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民主的女人] 跟女人争赢了输了爱情

发布时间:2020-03-16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关于遂宁步云和雅安的有关工作都是一个团队的共同作为,如果只对我个人嘉奖可能不太合适,如果那样我对不起那些风雨同舟的战友。所以,我目前不方便接受媒体采访。”现在,张锦明刻意回避与外地媒体的接触,主动藏起了她的“庐山真面目”,尤其是对来自经济发达地区的新闻媒体。
  早在去年7月,在《南方周末》记者朱红军的报道《倾力推民主十年触坚冰,女书记艰难试验不言悔》付印前的最后一刻,张锦明要求删去文中儿子在博客里对自己的评价――“一个争民主的女人”。由此朱红军认为:“谨言慎行,这大概是她10年来游走在敏感地带,仕途却大体平稳的原因。”
  
  作为市场产品的干部
  
  2002年底,雅安市雨城区进行了中共历史上第一次县级党代表的直选。以往代表选举时“定调子”、“划框框”的做法已被改变,党员参与党代会选举的积极性得到空前激发。拥有11440名党员的雨城区就有1380人报名,选举结果产生159名区党代表,“选举的巨大差额,使整个选举形成了激烈的竞争,一些领导干部落选党代表的事情发生了”。
  2003年3月,中纪委研究室潜心研究制度建党的学者李永忠在对雅安市雨城区和荥经县的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工作进行了调研后认为:雅安市的试点工作开展得不错,关键是突出地抓了代表选举、代表大会、代表日常行权三个重要环节。李永忠用“作用积极、效果明显”概括了雅安市党代会常任制的实践效果。
  2004年1月,130名县政协委员应邀列席中共雅安市荥经县委第十一届二次代表大会,而不再列席同级人代会。雅安市的组织干部刘雪松认为,“这样就很好地体现了政治协商、多党合作的精神。”
  这一系列改革的推动者,时任雅安市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的张锦明,在2006年全国实行副书记“减负”后担任专职副书记,按照常委分工负责制不再分管组织工作,而作为主要试点区的雨城区委书记也已三易其人,而常任制仍然在继续进行。
  张锦明认为,按照其多年的学习和理解,真正的共产党组织是不应该有任何私利的,在中国作为执政党,这样的面目和实质应该表现得更清晰。由此,共产党的干部在其中应该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是不需要多说的。众所周知的情况是现在党的许多干部让老百姓很不满意,这里面有体制的原因,而更有干部来源及自身修养的原因。
  
  她经常喜欢用经济的观点来向身边的工作人员比喻干部问题:体制和组织部门是负责制造干部的,其就像市场上的一件产品,质量好不好,得由消费者来说;那么体制和组织部门制造的干部好不好,也得由老百姓来评判。道理很简单,如果老是制造一些不合格的产品让老百姓不满意,短期内老百姓只会对产品有意见,长久就一定会对生产厂家有意见,甚至怀疑其能力和信誉了。
  张锦明表示,“通过很多经验和教训,付出了巨大的成本之后,自己深刻体会到我们的体制和组织必须制造出合格、优秀的干部产品,才能真正满足于社会发展的需要,满足于执政党的需要,真正成为为广大老百姓谋利益的一分子。”
  
  女书记的风采
  
  女书记张锦明是一位积聚着诸多问号的“神秘官员”,10年来,她在中国内地掀起的每一场基层政治改革,都会有海内外大批记者“不请自来”。她表示,只有执政党的成员不断探询改革出路,才能保证党的生机和活力,“自己是体制的受益者,党给自己太多,而自己却没有给党太多,为此常有负疚之感”。
  张锦明认为,中国把政治和政治人物神秘化的效果往往适得其反。让老百姓充分了解政治的含义,了解政治人物所作所为的原因,其实是把许多复杂事情简单化的办法。一个真正的政治家,应该是得到广大老百姓所理解和接受的,而不能靠神秘、靠体制来保障自己的地位和权威。
  在多年的具体工作中,张锦明还感受到其实老百姓很多时候并不一定要求政府为他做到什么,而是希望有人能够耐心听听他们的诉求,所以她相信老百姓愿意选择的干部,肯定是愿意听其表达意见的人。
  事实上,在闺中密友眼里,张锦明还是一个不甘平庸的女人,不囿陈规,对新生事物包容接纳。在遂宁当了书记后,有一次张锦明去成都开会,把头发染成了黄红色,竟然成了遂宁市市中区第一个染头发的公务员。拥有女性爱美之心的张锦明还常去淑女屋之类的小店,买公主裙。有时去街头地摊,看到好的艺术戒指,买了就戴,还染指甲,手上、脚上都做。
  朋友和她开玩笑,“党的女书记怎么这样?”张锦明反问道:“党的女书记为什么不能这样?”
  也是在出任遂宁市市中区区委书记时,张锦明开始加入救助贫困学子的行列。在2000调到雅安工作后,她在网络上欣喜地发现了一个叫做“爱心世界”,旨在帮助穷苦孩子的小团体,是由雅安几个善良青年发起的,于是张锦明就注册了一个网名与他们交流,后来还参加了他们的扶贫助困活动,网友们不叫她张书记,叫她“张师”。张师曾对这几个青年人说,他们是“雅安市最好的青年”,这也是她爱上雅安的原因之一。
  “爱心世界”虽然有了张锦明这个领导做网友,却一点没有沾上光。他们往往要奔走几个小时才能去到某个山区,而唯一的交通工具,是一个发起人的旧奥托车。反而是张锦明经常沾他们的光,坐那辆小车。
  2008年,张锦明已经到了知天命年纪,但她仍很注意自己的仪表,在听到别人“年轻”、“有魅力”的赞扬后,也会很开心,因为这个热爱生活的女书记和所有女同胞们一样,希望岁月的沧桑不会抹去女性的美丽与骄傲。
  
