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救援队出动]救援队出动

发布时间:2020-03-25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与国家救援队相比,民间救援队有着极强的适应性和繁殖能力。如一名网友所言,真切的救援作用不足三成,余下的七成是社会效应,民间力量发自内心,“不图回报”。      “既希望救出人来,又希望没救出人”
  午后,云南德宏州边防12团的战士,在盈江县城永盛路180号前铲土。一团烟尘被铁锹撩起,落定后,身后的永胜宾馆才变得具象起来:底层在震时被挤入地里,现在,等着部队来破拆。
  8天前,3月10日12时58分,一场里氏5.8级地震将这个云南边陲小县揉捏个遍,数个灾点沿永盛路散开,以盈江县一中、永胜宾馆、天缘超市和民族中学为害最烈。震后,盈江县内报有25人死亡,250人受伤。
  31个小时之后,民间救援队―北京市红十字蓝天救援队第一梯队6人到达永胜宾馆搜救。
  残垣断壁间,救援队的生命探测仪,探到了生命体征:在一台通过蓝牙与探测仪相连的手持显示器上,一个黑框正不停地闪烁,这表示有生命的可能。
  队员“卫星”连忙喊停,拿起红色喷罐,往在墙上喷涂一个国际救援标志―“V”字,并画个箭头,标明那里有活物。
  显示器里的黑框不时在游移运动,经有救灾经验的队员“不灭”判断,这未必是幸存者,“人被压在下面,就算没有受伤,也没空间活动。”
  但仍需最终确认。在呼喊与敲击无果后,“不灭”系上护具,带着鹰眼探测仪探入缝隙。“进去了半个身子,(队友)‘小红’在后面做保护,拽牢我的腰带。”
  队长“大平”则站在能望见整幢建筑的地方指挥,若察觉危险,他会吹三声短哨,“小红”就要尽全力把“不灭”拉出来,迅速后撤。
  借助头灯与强光手电,“不灭”用肉眼看清活物是只动物。目测是最可靠的,仪器可用来做验证。待确定动物离开后,“不灭”从缝隙里撤回,队友再用生命探测仪来回扫描,生命体征消失。“卫星”在墙上又画了个圆圈再加上横叉,表示这里没人。
  “我们遵循大于一原则,生命大于一切,测到了生命迹象,必须反复排查。”“不灭”说。
  天缘超市在永盛路与蜜回路的交叉口上,距永胜宾馆才十几米,是指挥部划给蓝天搜救的另一个作业点。
  超市的底层同样震塌,预制板全部裂开。当地的消防战士评估,“(此处)属于高危地段”。先前的部队在救援时还进行了破拆,直接破坏了建筑向阳面的框架,使危楼变得更脆弱。
  蓝天救援队总队长“远山”将现场指挥权交给“大平”,关照他,要保证队员的安全。
  “来这就是为了救人。”“大平”与“小红”决定进入超市,但很快又折回来。他们在室内见着了滴水,电脑电源也亮着,办公室的套间里还传出嘀嘀音,可能有人,或者是机器。“救援有一个标准,进入的场地必须断水、断电、断气。”“大平”协调警方拉下电闸,至于选择进或不进,他要聚拢队员们开会。
  这样的会议没有商量,只能提议,队长有绝对领导权。“在争论中耽误的时间,是生死的时间。”“大平”说。
  “卫星”表示服从安排,“小红”请缨进入超市,“不灭”建议放弃搜救,因为危险指数太高。
  最后的决议结果是“大平”一个人进行行动,除常规防护外,他将多戴一具87式防毒面具。
  防火板悬在超市顶上,在来回摇摆。“这是极限救援了,可以放弃不救。”“大平”说,虽然手下的队员全有技术条件去做这项探索,选自己去,是因为他对危险评估考虑得更多。
