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风险骤升,欧元区何去何从:意大利退出欧元区

发布时间:2020-03-20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2011年7月以来,从希腊开始的欧洲债务危机在欧元区蔓延,债务危机引发政治动荡,而政治动荡又反过来加剧债务危机。11月9日,希腊总理帕潘德里欧为换取反对党支持欧盟新援助方案而辞职。11月12日,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也因债务危机而被迫下台。与此前爆发债务危机的希腊、爱尔兰、葡萄牙等国家不同,意大利是欧元区第三大经济体,在稳定欧洲金融体系中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如今,意大利彻底转换了身份,从向其他国家提供援助的施救者,转变为需要他国救援的受助者。意大利一旦发生债务违约,对欧元区乃至全球经济将会造成巨大的冲击。因此,意大利债务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不仅是出于对意大利局势的担忧,也是出于对欧元区未来的关切。
  
  债务问题日益恶化,
  “千面总理”被迫辞职
  今夏之前,意大利债券市场的流动性在全球名列前茅,并对几个债务危机国承诺787.85亿欧元救助资金。但是,意大利长期积累下多达1.9万亿欧元的公共债务,接近于国内生产总值的120%,不能不说是一枚随时可能引爆的炸弹。为了缓和国际市场对其债务问题的担忧,贝卢斯科尼政府于2011年6月推出一项财政稳定计划,希望通过削减开支、增加税收、降低福利、提高退休年龄等措施,在未来三年削减766亿欧元财政赤字,并在2014年实现财政平衡。然而,随着欧洲债务危机愈演愈烈,市场日益对负担巨大债务的意大利表示担心,开始抛售意大利债券,致使国债收益率突然升高。7月12日,意大利10年期国债收益率超过6%的警戒线,与德国国债的利差接近400个基点,为欧元创始以来最高值。在市场的重压之下,意大利参众两院分别于7月14日和15日通过了财政紧缩计划。
  尽管欧盟领导人对意大利财政紧缩计划给予正面评价,但金融市场却并不看好。8月2日,意大利10年期国债收益率升至6.27%,与德国国债的利差大幅上升。欧洲央行出手相助,购买意大利国债以恢复市场信心。作为交换,8月12日,贝卢斯科尼政府又出台新一轮财政紧缩方案,作为对7月方案的补充,计划两年内削减开支455亿欧元,控制公共债务增长,确保2013年实现预算平衡。这个方案包括提高增值税、对富人征收特别税、加大打击偷税力度、减少政府开支和议员津贴等措施。意大利参众两院分别于9月7日和9月14日通过了总规模为540亿欧元的紧缩财政方案,超过了此前版本中计划的455亿欧元。这个方案设定了削减财政赤字、降低负债率等具体目标,但回避了长期以来困扰意大利经济发展的深层次问题,而且大部分紧缩措施集中在2013―2014年实施,2013年前实施的紧缩规模仅为100亿欧元,实际上是把主要减赤任务甩给了下届政府。因此,这个法案没有带来令市场信服的效果。
  国际评级机构穆迪警告可能下调意大利主权债务评级后,意大利国债收益率大幅攀升。鉴于意大利政治局势不稳和债务前景不佳,标普9月19日把意大利长期和短期主权信用评级分别从A+和A-1+下调至A和A-1,前景均为负面。11月7日,意大利10年期国债收益率攀升至6.596%。在此背景下,贝卢斯科尼政府受到来自国内外各方的压力,遭遇空前的“信任危机”,贝卢斯科尼的支持率下降到22%,要求总理辞职的呼声日渐高涨。
