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斌40米的高空,我不孤独] 侯斌

发布时间:2020-03-20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候斌,33岁,中国F42级跳高选手,美国亚特兰大残奥会,为中国代表团夺得首枚跳高金牌,并创造1.92米的世界记录;2008年被授予全球首位“残奥会形象大使”称号。   
  14年前,侯斌以1米92的跳高高度,为中国获得残奥会跳高项目第一块金牌,14年后的2008年9月6日晚,他又攀登到了40米的高度,以一种大朴若拙但却震撼人心的方式点燃北京残奥会主火炬,感动了世界。
  
  文/本刊记者 李樱
  摄影/本刊记者 张立洁
  
  
  有时是凌晨1点,有时是凌晨3点,侯斌戴着墨镜,躲在排练场地的黑暗角落里,等着其他演员排练完毕。大家散场后,才是侯斌的排练时间。从黑暗角落里走出来的那一瞬间,侯斌感觉很奇妙,他的任务既神圣而又秘密,内心喷涌激动却要压抑住,这让他兴奋。而另一面,也因为神秘,他知道这将意味着他要扛起艰巨的责任和全身心的付出。
  
  灯光是高空里的方向
  
  8月16日,侯斌接到参加开幕式活动的通知,刚到顺义基地,连夜又被送往大兴基地。这是一个连包裹都邮寄不到的地方,买瓶水需要走上5公里,但这里足够隐秘,驻扎着几万人进行开幕式排练。
  连着三天,侯斌上午进行悬吊心理训练,下午腰腹肌体能训练,深夜实战攀登训练,节奏拉得很紧。没人告诉他,他会在开幕式上干什么,他再猜测也不敢想到自己会以这样的方式接受点火任务。
  第一天快爬到10米时,侯斌的表情难看到极点,手掌张不开了。第二天配了一副手套,手套被磨得一道一道的棱。第三天,导演组来了,张艺谋、张继钢告诉他这是点火的方案,攀登中体现出的坚韧顽强,会达到中国残疾人最为感动世界的那一刻,希望侯斌可以把攀登完成。
  鸟巢高度40米,完全通过手的力量,不单要带动自身身体的重量,还要带起轮椅的重量,谁都明白这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侯斌体重有140多斤,再加上9公斤重的轮椅,减掉一两重量就意味给点火过程上了一份保险,团队开始想办法在轮椅上下工夫,闸、横杠、扶手⋯⋯,张继钢特别要求不能带假肢,假肢也是有重量的。能卸的都卸了,一直到技术人员喊停,再卸就不安全了。
  外界报道说侯斌有恐高症,其实不然,侯斌只是在头几次的攀登过程中有恐高心理,慢慢他就适应了。让他真正感到恐惧的是高空里,只有他一个人存在的孤独感。
  茫茫黑夜里,白天能看到的粮田大地,全变成了黑暗的海洋,深不见底,攀得越高,这种感觉越强烈。他必须想办法改变这种心理,他学会用眼睛寻找远处闪耀的灯光,每当他跟着轮椅的惯性围着绳索为轴心,转过来转过去时,灯光成为他的方向和目标。只有找到了确定的方向,他的孤独感才得到缓解。
  
  10米,20米,40米
  
  上午、下午、晚上三班倒的训练,连续进行了6天。第7天,侯斌的手臂像穿刺一样的疼痛。今年的2月13日,侯斌练鞍马动作时,一不小心,脚没有站稳,摔了一跤,右手小指根部骨折,至今手掌内还打着4个钢钉,持续大强度的手臂用力让旧伤复发。
  他不得不暂时终止攀登训练,歇了一天半,这一天半的时间里,他仍进行了高空悬吊和腰腹肌训练。训练的第9天,他又开始进行攀登训练。
  侯斌并不习惯讲述自己如何强忍伤痛来训练,对于他来说,这就是一场战斗,来不得半点退缩,作为战士,重要的是总结经验,改变自己适应环境,而不是等待。
  
