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治下的伊拉克:天堂?炼狱?:美军对伊拉克妇女暴行图片

发布时间:2020-03-23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美军匆匆撤离伊拉克后,那里还是子弹横飞,炮弹处处。美国政府当初攻伊时所承诺的繁荣、安定的伊拉克,仍然难见踪影。      2003年3月20日,美国绕开联合国,单方面对伊拉克实施大规模军事打击。当时,美国把在伊拉克军事行动命名为“自由伊拉克行动”。可是,这场名义上旨在让伊拉克获得自由的军事行动一战就是7年零5个月。美国总统奥巴马8月31日晚在白宫发表电视讲话,宣布美军在伊拉克的作战任务正式结束。他为“自由伊拉克行动”(Operation Iraqi Freedom)画上了句号并启动了名为“新曙光行动”(Operation New Dawn)的军事援助任务。美军真的能结束伊拉克战争么?7年的伊拉克战争对伊拉克、美国意味着什么?
  
  伊拉克的代价
  在攻打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的大规模军事行动中,美军几乎未遭遇抵抗,2003年4月9日攻占巴格达并推翻萨达姆政权,几十万伊拉克“共和国卫队”竟然“人间蒸发”。从华盛顿访问战争前线的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梅尔斯将军当时得意洋洋地说,共和国卫队已经成了历史。
  梅尔斯评论发表后不久,监管伊拉克的最高民政事务长官保罗•布雷默下令正式解散萨达姆的共和国卫队,但共和国卫队并没有按照美国人预想的散去,他们建立了新网络,帮助并资助反叛组织。这些反叛武装在逊尼派穆斯林地区积极地同美军展开对抗。早在2003年3月29日,在北部圣城纳杰夫,一辆黄色出租车靠近美军哨卡,司机示意要求帮助,随后汽车爆炸,炸死4名美军士兵和司机自己,这是第一次成功实施的自杀式炸弹攻击。美军占领伊拉克后面临残酷现实的干扰:伊拉克境内的零星抵抗、炸弹袭击及汽车自杀爆炸事件却愈演愈烈,美军经常受到袭击,平民及美军伤亡人数直线上升。尤为严重的是,伊拉克已成为对吸引伊斯兰极端主义者的“磁场”,大量极端分子云集巴格达,寻求机会对美国复仇,驻伊美军的处境艰难。
  推翻萨达姆政权后,伊拉克在美国的推动下开始政治重建,先后经历了临时管理委员会(临管会)、临时政府、过渡政府等。2006年5月,伊拉克战后首届民族团结政府正式成立。不仅恢复治安的许诺难以落实,而且由于政府内部什叶派、逊尼派阿拉伯人和库尔德人三大派别间存在严重矛盾,暴力冲突不断,使伊政局持续动荡。今年3月,伊举行议会选举,但5个多月过去了,一个合乎各派利益的政府仍未能成功组建。目前,伊拉克仍处于“政治真空”之中。
  伊战以及持续的动乱造成大量平民伤亡。得到联合国支持的“伊拉克家庭健康调查”估计,在2003年6月到2006年6月间有15万伊拉克人死于暴力。2006年的《柳叶刀》杂志估计,超过65万名伊拉克人死亡,其中60万人死于暴力,这个数目超过了加拿大温哥华市的人口。不仅如此,生活环境日益恶化、日常生活必需品及水电供应严重不足、卫生设施严重缺乏等,使成千上万的伊拉克人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伊拉克现有难民人数为480万,其中200多万主要集中在邻国叙利亚和约旦。
  在经济方面,7年多战争带来的是满目疮痍。伊拉克政府今年2月曾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达成36亿美元备用借款安排,勉力维持经济运行。伊拉克城市基础设施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城市的重建可能需要数十年时间。得天独厚的石油资源是伊拉克重振经济的支柱,虽是世界第二大石油储藏国,但由于设施老化、技术陈旧,开采设备落后,加上管道经常遭到袭击,石油生产至今未能恢复到战前水平。目前伊石油出口量每日仅为200万桶,想要跻身石油富国行列,要走的路还很漫长。目前,包括水电供应系统等大量的基础设施尚未完全恢复,失业、高物价、贫困等问题严重困扰着伊拉克民众。伊官方数据显示,伊目前失业率为28%,全国3070万人口中,约有23%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而当地专家认为失业率可能高达50%,贫困人口达1000万。因此,伊拉克人未来需要面对的既有库尔德分裂势力、教派冲突的考验,又有恐怖袭击的阴影笼罩,更有举步维艰的经济复苏问题,伊拉克人重建和平国家依然是任重而道远。
  
