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中国的“金融优势” 京东金融理财怎么样

发布时间:2020-03-22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老牌金融中心:不相似的“幸福”      国际上的老牌金融中心发展到今天,每个城市成为金融中心的历程都不一样,没有一致的模式,只能说某些契机和力量让它发展成了金融中心。这些因素包括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一个城市在国家中的经济地位等等。能够成为金融中心的城市首先应该具备相当好的基础,包括在工业、贸易、产业、人力资源、通信、交通、国际化程度等各方面。这些基础资源在不同时期也是情况各异,比如伦敦成为金融中心和纽约成为金融中心时的条件就不一样。纽约成为金融中心,经历了100多年的发展。它和伦敦的竞争从上世纪30年代就已经开始,之后英国受二战影响很大,美国大发战争财,才促成纽约金融中心地位的形成。
  但是,随着经济越来越全球化、国际化、货币化,市场一体化的程度越来越高,对基础资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也许一开始,具备优势的房产、人才就可以了,但如今,除了要具备好的地理环境、交通通信设施、人才以外,还要有其他的要求。比如华尔街,之所以能够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和美国的经济发展、地位的提升,以及英国经济的发展、地位的下降有密切的联系。它在与伦敦的竞争中发展起来。但它与伦敦的竞争,不是正面的、硬碰硬的竞争。伦敦已经形成在金融方面的核心竞争力,华尔街必须避开伦敦的优势发展,才能成功。
  伦敦的核心竞争力当时是在银行业务、外汇业务、黄金业务、短期拆借、货币市场等方面,华尔街无法与其相比。直到现在,美元的市场利率都还是在伦敦定,不在华尔街定。可以看出,它们的力量是不一样的。但是,纽约华尔街利用了新的金融创新,把资本市场做大了。如果说伦敦的核心业务是短期的资金流动和周转,那么,华尔街则提供了长期的资本,它避开伦敦的优势,找到了一个新的业务。在华尔街发展起来之前,国际上主要的融资方式还是贷款;在华尔街资本市场出现之后,融资的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越来越多的大企业、跨国公司通过发行股票、债券进行融资,而不是银行贷款。华尔街找到了不同于伦敦的优势。
  而日本东京为什么没有发展得很好?这当然跟日本的国际地位有关系,但也和东京没有找到一个适合自己发展的核心业务、核心竞争力有关。
  
