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谁在怀疑全球变暖:全球变暖的怀疑论者

发布时间:2020-03-16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提到全球变暖,美国最近几年在世界上已经成了众矢之的。不仅因为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而且也因为布什政府拒绝签署应付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   美国目前这方面的政策,既无章法,也无定规。造成这种状况,既有一般性的政治经济起源,也有更深层面的宗教与哲学因素。美国科学界和宗教界一批影响很大的人士在质疑全球变暖的事实,导致了目前的政策局面。
  
  从拒绝签署《京都议定书》说起
  
  1997年1Z月,14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在日本东京通过了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京都议定书》,标志着减缓全球变暖趋势成为人类面临的重大课题。代表美国签字的是克林顿政府的副总统戈尔。
  2001年,布什总统上台后不久就表示不会签署该协议,指出该议定书对美国不公平。如果签署,美国经济将遭到惨重损失。这一做法使得美国在世界上遭到众多非议。然而,这却远远不能用布什政府拒绝承担国际义务这样一句话来解释。
  由于该议定书只对发达国家减低排放量作出了规定,发展中国家目前还没有承担减排义务,所以美国拒绝签署主要针对的是欧洲。换句话说,有关《议定书》之争,是美国与欧洲之间的争议。根据这个协议,发达国家~欧盟作为一个经济共同体而不是单个国家来计人――的减排量并非按照人口或者经济规模的比例分配,而是在1990年该国排放量的基础上进行减排。
  这个1990年,就是美国与欧洲争议的技术层面上的原因。
  1990年,正是“苏东坡”发生期间。东西德国实现了统一。东德原来的工业遵循的是苏联模式,不但效率差,而且耗能大,污染非常严重。统―之后,德国政府和工业界投入了大量的资本和技术,前东德的大批工业被关闭改造,使得德国作为一个国家从整体上温室气体排放率大大降低。以1990年作为基础,德国的主要工业不但不需要进行大量投资便能够达到《议定书》规定的到2008年减排8%的目标,而且还能向其它欧盟国家转让大量的排放权。
  作为发达国家加入协定的俄国也面临着与东德类似的情况。在苏联解体之后,大量高耗能、低效益的企业被关闭。俄国不仅能够轻松地达标,而且还有大量的排放权可出售。
  另外一个重要的欧盟工业国家是英国。1980年代中期,保守党的撒切尔政府采取强硬手段,制服了强大的英国煤矿工会。从80年代后期开始,英国的能源逐步从高污染的煤转移到石油和天然气。因此,将限量设在1990年对英国也是个有利条件。
  相形之下,90年代年正值美国经济高速发展,温室气体排放量一路上升。如果美国签署协议,在6到10年之内将排放量在1990年基础上再削减7%的话,的确会造成相当大程度的经济损失。在工商业和各个有关利益集团特别是能源公司的大力游说下,美国参议院在议定书谈判之前通过了一项专门的法案,用立法的形式禁止政府签署任何类似条约。
  根据美国的法律,这类国际条约必须经过参议院批准。克林顿总统明知道参议院肯定不会通过,却耍了个滑头,让参加谈判的副总统戈尔代表美国签了字,赢得了环保界的掌声。事实上,克林顿完全无意在任期内将协议交到国会,存心将这个棘手的难题交给下届政府。
  下届政府偏偏遇上了个脑袋一根筋、没兴趣慢慢讲道理、倒也不爱耍滑头的布什。本来可以与各国政府进一步协商,他却简单地对《京都议定书》说“不”,结果加剧了美国在处理全球变暖问题上与世界的对立。
  不过,布什之所以敢于采取如此简单的态度,却是因为背后有保守派选民的支持。从根本上说,美国处理全球变暖上之所以与欧洲出现分歧,原因是美国选民对这个问题存在着哲学上的分歧。关于议定书的争议,不过是这种哲学分歧的政策反映。
  