  美国的成本
  伊拉克战争中,美国领导了来自34个“志愿联盟”国家大约14.5万的兵力,仅仅相当于上次海湾战争70万人兵力中的1/5左右。美军地面进攻仅用42天时间,便以死亡138人的代价占领伊拉克全境,取得了正规作战的胜利,伤亡人数也远低于第一次海湾战争时的数字。即使美国的“铁杆盟友”、支援兵力最多的英国,在整个战争过程中也只提供了9000多人的兵力,英军死亡亦只有33人。美军可以说是兵不血刃地占领了伊拉克。就军事方面来说,美英胜利是空前的。美英支持者欢呼美英的高科技战争,使得“零死亡”成为可能,许多军事专家都欢呼,这将是未来战争的典范。
  2003年5月1日,时任美国总统布什在从海湾返航的“林肯”号航母上发表讲话,宣布伊拉克主要战事结束,联军在战斗中取得胜利。美国还过早地宣布“目标达成”,但战争在7年后仍在继续。而且军事上的胜利并不意味着真正意义上的胜利。在胜利者欢呼成功的时候,摧毁一个国家政权后的噩梦才刚刚开始。
  尽管2003年10月,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1511号决议,授权组成一支由美国领导的驻伊多国部队,使美在伊驻军合法化;同年12月13日,美军在位于提克里特以南15公里的达瓦镇的一个农场地窖里,捕获了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并于2006年12月30日对萨达姆处以绞刑。但此后理应享受胜利果实的美军士兵却频繁遭到伊拉克境内反美武装的袭击,伤亡人数节节攀升。截至今年8月31日,驻伊美军士兵阵亡总数已达4427人,另有约3.4万人在战斗中受伤,直逼美国独立战争死亡人数(4435人),并超过独立战争负伤人数(30275人)。另据统计,英军在伊拉克损失了179人,其中阵亡136人。盟军其他国家的死亡数字有139人。
  而且伴随着久拖不决的战争,美国军费水涨船高:维修和更新武器、维持军队日常开支、照顾伤残退伍军人……美国的国库被不断蚕食。数据显示,2001年至2008年,美国军费增加绝对数额高达12387亿美元,几乎相当于2008年秋天美国7000亿美元救市资金的两倍;2009年,美国国防部再次开出高达7000亿美元的军费。截至今年8月19日,美国用于伊拉克战争的开支已达7423亿美元,超过越南战争和朝鲜战争的费用。不过,如果把伊战对美国财政预算和经济的总体影响考虑在内,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和哈佛大学的政治学教授琳达•比尔梅斯认为,伊拉克战争消耗了美国多达3万亿美元,这对美国经济构成了沉重的负担。在庞大军费开支的重压下,美国财政赤字达到了惊人的程度,债务从2003年的6.4万亿美元剧增到2008年的10万亿美元,这其中至少有1/4的增长份额由战争引发,战争耗费几乎全由借款来支撑。
  在本土安全方面,伊战使美国财政、军事、情报等资源长期受到牵制,直接影响到本土防御和反恐能力,导致反恐形势愈加恶化。从2009年11月美军胡德堡基地枪击案、圣诞节未遂炸机事件到今年5月纽约时报广场未遂爆炸案等,美国本土的袭击事件增加,这些均标志了美国本土安全形势日益严峻。
  伊拉克战争还使美国的国际形象和“软实力”受到损害。未经联合国授权就发动战争,这使得经过冷战考验的美欧同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分裂。美国没有想到,法国和德国成了这场战争的最坚决的反对者,并且在欧洲引发了大规模的反战浪潮;另一方面,战争也引起了欧洲内部的分歧,英国和东欧等国坚决支持美国,而法德比等国坚决反对,使欧洲对外政策上产生的重大分歧表面化。美国与俄罗斯等大国也同样因为伊拉克问题滋生龃龉。随着伊战陷入胶着,连一向紧跟美国的英国也开始修正立场,转而奉行相对独立的外交政策。这也迫使奥巴马政府不得不积极修补美欧同盟关系,并且以主动姿态重启美俄关系,力图扭转前任布什政府留下的糟糕局面,重塑美国在全球的影响力。
  同样,指控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的两大罪状――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串通恐怖分子至今查无实据。姗姗来迟的美国对伊核查最终报告2004年10月6日终于出炉,报告得出萨达姆没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计划的结论。第二天,时任美国总统布什与副总统切尼承认,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没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更让美国倍感难堪的是,2004年4月披露出来的阿布格莱布监狱的虐囚事件,让世界舆论一片哗然。虐囚、“黑水”保安公司滥杀无辜等丑闻频发,让美国迅速失去了进步、人道、文明、正义的形象,让美国的文明归结为一个丑闻。虽然布什很快就“虐囚事件”向阿拉伯世界公开道歉,但是就像《华盛顿邮报》评论的那样,这几张照片已经将布什政府自诩的道义胜利击得粉碎。五角大楼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官员愤怒地称,虐囚照片上的几名美军为“输掉战争的傻瓜”。甚至连美国国务院也不得不承认,“美国形象”问题将是美国面临的一个长期挑战。
  