  11月8日意大利众议院的投票结果推动了贝卢斯科尼政治生涯的转折。意大利众议院就2010年度政府财政报告进行投票表决,全体反对派议员为了防止对正遭受债务危机威胁的意大利经济造成负面影响,采用不参与投票的方式“放过”财政报告,于是财政报告以308票赞成、1票弃权的结果获得通过。贝卢斯科尼表示,他将在议会通过财政紧缩法案后辞去总理职务。贝卢斯科尼冀望提前选举,反对派阵营希望组建联合政府。市场普遍认为这可能会延续不稳定的政治局势,拖延意大利政府承诺的经济改革措施。贝卢斯科尼辞职的消息对提振投资者信心有利,欧元兑美元汇率当天涨0.48%,报1.3843。然而,11月9日晚,结算机构伦敦清算所宣布提高对意大利各期限债券的初始保证金要求,使意大利10年期国债收益率大幅上升82个基点至7.40%,创下欧元区建立以来的历史最高点。意大利债务问题恶化的速度远远超过预计,11月10日,意大利拍卖50亿欧元1年期国债,收益率为6.087%,创下欧元问世以来的新高。意大利债务违约风险急剧上升,投资者纷纷抛售意大利债券,意大利债券市场几近崩盘,全球金融市场剧烈震荡,股市全线下跌。
  意大利参众两院分别于11月11日和12日投票通过包括新的紧缩措施在内的2012年预算案。贝卢斯科尼只好履行承诺,向总统纳波利塔诺提交了辞呈。而一个月前,贝卢斯科尼还在众议院强调自己不会辞职,将带领本届政府继续前进。贝卢斯科尼驰骋意大利政坛17载,三度出任总理,丑闻缠身,官司不断,出庭1800多次,挺过50多次不信任投票,无论是性丑闻还是涉嫌腐败都没有把他击垮,但最终被愈演愈烈的债务危机风险赶下了政治舞台。
  
  过渡政府任务艰巨,
  债务危机风险难消
  意大利著名经济学家马里奥•蒙蒂临危受命,出任过渡政府总理,延揽银行家、学者、企业主管组成“技术型”政府。蒙蒂曾担任欧盟委员会负责竞争事务的委员,如今得到各党派的支持,也受到经济界的欢迎。稳定的政局无疑是消除危机的重要条件,但是意大利债务负担非常沉重,并非更换总理就能解决。过渡政府面对着不容乐观的经济前景,市场也没有因为新政府上台而表现出乐观情绪。
  蒙蒂表示,他组阁后的主要任务是稳定财政、促进增长、解困危局、推动改革。11月17日,蒙蒂在议会宣布了旨在应对意大利债务危机的新财政紧缩措施,将以“严格预算、经济增长、公平公正”三大原则为支撑,对公共开支和税收系统进行全面复审,使经济发展回到正轨。相关措施包括:重新征收被前政府废除的房产税,减轻工薪阶层和企业的税收;增加消费附加税,提高燃油价格,出售国家资产;提高领取养老金年龄,为年轻人和妇女求职提供便利;反偷税漏税,打击庞大的地下经济等。
  第一,新政府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偿还居高不下的巨额公共债务。意大利一年内到期的债务为3500多亿欧元。意大利国债收益率大幅飙升,不仅增加了融资成本,还大大提高了国债拍卖流标的可能。11月24日,意大利5年期国债收益率为7.38%,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7.01%;11月25日,6个月期国债收益率为6.504%,而10月底时为3.535%;2年期CTZ国债收益率为7.814%,而10月底时为4.628%。如此高的融资成本是不可承受、不可持续的。希腊、葡萄牙、爱尔兰都是在国债收益率突破7%以后,融资变得极为困难,最后不得不寻求国际紧急援助。意大利10年期国债收益率突破7%,将难以通过市场发新债还旧债,很可能成为继希腊、爱尔兰和葡萄牙之后欧元区第四个被迫寻求外援的国家。
  第二,意大利的改革措施无非是加大削减福利的幅度和力度,但这些措施有可能催化政治危机和社会动荡,能否顺利实施尚成问题。蒙蒂宣布改革措施后,呼吁意大利人民配合“新政”,做出更多牺牲。罗马、米兰等多地立刻爆发示威游行。意大利国家统计局10月31日数据显示,2011年9月失业率重新上升至8.3%,15至24岁年轻人的失业率为29.3%。如果政府强力推行财政紧缩计划导致福利下滑,失业率攀升,可能引发类似于希腊的政治危机和社会动荡,使消除债务危机风险的过程充满悬念。意大利新政府必须精心处理的问题是,如何让人民明白,要真正摆脱高额财政赤字和庞大债务负担,需要全体人民勒紧腰带,降低工资福利和生活水平;如何凝聚民心和民意,有效实施改革措施。
