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成为自己反对的那种人] 努力成为自己想成为的那种人

发布时间:2020-03-25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走上街头的利比亚人,反对卡扎菲,正是要为自己争取自由,但是当中的不少人,却无法摆脱极端的思维模式,结果用自己反对的人所使用的方法和思维,甚至语言,来对待其他人。   
  
  差不多深夜12点,窗外响起一声枪声。这在班加西的夜晚太正常不过,太多用开枪的方式来发泄的年轻人。不过,随之而来的是争吵声,从房间的露台探头出去察看,楼下酒店门口,守卫的士兵正在和几个当地人推推搡搡。
   自从两个星期前,班加西在反对派控制这个城市之后,发生了第一次汽车爆炸事件,这家住满了外国记者的酒店门口,加强了警戒,没有登记过的车辆都不允许开到酒店门口,大堂里面那个原本只不过是装饰的X光机,终于真正派起了用场。
  保持警觉心,对于反对派来说,确实有必要。在这个城市里面,卡扎菲的支持者正躲藏在不为人知的角落,就在几天前,采访过渡政府的一个大会,就在我们准备拍摄会场外景的时候,一声枪响在头顶掠过,在会场外的墙上留下一个拳头大的弹孔。尽管现场守卫的反对派武装快速冲出马路,但是枪手已经消失在马路对面的农庄里面,无影无踪。
  但是过于神经紧张,往往会出现过度用力的情况,楼下的争吵,十分钟后结束,显然这几个当地人终于被证明没有问题,还好大家都熟悉了枪声,不会受到任何惊吓。但是这些日子,即便是记者采访,也开始受到这种紧张状态的影响。
  一名摄影记者拍摄油站排队的人龙,结果被送进了警察局,呆了整整三个小时,在当地人眼中,这个记者不怀好意,他的照片,会被卡扎菲利用来进行宣传,夸大班加西不好的一面。
  我也遇到过同样的情形,在埃及大使馆门口拍摄等待拿回护照的人群,被当地人包围,指我们这样做,是在帮卡扎菲宣传,而导致这种混乱场面的,问题在于埃及大使馆宣布要申请签证才能进入埃及的新措施,三天之后突然宣布取消,搞了一个措手不及。当然,我们最后顺利采访,因为另外一批当地人帮我们辩护,大声地反问那些指责我们的人:“我们现在难道不是一个自由的国家吗?”
  这样的场景,利比亚人不会陌生。因为缺乏安全感,卡扎菲才会限制民众的自由,不管是言论还是行动,轻易就把民众定义为精神病或者政府的敌人。为了避免政府认为是负面的新闻得以传播,把媒体牢牢地控制在手上,确保不会被敌对势力利用来进行“宣传”。
  走上街头的利比亚人,反对卡扎菲,正是要为自己争取自由,但是当中的不少人,却无法摆脱极端的思维模式,结果用自己反对的人所使用的方法和思维,甚至语言,来对待其他人。他们忘记了,即便是和他们意见不同的人,甚至是站在对立面的人,用这种被证明是错的方式,最终会让自己,也变成自己反对的那种走入极端的人。
   不管是向左,还是向右,殊途同归。
  看到这样的情形越多,总是会拿来提醒自己,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尽量不要走入极端。在我看来,产生极端往往因为几个原因,有的是为了不择手段地满足自己的私欲,看看历史上的那些独裁者;有的是带着受害人的心态,比如持续了六十多年的以巴冲突,正在埃及发生着的部分穆斯林和天主教徒之间的矛盾。还有,则是因为思维的惯性,这种惯性当然是因为生活的环境以及接受的教育所打下的烙印,在教育被政府控制的地方,这当然是政府所想要的结果。
  在网络世界中,这种现象非常普遍。有的人会用完全排斥的态度甚至运用各种手段进行封杀,去对待那些在他们看来属于极端的表述,有的人总是带着阴谋论、利益论,或者是道德优越感,去定义分析所有的事情,并且坚信自己获得了正确的答案。
  一个民主透明的制度,可以降低极端主义对社会以及民众的侵害的风险。从利比亚的反对派制定的后卡扎菲时代的路线图来说,很显然这是他们正在努力的方向,虽然在进行的过程中,他们所痛恨的极端表现,如果不警醒的话,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这个进程。但是只要坚持程序正义,而不是只看重结果,这些影响不会改变大的方向。
   当然,除了警醒,还要有足够耐心,至少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虽然相信,这个目标,利比亚人能够实现,但是却不知道,需要多长的时间。  
  
  闾丘露薇
  知名电视节目主持人,著有《行走中的玫瑰》、《无薇不至》、《不分东西》等。
  

相关热词搜索:种人 反对 不要成为自己反对的那种人 成为能说那话的人 反对两面人发声亮剑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