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印度洋海啸大救援 李连杰海啸逃生是天珠

发布时间:2020-03-19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2004年岁末,印度洋发生的“世纪海啸”,已造成了近30万人丧生,140多亿美元的财产受损的特大灾难。国际社会闻之震惊,同时也唤醒了人类惺惺相惜的良知。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大灾难,世界许多国家,不论大小,不分贫富,上自国家领导人,下至普通平民百姓,都纷纷投入到救灾行动之中。其规模之大,行动之快,实属空前,甚至出现了从未有过的“损款竞赛”现象和许多感人的事例,在全世界掀起了史无前例的灾难救援的高潮。在这场全球大救援的行动中,不仅反映了国际社会的一个变化,这就是互助共存的全球安全共同体的意识骤然上升,而且也体现了联合国地位的提升和它主导下的国际合作的加强。
  国际社会实施多种形式大救援
  印度洋大海啸发生后,牵动全球亿万人民的心,各国政府、国际组织、民间团体立即行动起来,掀起了历史上规模空前的人道主义紧急救援,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赈灾救济活动。
  1、大国竟相攀比,不断提高捐款数额。印度洋海啸发生后,由于对海啸灾难认识不足,一些国家救援行动缓慢,所捐款也有限。但随着舆论宣传的深入,海啸所造成的灾难越来越大,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各国的捐款数额也随之成倍的增加。如美国的援助金额最初仅为400万美元,当联合国官员和美国媒体批评其“小气”、“过于吝啬”,与作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是不相称的”指责后,美国把救援款项一翻再翻,从400万美元增加至3500万美元,随后又提升了10倍,增至3.5亿美元。与此同时,日本也把最初决定向受灾国提供大约3000万美元的紧急援助提高到5亿美元。澳大利亚也从最初的首批援助1000万美元最后增至8.1亿美元。
  面对美国的“强势”,欧洲国家也不示弱,欧盟表示向海啸受灾国提供1亿欧元(约合1.32亿美元)的紧急赈灾款,并计划还为受灾国提供10亿欧元的贷款。德国也从最初的2000万欧元增加到5亿欧元。由于各国的“捐款竞赛”,使救灾金额达到前所未有的40亿美元以上。值得一提的是,过去一直是国际救援对象的一些亚非国家,在这场世纪大灾难中也拿出钱来,捐献给受灾国家。
  2、民间亲情高涨,无私奉出爱心。在这次海啸大救援的行动中,各国非政府组织、慈善机构、群众团体、工商企业和广大人民群众、不论肤色、不分老幼、纷纷解囊、奉献爱心,自发的开展了捐款救灾活动。一时间各种义演活动、街头募捐、网上捐献等等如火如荼遍布全球,给广大灾民带去了超越人间一切差别的温情和博爱,使世界各国人民形成了一个休戚与共的共同体。据媒体报道,德国仅私人捐款已高达近4亿欧元,英国民间捐款也远远高于政府的款额,迫使政府不断增加援助款项,从最初的200万美元增加到9600万美元,而民间捐献的善款更从3000万美元提升到1.5亿美元。据法新社的统计,目前民间的捐赠救灾款已近23亿美元。这反映出海啸把世界连在一起,相互关切、彼此援助的世界公民意识,越来越深入人心。
  3、发扬人道主义精神,深入灾区第一线。灾情发生后,联合国相关机构、各国政府,立即在第一时间派出各种救援队,深入灾区救援遇难者、营救伤员、清理现场、运送救灾物资、消毒防灾、设立医疗站等等,开展各种各样的救援活动。他们不顾疲劳、不怕危险,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充分发扬人道主义精神,急灾民之所急,想灾民之所想,救死扶伤、解危济困、连续战斗,使灾区很快得到了救济。大海啸是无情的,但人是有情的。海啸像一条纽带,把各国人民紧密联系在一起,为战胜海啸带来的灾害而共同奋斗。
  联合国成为协调指挥赈灾救援的主角
  联合国作为一个国际性的权威组织,虽然自身能力和人员有限,真正开展大规模的救援行动,还是要靠各会员国和一些国际组织,但是,它在世人心目中的威望和协调作用还是不可替代的。联合国内部有一个庞大的体系,它有这个能力进行救援活动,这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比的。正是通过这些直属或非直属的国际组织,以及在世界各地的工作网络,调动救灾物资在第一时间运抵灾区。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得悉印度洋海啸造成巨大灾难后,立即中断休假,赶回纽约,在全世界发起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紧急救灾行动。