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的推手|推手

发布时间:2020-03-16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2005年岁首,当诸多人士仍诠释着“和谐社会”时,突然来了场“环保风暴”――人们以此拊述国家环保局叫停30个电力项目之举,及其造成的震荡。   刚刚宣布小康的中国,又站在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上。从“审计风暴”到“环保风暴”,先后两起事件,从某种程度上预示着中国未来政经变革的路径――莫非“和谐社会”,也需要“风暴”做推手?
  然而民意确实期待着更强有力的环保政策。“在环境、卫生领域,中国正为其经济奇迹付出高昂代价。”海外人士这样语气怜悯地评价。上世纪80年代起,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国家战略口号下,增长成为检验官员政绩最主要的依据。然而,超越限度的追求必然走向反面――今天,财富的增长竟似乎赶不上污染的蔓延。“增长”一词在人们眼里,从没像今天这么面目可疑。
  “人怎样衡量自己的幸福?”“我们怎样认识自己?”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问这些颇具本体沦色彩的命题。主张内敛与知足的东方古老哲学不断获得新的信徒:他们相信,天人和谐更近于快乐境界;清静无为虽不创造则富,却实现了更高的愉悦。
  所以,这场看似突如其来的“环保风暴”很大程度上呼应了人们对环境恶化的忧虑,呼应了严格环境执法的要求,呼应了人们对“天人和谐”的企盼,可谓顺天应人、顺理成章。
  然而,“风暴”提法本身也暗含着另一种忧虑:这只是一场偶然的“官员发飚”吗?在各种力量的强大反弹下,会落入“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的套路吗?更有一种质疑,认为虽然一些环保局官员具有浓厚的理想主义、人文主义情怀,但风暴将很快地消弭于“部门扩权冲动”得到相对满足的状态。至于某些激进的绿色组织眼里,发端于维护《环评法》的“环保风暴”,因为抽离了公众评价,抽离了更完整的生态系统价值评估,因而与真正的生态运动还有很大差距――甚至,它可能给大规模水电开发以看似更道貌岸然的合法性,因而,对之不宜寄以太大期望。
  然而,我们仍然愿意相信,事件是个楔子,它承接着民众近年来对“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更指向“和谐社会”的远景――虽然我们对风暴的效果还要更谨慎观察,但没有理由怀疑“风往什么地方吹”。
  是的,我们将这场“环保风暴”视为中国“生态政治”的前奏。
  “生态”与“环境”,有别。“环境”对于多数人来说,指外部环境,即达尔文所说的“独立于人类之外的存在”。它是物质性甚至工具性的,破坏之后,也可以技术性修复。而“生态”一词,则要求将人置于具体的自然、社会环境中,做完整、有生命的考察。而“生态政治”,依法同当代社会学家莫斯科维奇之说,它指向“更符合自然的生活方式,不仅要求纯净的空气,或反对污染,还意味着民众对自己生存空间和生存方式的选择、参与,并促成政治上的行动方案”。
  是的,在“和谐社会”的远景里,“生态政治”应不仅仅出于个别官员、知识分子的见识、勇气,也不仅仅出于维护肉家法律尊严的需要,还应延伸出来,使全社会得以重新考量“幸福哲学”在现实政治里的应有地位,重建国家和公民社会的关系,并为环保利益诉求寻求一个柔性的市场交易管道……以此,才能对“国家发展战略”做出亲和人性、顺应民心、符合经济学规律的规划,才能避免“增长被增长压垮”这样的悲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一场“风暴”对于提振国家权威固然是必要的,但和谐之道还应是“清风徐来”。
  我们设想,未来的“生态政治”应由多元力量共同推动:国家行政的权威力量;市场的指引、纠错力量;尤其是公民社会出于道德感和审美意识的自觉力、行动力――如果没有它,生态政治将是残缺不全的,将迷失在权谋与利润的算计中。
  我们看到,早在这场“环保风暴”之前,包括萧亮中、于晓刚、汗永晨等众多环保志愿人士早已多年奔走、调查、呼吁,为民众做切实的法治、科学、民主启蒙。正是因此,我们相信,这场“环保风暴”不会无疾而终;“中国步入生态文明时代”不会仅是少数官员和知识分子不切实际的愿望;“循环经济”、“和谐社会”的实现,更有着深厚的民众根基。
  “参赞天地之化育”,“与天地合其德。”这是中国古典哲学对人的“角色期待”,也洋溢着当代的风味。2005年春天,我们已然清晰感受生态政治的浮现,它如风行水上,时而劲吹,时而轻拂,推动着人与礼区的和谐,人与环境的和谐,人与自我的和谐。

相关热词搜索:推手 和谐 和谐的推手 推手 摊推手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