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执政力 [高层力推依法执政]

发布时间:2020-03-16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提出法治建设时间表   据新华社4月27日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26日下午进行第12次集体学习,主题为法制建设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胡锦涛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凋了三个问题:第一,发展民主政治,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第二,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第三,依法执政,积极推进司法体制改革,进一步加强各项监督制度建设,把党内监督、专门机关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紧密结合走来,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考虑到国务院的《全面推进仍法行政实施纲要》刚刚发布不久人们不免联想到,中央的这两次举动是不是存在一种前后呼应的关系?
  制定《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最直接动因主要是,“行政管理体制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还不适应,依法行政面临诸多体制性障碍;制度建设反映客观规律不够,难以全面、有效解决实际问题;行政决策程序和机制不够完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时有发生,人民群众反映比较强烈;对行政行为的监督制约机制不够健全……”
  前后比照,胡锦涛在中央政治局的学习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有种种契合之处,譬如对公民权利(知情权、获得救济权、财产权、政治参与权等)的重视,譬如对立法和司法的重视,譬如对市场经济活动中应该尽可能发挥市场经济主体活力的肯定,譬如对政府行使权力某种程度的自我约束和自我限制。
  同以前相比,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对法制建设的讨论已经更加深入,更加务实。中共十五大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压治国家确定为治国的基本方略。中共十六大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并明确提出“加强对执法活动的监督,推进依法行政”,这为中国的法治进程指示了方向,可基本上还是宏观、抽象层面的一种描述。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则针对性地提出了怎样实现依法行政的相对详细的措施和要求。从某种程度上这说明,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已经不再流于口号、理念和标语,已经成为执政党和政府实实在在的行动,中央已经开始谋求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法治国家,把政府打造为一个法治政府的形象。《实施纲要》也提出了10年左右基本建成法治政府的时间表。
  应对社会难题
  除了人世“逼迫”效应再次展现之外,中央政治局第12次学习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纲要》出台的另外一个重要背景是中国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中国更进一步发展的过程中所遭遇的诸多社会难题:以农民工为代表的弱势群体的权益保障、突发事件的处理、腐败问题、政府官员权力行使不当所引致的上访现象的
  增加、地方保护主义、社会治安、各地房屋拆迁引发的冲突,等等。
  最近几年来,这些社会难题已经成为显著的社会现象,并且都有一些产生广泛影响的标志性事件,例如去年的SARS危机、孙志刚事件、河南省“种子风波”、重庆井喷事件、宝马撞车案,今年的禽流感疫情、劣质奶粉毒害婴儿事件。著名法学家江平教授在一次演讲中指出,公民的知情权、政府公信力、可问责的政府、对于政府和省级人大规定的法规的宪法监督和违宪监督,对公民的人身和财产赔偿补偿问题,是我们现在市场建设里面比较根本的问题,可以看出,中央已经认识到,在信息化潮流席卷世界、么民的民主意识空前增强的今天
  对一些社会问题“堵”“捂”“压” 已非解决之道,从法律的角度以法律的方式予以化解已经是今后政府行事的基本取向,政府及其组成人员必须完成从强制型管理模式到服务性管理模式的转变。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健全的问责机制的匮乏,地方政府在施政过程中,对这些问题往往有往上推和推给后任的极大冲动。又由于风险责任承担机制的匮乏,一级政府或政府部门的违规行政,盲目或违法决策,责任者个人很少或者根本不承担相对应的风险责任,这一点和前面说的规避冲动结合在一起,将积累越来越多的中央政府面对的难题。
  这一点,在最近一段时间的宏观调控过程中体现得相当明显,不少地方政府对中央的预警态度十分漠视,这也是江苏违规上马钢铁项目的“铁本”事件发生的重要背景。胡锦涛在政治局学习的讲话中意味深长地说:“越是工作重要,越是事情紧急,越是矛盾突出,越要坚持依法办事。’有专家指,这段话主要就是冲着地方政用和中央管理部门去的。

相关热词搜索:力推 高层 依法执政 高层力推依法执政 高层力推基层民主制度化 执政党力推制度建设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