  宇宙观和世界观的分歧
  
  地球的环境到底是否因为人类活动而日渐变暖?这一变暖趋势是否最终会严重到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的灾难7这不仅是个科学的问题,而且是个必须从科学上升到政策的问题;而这个科学和政策问题,最终又是个世界观和宇宙观的问题。美国科学界和宗教界里面反对全球变暖这一说法的人,对当今的政策起了关键性的左右作用。
  虽然美国有大批科学家发出了气候变化的警告,但是科学界挑战全球变暖理论的不乏其人。其中影响最大的学者之一是麻省理工学院的讲座教授、气候专家林德真(Lindzen)。去年他在《华尔街日报》发表了两篇颇有影响的文章,声称科学界对地球是否在变暖并没有统一的看法。他在全国记者俱乐部演说时甚至批评说,全球变暖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信仰者根本听不进不同意见。持同类观点的科学家认为,地球气候本身就存在周期性的变化。17世纪,地球经历了一次小冰河期。19世纪末叶以来地球温度的上升不过是这次冰河期的结束。他们还指出,造成地球变暖的因素很多,包括太阳的活动甚至宇宙射线的变化等等。有些观点比较极端的学者甚至认为,人类根本没有对大自然产生重大改变的能力,因此人类活动改变气候不过是一种妄自尊大的说法。
  这种分歧反映到运用的术语上,就是认为地球升温是人类活动造成的一派将此称为全球变暖(global warming)的现象,而持怀疑态度的人则更愿意称之为气候变化(climate change)。通常用的“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是一种合二而一的折中说法。
  科学界的不同观点到民间就成为自由派环保人士与保守派特别是宗教保守派争论的依据。而在美国这个虔诚基督徒占了人口绝大多数的国家里,一旦上帝被扯入科学和政策问题,事情就难办多了。
  保守派的宗教人士说,世界是上帝创造的,也是上帝掌握的,人类根本没有改变上帝创造物的能力。气候变化也是上帝的计划中的一部分。作为美国立国精神的新教传统让许多人坚信,通过努力工作来掌握地球上的物质是上帝赋予他们的权利。对美国人过多消耗能源的批评,不过是外国人出于嫉妒之心所言。
  政界与新闻界的保守派和宗教界的同仁呼应,指责地球变暖的说法不过是国际自由派打击美国的一个阴谋。不久前,俄克拉何马共和党参议员殷霍夫在公开讲话中就这样说:“面对着所有这些歇斯底里、恐慌、伪科学,所谓人为的地球变暖是否有史以来针对美国人的最大骗局呢?”他甚至影射说,支持《京都议定书》的各国领导人其实是在悄悄地建立一个世界政府。
  著名的小说家、《侏罗纪公园》的作者克莱顿也是地球变暖理论的严厉批评者之一。几年前他出版了一本题为《恐惧之邦》的小说,将地球变暖描绘成极端人物制造恐惧、控制社会的手段,在一般民众中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最近以来,环保人士也试图用上帝来说服公众。前副总统戈尔的讲话代表了自由派环保人士的观点:“圣经启示录说,上帝将消灭那些毁灭主的创造物的人。”一批保守的福音派教士公开支持戈尔,并且表示要与环保界建立一个应对全球变暖的联盟。
  
  小 结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美国至今还没有一套能够令世界接受的应付全球变暖的政策。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美国的国民在全球变暖问题上,还没有完全形成一个基本的道德和政策共识。因此,克林顿政府的副总统戈尔关于全球变暖的纪录片,虽然在好莱坞获得了奥斯卡奖,也在世界各地赢得了大批观众,却并没有能够成为美国国策的基础。
  自从《京都议定书》2005年2月开始生效以来,美国在限制温室气体排放方面受到世界各国越来越大的压力。同时,最近几年出现的几次巨大的自然灾害――特别是卡特里娜飓风――也促成了越来越多的民众开始关心这个问题。最近的民意调查表明,相信地球正在变暖的选民已经超过了80%。随着一些宗教领袖的观点从怀疑转向支持政府和民间采取应对措施,具体的法律也开始在州和联邦出台,包括进一步限制汽车废气排放量、鼓励采用植物燃油等等。
  最近美国的政治天平开始向支持全球变暖理论这边倾斜。无论全球变暖的理论是否被美国人全盘接受,采取更多保护环境的措施总是有利无弊。

相关热词搜索:美国 谁在 变暖 美国:谁在怀疑全球变暖 全球变暖 全球气候变暖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