  抽言:仍在狱中服刑的伊拉克前副总理阿齐兹就说,美军撤离等于把伊拉克留给一群狼。
  
  没有结局的结束
  伊拉克战争自发动以来在美国国内亦备受诟病。2008年奥巴马竞选总统时曾表示将在上台后16个月内结束伊战,把美国拔出泥潭。自2009年1月就职后,美国总统奥巴马发现16个月撤军计划不切实际,还是只能回到小布什的原方案――小布什在2007年年底签署、从2008年元旦开始实行的《美伊安全协议》三年撤军时间表。不过,剩下5万名非战斗美军仍会继续留守在伊直至2011年年底前完成全部撤军,担任顾问、维和、反恐和促进伊拉克政治和解等工作。美军在伊作战行动的结束,并不是“使命的完成”。如果伊方“提出请求”,美军战斗部队仍可在伊城镇执行战斗任务。
  美军匆匆撤离伊拉克后,那里还是子弹横飞,炮弹处处,美国政府当初攻伊时所承诺的繁荣、安定的伊拉克,仍然难见踪影。外界由此批评,向来是国际警察自居的美国无视伊拉克新政府难产、派系冲突不断、国家面临分裂的状况下,坚持按时间表,8月底撤走战斗部队。实际上,美军此次是以退为进,对内可以安抚国内的反战情绪及经济压力,对外则是减弱反美势头,改变占领者形象。应该看到,美国助理国务卿戈登8月16日已宣布,美国国务院将取代美军负责援助伊拉克,除设于首都巴格达的大使馆之外,还将增设四个领事馆等机构。美国将在北部库尔德人自治区首府埃尔比勒和南部盛产石油的巴士拉两地设立领事馆,并在北部基尔库克和摩苏尔新建两个办事处。以外交代替军事,并不是意味美国会放弃伊拉克这样一个战略性的基地。更何况,如果伊拉克的各项重建工作都无法顺利开展,安全形势也将会继续恶化,而美军也会再次找到在伊拉克长期驻军的理由,美军势必会卷土重来。因此,从这点上说,伊拉克战争到现在为止仍然是没有结局的结束。
  尽管伊拉克当前面临种种挑战:教派武装之间重新爆发冲突,极端主义势力趁火打劫以及库尔德人分离意愿加强,失业、高物价、贫困等问题依然突出,伊国民议会选举虽已结束将近5个月,但新政府仍未能产生。尽管伊拉克警察和军队规模多达75万人左右,但训练和装备据称依然不足,且军官腐败,土兵毫无牺牲精神。有政治家和分析家认为,伊拉克政治阶层面临着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机构虚弱、腐败不堪,宗派鸿沟难以逾越。所以仍在狱中服刑的伊拉克前副总理阿齐兹就说,美军撤离等于把伊拉克留给一群狼。伊拉克前途未卜,其前景依然是不明朗。
  但伊拉克战争根本不同于美国历史上的越南战争。越南战争美国动用了50万军队,打了12年,美军死亡5.8万余人,30多万人受伤,最后撤出,给美国造成了难以愈合的心灵创伤。越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的败仗,那是国际公认的、也是美国公认的败仗。而美国在伊拉克苦战7年,总算为伊拉克建立“民主政府”框架,同时美国以反恐之名推翻了萨达姆政权,审判并处决了战争狂人、专横独裁的萨达姆,拔掉了“眼中钉”;科威特、以色列等周边国家终于松了口气,伊境内的库尔德人也因此扬眉吐气。更重要的是,在伊拉克建立了亲美政权,通过强加的《伊拉克石油法》使伊拉克石油资源将向国外石油公司开放,并进而垄断了伊滚滚石油的生产以及获得了举足轻重的地缘战略位置――对美国改变以色列中东困局、威慑伊朗将会起到一个中流砥柱的作用。
  也就是说,伊拉克战争是一定程度上从根本上改变了中东形势,实现了美国战略利益上的推进,还是成为耗尽美国国力并使其永远无法脱身的泥潭?所有这些,只有历史最终才会给出一个公平、公正的评判。
  
  储昭根 国际问题学者,国际时事评论员

相关热词搜索:伊拉克 炼狱 美军 美军治下的伊拉克:天堂?炼狱? 美军治下的伊拉克天堂炼狱 美军治下的伊拉克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