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伊斯兰化 伊斯兰文化的和平思想
发布时间:2020-03-20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伊斯兰文化对于“和平”的认同 在中国人的认识中,阿拉伯民族是一个尊崇和平的民族,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是一位传播和平思想的先知,和平理论是伊斯兰教思想的根本。《古兰经》中这类经文很多,而且穆斯林每天都在理解、省悟“和平”的理念,平日见面时的寒暄语也离不开“和平”的问候。穆罕默德是构建伊斯兰神学理论的奠基者、和平的倡导者、和平外交的忠实执行者和实践者。他创建的宗教以和平命名,并在阐述什么人是最好的穆斯林时明确指出:那就是人们能从其言行中得到安宁的人。这表达了“和平”是伊斯兰教基本的宗旨和最高理想。
历史上,伊斯兰教在向世界传播的过程中不乏发生战争,尤其是圣战。圣战理论出于《古兰经》和圣训,两大经典著作都阐明了圣战的重要性,号召穆斯林为信仰而战。其中《古兰经》用大量篇幅阐述道,圣战被视为伊斯兰教最重要的理论之一,初期的圣战思想主要论述 “战争与和平的理论,即消灭敌人的圣战与和平的圣战”①。
圣战的真正目的是通过战争消灭战争,从而实现和平。穆罕默德是一个明确厌恶战争的先知。他说:“战争已成为你们的定制,而战争是你们所厌恶的”②。伊斯兰教价值取向的根本是强调和平,理论上伊斯兰教完全是和平的宗教。伊斯兰教思想的核心是和平,和平渊源在于神性的支撑,这一点自始至终都没有变。
支撑伊斯兰和平思想的“中间主义”
“中间主义”是伊斯兰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它的有力支撑。“中间主义”主张伊斯兰教带给全人类的财富首先是和平,强调中正和谐为伊斯兰教的基本原则和核心价值观,也是伊斯兰文明的传统,并在伊斯兰文明各领域得以体现。《古兰经》指出:“我这样以你们为中正的民族,以便你们作证世人,而使者作证你们。”③“中间主义”反对各类极端主义,认为任何偏离中正原则的“不及”或“过激”言行,都是有悖于伊斯兰教神圣信仰的,以伊斯兰教名义从事或支持恐怖主义的活动,从根本上违背了伊斯兰教的最终使命,真正的穆斯林完全反对任何形式的恐怖主义。
“中间主义”思想以往被忽视,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但从其和平理念分析,它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是伊斯兰世界重要的宗教、文化资源,对指导当今多元共存的国际秩序颇有裨益。“中间主义”的和平思想主张十分鲜明,它反对任何形式的恐怖主义,认为伊斯兰世界滋生的恐怖主义有其极为复杂的国际政治背景、经济社会原因,要彻底根除恐怖主义,就必须铲除其根源。“中间主义”尤其强调,“世界上不仅存在打着宗教旗号的恐怖主义,还存在打着‘维护人权’、‘捍卫自由民主’旗号的恐怖主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即使不是一种恐怖主义形式,也是导致恐怖主义的根本原因,因此,反对恐怖主义,就必须同时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④
“文明间对话”思想充分表达了和平的愿望
美国学者亨廷顿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就提出了“文明冲突论”,而与之相对的是由伊斯兰学者提出的“文明间对话”战略,两者相比,伊斯兰学者倡导“文明间对话”的思想理论充分表达了要求和平的愿望。而且,伊斯兰教自始所追求的目标就是实现人类和平、公正和平等。
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一出台,立即引起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响,许多学者乃至政治家们纷纷发表反对意见,抨击驳斥这一理论。与此相反的是,1997年伊朗前总统哈塔米“文明间对话”理论和倡议一出台,立即得到国际上的广泛赞赏、支持和运用,从此,有关文明间对话内容的研讨会在世界各地兴起,成为国际关系史上的新时尚。自1997年“不同文明间对话”理论问世以来,对话胜于对抗的思想已为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而且获得了发展中国家及发达国家一致认同及接受,这在东西方思想史上十分罕见。对话胜于对抗的思想创造了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世界性思想理论,在当代世界得到了最广泛的运用。譬如,2002年10月18―20日,法语国家峰会就是以“文明间对话”为主题。这一思想理论被广泛运用于国际政治舞台,开展不同文明间的对话成为国际关系中的一大趋势。各国众多的学者、政治家几乎一致认为,“文明冲突论”夸大了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差异,不利于营造和平与发展的国际环境。而“文明间对话”理论则体现了文化纽带的交流意识,展现了世界各民族文化相融合的思想,代表了这些国家求和平、求合作、求发展的主流意识和思想,有利于世界发展与和平。