2004年月12月30日,安南秘书长主持召开了联合国各人道主义援助机构负责人的联席会议,指出“这次灾难是空前的全球性灾难,因此需要空前的全球救援。”他呼吁各国除了提供紧急人道主义援助外,还要对受灾国家提供长期的援助。他强调联合国可以发挥主要的协调作用。会后,安南还分别会见了印尼、斯里兰卡、马尔代夫、泰国等受灾最严重的12个国家的常驻联合国代表,与他们讨论了救灾问题。安南表示,整个联合国系统都已做好准备,从资金、人员和技术上援助受灾国人民。为了便于协调救灾活动,联合国还设立了专门用于救灾的后勤协调中心及指挥和管制中心,协调各国的救灾行动。31日,安南与美国国务卿鲍威尔会晤,讨论了亚洲地震和海啸灾区的形势、国际社会的救援努力及救援行动的协调问题。
  2005年元月6日,安南秘书长亲赴印尼雅加达出席了“东盟地震和海啸灾后问题领导人特别会议”。他说,此行有两个目的,一是通过峰会展示人类抗灾的决心,帮助受灾国尽早恢复正常生活,二是向人们发出希望的信息。在会上他呼吁全世界对受灾国提供援助,并提出9.7亿美元紧急援助计划。会后,他还亲临印尼受灾最严重的亚齐省和斯里兰卡等灾区实地考察。
  与此同时,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宣布,美国将解散震灾初期成立的美、日、印度、澳大利亚“4国救灾联盟”,改由联合国来领导赈灾工作。这表明联合国已全面担负起全球性救灾行动的协调、指挥和领导责任。救灾行动也将由双边形式变为多边形式,这无疑有助于更多国家参与进来。
  联合国为了充分发挥其协调指挥作用,于1月11日,在日内瓦举行召开了有近百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代表参加的“海啸救援国际会议”,这是联合国有史以来倡议举行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全球性救灾捐助会议。与会代表达成了在今后的救灾行动中,必须由联合国发挥协调和领导作用;快速、高效发放与供应救灾款与救灾物资;建立重大自然灾害预警评估机制,在印度洋地区加强预警、防灾与抗灾能力;应充分尊重受灾国政府的意见与实际要求等共识。这再次显示了国际大家庭在巨大灾难面前团结一致,共同与大自然抗争的力量,也显示了联合国在协调与督促世界性人道主义行动中的重要作用。
  借赈灾为名的“海啸外交”
  “海啸外交”是这次世纪大灾难在国际救援行动中衍生出来的一个新名词,即各相关国家在实施其救援行动中,扩大自身在这一地区的影响,带有政治外交目的和长远战略意图的经济政策行为,以此来调整国家关系,平衡国际格局,实现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和方式。
  在这场世纪大灾难中,各国出于人道主义向受灾国损款赠物,踊跃赈济,这是无可厚非的。但也不可否认,也存在着一些国家为了本国利益,将救灾实现其国家战略目标的一种方式。其中最为突出的是美国。自2003年美国发动对伊战争之后,便与世界上人口最多的穆斯林国家――印尼关系一直处于比较紧张的状态。印尼不仅谴责美国将“9?11”当成袭击穆斯林国家的借口,而且还明确反对美国对伊拉克的入侵。美国为了改变其在穆斯林心中这种“支离破碎”的形象,修复与印尼关系,把印尼拉到自己的反恐阵营中来,这次救灾正是给美国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机会。所以,美国一面一再提升援助金额,一面出动大批军队和航母到灾区实施救援。用美国政要的话来说,这是“修复美国在穆斯林世界受损形象的黄金机会。”“美国如不爽快地提供援助,将会招致伊斯兰国家的反感,进而妨碍反恐战争。”同时,也希望借此给印尼等国家留下“美国是富有同情心的国家”的印象。使这种“被称作为软实力的援助可以为美国在该地区取得突破。”无怪乎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坦言,“美国的援助行动也是对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一个投资”也就不足为奇了。美国媒体也承认,“美国对于印度洋灾难的处理,是一项抉择,也是一个机会。”“凭借对这场大灾难的慷慨解囊,布什可以向国际社会展示,美国不是只会用枪杆子来达到外交目的。”西方舆论在评论美国的这一行动时,一针见血地指出:“某些国家的救灾行动,掺杂了太多的政治因素。”“美国有不少人认为,美国应该利用这次海啸造成的机会,大规模、长期介入亚洲事务。”
