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光军:廉洁勤政 为民理财 廉洁为民承诺书

发布时间:2020-03-22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是祖国西南边陲高原上的一颗明珠,她素以“下关的风、上关的花、苍山的雪、洱海的月”而构成“风花雪月”的美好景色而闻名于世,每年吸引着数以百万计的游客到此参观、旅游。近年来,大理白族自治州州委、州政府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和谐社会、加快新农村建设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科学发展、开拓创新,采取了适宜本地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立足旅游产业优势,发展民营经济,盘活国有资产,广开财源,增收节支,2006年的州财政收入创历史新高,达到39亿多元。
  这在西南高原地区是一个奇迹!
  创造这个奇迹,无疑是州委、州政府领导全州干部、群众和谐一心、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所取得的成绩,但在这个创造历程中也融入了州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杨光军同志的智慧和汗水。
  初识杨光军,他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年富力强、忠厚朴实,“国”字型的脸上写满真诚,炯炯有神的目光透着睿智,笑容可掬的面容闪耀着乐观向上的人格魅力。
  
  成长的足迹
  
  他是农民的儿子,出生于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的1963年3月,成长在文革动乱年代,从小就饱受贫困,面对饥饿,但父辈身上传统中国农民的善良、勤劳和勇敢等品质都潜移默化地传给了这位少年,使得他有了坚忍不拔、勇于向上的奋斗精神。在改革开放的潮流中他实现了“鲤鱼跳龙门”的梦想,1982年9月进入四川省统计学校读书;1984年8月成为一名普通的国家干部,1988年6月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为党和人民无私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力量,从科员到副科长、科长,到县政府副县长、常务副县长,再到县长、县委书记,他总是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赢得了党和人民的信赖和支持。
  2004年6月18日,当年自治州的财政收入只有29.58亿元。当时上任的场面令他记忆犹新:全局干部职工都用疑惑的目光注视着这位年轻的新任局长――他能当好大理州的“管家”吗?
  “天道酬勤”。他凭借自己多年的基层工作经验和娴熟的领导艺术,以非凡的胆略、实干的作风,展示了共产党人大无畏的气魄。勇于改革、敢打硬仗,带领全局干部职工牢固树立“廉洁勤政、理财为民”的信念,坚持科学发展观,用“八荣八耻”来约束和规范思想工作行为,在上任两年多的时间里走出了一条不平凡的发展之路,留下了闪光的足迹――
  2005年4月他兼任大理州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
  2006年2月被省财政厅、省人事厅表彰为全省财政系统先进工作者并记三等功;
  2006年4月被评为全国财政系统“四五”法制宣传教育先进个人;
  2006年4月被省政府、省军区表彰为全省军队转业干部接收安置先进个人;
  2006年6月被州委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
  2006年12月,他的名字又写进了由国家财政部、人事部表彰的“全国财政系统先进个人”光荣史册里。
  
  在学习中进步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伟人声音始终激励他成长进步。他从普通岗位到副县长、县长、县委书记、州财政局长,一路走来,真可谓一步一个深深的脚印,靠的是什么?答案是:学习!孜孜不倦地学习!他从中专学历起点自学完大学专科、本科课程直至研究生毕业,曾历经冬夏寒暑、文山会海、接待应酬、下乡检查等无数艰辛,但几十年如一日,他一刻都没有放松过自学。“学风扎实、开拓创新”是他的导师、中央党校的原副校长、刘海藩教授给他的评语。
  “永远做一个勤奋学子”是他的座右铭。从1984年8月到1991年11月近8年的时间,是他青春年少、风华正茂的人生之黄金季节,在紧张而繁忙的工作之余,他废寝忘食、手不释卷,从不在灯红酒绿的环境里消磨自己哪怕是一分一秒的光阴,也不在青年男女卿卿我我的热恋中消磨自己的学习意志,挑灯夜读成了他的习惯。他以顽强的毅力自学了统计专业的专科和本科课程。“功夫不负有心人”,1986年以来,他在省、州级统计学有关刊物上发表了20余篇文章,观点新颖、见解独到,深受专家好评。1986年至1991年连续五年,大理州获奖的经济统计分析报告大都由他执笔写成,并参加了全州“九五”计划的系列规划工作,成了名副其实的“专家型”干部。
  学习改变了他的命运。1991年12月至1993年8月,他任大理州经济信息站副站长(副科级);1993年9月至1996年6月升任该站站长(正科级)。此时的他深感自己责任重大,必须学习更多的知识才能做好本职工作。于是,他又开始自学经济学。1993年4月,他参加了全国经济师统考,从大理州2000余名考生中脱颖而出,以全州第九名的成绩获得了经济师资格。
  1996年7月到1998年2月,他调任祥云县副县长;1998年3月到2001年1月任中共祥云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政府党组副书记。
  他并没有因职务的升迁而放松学习,而此刻面临的是由专业型人才向领导型人才完成人才素质转型的问题。组织的认可与提拔带来的是工作面的不断拓宽,要求知识水平与领导艺术协调统一,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学习新知识时不我待,他于1997年4月以全省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考入云南省党校行政管理专业本科半脱产班学习,1999年12月取得该专业本科文凭。1999年5月考入云南大学法学院经济专业研究生课程研讨班学习,两年半后,取得了结业证书。其间,他于1998年参加全州县处级干部培训班时,毕业测试成绩位居全班第一。
  2001年2月到2002年5月,他调任剑川县委副书记、县长、政府党组书记,是州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2002年6月至2004年6月任中共大理州委委员、剑川县委书记,是第十一届州人民代表大会代表。2003年9月至2004年1月,他在中央党校参加县委书记进修班学习;2003年12月至2006年1月,他又攻读中央党校导师制经济管理专业研究生,取得毕业证书;还被当选为中共云南省委第八次党代会代表。
  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想起艰苦自学的那些日子,他无限感慨,不无深情地对身边的同志说:“我从科员走到今天的岗位,工作中的每一次调动与升迁都有不学习就会被淘汰的可能,我的一切进步都得益于学习。”的确,他不但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向身边的同志学,而且还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譬如,在祥云县工作期间,为了制订祥云县城规划建设拆迁方案,他用了半年时间研究方案,还专门求教参与下关开发区拆迁建设规划设计的周师傅,不耻下问,求得真经。由于工作研究到位,方法科学,仅一个月时间就拆迁308户,拆 除各类房屋39953.16平方米,安置拆迁户185户,创造了祥云县建设史上拆迁工作的“深圳速度”。
  
