韩朝关系急转直下,多次出现“一触即发”的僵局。特别是“天安”号事件之后,不仅金刚山的旅游项目未能重启,开城工业园区的发展也不容乐观。朝鲜急于寻求对外经济合作来摆脱经济困境,这从客观上促使朝鲜转而采取推动中朝经济合作的措施,如开放罗津港、授予中国企业威化岛和黄金坪岛的开发权、签订鸭绿江大桥协定,等等。不过,分析人士认为,朝鲜不会轻易放弃与韩国的经济合作,目前,朝鲜对韩表现出的强硬姿态是为了争取对韩政策的主动性,以获取更大的利润空间。
  
  朝鲜内外经济政策实施的逆向效应
  
  对内收不住
  尽管朝鲜政府试图在国内经济变革中调转车头,但其民间市场经济的能量已经存在并仍在积蓄,日渐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目前,朝鲜民众对市场的依存度之高已远远超出政府的预期。据统计,约有80%以上的朝鲜居民是依靠市场而获得生计的。更为重要的是,朝鲜居民自身的观念已悄然发生了变化。经历过市场经济的洗礼,对于以往仅依靠政府的配给为生的居民而言,市场不仅使他们获得了以己之力维持生计的尊严,而且他们的钱包也显然比配给制时代更加充实了。因此,朝鲜政府对市场进行管制的措施,遭到了一些居民的抵制,今年2月初,朝鲜内阁总理金英日不得不就货币改革和封闭市场所造成的“副作用”向民众致歉,6月又被罢免总理职务。
  
  对外放不开
  近年来,尽管朝鲜加大了对外开放力度,但受国内国际因素的影响,朝鲜对外开放依然是谨慎渐行。
  首先,对体制安全的忧虑限制了朝鲜对外开放。
  目前,世界上很少有国家如朝鲜这般封闭,以致于国内居民并不了解自身与外界的差距。朝鲜政府担心一旦国门大开,巨大的反差会导致民心涣散,威胁体制安全。在对外开放问题上,朝 鲜政策缺乏稳定性,也是唯恐他国借经济合作的机会,加强对朝鲜的控制力,危及朝鲜政策的独立性和体制安全。例如,朝鲜在新义州只是计划针对易于隔离的岛屿进行开发;年初修改的罗先特区法,虽然表现出加大对外开放的意愿,但同时要求外国人遵守朝鲜法律,加强了对外国人的控制,对从中国到朝鲜罗先地区道路建设路线问题两国也存在争议。特别是朝韩两国经济差距巨大,又处在对峙分裂状态,朝鲜对与韩经济合作一直心存疑虑。所以,尽管近年来朝鲜不断采取对外开放的举措,但开放信号居多,实际进展较少。
  其次,长期面临经济困境,缺乏对外开放的国内经济基础。
  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朝鲜经济就不断陷入困境。近期的朝核问题、金刚山、开城工业园区项目停滞以及来自美日等西方国家严厉的经济制裁等不利因素,一步步把朝鲜经济推向崩溃的边缘。长期以来朝鲜优先发展重正业的经济发展战略和“先军政治”的实行,也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发展。
  第三,拥核战略的实施阻碍对外开放进程。
  有一种观点认为,朝鲜拥核后可以放心地进行改革开放了,连朝鲜自己也认为只要自己愿意对外开放,国外资金就会滚滚而来,但事实并非如此。一方面,朝鲜国内保守势力很强,为维护既得利益,主张拥核自重,短期内不可能进行大规模的改革开放;另一方面,核开发造成朝鲜半岛乃至整个东北亚地区局势紧张,朝鲜与周边国家之间的互信度降低,不利于营造对外开放的外部环境。去年年底开始,朝鲜以熟练劳动力、低工资、无罢工作为三大优势条件对外招商引资,却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第二次核试验后,联合国一致通过的1874号制裁决议,加强了对流入朝鲜的国际资本的控制,限制外国企业对朝进行新投资。
  第四,美国及其盟友对朝敌视政策阻碍其对外开放。
  一直以来,美国的封锁犹如一道厚重的玻璃门,隔门而望,朝鲜看得见对外开放的光明前景,却苦于无法开启奔向光明的安全通道。朝鲜欲摆脱这种无奈,寻求对外开放,就必须同美国、日本、韩国实现外交关系上的突破。而朝美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朝日、朝韩关系的进展,因此与美国关系正常化是重中之重。朝鲜在重返六方会谈的条件中坚持与美直接对话,也是急于推进朝美关系正常化进程,营造安全的对外开放环境。韩朝政治关系的震荡、军事关系的对峙和互信缺失往往会波及到两国经济合作领域,也是影响朝鲜对外开放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此次“天安”号事件后续措施的出台再度表明,美韩对朝制裁日趋严厉,朝鲜尚不具备大举进行改革开放的国际环境。
  总之,朝鲜的改革开放有赖于国内政局的变化和外部环境的重构。朝鲜国内推动市场发展的能量在不断积蓄,对外频频发出开放的信号,表明朝鲜具有改革开放的可能性和迫切性,相关国家应关注朝鲜对安全与发展的关切,协调立场,形成促使朝鲜改革开放的外部推动力。

相关热词搜索:进退维谷 朝鲜 经济政策 进退维谷:朝鲜经济政策在变化 进退维谷 维谷进退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