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教堂【基督教救世堂,最具中国风的教堂】

发布时间:2020-03-24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经过车来车往的江汉一桥时,在汉口的下桥处,往往会被一风格独特的建筑吸引,飞檐翘角,中式的大屋顶,孤立在一片拆迁的废墟中,既显得突出,又有几分落寞。    曾一度以为它是某座庙宇或者是一座祠堂,但这次寻访的时候,才知道,原来它是一座教堂。这确实是一件让人惊讶的事,因为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这都与脑海中传统的教堂建筑大相径庭。中式的庭院,单檐琉璃瓦中式盔顶的大门,如果不仔细看屋顶的镂空十字架,还真以为来到了某座寺院。
  
  这座教堂不西方
  
  汉口救世堂坐落于繁盛的汉正街,在江汉一桥的上游处。在这么一个繁华甚至有些吵闹的地方,能有这么一处清幽之地实属难得。从汉水桥桥洞旁的巷子处进去,就能找到救世堂的正面了。巷子很杂乱,但是,一进入到救世堂又是另外一番天地了。院子很干净,花木扶苏,宽敞优雅。红砖清水墙两层砖木结构,平面布局呈拉丁十字形,建筑面积约780平方米。前门楼按三段构图,半圆拱窗,山花精致,而最耐人玩味的还是它楼顶上建有四个八角形的小塔。
   救世堂大门为单檐琉璃瓦中式盔顶,正立面的二层中间开有白色常圣光冠冕的大十字窗,给人以强烈的宗教氛围感。堂内的祭坛也别具一格,祭坛无穹隆,大胆采用了舞台模式,礼拜面向的平面墙体上,则以彩色玻璃开了个直径达2米常圣光冠冕的大十字窗,这些奇特的设计都充分展示了基督教新教不崇拜偶像的文化内涵。而救世堂内部罕见的北欧船体龙骨屋顶也保持着建成时的模样,既不发霉也没有生过虫,甚至连蜘蛛网都没有,设计的巧妙不得不令人深思。
  
  每天救世堂歌声悠悠
  
  把一座西式的教堂建成中国传统建筑的式样自然是设计师有意为之的事情。救世堂建于1931年,是在其前身大通巷福音堂的基础上修建的,现在救世堂的旁边,还残存着福音堂的界碑。救世堂现在所在地曾是基督教英国循道会在武汉最先传教的地方。1862年,该会的英国传教士郭修理来到汉口,在此设立教堂、学校、医院。紧邻“救世堂”的普爱医院便是在当时作为教会医院而建立的,其也是武汉市最早的西医院。
   上个世纪30年代,福音堂重建的时候,英国传教士范克林也刚好是一工程师,考虑到当时汉口民众还是对基督教这种“洋教”有抵触情绪,于是干脆就中西合璧,把教堂的主体修成中国南方传统式样的形式,以博得当地群众的认同感。但是教堂南立面正中的白石雕刻巨大的凯尔特十字窗以及堂内正面墙上正中的花窗还是具有浓郁的英国基督教特色,这也算是教会半妥协的小把戏。不过这一招还真是有效,自从教堂建成后,加入到教会的民众更多了。
   救世堂名为“救世”,在战乱年代,也确实不负它的名称,做过了一些救世的事情。战乱年代,“救世堂”曾收容救济过不少本地百姓,为他们提供食品、衣物、暂时住所以及就医。日军入侵武汉后,各教会传教士曾在“救世堂”设立“难民救济委员会办事处”,给难民发放寒衣、粮食、安排临时住所,帮助难民向后方转移。所以周边群众,一直对救世堂有着很深的感情,它也像一个长者,守护着这一方的安宁。
   救世堂的这种中西合璧的具有地域色彩的建筑风格,是武汉地区唯一的孤例,其历经无数次的战火摧残、水火灾害和政治运动,至今仍保存完好,是十分难得与宝贵的。现在每天救世堂里歌声悠悠,教堂里也在加紧安排本次圣诞节的活动。平安夜,在这么一座中西合璧的建筑里,一定别有一番风味。

相关热词搜索:基督教 最具 国风 基督教救世堂 最具中国风的教堂 武汉市基督教救世堂 武汉市救世堂介绍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