  公仆的情怀
  
  “勤以修身,俭以养德”是他人生的信条,从科员到走上领导岗位的每一个历程中,他都是用心灵来体验“勤”字、用行动来践行“俭”字,迈着塌实稳健的脚步一路走来。
  他曾在大理州12个县市中人口与财政收入位居全州第二的祥云县及人口较少且财政收入占全州倒数第二的剑川县任“父母官”。从一个大县、富县到一个小县、穷县,他心理上不但没有落差,反而以饱满的革命热情和昂扬的革命斗志,以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和热爱的公仆情怀,任劳任怨地投入到人民的怀抱,一干就是8年。
  在祥云工作期间,他刚分管财政就遇到了国家对烤烟施行“双控双降”政策,祥云这样一个烤烟税收占当时全县财政收入近二分之一的县份,来自烤烟的财政收入从5600万元骤降到了1560万元。他及时向县委、县政府建议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发展民营经济上来,使后续财源在较短时间内得到迅猛发展。当年他挂钩扶持的杨龙电解锌厂,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民营小厂,如今已经发展成了年产值达20亿元、上缴利税超亿元的集团公司,撑起了祥云县财政税收的半壁江山。
  剑川是国家级贫困县,经济总量小,社会发育程度低,贫困面大,自然条件差,工业基础薄弱,财政增收乏力。如何克服困难,加快剑川的发展是摆在他面前的难题。有思路才有出路!他决定广开财源、做大做强财政收入这块蛋糕,从根本上脱贫致富。于是,他主持召集县委、县政府会议,决定通过营造经营环境,建立工业小区,提出“以诚招商、以情感商、以利留商”的措施,先后吸引了上海、湖南、广西、宁夏、浙江、昆明等省市的14家企业入住上兰工业园区,总投资达7亿多元,为剑川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同时,他又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投入到企业的改制工作中。剑川木器厂改制之初,他带领企业负责人远赴浙江东阳、广东深圳考察取经,完成了企业改制。资金不足,他就把自己的房产证借给企业抵押贷款,在他的关心、支持下,原来产值只有300万元、利税不足30万元的木器厂已发展成为年产值1200万元、上缴利税130多万元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剑川华艺木雕有限责任公司。剑川县在他任职的四年里,实现了工业总产值翻两翻、财政收入翻一翻的目标,至今仍保持年均30%以上的高速增长势头,人民群众得到了实惠。
  从贫困县到州财政局工作,有人说他是从“糠箩”跳进了“米仓”。诚然,州财政局局长的岗位无论从办公环境还是从事的工作性质来说都是令人羡慕的。如果他只求不出乱子,大可以养尊处优,但没有在安逸的环境里贪图享受,而是自我加压、负重前进,不畏艰难,打起了硬仗。
  “正人必先正己”。他坚持“以制度管人、依法办事”的原则,狠抓制度建设,先后制订完善了《大理白族自治州财政局工作规则》等22个规章制度,把整个局机关的工作纳入更加规范、有序、高效、科学发展的轨道。他认真贯彻执行《公务员法》,加强财政干部队伍建设,率先在州级机关推行了人员轮岗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通过充分的思想动员和缜密的安排部署,两项工作都达到了组织满意、科室满意、职工满意的目的,全局干部职工的整体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局机关的形象随之提升。在2004年的州机关作风评议中名列第七,2005年提升到第三名。州委、州政府对财政局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在他主持工作的两年时间里,该局先后提拔了6名县处级干部,其中2人到两个大县任县长。全局干部职工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明显增强,机关作风得以彻底改变。