  第三,意大利财政紧缩方案主要是削减公共开支和增加税收,没有促进经济增长的措施,未触及阻碍经济增长的深层次问题。意大利债务问题是多年来福利制度僵化、人口老龄化、经济体制缺乏活力、产业竞争力相对下降、全球竞争愈演愈烈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高福利、高负债、低增长”是削减财政赤字和缓解债务危机的最大障碍,靠紧缩财政并不能阻止债务问题的恶化。2011年第一季度,意大利经济增长率仅为0.1%,同时期德法的经济增长率分别为1.5%和1%,连深陷债务危机的希腊经济增长率也达到0.8%。第二季度德国GDP增速同比增幅只有0.8个百分点。受意大利经济低迷的影响,标普将意大利2011―2014年的年均增长率预期从此前预测的1.3%下调至0.7%。
  第四,意大利财政紧缩方案并未对财政结构进行大刀阔斧的体制性改革,财政压力难以根本缓解。意大利公共机构为其雇员支付的工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0%左右,养老金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4%。意大利人均寿命达83.2岁,居欧盟之首。意大利人口老龄化严重,养老金制度给国家财政造成了沉重负担,超前消费的高福利模式不可持续。如果不进行一番伤筋动骨的体制性改革,就难以解决长期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几乎不可能在短期内消除沉重债务负担。意大利经济严重依赖公共财政,财政支出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近50%,任何削减公共开支的计划都会遭遇巨大的压力。
  第五,意大利财政紧缩方案可能降低经济增长速度,使意大利难以实现2013年前实现预算平衡的目标。意大利必须通过削减公共开支以达到预算平衡,但是仅靠削减公共开支,不可能重振经济,也就不可能走出经济困境,改变债台高筑的局面。削减公共开支和提高税收可能导致失业率继续攀升,进一步拖累经济。经济增长缓慢,税收难以增加,公共债务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可能继续攀升。至关重要的是,在努力削减财政开支、实现预算平衡的同时,意大利必须迅速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推行刺激经济增长的方案。只有真正进行结构性经济改革,优化财政收支结构,意大利才能避免重蹈希腊的覆辙。
  
  负面影响日益凸显,
  重大方案议而不决
  随着意大利国债收益率的新一轮飙升,欧洲债务危机正进入一个更加危险的新阶段。意大利的国内生产总值占欧元区的17%,远超希腊的2.5%。意大利的债务规模占欧元区的23%,远超过希腊的4%,甚至超过了西班牙、葡萄牙、爱尔兰、希腊四国债务总和,而意大利债务规模2011年可能达到2万亿欧元。如果意大利发生债务违约,不仅导致意大利经济二次衰退,而且势必影响欧元稳定,冲击欧元区其他成员国乃至国际金融市场,其他国家也难逃负面影响。因此,意大利被认为“不仅大到不能倒,也大到救不了”。