尽管伊斯兰世界与许多国家反对亨廷顿关于文明冲突的论断,严厉抨击亨廷顿对西方文明与伊斯兰文明之间的冲突分析,“9•11”事件的发生似乎印证了亨氏理论关于冷战后“文明间冲突”的预见性及正确性,还似乎找到了事实根据。伊斯兰世界立即成了东西方冲突的主战场,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接踵而至,于是,西方与伊斯兰世界持续的冲突在当代拉开了序幕。
根据美国战后的调查显示,伊拉克与“9•11”事件没有直接关系,伊拉克战争并非反恐战争,而应该归结为西方对伊斯兰世界的挑战,是文明间的冲突。伊拉克战争之后,在伊拉克的阿布格莱布监狱发生了轰动世界的美国“虐囚门”事件。美军使用性虐待的极端手段刺激战俘,逼迫口供,还用脚踏在战俘头上进行人身虐待,肆意使用在精神上摧垮战俘的国际禁用手段,这种行为所产生的心理打击令人难以承受,激起了世界公愤。这种丝毫不顾及文明和宗教的人身攻击及侮辱,是对伊斯兰世界最大的蔑视,暴露了东西方文明和文化的极大差异。它所引发的东西方文明冲突及东西方精神冲突,在短期内很难消除。美军的极端行为表现出的是西方世界对伊斯兰世界的文明战争、文化战争,将对东西方文明产生长期的恶劣影响。
“9•11”事件给世人带来了巨大的现实冲击以及心理震撼,使人们更直接地感受到世界各民族的生存与发展紧密相关。然而此后,美国借助“反恐”之名,对伊斯兰国家实施更迭政权模式的民主改造,发动了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这两场战争有一个共同点,即发达国家对不发达国家发动的战争,强国对弱国的侵略。以美国为首的文化霸权主义者不尊重他国的主权,不尊重人的现实生存权利,极其严重地破坏了人类的生存环境。
中东地区石油资源丰富,在世界地缘政治中占有重要战略地位,由此,这里成为有史以来列强的必争之地,充满了各种矛盾和战争,给地区民众带来难以估量的灾难和痛苦。只有饱受频繁战争灾难的民族,对战争才有切肤之痛,对和平才有深切的渴望,中东国家人民厌恶战争,珍惜和平。
和平对于阿拉伯国家的发展十分重要,要求和平、寻求合作、促进发展、追求民族独立是阿拉伯地区所有人民的共同愿望。长期以来,阿拉伯地区人民一致反对强权政治、单边主义、霸权主义,反对滥用武力,制造新的地区热点,反对把自己的政治制度、经济模式以及意识形态强加于人,反对利用民族、宗教、人权等问题干涉他国内政,反对文化霸权,反对制造文明的冲突。其根本目的就是消除国际上存在的不平等,实现人类和平。
西方世界对伊斯兰和平的“误解”
与中国人对伊斯兰和平文化和伊斯兰文明认识大不一样的是,当今西方世界对伊斯兰教和伊斯兰世界最大的“误解”莫过于对伊斯兰“和平”理论的怀疑和诋毁,他们早就抛出“伊斯兰威胁论”,并玄虚夸大其威胁,还有人误把伊斯兰与战争、尚武、偏激、好斗等词语等同起来,或者混为一谈,歪曲伊斯兰和平的根本宗旨。“9•11”事件肇事者的穆斯林身份一定程度上给伊斯兰教造成了难以估量的负面影响,但是,这不能影响伊斯兰教创教时的理论初衷和以和平为目的的原则,这一点是不能否定的。
不少西方学者存在一个认识上混淆不清的概念,那就是将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与极端主义、激进主义混为一谈,这些概念原本并不是一回事,也不是同一个概念。但许多西方人错误地把伊斯兰教与暴力、恐怖联系在一起,这种认识极大地伤害了穆斯林的形象和自尊,破坏了伊斯兰国家与国际社会交流、沟通、联系的渠道,恶化了伊斯兰世界与西方世界之间的正常关系,更严重的是它掩盖了伊斯兰文化和平的本质,这个问题必须予以纠正。穆斯林少数激进分子的过激行动与伊斯兰的宽容原则完全背道而驰,为一些对伊斯兰教抱有偏见者,从客观上提供了攻击的口实。而事实上,任何宗教内都存在少数激进者,必须把伊斯兰教与恐怖主义严格区别开来,还伊斯兰教属于和平宗教的本来面貌。
伊斯兰和平思想需要有力宣扬
伊斯兰和平思想是伊斯兰思想的重要理论之一,但和平恰恰是当今中东地区最大的问题,尤其在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后,中东地区陷入持续的战乱中。
