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后,长江还会有江豚吗? 2018年长江江豚数量

发布时间:2020-03-23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白鳍豚馆里的新主人      位于武昌区东湖东路的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以下简称“水生所”)白鳍豚馆并不太好找,这个隐藏在城中村和官桥湖之间的科研单位像一处世外桃源。进入大门之后,再经过长长的道路,穿过空旷的园区,几栋圆形的白色建筑从周围的绿树中显现出来。伴着当天的暴雨,这一幕像极了科幻电影《侏罗纪公园》。
  事实上,白鳍豚馆的工作人员的确从事着与电影中的人物相近的事情:研究与保护濒危动物。
  虽然这个地方叫做“白鳍豚馆”,但是在白鳍豚淇淇离世之后,江豚已经成为了这里的新主人。馆内的“繁殖厅”曾经是淇淇的居住地,如今这里圈养着6只江豚。
  其中年龄最大的一只叫“滢滢”,1996年入馆,已经在这里生活了15年,属于这群江豚中的“长者”。“淘淘”今年6岁,是一只雄豚,是唯一在馆内出生并顺利存活下来的江豚。
  记者来到馆内的时候,正是江豚的午饭时间。饲养员寇章兵和另外两名同事正在给这6只江豚喂食。
  江豚主要吃冷冻小鱼,一天4餐,每餐每只江豚吃1公斤左右。给江豚喂食是一个比较考验耐心的过程,饲养员并不是一次将1公斤多的鱼全部喂给江豚,而是站在池边呼唤江豚来到身边,每次只喂给它一条小鱼。
  饲养员并不会给每只游到自己面前的江豚喂鱼。一只江豚游到寇章兵的面前,在水中摆出站立姿势,似乎是在向他要鱼。寇章兵却并没有给它喂鱼,而是把手指向另外一方的饲养员,这条江豚悻悻地游走。“每只江豚都有固定的饲养员,这也是为了更好地训练这些动物。”寇章兵说。
  寇章兵是1999年来到武汉白鳍豚馆工作,和江豚打交道的时间很长,他也曾陪伴明星白鳍豚“淇淇”走完了它生命中的最后3年。在寇章兵眼中,江豚的身体比白鳍豚的身体更小,更为灵活。“江豚是一种很通人性的动物,你从它的眼神中可以感觉出似乎是有话要对你说。”寇章兵说。调皮同样也是江豚的一个特点,寇章兵在喂鱼时经常会被熟悉的江豚浮出水面吐一口水。
  除了饲养之外,寇章兵和他的同事还需要做一些医疗辅助工作,这也是他们为什么要对江豚进行一些训练 的原因。“比如需要采血的时候,我们只要打个手势它们就会把尾巴亮出来,方便工作人员采血。”驯化一只野生江豚的时间视个体性情不定,短的只需要半个月,长的则需花费4至5个月。
  白鳍豚馆里的这些江豚,也为水生所的研究提供许多重要数据,比如江豚每年4月至6月生小江豚,小江豚要吃奶6个月才能开始吃鱼等。
  
  江豚的数量近十年减少一半
  
  王克雄是研究长江流域豚类动物的专家,从1984年开始一直致力于从白鳍豚到现在江豚的科研与保护工作。在他看来,当下江豚的生存状况不容乐观。
  长江干流曾是豚类最理想的栖息环境,白鳍豚和长江江豚都是生活在长江里的珍稀动物。但随着人类活动的扩展,长江豚类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目前长江流域一共生活着大约1800头江豚,长江干流的江豚种群数量正在以每年6.4%的速度下降。也就是说,江豚的数量近10年就会减少一半。
  “这种数量的减少并不仅仅意味着江豚的生存环境严峻。”王克雄说。他介绍,江豚是一种典型的“指示动物”,它能够体现一个生态系统中其他物种的生存情况,代表着一个生态环境的健康状况。从某种角度来看,江豚的命运也预示着人类生存环境的未来。
  江豚在长江中并没有天敌,给它产生最大影响的是人类活动。
  在王克雄看来,对野生江豚环境影响最大的是航运和渔业。长江上繁忙的航运挤压了江豚的生存空间,而依靠声呐系统定位的江豚,会经常受到螺旋桨的干扰,并有可能被螺旋桨打死。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伤害江豚的主要杀手之一就是船只的螺旋桨。
  过度捕捞以及非法捕鱼不仅减少江豚的食物来源,同时也经常误伤江豚。与此同时,一些河道整治工程以及水污染同样给江豚的生存带来危害。
  要解决这一现实困难,王克雄认为主要通过三个方面来保护江豚。一是通过建立自然条件下的保护区;二是通过建立迁地保护区,例如湖北石首段的长江天鹅洲故道、洪湖段的老湾故道、安徽铜陵段的夹江等;第三就是依靠白鳍豚馆这种人工环境下的饲养和繁殖。
  
  野生动物的保护与现实
  
  谈到江豚保护中最核心的困难时,王克雄说:“江豚的生存和人类的活动存在着冲突,它的活动水域是人类航运业和捕鱼业的重要水域。”
  即便是在石首的天鹅洲白鳍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种野生动物与周边社区的矛盾在某些极端状况下依然会凸显出来。由于今年以来的持续旱情,天鹅洲故道江豚保护区周边个别村镇灌溉用水出现困难,便开始在故道边违规架设大口径抽水机向外抽水灌溉,并最终引发了该村镇部分居民与保护区管理人员的争端。“事情最后还是解决了,但是从中我们不难看出野生动物在人类活动面前的生存困境。”王克雄说。
  早在1992年,国务院就批准建立了湖北长江天鹅洲白鳍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武汉的新白鳍豚馆也是在当年建成。目前,长江沿线共建立了7个自然保护区,其中有3个国家级。如今,天鹅洲保护区内已形成一个有30多头的江豚种群。尽管这已经是一个可喜的数据,但仍然不容乐观。据著名豚类保护专家、水生所研究员王丁介绍,保护区内的江豚需要保持100只以上,才能真正维持这一族群的长期自然繁衍。
  按照水生所的计划,在人工环境中繁殖的江豚将逐步从人工饲养池搬到自然水域中的网箱中进行野化训练,然后再迁至更大面积的围栏中继续进行野化训练,最后完全放归保护区,甚至放归到长江中。如果这一计划成功,对于江豚的保护将有重要意义。
  作为江豚保护的最后一道屏障,白鳍豚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经验丰富的寇章兵看来,尽管馆内的设施已经非常先进,但还是自然条件更适合江豚的发展。“保护区内江豚的个头普遍都比馆里的大。”
  按照政府的规划,隐藏在东湖东侧的白鳍豚馆将会搬迁新馆。王克雄和他的同事们对于江豚保护的努力仍将继续下去,不敢有丝毫松懈,他说:“江豚能否避免白鳍豚功能性灭绝的悲剧,未来15年是关键。”

相关热词搜索:江豚 会有 长江 15年后 长江还会有江豚吗? 白鳍豚 白鳍豚灭绝了吗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