  目前,意大利债务问题的负面影响已经凸显,欧洲债务危机正向欧洲核心国家蔓延,欧元区很可能走向经济衰退。欧元汇率连续下跌,11月26日兑美元汇率跌至1?1.3239,创下10月4日以来的最低水平。法国作为意大利国债的最大持有国,其公共财政状况优于意大利,但是其主权信用评级遭到穆迪降级警告。法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已升至3.46%,与德国国债收益率的利差达到欧元时代的新高。由于经济增长乏力,法国2012年公共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可能升至87%以上。为保住最高的AAA信用评级,法国政府出台第二轮财政紧缩方案,以实现削减预算赤字的目标。德国是欧洲最大的经济体,其财政状况是欧元区内最好的,但是德国10多家银行的评级已遭穆迪下调。德国央行11月23日拍卖60亿欧元10年期国债,也出现投标规模不足的情况,最终分配的债券金额仅为36.44亿欧元,德国央行保留用于二级市场操作的国债金额高达23.56亿欧元,占到拍卖总额的39%。此次国债收益率为1.98%,但此后升至2.09%,超过了美国10年期国债2.03%的收益率。这说明投资者对德国也不再是满怀信心了。
  其他一些国家的状况也不容乐观。希腊深陷债务危机,不能自拔。爱尔兰财政紧缩,经济低迷,11月10日,10年期国债收益率升至8.63%,如果持续下去,有可能步希腊的后尘。11月22日,西班牙拍卖近30亿欧元债券,其中三个月期国债收益率已由上个月的2.292%飙升至5.11%,10年期国债收益率升至7.088%。11月24日,惠誉把葡萄牙主权信用评级从BBB-下调至BB+的垃圾级。穆迪把匈牙利主权信用评级下调至Ba1的垃圾级。11月25日,标普把比利时主权信用评级从AA+下调至AA,前景展望负面。根据欧盟委员会11月10日发布的经济预测报告,欧洲经济增长恐将进入停滞状态。
  欧洲金融稳定基金的规模只有4400亿欧元,对于拯救全部重债务国是杯水车薪,仅意大利一年内到期债务就是3500多亿欧元。欧盟决策人决定将欧洲金融稳定基金扩大为1万亿欧元,甚至考虑将其扩大到2万亿欧元,以稳定意大利、西班牙和其他国家的局势,但是否能很快筹集到所需的资金,仍然是未知数。如果市场依然信心不足,投资者抛售意大利债券,那么仅意大利就会耗尽欧洲金融稳定基金,而且其需求还得不到完全满足。
  欧洲央行看到了意大利债务问题的严重性,因此持续购入意大利债券,以保持意大利债券市场的稳定。自2010年希腊债务危机以来,欧洲央行共购买1870亿欧元的重债务国国债,其中包括700亿欧元的意大利国债。若不是欧洲央行出手购债,这些国家债券的收益率还会涨得更高。欧洲央行的举措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债务危机的蔓延,但购买债券的力度不够,不足以挽救市场信心。按照欧盟条约的规定,欧洲央行的主要职能是确保货币稳定,因此欧洲央行的购债计划是“暂时性的举措”,同时购债规模是“有限的”。欧洲央行不能直接或间接通过欧洲金融稳定基金等特殊机构来为成员国政府融资。
  欧洲债务危机可能继续恶化,进而危及欧洲统一货币、统一市场和欧洲建设。然而,由于成员国利益与欧元区整体利益并不完全一致,欧盟国家领导人在救援成本分摊问题上争论不休,总是议而不决,难以采取有效措施,遑论增强市场信心,潜在的投资者也没有信心出手相救。强国救助弱国的意愿在下降,“双速欧洲论”浮现出来。法德曾讨论欧元区退出机制,以求隔离重债务国对欧元区经济的影响。法国总统萨科齐提议双轨制欧洲,德国总理默克尔予以呼应,并呼吁修改《欧盟条约》。有些人认为,希腊、意大利等国脱离欧元区,是皆大欢喜的最好办法,有利于各自国家的经济,有利于欧元的稳定,有利于全球金融市场的稳定。希腊、意大利等国退出欧元区,重新采用本国货币,可以通过货币贬值的办法维持工业命脉,进而提高企业效率,改革不合理的福利制度,发展基础设施。同时欧元可以恢复稳定,欧元体制逐步完善。等各方面条件成熟时,希腊、意大利等国再加入欧元区。这听起来是个不错的主意,但实施起来很难。重债务国是否准备好退出欧元区而不遭受更大损失?欧元区其他成员国是否会因重债务国退出而不遭受更大损失?如果欧元区听任重债务国退出而不全力予以援助,欧元区是否还能保持政治信誉?
