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乘客》留下的遗憾:别给自己留下遗憾美句

发布时间:2020-04-02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波兰导演安杰依•蒙克(Andrzej Munk)40岁时因为车祸而英年早逝,这真的是波兰电影史上的一大遗憾。仅从他未完成的影片中,我们就可以看出他的才气和极具个性的电影语言的表达。
  《女乘客》是他的第三部影片,但是他还是被列为波兰电影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在他的身上,有部分犹太血统,1921年10月16日生于克拉科夫,所以当你看着《女乘客》这部影片的时候,每一个细节的展现、特写镜头,有的看不见人物的脸部,只有一只手臂被刻上了囚犯的号码,镜头很短,但是那刺进肉里的字母,顿时就让你感受到犹太人在二战中、在德国人的集中营里被侮辱与被损害的情境。
  影片讲述的是一个战后数年偕美籍丈夫回国的德国女乘客,她在豪华邮轮停靠英格兰码头时,无意中看见了战时奥斯威辛集中营的犹太女囚玛塔,从而痛苦地回忆起往事……她曾经是集中营佩枪督察,但是她救助过囚犯玛塔,还为玛塔与同在集中营的难友未婚夫提供约会的方便。当她看见一对情人拥有瞬间的甜蜜时,嫉妒心让她再次成为迫害者……
  影片全长58分钟,最终由蒙克的好朋友托尔德•勒西维兹(Witold Lesiewicz)帮助完成。影片开始的时候,如果你不了解蒙克的背影,也许会被托尔德的一段画外音搞得有点糊涂。因为在出现女乘客的画面不久,他开始描述蒙克因为1961年9月20日死于一场车祸,他不想在影片中增加什么。银幕上出现了蒙克的工作照,混同于一开始女演员的照片,不认真看,会以为这是故事情节中的一个部分。实际上,托尔德是想在影片的一开始,就阐述清自己的意愿:对蒙克的死,他不打算寻找一些情节,沉默和时间是有裂痕的,他要强调的是:“要抓住的是有意义和生动的东西,蒙克和我们是同时代的人,我们也有他的恐惧和希望……”
  影片拍摄于1961年,但是蒙克在形式上却已经走得很远,他的影像处理非常有创意。他将现实的画面,用一些处理以后的粗糙照片展现,是静止的,有一种纪录片的质感;但是当人物开始回忆往事的时候,那些场面和故事,却用非常讲究的电影语言叙述。当女乘客玛沙进入回忆状态时,画面甚至处理成曝光不足的效果,让观众有一种走入往事、在回忆中捕捉自己记忆的感觉,是那么不确定,模糊而强烈。这些感觉,正是集中营的残酷体现。
  影片中除了玛沙的画外音叙述,对白非常有限。这更加强烈地营造出集中营的恐怖气氛,囚犯玛塔在全片中几乎没有台词,但是她的表演,她被剃光的脑袋,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后来她的头发渐渐地长出来了,有点带卷的头发,让她显得那么美丽。但是,当看管玛沙出现的时候,这份美丽为我们带来了恐惧和不安。蒙克在把握这些细节的时候,都非常谨慎。
  蒙克在叙述集中营的场面的时候,一直用一种舒缓的节奏,但是焚尸炉的烟囱上冒出一股一股浓烟的时候,那份舒缓让你窒息。这时候,蒙克让一个天真的女孩在走进焚尸间之前,看见一个德国军人牵着一条大狼狗,她过去友好地抚摸着狼狗的脑袋,狼狗也友好地在那里享受着,镜头慢慢地摇上去,军人看着这情景露出了微笑,但是刹那间他拉下了脸,显然他意识到自己出了什么问题。然后女孩向狼狗挥了挥小手,高兴地跑回父母身边,一起走进了焚尸间。这是非常强烈的一笔,蒙克把握住女孩、狼狗和纳粹军人之间所有微妙的变化,你会痛心地感受到,希特勒是在如何残杀着犹太人。这里没有语言,甚至连军人都没有嚣张的表演,残酷却已经渗透在每一个瞬间的细节里。
  但是影片却是从一个德国集中营的看管的回忆角度展现的,所以看见这些场面和情景时,我很难分辨,这是导演的视角还是女乘客的?在这含混不清的立场里,我始终很难进入女乘客的心里,确定不了她的心路历程。在那些回忆里,她做过一些好事,也做过坏事。她的反思是什么呢?似乎,她还想为自己做一些辩白?如果真是如此,这份辩白也是不清楚的,我想,这可能就是托尔德完成影片的时候,同样会遇到的问题。或许这也是为什么,他要在一开始就说,不打算寻找一些情节再加上去,更多的是要在那里和蒙克一起体验那份恐惧和希望……
  影片做到了,可总觉得还是缺了一口气。
  蒙克是一个很热情的导演,看看他走过的路就能明白。他曾参加过华沙起义,1948年加入波兰共产党,1951年毕业于罗兹电影学院。1952年因 “错误行为”而被开除党籍(这个错误,在他的履历介绍里面被含糊处理了,我们一直不明白那是一个什么样的错误)。他的代表作还有《铁轨上的男人》(Czlowiek na Torze,1957)、《倒霉》(Zezowate Szczescie,1960)。《女乘客》荣获1964年戛纳电影节特别致意奖。

相关热词搜索:乘客 遗憾 留下 《女乘客》留下的遗憾 留下遗憾 别留下遗憾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