  不仅是美国,其他西方大国也各自有所打算。日本也在这次海啸救援中找到了机会。灾难发生后,日本在研究此次援助对策时,就曾考虑到“要显示出谁是亚洲最可信赖的,”以显示“日本对世界做出的贡献。”希望以此博得亚洲国家的支持,以实现旨在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愿望。同时,日本视马六甲海峡为其生命线,它对日本的资源运输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从保护国家利益出发,日本政府明确表示,要派遣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自卫队到该地区参加救援活动。此外,澳大利亚也充分把握机会,投入了空前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澳政府在向受灾国提供6000万澳元的基础上,还表示要向印尼提供有史以来最大一笔的10亿澳元的援助,用于海啸灾后的重建,以期改善同印尼这个人口最多的近邻的关系。澳总理霍华德说,澳与印尼在灾后重建方面的合作,将是两国关系发展史上具有历史意义的一步,将使“业已牢固”的澳与印尼关系“更上一层楼”,并将有利于巩固本地区的地位。而德国援助的5亿欧元也有为了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而争取东盟支持的意图。
  面对西方大国的援助,受灾国也表现了高度的警惕。印尼要求参加救灾的所有外国的军队,不得携带武器,不得在印尼沿海建立军事基地,逗留时间不得超过3个月。印尼副总统尤素福?卡拉说,我们需要的是工程师和医务人员,“我们不需要外国军队”。印尼政府还要求外国军队在3月26日之前从印尼西部省亚齐撤出。印度、泰国等受灾国,有的拒绝国际援助,有的谢绝为其减免债务的好意,有的要求有关国家的援助款送到更严重的国家等等,以防范国家主权受到损害。
  中国真情感动受灾国
  中国是一个饱受自然灾害的国家。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扶危济困,急人所难,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场世纪灾难发生后,中国人民感同身受,深知灾难给受灾国带来的痛楚,感受他们所面临的困难,与他们患难与共,心心相通。中国虽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并不富裕,但为了救助受灾国人民尽快摆脱困境,竭尽所能,进行了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对外援助行动。在首批援助资金2163万元人民币的基础上,又承诺增加5亿元人民币的援助。为响应联合国的呼吁,中国政府决定再提供2000万美元,用于多边援助和重建。与此同时,中国国际救援队、中国NDA鉴定专家组以及中国国家卫生救援队也昼夜兼程、风雨无阻,以最快的速度奔赴印尼、泰国、斯里兰卡等受害国的重灾区。他们冒着酷暑,在卫生和生活条件极为恶劣的情况下,战斗在最危险、最艰难的救援第一线。他们的真情爱心和无私奉献的出色表现,深受当地政府和受灾群众的称赞。
  不仅于此,在中国大地和港澳台地区的民众,也掀起了一场自发的规模浩大的赈灾捐款活动。各行各业,各界人士,从繁华都市到偏远山区,从白发老人到幼稚孩童,纷纷慷慨解囊,献出爱心,据不完全统计,仅中国大陆及港澳地区民间捐款就高达近10亿元人民币,他们用自己火热的心,谱写了一曲感人的情和爱之歌。其情之深,其爱之烈,让人感动。特别是温家宝总理赴印尼雅加达出席“东盟地震和海啸灾后问题领导人特别会议”时,要求代表团成员减少托运行李,以腾出空间装运紧急救援物资,这充分反映出中国人民的无私爱心,受到人们的赞颂。印尼外交部的一位官员动情地说:“中国总理是惟一用自己的专机给我国灾民捎来紧急救灾物资的外国领导人,他的举动令我们深为感动。”
  中国政府和人民的这种患难见真情的行动,得到受灾国人民和国际社会的高度赞扬。马尔代夫总统加尧姆说:“在我们困难的时刻,中国人民总是与我们在一起,给我们巨大的支持。”斯里兰卡外长卡迪加马说:“中国的援助来得那么及时,那么迅速,我们深切地感到了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也高度评价中国为救灾所做的突出贡献,感谢中国所提供的大规模的援助。他称赞“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向受灾国提供大规模援助具有重要意义。面对这次人类共同的灾难,中国人民的爱心与真情,已深深地刻在受灾国和世界人民的心中”。
  这场世纪大灾难虽然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了,但仍存有许多问题,特别是灾后的恢复和重建,还需要依赖国际社会和各有关国家共同作出更大的努力。
  (本文责任编辑: 季仰舒)

相关热词搜索:救援 直击 印度洋海啸 直击印度洋海啸大救援 印度洋大海啸 印度洋大海啸视频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