  欧元区国家也在讨论统一发行欧元债券,以防止欧洲债务危机蔓延。11月23日,欧盟委员会提出欧元区“稳定债券”(共同债券)的建议。欧盟委员会在《关于发行“稳定债券”可行性的绿皮书》中提出三种方案:一是欧元区发行共同债券,17个成员国为共同债券提供共同担保并停止发行各自的国债;二是欧元区发行共同债券,为部分重债务国融资,所有成员国提供共同、有限的担保,但各自仍发行国债;三是欧元区发行共同债券,替换一部分成员国国债,各成员国根据所替换的份额提供相应担保。在这三种方案中,前两种涉及欧元区财政一体化的相关法规,需要对禁止纾困的《里斯本条约》进行大幅修改。由于修改条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程,前两种方案在短期内几乎没有实施的可能。第三种方案对欧盟现有机制影响不大,是目前多数专家相对看好的一个方案。
  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强调发行共同债券的积极意义,他认为这体现了欧元区实现一体化进程和经济治理的决心。发行共同债券的实质是以欧元、欧盟经济总量和欧盟成员国的信誉作为担保,增强市场信心,以便重债务国更容易在金融市场上以较低成本融资。巴罗佐还把发行共同债券计划和扩大对欧元区成员国的财政监管权力结合起来。欧盟将强化对各成员国经济和财政政策的监管,有权在各国政府批准本国财政预算之前对该预算进行审核。
  欧盟委员会的建议得到部分欧元区成员国的支持。法国总统萨科齐表示支持欧元区共同债券,意大利总理蒙蒂也明确表示赞成这样的解决方案,但是德国总理默克尔拒绝把共同债券作为克服欧洲债务危机的有效手段,芬兰总理卡泰宁认为共同债券的三种方案都存在问题。德国和北欧国家经济状况相对较好,国债收益率稳定,融资成本较低,而南欧国家在各方面都无法与德国相比。发行共同债券并共同为债券提供担保,就摊平了各国债券收益率,而不管经济发展水平如何。此举降低了南欧国家的融资成本,使之相对轻松地摆脱经济困境,却推高了德国的融资成本,不利于德国经济增长。而且,共同债券的发行减轻了南欧国家的压力,也使之失去了进行改革的动力,可能会继续挥霍无度。另外,德国和北欧国家必须向民众解释,他们为什么要为那些过去不遵守规则的国家负责,为什么要分担那些国家的负担。当然,发行共同债券还涉及法律问题,例如德国可能需要修改宪法,而修宪需要各党派的广泛共识。在实行选举政治的国家里,国家领导人必须赢得民意的支持以保证执政地位,因此必然寻求适宜的援助方式,尽可能看起来没有损害自己的国家利益。
  
  利益融合于一体,
  危机转化为动力
  欧洲债务危机并非百药不治,欧元区不缺少技术上可行的应对之策,欧洲也不是没有足够资源。欧洲央行增加购买欧元区成员国债券和发行欧元区共同债券,普遍被认为是解决欧元区债务危机的两种有效方法。但是,欧元区成员国仍未达成一致。从根本上说,欧元区成员国之间存在利益差异,缺乏政治认同,也就缺少解决问题的政治意愿,难以迅速出台有效的解决方案。欧洲经济增长有所放缓,但欧元区还没到崩溃的程度。就意大利而言,虽然已接近债务危机的边缘,但还不至于无可挽救。意大利人坐拥8.6万亿欧元净资产,其中3.6万亿欧元以金融资产形式存在。只要意大利人甘愿降低生活水平,或者不惜承受个人损失的风险,坚持购买和持有本国国债而不把家庭资产转移到国外,意大利债务问题并非不可解决。