  中国的金融中心在哪里
  
  目前,如果从金融中心应该具备的要素――能够发挥比较大的资金集散功能、集中性地提供广泛的金融服务,以及对全国金融都有辐射影响能力来说的话,中国已经有了具备一定雏形的金融中心,比如上海,但是,还没有形成全国性的、立得住脚的,更没有形成区域性的、全球性的金融中心(香港除外)。
  北京是大的金融机构的集中地,包括保险公司。这些金融机构虽然形成了资金集散的功能,但北京没有交易所、没有登记结算所,不提供金融服务。前文提到金融中心要基本具备三个条件,从要提供广泛的金融服务来讲,北京尚做不到。上海设有交易所,是一个提供金融服务的交易中心。这个功能发挥得越来越大,而且比深圳要发展得快一些。从金融方面的辐射和影响能力来看,上海也排第一。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上海已经具备能够提供全国最好的金融服务的能力。
  但对上海来说,它资金集散的功能没有完全发挥起来。在中国,国有控股银行是资金集散的一个重要依托,而中国大部分的国有银行集中在北京。从银行体系的资金调度来讲,上海只发挥了一部分资金集散的功能。哪一个国家的金融中心不是集中了当地最大的金融机构呢?美国很多的大金融机构都在纽约,英国的都在伦敦。
  从现代金融体系的角度来讲,中国要形成金融中心,必须具备四个功能:
  第一,人民币资产的定价和交易中心。这个金融中心必须具备足够强的能力,对所有涉及到人民币资产,包括股票、债券及其衍生产品,都有定价权,并可以进行大规模的交易。
  第二,集中大量能够管理人民币资产的机构,是人民币资产的管理中心。将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将会有越来越多的资产变成货币资产或是金融资产,这些庞大的金融资产需要进行投资管理。几乎每个金融中心都集中了这么多的金融管理机构:华尔街是这样,纽约、东京、香港也都是这样,有大量机构管理庞大的资产。我国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社保基金设在北京,最大的海外资产管理公司中投公司也在北京。资产管理这块,上海没有抓住。如果不朝这个方向去考虑,上海将会一步一步地丧失机会。上海号称要成为中国的金融中心,却不去考虑争取中国新的庞大的金融机构,这里面就存在很大的问题。
  第三,人民币资产的风险管理中心。很多有关风险管理方面的工具、衍生品、场外交易产品都必须是在这个中心里交易,上海在这方面已经渐渐有了些优势。但是,新加坡率先推出“无本金交割的人民币远期交易”,芝加哥率先推出“人民币期货交易”等,这些都是人民币风险管理的工具,上海都没有,别人却先做到了。这不禁会让人们担心这些风险管理的中心,都可能不会在中国,尽管叫人民币的资产风险管理,就像美元的市场利率是在伦敦定的一样。
  第四,人民币金融产品的创新中心。新推出的人民币金融产品,要在这个中心的机构中率先推行,目前来看,中国还没有哪个城市有这个功能。
  中国如果有某一个城市能将这四项功能全部具备,那就至少在人民币这个方面立住了脚,就有可能成为中国的金融中心。然后再拓展,努力成为区域或国际性的金融中心。只有先树立和发展好人民币中心,将来再依托中国经济、产业的发展,老百姓的富裕,才能吸引海外的投资,海外企业来中国上市,这样才能逐步成为一个国际金融中心。
  
  上海的“门槛”
  
  中国的金融城市发展到现在,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是,还面临很大的挑战。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又选择了市场经济这条路,这意味着我们的经济发展需要的金融服务、资金调度的程度越来越大。而现在还看不出来,中国哪个城市有能力承担金融中心这个事情。
  如果仅仅是模仿伦敦、纽约,上海就不可能竞争得过它们。而要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路去发展,这需要进行很深的思考,需要充分利用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优势,以此为基点,充分寻找和挖掘我们国家某一个城市成为金融中心的力量。
  但是,到目前为止,我们对此也许还没有一个十分明晰的思路。中国的消费者是全球最大群体的消费者,中国的生产企业群体也可能是全球最大的。在这种情况下,是否可以考虑利用中国庞大的消费者群体、庞大的产业群体,来组织和形成发展金融中心的思路。一定要找到目前具备的、能够利用的、或是最快就能拥有的这些基础条件。就上海来讲,上海如果不能引进最大的金融机构,就如上面讲到的,它不能成为中国的资金集散中心,又怎么能够成为中国的金融中心?当然上海自身的努力是一个方面,但是,有一些门槛是要迈过去的,而且这些门槛是在不断提高的。很多城市也都在努力,也具备某些条件,但是迈不过这个总的门槛。
  在硬件上,上海可以说基本上达到要求了,但是,成为一个金融中心不仅仅是硬件和软件的问题,创新精神到底算是软件还是硬件呢?它是方方面面的综合因素,远远超出了传统的软件或硬件的定义。就拿一个例子来说,中银大楼当年在香港是一个地标性的建筑,中银在上海的大楼是地标吗?但就这一个事情,就体现出一个城市的吸引力和特色。从中国银行的角度来讲,在香港建一座地标性的建筑对它来说是比较有利的,那么在上海,可能就觉得没有必要。
  或者从某种程度上说,上海还缺乏一种闯劲和创新精神。这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内容。一个城市,特别是在金融方面的创新精神、敢于突破的精神,是很难培养的,是天生的。这与一个城市的文化也是有关系的。创新要有活跃的氛围,上海也曾经有过“马云先到上海,为什么没有在那里呆下来”的话题讨论,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上海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需要思考的问题。
  
  潘英丽,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

相关热词搜索:中国 优势 寻找 寻找中国的“金融优势” 中国金融用户的开放选择 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