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天堂的模样|如果有天堂那一定是图书馆的模样

发布时间:2020-03-22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同时拥有书籍和黑夜,这绝对是个悲情的讽刺。   视觉、听觉、触觉是人类寻求知识、传播思想的三条路径。盲人的求知欲并未因失明而消失,反而在各种信息管道不足的情况下,显得更为迫切。
  1824年。法国人布莱尔发明了以6个圆点的凸凹来表达意义的盲文,为全世界的盲人打开了获取知识的大门。三年后,第一部盲文图书在英国出版,大多数国家开始陆续建立盲人图书馆。1994年10月,中国盲文出版社设立了我国第一个盲文图书馆――中国盲文图书馆,向全国盲人提供免费借阅服务。
  很快,盲文图书馆(室)成为中国大多数城市信息无障碍建设的标准配置。但从现实层面上看,受制于场地、馆藏资源、技术等限制,这种服务还流于形式。
  中国每分钟增加1个盲人和3个低视力患者。中国的视力残疾患者接近1700万人,超过世界盲人总数的四分之一,居全球之首。与这一数字极不协调的是60000:1,这是中国现有盲人总数与人均拥有盲文出版物种类的比例。150名盲人一年只能共读一本书!而正常人年均拥有图书40种。盲人在文化教育上的后天不足,会导致他们成为“双重盲人”,一个是视觉上,一个是文化上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共图书馆宣言》指出,“每一个人都有平等享受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权利,不受年龄、种族、性别、宗教信仰、语言或社会地位的限制”。从这个角度说,公共图书馆不只是借书读报的地方,更是一种教育制度,一种生活方式,是知识和信息的再分配。盲人是否平等地享有获得知识的机会,检验着一个图书馆、一个城市甚至一个国家的人文精神与气度。
  2011年6月28日,位于北京西城区南纬路的中国盲文图书馆(中国视障文化资讯服务中心)正式建成开馆。作为中国最大的综合性盲文图书馆,这里将成为中国盲人的文化、科技、教育资源中心和知识服务中心,也将发挥一个标杆的力量。
  
  平等、无障碍
  
  “我失去的仅仅是事物毫无意义的外表,然而我依然想着文字,想着玫瑰。如果有天堂,那应该是一座图书馆的模样。”阿根廷国立图书馆馆长、盲人文学大师博尔赫斯的话语被后人不断引用。
  天堂图书馆应该是什么模样?
  35岁的北京按摩医院小儿科医师、盲人李巧莲这样设想:交通便利,无障碍设施齐全,专业书籍丰富。身为人母的她,想读到市面上热卖的家庭教育类图书,还想和家人“看”一场电影,由于丈夫也是重度低视力患者,女儿的哈利?波特之梦一直只能放在心里。
  无障碍导航服务系统覆盖了整个图书馆。防滑地面、低位扶手、触手可及的盲文标志显现着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在导航仪的智能语音系统提示下,无需他人陪伴,李巧莲可自主地在馆内行走。
  盲人阅览区位于三层,共设8个阅览室,分别是盲文社科与文艺阅览室、盲文科技与医学阅览室、低视力大字本及亲友阅览室、盲童阅览室等,根据服务内容不同而设。在一排排书架构成的“迷宫”中穿行时,李巧莲欣喜地嗅着书香。阅读用的桌椅是为盲人特别定制的,由于盲文书比较厚重,桌下装了专门的托书盘,桌边有放盲杖的凹槽。桌面四周设计了圆滑的凸起,盲字笔这些小东西不会轻易滑落。
  言语间,李巧莲无意识地将头转向溢满阳光的窗外。这里是北京市的南二环中心地带,步行可至天坛公园、陶然亭公园,距天安门广场仅7公里。下了地铁站,不到一公里的距离,散步就能到了。
  上个世纪,盲文图书馆解决了许多盲人读书难的问题,但老馆位于北京宛平古城文物保护区内,场地狭小、设施陈旧、交通很不便利。2010年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调研后,要求有关部门尽快抓好图书馆异地迁建工作,为广大盲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新的图书馆很快就在这里生根发芽。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管局等部门的一连串关怀辅以“中国速度”,2010年8月26日款项到位,2011年6月28日新馆建成并投入使用,本着“边服务边完善”的原则,尽早让盲人受益。
  
