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勒比之门的新召唤|一天门到 加勒比

发布时间:2020-03-23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2009年1月20日,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中共中央政治局所有常委,集体出席为在海地地震中遇难的8名中国维和人员举行的隆重葬礼。中央电视台现场直播了这一国葬仪式。
  当地时间1月12日令人恐惧的大地震,里氏7.3级,不到短短1分钟,又接连发生了数起余震。太子港包括总统府在内的大量建筑,瞬间成为废墟,许多人丧生,许多人被压在瓦砾下。中国驻海地维和部队中的8名烈士,就是这样突然献身的。
  在另一条战线上,中国的表现同样值得称道。震后不到4个小时,中国国际救援队已经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集结,长途劳顿,于14日抵达海地,成为率先赶赴现场的救援队伍之一。他们奋战两周,于27日载誉归来。而且这一次,国家级媒体给予了充分的后续报道。
  儿行千里母担忧。正是因为海地有中国维和人员,海地的灾难才如此牵动亿万中国人民。那里大约有125名中国维和警察,他们是由9000多人组成的联合国维和机构的一部分,也是2004年以来中国派往海地的第8支维和部队。中国忠于世界和平事业,现在是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中出兵最多的国家,目前,已经累计派出14000余人次,参与了24个联合国维和行动。
  在海地大地震中殉职的8名中国警察提醒人们:维和是一项危险的职业,它要求具有奉献精神和坚定决心。这样的承诺,必须体现为信仰和平并崇尚人道主义精神的大国情怀。
  海地的悲剧在中国产生特殊的共鸣。这不仅是海地200年来遭遇的最严重地震,它也立刻让人想起不堪回首的2008年5月12日四川地震。万里之外的弹丸小国海地,一下子将全体国人的心紧紧抓住,它使国人的目光不由得穿过时空,密切关注遥远而动荡的地球另一边的角落里所发生的一切。中国的国际义务,中国的人道情怀,中国的全球使命,中国的世界贡献,都在八宝山这一幕实现了交融和升华。
  隆重其事,备极哀荣;厚葬英烈,大国灵魂……
  
  灾难频袭海地
  
  当人们再次转向海地,探究这个多灾多难的贫困小国时,脑海中就会闪现出用惊心动魄、史不绝书这样的念头。据法新社和美国地质调查局统计,够得上大灾的,至少有如下纪录:
  1770年地震将太子港夷为平地
  1842年地震摧毁了第二大城市海地角和其他一些城市
  1935年暴风雨淹没了2000生灵
  1946年海啸造成1790人死亡
  1954年飓风黑兹尔(Hazel)带来数百个生命损失
  1963年飓风弗罗拉(Flora)在海地和古巴造成6000人死亡
  1994年 飓风戈登(Gordon)伤亡数百
  1998年飓风乔治斯(Georges)毁掉了80%的庄稼
  2004年洪水冲走了2600人
  2004年热带风暴珍尼(Jeanne)1900人遇难
  2007年 热带风暴诺埃尔(Noel)引发泥石流和洪水泛滥
  2008年 3场飓风和热带风暴造成死亡800人
  2010年地震袭击太子港;300多万人(海地三分之一人口)受伤或无家可归;
  截至1月27日,死亡人数已约17万。
  上述显示,有一个令人忧虑的趋势正在凸现:灾害频率越来越快。19世纪只有1次;20世纪6次,相当一些时候是10内年发生1次,进入90年代间隔大为缩短;21世纪的过去10年已经5次,平均两年1次。紧随新10年的开始而来的这场里氏7.3级的地震被认为是海地建国206年来遭遇的最严重地震。
  除了天灾,海地的人祸同样举世闻名。这主要表现为政局动荡,包括政府缺乏局势控制能力、反对派与当权者势不两立造成事实上的国家分裂、外国势力卷入内政甚至武装干涉、内乱、政变、时常出现的权力真空和层出不穷的领导人逃亡、流放以及前政府追随者与现政府的派别斗争。在海地206年的历史上,发生过32次政变,政府和社会不稳阻碍了国家的进步。
  