  第一,欧盟内部和各国政党之间存在博弈。相关争论主要源于欧元区成员国之间的利益分歧。各国都想用最小的代价来解决本国和欧元区的问题。欧盟坚持“不紧缩不救”的原则,利用重债务国国债收益率攀升、债务风险加大的时机,加紧对这些国家施压,迫使各国进行国内体制改革,调整经济结构,修正经济政策,进一步减少财政支出,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在选举政治的条件下,倘若没有危机发生,根本不可能削减福利开支。重债务国希望得到援助却不愿受制于紧缩财政的附加条款。贝卢斯科尼就曾因担心国内政治动荡,拒绝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此前向意大利提供贷款的建议。欧盟内部不愿分摊风险,外部国家当然更没有必要为欧元区埋单。只有危机到了最后关头,各国才会达成妥协,作出符合共同利益的决定。
  第二,欧洲债务危机给欧元区成员国一个思考和选择的机会。欧元机制的确存有“致命的缺陷”。一是欧元区只有统一货币,而没有统一财政。没有统一的财政预算机构作为基础,欧元的信用非常脆弱。欧元区成员国没有货币发行权,也没有独立的货币政策,一旦陷入债务危机,无法通过货币贬值来缩小债务规模,改变不利局面。二是欧盟缺少财政监管机制,财政纪律形同虚设。没有一个成员国严格遵守《欧盟条约》规定的财政纪律,几乎所有成员国都突破了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3%和公共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60%的红线,包括欧元区核心国家德国和法国。三是欧元区也没有适当的救助机制,各成员国没有义务拿钱去救助别的成员国。
  但是,无论欧元机制有多少缺点,欧元毕竟是欧洲一体化的重要产物。现在,成员国要么向前迈出艰难的一步,让渡更多的主权,制订新的规则,完善欧元机制,调整欧元区南北经济结构,促进财政、税收、劳务政策一体化,建立更加统一的财政和税务体系;要么接受欧元区的分裂,听任希腊、意大利等重债务国陷于债务危机,被迫离开欧元区。问题是欧盟成员国否愿意承担欧元区分裂的高昂代价。或许当前应该深入探索如何消除欧元区制度缺陷、加强银行监管、推进内部协商、逐步清除债务等问题,寻找解决危机的持久方案。欧元区需要深化财政一体化,否则欧元区衰落和欧盟分裂恐怕是早晚的事。
  第三,欧元区成员国有必要对发展道路问题进行反思。欧盟内部经济发展不平衡,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爱尔兰等国,或多或少都存在工业基础薄弱、对外依赖严重、服务业比例过大、房地产泡沫严重等结构问题。事实上,重债务国都有超前享受、“寅吃卯粮”、经济增长赶不上福利水平的问题。重债务国要么寻求援助或退出欧元区,勉强渡过这次危机,依旧维持超出自身生产能力的消费,继续面对“入不敷出”引发的各种严重问题,要么利用这个机会进行机制体制改革创新,修正过度超前消费的财政政策,解决长期过度举债、政府严重失职等问题,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增长,偿还几十年累积下来的巨额债务。意大利引进外资及企业发展署引进外资事务部总监朱赛佩• 阿尔库奇表示,政治动荡将是意大利重新改变经济政策的好机会,意大利需要进一步减缩财政,加大基础设施投资。
  第四,欧洲债务危机恶化到一定程度,压力有可能转化为推动欧洲一体化的动力。在危机风险的重压之下,共同利益可以促使各方达成新的妥协。意大利新政府可以按照欧盟的要求进行更彻底的改革,欧盟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会提出新的救援措施。欧盟领导人不会听任债务危机恶化,也不会听任欧元区分裂。实际上,欧元是成员国共同利益之所在。从政治层面上,“欧元是德、法永久和好的产物,是欧洲政治一体化的产物,是欧洲经济一体化的产物,是整个欧洲大陆和解的产物。”对于欧洲精英而言,“欧洲统一”的浪漫主义梦想始终具有超凡的魅力。欧元是实现欧洲统一梦想、提升欧洲政治和经济地位的重要一步。