  科学理财,进行部门预算和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是一场硬仗。2004年,他刚来财政局时还没有开展这项改革。他通过认真严肃的调查,顶住来自各方面的压力,2005年启动了部门预算试编工作。搞好银行账户的清理是这次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他要求从局机关自身做起,当时就有部分科室拒不执行决定,他提出“谁不交账户就交帽子”,不怕损失个别人的利益,不怕得罪人,严格财经纪律,整肃队伍,把局里的账户撇开了一大半,并提出最终向国库集中的目标。随后,州检察院、教育局、卫生局等5个部门37个试点单位的银行账户清理、取消工作也全面展开,账户取消率达到82.1%。然而,在清理账户之初,因涉及到部门利益,各种矛盾并发,有些部门联名上访,托人说情或请领导打招呼要求保留被清理的账户,但这一切都被他用事实和人格魅力征服了。其改革试点取得的成绩得到州委、州政府和省财政厅的充分肯定。在2006年的州人民代表大会上审议州级77个单位部门预算时,州人大领导同志即兴赋诗一首:“财政劲吹改革风,部门预算成一统,公开透明清晰帐,内行得懂外行通。”
  锐意减轻农民负担,解决县乡财政困难和政府债务问题,可谓第三大战役。县乡财政困难和政府债务沉重的问题事关政府形象和社会稳定的大局,这是很多人都不愿碰、也不敢碰的老大难问题。他从基层走来,深知书记、县长们的苦衷,这个问题不解决,就会影响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新农村的进程。2004年9月,他亲自带队深入弥渡、宾川、漾濞等县的乡镇、村社及厂矿企业和部门,一呆就是一个多月,取得了三大本第一手资料。他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分析研究调研中取得的一些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向州委、州政府领导建议:一是要严格控制县乡政府财政性投资项目的审批权,重大项目投资审批权必须上收一级;二是规范县乡政府的举债审批权;三是严把财政供养人员编制审批关;四是财政收支每年实行全面下审一级制度;五是狠刹吃喝风,形成《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管理,切实处理好隐性赤字和政府债务问题的意见》,报经州政府常务会、州常委会研究批准后在全州实施。两年来,全州县乡债务一度高速增长的势头得以有效遏制,财政运转秩序进一步规范。同时,为了加快自治州经济社会的发展,他又提出了适度举债的观点,并结合与国家开发银行的信用合作,对新上重大项目的偿债方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州人大、州政府批准了他提出的建立偿债准备金预算制度,并实际运作在具体项目中,取得了显著的效益。至此,政府的重大举债行为走上了规范化、法制化的良性循环轨道。
  在财政局工作的两年,他没有节假日、休息天,虽然直接同钱财打交道,找他送礼办事的人也多,但他总是拒不受礼,该办的事限时办理直至群众满意,不该办的事他决不答应,有人戏谑地称他是守卫国库的“铁将军”。他自己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忘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他坚持严于律己、廉洁奉公,从不搞特殊化。
  他心里装着的始终是人民群众。在海啸、雪灾、旱灾、扶贫济困、希望工程捐款捐物中,他都身先士卒,慷慨解囊。他家乡的一位孤寡残疾老人年老体弱,靠领取政府救济金生活,他常常利用出差、回家的机会给老人买粮买油、割肉买蛋、购置生活用品,并每次都留下几百元钱供老人零花。他对职工及其家属的关心更是无微不至,就连其就医、子女就学、就业的事也挂在心上,努力帮助解决,以减少职工的后顾之忧,使干部职工都能安心工作。他每年都召集离退休的老同志开座谈会,虚心听取他们的建议,询问他们的困难,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他能记住每位老同志的生日,届时,他准能代表全局干部职工送上祝福的生日蛋糕和鲜花。
  他是位“生财有道、聚财有方、用财有效”的好管家,也是履行胡锦涛总书记“群众利益无小事”的优秀共产党党员,是位“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好公仆。

相关热词搜索:廉洁勤政 为民 理财 杨光军:廉洁勤政 为民理财 廉洁奉公勤政为民 勤政为民 廉洁奉公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