  他想了很多办法,每天训练前后,热敷小指40分钟,坐车去基地过程中再揉搓关节,活动手掌。每天熬夜,身体受不住,就到超市买巧克力和红牛,随时补充体力。
  第9天,他攀了3、4米;第10天,5、6米,成绩没有很大提高。到第13天,他攀登的高度开始迅速提高,每天都能给导演一个惊喜,攀登的用时也在减少。这给了导演很大的信心。
  运动员出身的侯斌认为,攀登点火也是件很讲究科学的事情,攀登的高度受攀登者精神状态的影响,甚至包括天气的影响。如果违背客观情况,主观要求升高攀登高度,容易拉伤肌肉。
  攀登的高度随着他的能力范围和精神状态一步步提升,高度的提升也离不开他对团队技术人员的信任。攀到7、8米时,侯斌的顾虑很多,“轮椅行不行,钢筋结不结实,螺丝拧得紧不紧?”很多疑问会涌到他脑中,等到他看到工作人员,爬到50多米的高度把绳索放下来为他服务,他的顾虑也慢慢打消,每攀高一米都成为一个自我超越。
  9月1日离开大兴训练基地时,侯斌攀登的最高高度达到了35米。
  到鸟巢实地彩排的第一天,侯斌没有攀到39米的顶端,一是做不到,二是他不能为了一个彩排耗尽所有的能量。攀登点火完全靠人自身的意志力,别人一点忙都帮不上,有几次侯斌眼看就到了可就是没力气了,说什么都上不去了。
  为了保持体力,每次攀登完毕,他赶紧利用所有能利用的时间睡觉,“一上车就要睡觉,必须这样”。车上位置不好,他就睡到车地板上,“不这样快速地恢复自己,就没办法攀上去完成点火”。
  关于点火,开幕式导演组预备了两个方案,一个是盲人点火,点火之后听着火种慢慢走远;另一个就是肢残人侯斌的点火。为了以防万一侯斌不能攀登到点火高度,导演组在3米高的点火台下还安装了一个13米高的升降台,万一火炬手无法拉上去,13米高的升降机会把侯斌举起来。不过,侯斌给了张艺谋和张继钢很大的信心:开幕式七八天以前,拉到30米高的位置最好成绩是2分47秒。
  
  150把,全世界屏住呼吸
  
  开幕式前一天,张继钢给侯斌下了死命令,“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拼了命也要把火点燃。”
  9月6日晚的鸟巢里,侯斌依然是从黑暗的角落来到点火台,当牵着导盲犬的平亚丽走向他,传递火炬时,灯光聚集到了他身上。那一刻,全场10多万人似乎都屏住了呼吸,点燃主火炬这一重要时刻将来临,人们都在揣测它将以怎样的方式完成。
  这位三届残奥会跳高冠军将火炬安置在轮椅的支架上,青筋暴露的双手紧紧握住将近40米长的绳索,绳索的尽头,就是北京残奥会主火炬台。
  随后,侯斌紧拽从天而降的绳索,牵引着自己和轮椅缓缓向上攀升,开始了漫长的攀爬。火炬的火焰炙烤着侯斌的脸庞,艰难攀升的他大汗淋漓。他汗如雨下,受伤没有痊愈的右手隐隐作痛。
  第70秒时,侯斌做出了一个短暂的停顿,脸上流露出艰难的表情,不停喘息。现场的9万名观众起立鼓掌支持侯斌。侯斌用余光看见了整个赛场上的星光闪闪,就像当初在黑暗里寻找光明,电筒发出的闪闪星光就像是观众的眼睛、笑容,千百种感觉聚集在心头,包围着侯斌,“太美了,我知道所有人的目光都凝聚在这里。那一刻我并不孤单。”
  侯斌开始了继续攀登,此时的音乐已变成震耳欲聋的鼓点,越来越密,几乎让人喘不过气。一把、两把、三把,还有10米!5米!3米!⋯⋯侯斌成功了。
  150把,40米高度,220秒之后,侯斌“攀登”到了终点,此时他已经大口地喘着粗气。短暂的休息之后,他牵引着自己靠近主火炬下方的引火装置,他手擎火炬一点一点靠近,慢慢地,一条由小变大的火龙盘旋而上,“哄”一声,主火炬台再次被圣火照亮。
  220秒的时间,侯斌用拼搏的意志将距离放大、时间拉长,并最终使之成为永恒的经典瞬间!法国电视一台主持人被侯斌点燃火炬这一幕深深感动,称这是中国奉献给世界“最美的礼物”;日本广播协会电视台说,火炬手用不健全的身体挑战自身极限,正是残奥会精神所在。
  完成点火,侯斌的手仍在不断发抖,给新婚不久的妻子打电话连按了好几次通话键都未成功。电话里,他告诉妻子,“好久没陪你了,回去补上。”

相关热词搜索:我不 高空 孤独 侯斌40米的高空,我不孤独 侯斌40米的高空 40米的高空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