  维和救援凸现中国存在
  
  在这样一个混乱的国度,中国在海地发挥作用,主要是通过中国维和警察。2004年2月29日夜,安理会通过第1529号决议,成立联合国海地稳定特派团(简称联海团,写作MINUSTAH或Minustah)。就是这一次,中国向海地派出了第1支维和部队。
  海地没有军队,警察部队在发生地震后也几乎瓦解。海地安全几乎完全仰赖联合国的维和部队。强震袭击之前,在海地只有不到20名美国军事人员,他们主要在美国驻海地大使馆工作。美国一度似乎对海地视而不见。
  1月13日,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网站报道说,在海地发生大地震后,美国面临着一项特殊考验,美国在西半球的突出地位受到了新的挑战。因为中国救援队会率先抵达海地,他们要比美国救援队早到几个小时。据说中国是第四个到达的国家,仅次于美国、冰岛和波多黎各。
  美国的反应值得认真研究。国际救援工作酝酿着权力斗争,各援助国确实有一丝竞争的意味。欧盟在援助海地的“竞赛”中也不甘落后。在奥巴马所称的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国际救援行动中,他似乎感觉到应该由华盛顿担负起海地的领导责任。我们不妨设想,如果中国周边出现海地这样的灾难,中国在提供人道主义援助方面能否成为引人瞩目的中心。
  12日事发当天,为了应对海地地震造成的破坏,美国政府业已启动大规模人道主义救援行动的工作。政府让“卡尔•文森”号航空母舰和其他舰船改变航向开赴海地,动用了空中侦察机,向海地派遣3500名士兵参加救灾。18日前,已有1万美军前往海地及周边地区。到24日,美国派驻海地兵力增至2万。
  海地当局17日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并实行宵禁。同时,海地和美国两国政府发明声明说,海地已经正式请求美国政府在海地漫长的震后重建期内提供安全和援助。这给了美国在海岛大量驻军和援助队正规的地位。而15日,海地总理签署一份谅解备忘录,正式向美国移交首都太子港机场的控制权。法国、巴西、委内瑞拉和加勒比共同体提出了正式抗议。巴西政府称自己不会放弃联合国驻海地部队的指挥权,法国政府抗议太子港机场变成了美国的“附属品”,因为根据美国与海地的协议,美国接管了海地机场的空中交通管制。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提出疑问:“他们好像正在利用悲剧从军事上占领海地。” 所以,美国“接管”震后海地,争议四起,被批表现自私,是一次“伪装在搜救行动面具之下的美国的军事占领”,其“目标是委内瑞拉和古巴”。
  美国利用了这次海地大地震的契机吗?有可能。美国图谋从军事上长期渗透到这个加勒比小国,出手的招数,一剑封喉,上来就控制了机场和空中运输,联合国部队被置于次要地位,美军不再听从于联合国的指挥。美国是为了在加勒比地区实现其战略和地缘政治目标吗?当然了。美国对海地毫不陌生,20世纪初便已开始接连不断的军事入侵,毫无同情心地对这个贫穷国家加以掠夺。它可以就近威逼委内瑞拉,完成对古巴的合围,真正在加勒比地区中心开花。
  但是海地政府显然无力应对危机。危险在于,如果救援行动进展持续缓慢,将有可能导致社会动荡。大地震不但摧毁了海地原本就缺乏的生产和服务基础设施,还使该国濒于崩溃的脆弱国家体制更加摇摇欲坠。泛美发展基金会加勒比项目负责人说利奥托表示:“紧急情况过后的景象将更加令人无法想像:饥饿、疾病、流离失所、失业、暴力、盗窃和各种犯罪活动将接踵而来。”
  幸运的是,最令人不安的抢劫和暴力活动被迅速扑灭,疫情也没有酿成蔓延。特殊时期,美国在咫尺之遥的海地救援工作占主导地位,还是应当予以正面肯定。
  现实情况是,其他各国为军事和人道主义目的投放力量的能力仍然存在巨大差距。联合国派驻海地的维和力量有约9000人,任务是在这个经济贫困、政治动荡的国家维持稳定。中国在海地现在共有125名维和警察,与9000人的联合国维和部队相比,在人数上有一点微不足道,但他们的营地和联合国办公楼每天都升起五星红旗。海地发生史无前例的地震之后,与中国国际救援队一道,他们代表了中国的存在。
  中国自1999年开始参与联合国的维和行动,第一支维和警队部署在东帝汶。10年来,中国维和警察以严明的纪律、精湛的业务、过硬的作风展示了责任大国威武之师、文明之师、和平之师的形象,创造了无一伤亡、无一违纪、无一退返的纪录,已经成为展现中国警察乃至中国形象的一面旗帜。
  
  中国的“加勒比之门”
  
  中国人在海地为数不多,但在地震事件中“动静”却很大,发挥了重要的地缘战略作用。
  众所周知,海地是一个问题国家,治安混乱,国弱民穷。经年累月的贫困、环境退化、暴力、政局动荡、独裁统治、无政府状态横行,加上森林滥伐、土壤沙化,以及危及国家存续的社会痼疾,即穷困潦倒的、只讲克里奥尔语的大多数黑人与控制全国一半财富、只讲法语的1%少数人之间巨大的财富鸿沟,使这个热带多山国家政治分裂,经济凋敝,一贫如洗,民不聊生。在这样一个典型的落后国家,治安靠国际维和部队,经济靠持续国际援助。
  但是,中国在海地取得了重要的和平突破。这就是:中国理直气壮地进入了美国后院,并且占据了道义和政治制高点。有史以来头一次,对于一个弱小且无外交关系的国家,中国在当地、世人和国际社会面前赢得高度赞誉。
  海地事件有可能决定中国的行动方向。尽管目前存在关于中国威胁和中国责任的种种议论,但中国仍然是负责任的、和平发展的、充满仁义之心并具备行动能力的文明大国。只要准备满足必要的条件而维持这种能力,中国的实力、决心和承诺将给世界带来更多福祉。话说回来,这次的海地维和救援行动也锻炼了中国的全球思维,让我们了解到更多的大范围行动经验。部署维和部队与参加国际救援是中国军事实力、外交地位和文化影响的演练场。对于中国来说,这意味着世界治理、国际政策并形成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和谐世界思想。
  但同时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像海地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百废待兴、已经耗尽自然资源、灾后重建任重道远的国度,中国需要更巧妙的外交,更坚定的投入来展示国际责任,表现仁慈博爱,发展商业关系。无论如何,最忌讳虎头蛇尾。
  可以说,海地事件是当代中国的橱窗。通过海地这扇加勒比之门,中国将用自己的舞步投身入建构和谐世界的实践之中,在世界人民心中播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种子。
  
  赵昌会 中国进出口银行首席国家风险分析师

相关热词搜索:加勒比 之门 召唤 加勒比之门的新召唤 使命召唤ol加勒比 时空之门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