  外围的队员都成为“大平”的保险员,“不灭”在超市正面观察,“卫星”立在侧方,队员“JJYY”护好设备,“小红”则守着支撑的大梁,一旦那里开裂,他能最先看到。
  “大平”在电台里报告进度:进了办公室第一道门,只有一张茶几,地上全是碎屑,没有一条被清开的道路,之前没人再往里走过。
  “小红”打破了缄默,对着话机喊了三遍:平队,赶紧出来,现在就出来。
  此时,“大平”已挪步靠近了套间大门,行走任务完成,他回复小红:等把门探测完再出去。
  门是虚掩着的,有经验的搜救队员不会贸然去推它,地震或许改变了整面墙的受力状况。“大平”将纤细的鹰眼送入门缝,透过摄像头,确认嘀嘀声由保险箱发出,看到箱门被砸变形了,里面藏的是黄金。
  孤独的探索持续了40分钟,“大平”没发现被埋压者。对于这个结果,他存有一种矛盾的心态:既希望救出人来,又希望没救出人。
  “蓝天救援队还是到迟了”
  如果论救援效果立竿见影的,应该算是最早到达现场的当地消防队。
  3月10日13时20分,当盈江消防大队队长包勇驱车赶至永胜宾馆时,他懵了:宾馆少了一层。
  包勇指挥队员分两组投入战斗:一组用切割机把二楼窗户切开,战士爬入,疏散了4人;另一组经居民指引到达垮掉的那层,有3个女孩被困在“七匹狼”服装店内。消防队员用腰斧把一处缝隙扒大,战士张杰和董浩先后入内。14时37分,第一个女孩被救出,数分钟后,三个女孩全部脱险。
  其后,各支救援队陆续赶到,带来了生命探测仪、液压钳、地震镐和三条搜救犬。
  “蓝天救援队还是到迟了,时间耽搁在借装备上。”总队长“远山”事后作总结说,应急预案启动后,远在北京的蓝天救援队,跑去北京市房山区民防局借装备,对方以自己正在待命为由拒绝。他们又转向北京市民防局,借到了生命探测仪等重装备,却延误了时间。
  促成“远山”决定派出队伍的,是一个在云南的队友通过网络传输过来的现场图片,显示天缘超市损毁的情况。“和汶川地震时绵竹汉旺镇的灾情相似”。“远山”随即赶去北京市红十字会,与会长、副会长及秘书长碰面商议。常态时,决定队内事务的是一个被称作队务委员会的核心管理小组。
  这次20分钟的班子会议,甚至修改了蓝天救援队的应急机制,新机制确定:在边远贫困地区发生5.5级或以上地震后,须第一时间向灾区派出观察员,救援队要在4小时内完成集结。而先前,只有6级或以上地震,蓝天才会派队出征。
  
  “民间组织不代表不专业”
  3月10日21时15分,第一梯队队员“远山”、“大平”、“JJYY”、“不灭”、“卫星”和“小红”等6人启程,飞往昆明。
  除“远山”外,其余5人均为民间志愿者,有正职,只在业余时间里参与救援。“大平”在领事馆工作,“JJYY”来自外企,“不灭”任培训教官,“卫星”做国际导游,“小红”则是演员。
  虽是一支完全由民间志愿者发起成立的救援队,蓝天的入队门槛却不低,每个注册队员都必须具备三种能力资质:红十字会急救员,无线电会员,熟识野外救生技术装备。
  “JJYY”是蓝天的元老,他熟悉这个组织进化的轨迹,“2003年时叫救援者联盟;2007年变更为绿野救援队;2008年改名为蓝天,开始和红十字会接触;2010年9月正式经民政登记注册为北京市红十字蓝天救援队。”
  2008年是转折点。从汶川地震救援归来,队员们自我检讨:“就是个草台班子,连县大队都算不上。”
  从户外山野救援拓展到自然灾害和城市救援,蓝天不得不进行转型。“不灭”戏谑地说,当时忽悠了很多专家来授课,请北京红十字会的资深讲师马桂林讲户外急救,让有“中国越野王”称号的来新城培训驾驶和现场救援。“都没给钱,靠他们的爱心。”