欧元区是一个基于共同利益的共同体,每个成员国都得益于统一货币和统一市场。反对共同债券的德国实际上是统一货币和统一市场的最大获益者。希腊、葡萄牙、意大利、西班牙四国的经常账户逆差合计为1830亿欧元,而德国则有顺差1820亿欧元,两者大体相当。在经济竞争日益全球化、地区化、集团化的大势中,欧元对内减少了金融秩序混乱,对外抗衡美国、日本等经济强国的竞争。从全球货币霸权争夺的态势来看,欧元是美元的唯一国际货币竞争者,华盛顿最希望看到欧元区解体。现在欧元占各国央行储备的30%,欧元区各国债券市场加总后占到了全球的45%,超过了美国大约32%的份额。美国实施货币量化宽松政策,把通胀输出到世界各地。若无欧元,欧元区成员国会遭受更大的损失。
  第五,虽然希腊、爱尔兰、葡萄牙、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出现抗议削减公共开支的大规模示威游行,但大多数民众并不要求退出欧元区。根据美联社和捷孚凯(Gfk)民调机构11月22日发表的民意调查,高达93%的意大利人表示,政府必须处理国债问题,大多认为削减国债是当务之急,但支持改革劳工法的民众却只有大约四分之一;尽管欧盟要求意大利进行严苛的经济改革,多数意大利人还是认为应继续留在欧元区内。希腊、爱尔兰、葡萄牙等国濒临债务违约时,欧盟和欧元区还是设法向它们提供了援助,以解燃眉之急。对于希腊债务名义价值减记50%的问题,债权人政府最初表示反对,但为了避免新危机爆发,金融机构最终不得不接受。意大利国债收益率飙升,可能引发大规模债务违约,这可能促使欧洲加大援助速度和力度。无论如何,欧洲银行业持有重债务国的大量债券,所持有的意大利债券达到7500亿欧元以上,各国的利益交织在一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第六,欧元区大国领导人在有关欧元命运的原则问题上是一致的。萨科齐、默克尔和蒙蒂11月24日会谈后表示,三国决心全力保证欧元的永恒持久。萨科齐说,法德希望通过修改《欧盟条约》,加强欧洲一体化和经济趋同性,改善欧元区治理。默克尔强调力保欧元稳定的必要性,并且指出:“在条约修改方面,我们要处理的是建立金融联盟并且加深政治合作。”蒙蒂认为,当前的首要目标是确保欧元区健康,意大利将进行结构性改革,在2013年实现预算平衡。默克尔反对欧洲央行作为“最后贷款人”,坚持欧洲央行应该维持独立性,但是她也指出,“欧洲正处于二战后最困难的时刻。如果欧元体系失败了,欧洲也就不能幸免于难。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完善欧盟的经济和货币体系,逐步建立一个政治联盟。”
  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每一次危机都转化为前进的动力。德国前总理施罗德认为,解决欧洲债务危机的最终办法是建立一个联邦制的欧盟,即“欧洲合众国”。欧洲正沿着货币一体化―财政一体化―政治一体化的方向前进,只有进行一场完全彻底的改造才能拯救欧洲。12月13日,欧盟26个成员国在欧盟峰会上达成了制订新财政条约的共识。这是欧洲向财政联盟一体化方向迈进的重要一步。如果各国之间能够重拾信任,在深化一体化的道路上继续前行,就有希望恢复市场信心,吸引更多投资,走出欧洲债务危机的泥淖,实现欧洲经济形势的好转。
   (作者系中共中央党校文史部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刘娟娟)

相关热词搜索:意大利 何去何从 欧元 意大利风险骤升 欧元区何去何从 意大利风险骤升 意大利债务危机风险骤升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