伊斯兰教有两种著名的思想理论,一种是和平的思想,另一种是圣战思想。伊斯兰圣战思想的提出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穆斯林走向圣战是在和平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初期的圣战主要解决“战争与和平的问题”,即消灭敌人与实现和平的关系,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伊斯兰教历来奉行“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自卫反击原则,这一思想源自天启。客观地讲,穆罕默德领悟到必须使用武力保卫伊斯兰教,是长期遭受麦加异教徒的迫害使然。
圣战是伊斯兰历史上延伸最多、运用最广泛的一种政治文化理论,一直延续到当代。圣战既包括内部冲突,也包括对外战争,作为一种政治手段,它一直与伊斯兰教相伴,赋予了伊斯兰文化最突出的特征,使用率颇高。但它的目的是通过战争消灭战争。
对比中世纪时伊斯兰文化的历史地位,今天的伊斯兰文化已逐渐式微,针对伊斯兰和平的主旨思想,在分析当代以圣战命名的实例或组织时,要考量其目的属于暴力还是和平。在当今伊斯兰世界以“圣战”为名进行的各类暴力活动,其背景和人员成分相当复杂,有众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历史原因。这些暴力活动的背景是西方殖民主义对伊斯兰世界长期的殖民统治,阿拉伯国家的领土被以色列长期占领,美国偏袒以色列的双重标准及推行的霸权主义政策和强权政治。这一系列所谓的“圣战”并不能统以“圣战”而论,有的与伊斯兰教有关系,有的纯属某些组织或个人所为,完全不能代表伊斯兰教。就危害全人类的恐怖主义而言,真正的穆斯林是坚决反对的。伊斯兰世界有50多个国家,它们是一个宗教整体,但也有若干个体,整体与个体是有区别的。时代在变,圣战的概念也在变,且不能一概而论,若把个别人犯的“罪责”推给整个伊斯兰教,显然有失公正。
在当代国际社会中,对伊斯兰和平思想的宣扬还不够,而伊斯兰圣战思想却被西方曲解或断章取义,以至于西方世界的许多人,片面地、偏见地认为伊斯兰教就是好斗的宗教,夸大伊斯兰对西方世界的威胁,而忘记了伊斯兰教的和平教义。显而易见,开展不同文明间的对话是消除国际分歧、矛盾的唯一渠道,真正实现和平意义上的对话尚存在诸多阻力和障碍,努力消除内外部的阻力和障碍也是阿拉伯地区人民在争取和平道路上所面临的严峻挑战。
中国学者认为,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存在文化的相通点。由于中阿文化与西方文化在多方面都产生过激烈的碰撞,西方人曾经野蛮地对待中阿文明和文化,在这些方面,中阿文化有相似的遭遇。而有着相同遭遇的民族在对待战争制造者问题上,容易取得立场和情感等方面的共识。崇尚和平、厌恶战争和暴力,是中国和伊斯兰国家的共同点。中阿之间文明对话的重要基础是:共同的历史、经历,对西方人给予的不公正待遇有着强烈的共鸣。
中国文明一向主张在世界各种文明间和谐相处,与各国和平共处,“和而不同”、“和为贵”,其和平思想内涵与伊斯兰“中间主义”不谋而合,两者存在着人类向往和平的相通性。中国文明与伊斯兰文明都积极提倡尊重异己,容纳对方的文化理念,这种和平理念具有当代价值,是处理当今国际上各种矛盾与冲突,维护世界和平宝贵的文化资源。
当前,阿拉伯国家的学者们有责任做一件大事,那就是需要大声说,大力宣扬伊斯兰教的和平思想。伊斯兰教思想的核心是和平,和平渊源在于神性的支撑。伊斯兰教不等于暴力,也不等于恐怖主义,圣战不是崇尚战争,而是通过圣战途径消除战争,达到实现和平的目的。和平与圣战表面对立,事实上是不悖的,两者所要达到的和平目的是一致的。和平是伊斯兰重要的理论之一,穆罕默德创建伊斯兰教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类和平,伊斯兰文明与中国文明同属东方文明,都蕴含着丰富的和平思想,具有文明对话传统和品质,通过对话实现人类和平的国际关系,这是中国人和全世界穆斯林对阿拉伯文化和伊斯兰教的共识。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
(责任编辑:李瑞蔚)
① 哈桑•撒迪格著:《伊斯兰思想根源――伊斯兰极端主义与恐怖主义之间的区别》,埃及图书出版总局1997年版,第356页。
② 马坚译:《古兰经》,卷二,第二章:[216],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24页。
③ 马坚译:《古兰经》,卷二,第二章:[14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16页。
④ 参见丁俊:《当代伊斯兰“中间主义”思潮述评》,载马明良、丁俊主编:《伊斯兰文化前沿研究论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44页。
相关热词搜索:伊斯兰 和平 思想 伊斯兰文化的和平思想 伊斯兰文化的特点 伊斯兰文化形成起源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