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式葬礼 佛教式的葬礼

发布时间:2020-04-02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一个博客就是一个博物馆,博客们连成一片,就是一个壮观的博物馆群。      新闻背景:“18岁天才作家”蔡小飞自杀了,自杀之后公开了自己的博客。博客大热。没过两天,“少年天才作家” 蔡小飞又疑似虚构了,数家媒体调查出了“七大疑点”,还是很热。有人续写他的博客,以示悼念。蔡小飞虽然可能是假的,却引发了博客这东西最激动人心的感慨,想想吧,人死了,博客还在,几年,几十年后还在。
  
  人活着的时候会写博客,已经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大致人人都有表达自我的愿望,虽然很多人质疑博客的表演性会使这个被表达的自我有点不那么真实,但是如果我们认为,那个作者表演出来的自己是他所喜欢的自己,是他所愿意被人看到的角色,如果我们认为那是他在相对更自由的虚拟空间塑造新角色的努力、是自我暗示和自我确认――如果这么想的话,那么博客所传达的,就是带有意志色彩的真实了。
  如果我们确认了博客可以和日记和自传(其实日记和自传也同样有表演性)一样,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作者的真实,或者至少和作者的硬性联系不可辩驳,那么我们也许就能认同,博客具有某种抵抗遗忘、抵抗消逝、抵抗死亡的功能。虽然未必每一个作者都有激怒死亡的英雄主义动机,但是生活被记录下来,体验被写下来,在事实上就是对时间和消逝的抵抗。在作者生前,通过阅读自己过去的博客可以找到自己的连续性,可以帮助确认自我;对于作者死后的读者来说,博客就是那个人曾经活过的证明,是他在土地上匍匐过的痕迹,是灵魂的蜡像,有喃喃自语的光芒。
  如果博客被看成一个人抵抗死亡的战果,如果博客可以看成是保存个人记忆的地方,那么我们可以认为,一个博客就是一个博物馆。博客们连成一片,就是一个壮观的博物馆群。个体记忆连在一起,这里面没有权力和偏见的篡改,大约比我们现在那些主题宏大的博物馆里展出的集体记忆还更可靠一些。不过其实很难就此认为,长期大量地存储博客,可以就此帮助这个世界找到一个崭新的书写历史的方法。因为毫无疑问,对于任何一个读史的人来说,他都没有可能读遍所有留下来的博客来获得一个至关重要的整体感。很显然,读上一两个人、十几个人、甚至几百个人的博客,并不能给人提供信心去把握一个过去的时代。
  人死博存更实在的意义,大约仍然还是在个人的、个体的层面上。不管是生者还是死者的博客,它其实都同时满足作者的表演欲,也满足窥视者的好奇心。这事情在从前很是隐秘的,现在很明显大家已经越来越不懂得不好意思了。可能因为实在是太寂寞了。
  想想现在,如果我们走在墓地里,看见墓碑上那些生年死月,那些墓志铭,难免地,就要联想一番那个人的生平,一个出生地,两个日期,一句话,一张照片,一块墓碑的颜色,就可以让人在想象中肆无忌惮地把一个死者的生活重新展开一次。当然那很可能只是联想者自己记忆碎片的打散重来。
  如果有博客作证的话就显得有凭有据得多了。想想很多很多年以后,一个人浏览一页今天什么人的博客,看见这个人今天吃什么,明天和谁约会,怎么惹了没趣触霉头,怎么交了好运欢天喜地,这一天天气如何,那一天街景又怎样,怎么突然就想起了好几年前的一桩毫无寓意的小事,怎么又在没想到的场合遇见了曾经单恋过的故人,看了一本什么有趣的书,一张多么无聊的影碟……这样细节丰富地看下去,再配上那样翩翩然的联想,一个百年之前的人怕就在屏幕那头活脱脱地死而复生了。如果所有死者的博客都能够被保存,那么在善于联想的读者那里,这些灵魂是随时都可以复活的了。博客们睡在网络的无涯世界里,每一次被阅读,都获得一次生命。不追再创造的偏差,人死博存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被看成一个一个人的精神都在网络世界里获得了永生。然后比较要命的是,网络世界里存了无穷多这样的人,你可以随便遇见哪一个在21世纪及其以后活过的人――这是一件多么奇幻多么让人神往又多么可怕的事。
  不过很有可能,博客的这种永生在未来世界里毫无意义。因为根据英国未来学家的预测,人类到了2050年就可以彻底地真正地获得精神的永生了。到了那个时候,电脑就会强大到那种地步,足以把人的思维完整地下载下来。然后人死了以后,这些思维还会像人活着一样继续思考,思维们之间还可以像人活着一样继续交谈。未来学家的想法总是有点耸人听闻,也不知道那些思维总也死不了会不会像电视里的吸血僵尸一样感到无比厌倦,不知道这些不死的思维思考到最后会不会只剩下求死不能的自杀情绪。不管怎么说,如果我们大胆地迎接这个未来预测的话,那也就不存在什么人死博存了。那样的话,所有现存的博客都可以被那些永生的思维续写下去,我们甚至可以想象他们还可以继续互相留言,就和活着没什么两样。那样的话,网络世界大概要无止境地扩张下去了,就像我们这个据说正在爆炸的宇宙一样。真的想想未来吧,人和宇宙可真是,全都无所畏惧得,有些疯狂。

相关热词搜索:葬礼 博客 博客式葬礼 维京式葬礼 韩城式葬礼片段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