  敏感官员
  
  1998年初,41岁的张锦明上任四川省遂宁市市中区区委书记,马上遭遇了下辖4个乡镇领导班子多名成员相继出现经济问题的窘况。中国官场腐败现象的严重,与干部的选拔和任用制度有关。面对群众的非议和责难,她也很窝火,但是“当时最迫切的问题就是挽回一个基层党组织的信誉”。
  “我是被逼无奈,才误入民主试验田”。后来张锦明一直这样解释。1998年4月,市中区保石镇实行镇长公选,600多名人大代表、村干部、村民代表投票产生正式候选人,再经乡镇人代会投票决定最终镇长人选。较之过往组织意图主导的历史,民意被公然推上了前台。随后,四川电视台的《共产党人》栏目公开赞誉其为四川省第一次乡镇公选试验。
  随后,横山镇取消了党内提名限制,东禅镇和莲花镇则是从行政长官层面转为真正的“一把手”党委书记的党内公选。于是,横山镇非共产党员的邓少斌在公选中胜出,成为遂宁市有史以来第一个党外镇长。
  “党的宗旨告诉我,必须把群众普遍性的合理要求作为一种历史发展趋势加以引导;并组织他们以相对规范的形式表达出来,开展下去。”张锦明后来在一封致友人的信中说。   在公众的期盼和监督,以及个人信念与追求热潮中,张锦明在1998年12月主导进行了“步云直选”――但这次大胆尝试,几乎使她坠入个人仕途的深渊。
  选举当日大雨滂沱,步云乡6000余名普通选民,扶老携幼,以手中的选票直接选出自己的父母官,乡镇人代会以选后确认的方式承认选举有效。政党提名的候选人潭晓秋成为中国第一位直选乡长,当然,他的胜出也让张锦明松了口气。一张仍然可见的新闻照片诠释着当年的情景:“在雨中,我们选择了你!”
  但是迅速有人“发现”:“步云模式”违反了《宪法》中“乡(镇)人代会选举产生同级政府正副职”的规定。1999年2月24日,四川省有关部门通电各地,批评步云乡直选违背《宪法》,但这个文件没有文头,没有签名,无法找到文件的制作者。张锦明和几位直选的策划者一度开起“万一谁进去了,其他人要经常送饭”之类的“玩笑”,她甚至打定了丢官后去南方打工的主意。随后,四川省委认为“步云直选”并非对《宪法》的违背,而是超越。不久,张锦明调任遂宁市副市长,分管社会事务。
  2002年,步云启动了第二次民主选举实验,身为副市长的张锦明虽与组织工作绝缘,却主动请缨到步云挂点,随后在幕后导演了一场完美的体制内“直选”――基层群众直选出唯一的乡长候选人,再进入人代会等额选举。2005年,在中央编译局等单位主办的地方政府创新奖上,第二次步云“直选”获得嘉奖。两次“直选”,本质未变,结局殊异,张锦明深感“尊重体制,才能改良和完善”,“作为基层领导官员,要勇敢地探索,给后来者提供经验、教训”。
  当然,并非所有的声音都是称赞,甚至有人怀疑其早年创举的真正用意,因为其进行了“从挑战体制的激进者,到恪守体制的改良者”的角色转换。
  张锦明认为这里面涉及一个理解与被理解的关系问题,很多事情是无法强求的,矛盾产生的根源其实都是权力和利益如何分配的问题。按照现有体制的设计’总有着受利者和失利者,由于体制是虚的,失利的人很难去指责它;但是张锦明所做的工作却把问题具体化了,具体到基层改革的工作团队,甚至具体到她个人身上,这样当有人要找“原因”的时候,自然就可以有的放矢了。
  张锦明认为自己的改革探索都是在党的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她向关心自己的朋友表示,“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自古以来有哪个改革者不是这样过来的呢?”
  
