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和发扬传统文化必需走产业化道路]中国传统文化

发布时间:2020-03-18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摘要]燕赵文化源远流长,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史,给我们留下了浩若星河的传统文化资源。从实践来看,走产业化的路子,是保护和发扬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效途径。本文分析了保护与发扬传统民间文化面临的问题与矛盾,分析了我省民间传统文化的特点,并从四个方面提出通过产业化保护和发扬民间传统文化的途径。
  [关键词]保护;发扬;民间传统文化;产业化道路
  
  十一五规划中,河北省进一步明确了建设文化大省的战略目标,要实?这一目标,必需充分利用传统文化资源,保护和发扬传统文化就成了一个重要内容。这些传统文化资源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物质文化遗产。如器物、建筑、遗迹、遗址等。另一部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如革命历史文化、丰富多彩的戏剧、曲艺、古音乐、以及各地流传的种类繁多的民间艺术等等。
  近年来,由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以及全市文化工作者的艰苦努力,廊坊市在保护传统文化、挖掘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其中三项获得国家级认证、二十六项获得河北省认证、三十项获得廊坊市级认证。同时也逐步摸索出了一套适合我市的发展规律和模式。目前,我市有部分民间传统文化已经或者正在开始走上了产业化的道路,呈?出勃勃生机与活力。但是,如何引导更大量的民间传统文化走上持续发展之路,依然是一个需要尽快解决的问题。
  一、保护与发扬传统民间文化面临的问题与矛盾
  (一)保护意识增强与保护手段的单一性矛盾
  目前,我市保护传统文化的意识是很强的,各地各政府都意识到传统文化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不可替代的作用,意识到保护传统文化工作的紧迫性,并积极地组织实施传统文化的保护工作。但是,从目前的情况看,存在着保护手段单一的问题。一是保护主体的单一,主要由政府组织人力财力保护,民间参与较少,这样就增加了财政的负担。二是保护方法的单一,对一些濒临失传的传统民间文化形式,只是给与录音、录像、文字记录及整理。这种工作是必要的,但是单纯的录制存档不是完整意义上的保护。
  (二)老艺人越来越少与新人不愿参与的矛盾
  民间艺人老化严重,青黄不接是大多数民间传统文化所面临的问题。一方面老艺人越来越少,许多“绝活儿”失传,一方面年青艺人热衷于学习当下流行的文化节目,不愿学习这些“绝活儿”。造成这个矛盾的原因很多,总结起来,一是很多传统民间文化的表?形式需要专门的技巧,流传下来的优秀内容繁多,非下苦功,难以掌握;二是学习与掌握这些不能带来足够的经济效益。
  (三)财政经费不足与自身创收能力差的矛盾
  这是一个根本的矛盾。前面提到的两种矛盾,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此,而且,解决前面两个矛盾的根源也在于此,只有解决了这个矛盾,才能使传统民间文化的保护工作走上良性循环。
  (四)城里文化人才与农村文化资源不能有效结合的矛盾
  民间传统文化大多数散布在乡村,虽然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但由于农村人群教育水平较低,大部分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传授技艺,很少经过书面整理,也很少有专门的创作队伍。与此相对的是,城市里集中了大量的专业文化人才,这些人由于与农村生活距离比较远,很难真正地吸收到农村民间文化的精华。
  二、民间传统文化的特点
  (一)明显的地域性
  民间文化来源于人民群众的劳动与生活。不同地域的人们,由于地理环境、语言习惯、审美观念的不同,创造出来的民间文化也不尽相同,同时,由于交通不便,这些民间文化不具备广泛传播的条件,只活跃在一个狭小的地域范围内,只为当地百姓所喜闻乐见。这从民间文化形式的命名就可以看出来,比如,京东大鼓、河北梆子、屈家营古乐等等。
  (二)创作与内容上的群众性
  传统民间艺术的创作者是广大群众,经过上百年的流传,无数民间艺人和无名作者付出了巨大的劳动,经过无数次加工、丰富,才日臻完美。在创作内容上,也大多是以广大群众所熟悉的题材为主,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劳动、交友、爱情,反映了他们的心中的爱与憎、眼里的美与丑。从创作形式上,也是基于群众基础,往往表演道具、形式、唱腔都比较简单,通俗易懂,易于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
  (三)传播表演的非盈利性
  传统民间文化的产生和流传具有很强的自娱自乐的特点。大多数属于人民群众在农闲、工间、节庆时期,自发组织、自筹资金、自我表演、自我娱乐,没有明显的经济目的。正是由于这一点,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传统民间文化,组织、排练、演出、流传与继承都出?了问题,处于后继无人的境况。
  (四)内容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潮流
  传统民间文化大多有非常悠久的历史,也有着非常完美、让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但是,由于传统的内容太多,新创作的内容太少,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不能及时反映新社会人民群众新的生活内容,导致其日渐枯萎。
  三、产业化是保护和发扬传统民间文化的最好途径
  根据我市民间传统文化的特点,通过政府力量保护和发扬民间传统,不仅造成巨大的财政负担,也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走产业化的路子是保护和发扬传统民间文化的最佳途径。产业化能解决保护过程中的经费问题,使保护与发扬民间传统文化工作成为有源之水。产业化也能解决保护、继承与创新的结合问题。通过产业化形成的良好的经济利益预期,可以吸收很多优秀的青年人才参与其中,带来大量的新鲜血液,必然也会带来新的创作理念,使传统民间文化的保护与发扬工作走向一个新的时期。
  (一)依据民间传统文化地域性的特点,打造小船出海,培育出一大批活跃在本地乡间的民间传统文艺团体,占领当地的文化市场
  除了少数具有广泛传播与推广的传统文化形式,大多数民间传统文化形式的影响力只局限在不大的地域空间内,因此,成立小规模的民间文艺团体,占领当地文化市场,是一条可行的选择。
  (二)地方财政应当拨出专项资金,奖励那些在从事挖掘、继承传统文化方面做出贡献的人才,尤其是那些推陈出新的作品
  文化资源依托产业化才能得到更好地保护和开发,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可以撒手不管。实践表明,民间传统文化的推广,离不开地方政府的支持。这种支持不是传统的财政拨款下的资源配置方式,而应该更多地通过经济利益激励的方式,调动各界人才积极参与,形成良性循环。
  (三)当地文化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引导和管理
  首先,文化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当地民间传统文化的宣传,扩大传统民间文化在当地的影响力,刺激当地民间传统文化消费,营造民间传统文化的消费市场。其次,鼓励专业文化作者面向群众、面向市场,在继承优秀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拓宽文化服务发展领域,增强文化产品与文化服务的吸引力,促进文化产业升级,提升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再次,改革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降低文化产业发展的行政成本,简化审批程序,避免多头管理和审批给文化产业发展带来的阻碍。
  (四)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法规,引导、促进的规范民间文化团体走产业化的道路
  从全国及我省的实践来看,民间传统文化的产业化过程中,随着经济效益的显?,必然要带来一系列的版权、商标权、经营所有权等方面的利益纠纷。当地政府应当尽快出台符合本地情况的法规、条例,结合全国、全省性的法律法规,合理解决这些问题,保证民间传统文化产业化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陈书禄,《中国文化通论》,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相关热词搜索:发扬 传统文化 产业化 保护和发扬传统文化必需走产业化道路 传统文化阻碍社会发展 发扬与保护传统文化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