  听书的自由
  
  把大篇幅的作品转换成盲人凸字版需要大量的时间与空间,盲文书的厚度比一般版本大概厚三倍。再者,越来越多的新生盲人、中途失明者不曾接受复杂的盲文教育,有声读物对他们来说是必需的。据统计,一般人约有45%的时间花在听的方面,对于盲人或低视者来说,听觉更是最重要的学习方法和手段。
  自2002年以来,中国盲文出版社一直由拥有硕士学历的盲人何川担任信息无障碍中心主任,而辅助用品用具研究所引进的都是中科院、清华大学等院校的专业人才,尽可能把资源放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上,盲人电子阅读器“阳光听书郎”、“阳光读屏软件”等盲用产品不断升级。
  李巧莲和北京市第二福利院前来参观的盲童们一饱“耳”福,以触觉操作各项高科技盲用辅助用品。
  盲人电子阅览区主要为盲人提供网上阅读服务,必备的辅助工具就是读屏软件和点显器。鼠标点击之处,一个悦耳的声音会提示盲人此时正在进行何种操作,并将所点击的文字完整读出。而点显器能够将电脑上的信息用盲文同步显示,上面的盲文按点会自动凸起,便于盲人摸读。
  阅读普通书籍,只需用扫描棒在书上扫一遍,再把存储卡安到“听书郎”上,扫过的内容就可以读出来了,“健全人能看的书,我们都可以听着读了!”
  高科技软件的应用给盲人提供了便利,但通过现场使用也反映出一些缺陷。比如目前导航仪的定位只限于行走,“按图索骥”取书还有待完善;扫描棒辨识文字还存在差错率;点显器研发难度大,目前仅有的几台均是德国进口,价值不菲,若大量配备,对图书馆来说都是考验。
  
  触摸文明,口述影像
  
  1893年,美国著名盲人作家海伦?凯勒用手触摸,完成了对芝加哥世博会的参观。也是在图书馆的书里,李巧莲知道了这个故事。10年前,因为青光眼导致全盲,她再没有去过博物馆。不过,盲文图书馆实现了她的这个愿望。
  图书馆的展览展示区建立了触觉博物馆、视障文化体验馆和盲人文化艺术展示区。触觉博物馆是目前中国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专门为残障人士开办的触摸博物馆。戴上耳机,一边听讲解,一边触摸栩栩如生的老子、孔子、苏格拉底雕像,惟妙惟肖的《清明上河图》《最后的晚餐》《开国大典》等浮雕,造型逼真的金字塔以及火车、航站楼等模型,李巧莲领略了人类文明的瑰丽多姿和曲折进程,又重温了那些曾经熟悉的事物。
  “感觉到了天堂!”她兴奋地说。
  视障文化体验馆和盲人文化艺术展示区,更多的是让健全人通过“黑暗体验”、参观大量图片和文字展览,进一步走近和了解盲人。
  馆内,盲人们除了借阅图书,还可参加教育培训、欣赏影视、进行心理咨询等。口述影像馆拥有国内最先进的音响和放映设备。
  这是一套独特的讲解方式,每个电影的讲解脚本需要至少两周时间编排。比如描述杯子时不能只说这是杯子,而要说清楚它的形状、透明程度、式样等。每当银幕“无语”时,讲解员就会详解影片的场景、描绘人物形象、关系、位置、意境、色彩、动作,让盲人在脑海里想象、欣赏电影。当电影《建国大业》放完,李巧莲起身,已是泪眼朦胧。这是她变为盲人后,“看”的第一场电影。
  
  盲人走进来,图书馆走出去
  
  体验中,记者看到了宽敞、明亮的阅览室、先进的盲人阅读设备、热情的工作人员,除此之外,似乎还缺少了一个核心元素――读者。大多是组织而来的参观者,自发过来的盲人很少。
  尽管盲文图书馆已经出现在《新闻联播》里。在盲人中仍是鲜为人知。盲人的信息本来就很闭塞,如果没人告诉他们,根本不会知道有这么一个适合自己的阅读去处。
  这还是在首都。目前全国范围内,省级盲文及盲文有声读物图书馆(室)35个,大多数的地级市尚未设立盲文及盲人有声读物馆(室)。而在美国,一般图书馆都向盲人提供使用有声图书,盲人可以极低价格购得收听有声图书及录音带的机器。
  读者不知道走进来,那图书馆就走出去。这将是图书馆近期工作的重中之重。现实中,需要加强与盲协、社区、志愿者群体的联络,通过口口相传提高知晓度。在网上,努力搭建一个电子图书馆,在全国范围内实现真正的无障碍阅读。
  按照中国惯有的“自下而上”变革规律,北京掀起的波澜将逐渐影响全国。不过,实现盲人全面意义上的“畅读”,不只是一座图书馆的事情,需要全社会的扶持。毕竟,参观一座图书馆需要一小时,填充一座图书馆需要一千年的积淀,理解与接纳一座图书馆需要的却是无限。

相关热词搜索:触摸 模样 天堂 触摸天堂的模样 天堂的触摸在线观看 天堂的触摸中文字幕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