  
  民主的互动
  
  2002年8月,45岁的张锦明由遂宁副市长调任雅安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同年11月,中共十六大召开,党内民主被提高到党的生命的重要位置,并明确提出要进一步扩大县(市)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她表示,“遂宁的公选和直选试验后,我一直在想,类似的改革能否从乡镇再往上递进一层?”仅仅一个月后,雅安市下辖的雨城、萦经两县实现了中共历史上第一次的县级党代表直选。
  这些政策试点包括:党代会年会制、党代表述职测评制度、党代表席位制,以及更具实质意义的谋求监督、决策、执行三权制约的党代会内部权力配置改革。
  “这些无一不是在党章和法制框架内进行的。”张锦明表示,“如果说步云直选是冒进孤例,而雅安政改却是顺势而来,从头至尾闪耀着体制内的智慧。”
  张锦明曾经在雅安的网络上名气很大,那是因为雅安党政网的“组织部长信箱”。2002年8月下旬的一天,她刚从遂宁调到雅安,晚上打开雅安党政网,发现“组织部长信箱”,里面有一封来信,询问雅安是否还搞公选?“我几乎是毫不犹豫地就顺手回了这封信。”
  从那天开始,这个信箱就活跃起来了,许多人有问题、有想法,都愿意到这里来与实名上网的张锦明交流。而正在考虑新的民主改革试验的她,用网络工具征服和感动了雅安的一批公务员。她的邮件,有的谈思想工作,有的是政论文,有人评价它逻辑严谨,语言尖锐,绝不回避问题,“很酷”。网络上的政治交流在张锦明升任市委副书记时结束,后来,那1039封往来邮件被制成光碟,成为一份政务资料。
  2004年2月,张锦明升任分管组织工作的市委副书记,当年,她便在下辖的芦山县试行镇党委书记全民公推,由党员直选,以及镇团委书记、妇女主任直选的改革。2006年,又在仁义等4个乡镇全面开展人大代表选举和党委班子政府班子选举改革。至此,国家权力体系中的政府、政协、人大、党委,几乎所有可以尝试的改革点,均已被涉及,甚至连妇联这样的社团组织,亦未漏过。
  中国基层政治改革仍处于探索阶段,各级政府和改革者个人都面临着如何促进制度更加完善的挑战。
  《南方周末》记者朱红军表示:10年来,张锦明指望的无非是能稍稍破解传统体制的几许困惑,而最终却发现自己陷入了更大的困惑。比如遂宁改革,别人认同的究竟是她的理念,还是她一把手的权威?步云“直选”,因为她的离去而成绝唱,曾经的政改参与者已然自我否定,“当年做的事究竟有什么价值?”有些被改革波及的官员,亦直言不讳:“那一套,是不适合我们的,我们是什么国家?”
  即便曾经冒雨投票的6000选民,除了对取消农业税发自内心感激外,态度亦是暧昧。再看雅安,比如政改实验地荥经县,经济指标却在下滑,虽没有直接证据说明这与政改有关,但其现实意义正遭受怀疑;4名公选出来的镇党委书记,半年换掉了3名,改革的探索最终变成了当选者在传统体制下升职的阶梯;一名公选书记如今身居交通局长的要职,也算是对公选成果的肯定了。
  2007年5月,为解决监督同级党委和纪委而产生的党代会监督委员会,在试运行了3年后,在最新的雅安市雨城区方案中,悄然不见。
  2007年换届,党委实行常委分工负责制,张锦明分管新农村建设。
  很多人都在关心张锦明的处境,认为她还任市委副书记的位置是不是太低了?因为在现实中的中国,有更高的位置,才会有机会做更多的事。但是张锦明经常用这样一句话来说服自己和朋友们:“应该做一些比职务更有生命力的事情。”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张锦明说,这里面包括了太多的内涵,足够自己用一辈子去领悟和实践它。有人怀疑她进行基层政治改革试验是为了个人目的,她认为那只是因为那些人不了解她,在拿自己和别人的观点类比。
  张锦明经常告诉身边的朋友,尽管现在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党内出现了一些问题,但是这些没有改变自己的信仰和追求,如果随便就动摇的信仰和追求,那一定从开始就是虚伪的。不管别人怎么评价自己,只要还有机会,她都将无怨无悔地进行自己的工作实践,并以此来体现自己做人的价值。
  而张锦明―直坚持这样的观点:“中国要在民主的实践中学会民主,执政党的民主才能带动整个国家的民主。”
  
  责编:宁 二

相关热词搜索:民主 女人 争民主的女人 梦见女人争我 女人的战年争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