  蓝天救援队的北京总队,还设置了应急特遣队,队长是“大平”。“算公益组织里的纪律部队,淘汰制的。”“大平”能哗啦啦地数出该队特有的训练:游泳、桥降、GPS使用和山地穿越。
  与中国著名的救援队――中国国际救援队(简称“国救队”)相比,蓝天可以说简陋至极。蓝天没实力自购装备,各项开支实行队员间AA制,只有执行红十字会派遣的灾难搜救任务才能获得资金支持,最常见的山野救援均是队员自掏腰包。
  蓝天外联组的办公点就设在国救队的大楼里,私下“JJYY”与国救队的队员也有交情,“救援设备也向他们借,都赖着没还”。有时“大平”会羡慕国救队的硬件,“一双靴子就值千元”,“JJYY”便开导他:“国际救援队整队编制才450人,不及我们在京队员的人数。”目前,蓝天救援在全国有1.5万名注册队员。
  “JJYY”主张在国救队与民防局之间寻找民间救援队的空间,“对中国国际救援队,我们是学徒,他们淘汰的设备我们要,他们现役的讲义和教材我们也要。”而民防局的救灾设备精良,却无人懂保养,“对于他们,我们是专家,替他们做保养,赚回的是操作练兵的机会。”
  而“远山”对蓝天救援队有着更为明晰的定位,是“政府力量的补充”,但在专业能力上要和国救队持平,“民间组织不代表不专业”。
  
  “我不是英雄也不是超人”
  “上水鱼”是越野e族论坛云南版的版主,平常带着坛里的兄弟玩车,也参与一些公路事故的救援。他之前没听过蓝天救援队,有人和他说,北京的一支队伍要到云南来救灾,需要车。他就在心里给蓝天的队员画像:穿着冲锋衣,拄着登山杖。
  为支持救援,“上水鱼”联络了网友―在昆明的“天音”,在保山的“子弹头”和在腾冲的“大伟”,备好车,等着接应蓝天。
  “远山”一行于3月11日凌晨1时半落地昆明机场。“上水鱼”看到的蓝天队员:没穿冲锋衣,也没拄登山杖,穿的是蓝色搜救服,臂膀上还绣着国旗。
  “天音”去接机,开车先拉着搜救设备奔去大理,队员们则要继续搭机,等天明时的航班。半夜里,昆明机场闭门,六个队员就坐在候机楼的门槛上休整。“条件太差了。”“远山”在和后方通联信息时埋怨了一句。
  早上8时,人车在大理机场会合,“子弹头”从保山动员来的三台越野车也跟进了,下一个中转点是腾冲。
  腾冲距盈江只有87公里,负责接应的是“大伟”,他的车载了“卫星”。一路上,“卫星”显得忧心重重,两人没聊上话,保持着沉默。
  17时,盈江到了。
  就在这一天,日本东北海域发生里氏9级大地震,蓝天救援队取消原定前来盈江救援的第二梯队,转为日本救援待命。
  作为民间救援队,由于涉及签证等问题,蓝天出国救援还是一件困难的事。在多方努力下,3月12日,救援教官陈浩作为观察员,携生命探测仪,以个人身份抵达日本救援。
  就在同时刻,中国富商陈光标也以民间救援的名义高调赴日,在东京街头捐出20多万日元,随后购买5辆货车装载物资一路北上。4日之后,陈光标又出现在盈江拉勐寨,给每个寨民送去200元现金之后,他踏上一条板凳,抽出两张大钞,高声说:“请大家像我一样,将拿着钱的手举起来,我和大家合个影。”
  相比陈式救援的高调,“JJYY”则告诫自己别站得太高,“我不是英雄也不是超人,我是个志愿者来发放物资,可以有英雄的热情,但别有英雄的情结。”
  “一个组织有序、形象良好的民间组织,会得到尊敬。”“上水鱼”如此评价蓝天这次行动:真切的救援作用不足三成,余下的七成是社会效应,民间力量发自内心,“不图回报”。
  “大平”邀“上水鱼”入队,“大伟”对蓝天也颇具好感,他请求救援队把带来的队旗永久留在腾冲。
  与国家救援队相比,蓝天救援队有着极强的适应性和繁殖能力,就地扩张是蓝天一个极为重要的特性。经队务委员会讨论通过,昆明蓝天救援队与滇西蓝天救援队随即成立,负责北京队员撤离后,在昆明、大理和腾冲建设救灾物资的转运中心。
  
  “我爱给谁就给谁”
  “上水鱼”在昆明经营一间茶室,对门就是云南省民政局。2008年汶川地震时,他去民政局捐过物资,窗口的办事员说:我们只接受现金。
  “远山”判断,政府机构会“忙不过来”。灾后的救援物资多通过当地红十字会下发,一个县级的红会至多三四名人手,除去会长就是副会长,“哪还有具体做事的人”。
  而民间救援恰好能填充缺口。
  “JJYY”常把两个原则挂在口上:一个是“有困难要上,没有困难制造困难也要上”,另一个是“我爱给谁就给谁”。后一条原则,讲的是救援物资的分配。
  他从汶川救援中摸出经验,下发物资,通过政府机构,去找下面的村长,常会陷入困局。“村长要三个杯子,我只有俩,物资就没法发了。”“JJYY”说,“我是民间组织,没有规矩可言,我的东西爱给谁就给谁。”
  效率体现在点对点上,不经过县、镇、乡、村,捐赠者的物资,只通过志愿者,直接送到灾民手里。
  “也要讲究策略和技巧。”“不灭”组织过志愿者去村里发奶粉,只有抱来孩子的,才能领上一箱。发送后,志愿者会在孩子的脑门上画一笔。“用不退色的荧光笔,灾区缺水,暂时抹不掉。”
  此外,他们也会在孩子的手上系彩条作标记,“我们玩登山的,会打好几种绳结,变着花样来,村里人都学不会。”“不灭”说。
  领奶粉的村民必须排队,派发的志愿者会控制节奏,故意发得缓慢。另一组志愿者就有时间观察,瞧见穿得破烂的,老实不往前争的,就给他们优先发一箱。
  2008年四川大地震时,“JJYY”在青川派方便面,遇见过多占资源的村民,一人霸着好几箱面。“这时候需要协调,协调不成,必须接管。”“JJYY”认为,我的东西就是我的,我送你的东西还是我的,随时可以讨要回来,“不剥夺你生存的条件,但也不能供你吃得太饱,另一边还有人饿着。”
  在灾区,“JJYY”的工作是建立物流体系。前线的志愿者小组搜集需求,他再根据捐赠情况,来调配供应,有时需要做同类项合并。“志愿者问我要饼干,我这没有,但有方便面,需求可以合并。有个地方缺水,我只剩牛奶,一样发货给你,能解渴也有营养,不那么死板。”
  但捐赠者最关心的,还是物资的去向。他们常持疑问,把物资交给蓝天救援队这样的民间组织,或是红十字会,会有怎样的区别?
  “JJYY”喜欢先讲共性,他认为,两种渠道的物资都会送到灾民手里,这一点毋庸置疑,但蓝天送得更快。“民间组织没有中间环节,无须经过层层审批,甚至不考虑平均主义和对等原则。”
  每一件由蓝天队经手的物资,间隔四个小时向捐赠者报告一次去向,运输时由司机和志愿者共同见证,并留照片,送达后也会要求灾民打收条。
  而“JJYY”要做的,就是坐在电脑前,在飞信平台上打字,上传下递信息。
  滇西蓝天救援队的腾冲转运站开始运转了,“大伟”开始同新队员―一个银器店老板,戏称起职衔来。
  3月16日,腾冲站向蓝天北京总部发去的第一条信息,转述了盈江县委副书记李毅的微博:灾区特需油毛毡、彩条布及活动板房。
  (注:远山、大平、JJYY、不灭、卫星、小红、上水鱼、天音、子弹头、大伟均为各人在中国紧急救援联盟及越野e族论坛上的网络ID)

相关热词搜索:出动 救援队 民间 民间救援队出动 蓝天救援队靠什么赚钱 民间救援队资金来源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