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振股市信心 建制:提振股市信心的根本

发布时间:2020-04-10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9月18日股市停盘后,“意外”地获悉:股市有三个重大利好措施:其一,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决定从9月19日起,调整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征收方式,对出让方按千分之一的税率单边征收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对受让方不再征税;其二,汇金公司发布消息,为确保国家对工、中、建三行等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的控股地位,支持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稳健经营发展,稳定国有商业银行股价,公司将在二级市场自主购入工、中、建三行股票,并从即日起开始有关市场操作;其三,国资委宣布了支持中央企业增持或回购上市公司股票的有关政策。次日,沪深股市毫无悬念地双双大涨,沪市创下7年来最大单日涨幅。
  然而,就在广大股民欢欣鼓舞之际,网上对这三大利好消息有可能被提前泄露的议论也不少。因为,有股民发现,在9月18日下午1点股市开盘后,就有买家下大单,出现“异常”的交易行为。笔者不能断言这是又一起内幕交易。但是,对较多股民的怀疑和反映,监管部门应当作出回应和查证,并及时公布调查结果,以正视听。令广大股民长期不能释怀的是,在我国这个年轻的股票市场上,被查实和处理的违规交易,尤其是重大内幕交易,实在是不成比例的少,与人们现在的经验不一致,与其他国家股票市场的经验也不一致。这里,唯一有说服力的解释,就是市场信息缺乏透明度,乃至相关的制度建设滞后。
  的确,对于一个低迷的市场,重大的政策利好就像久旱后的甘霖,对于提振股民的信心有着重要作用。这次利好政策出台前,股指已超跌至1800多点,市场价值已被低估,此时,又遭遇美国次贷危机走向高潮,最终酿成金融危机,并导致全球股市出现连日暴跌,因此,如果政府有关部门再不出手救市,就将坐以待毙。即便如此,这些措施也只是“治标”之策。这些措施当然可以提振市场信心,使股指上涨到某个点位,但是,它们并不能“治本”,即不能改善上市公司质量,也难以从根本上稳定宏观经济环境,更不可能加强制度建设和改进市场监管。一个“大道理”人们都懂,那就是,证券(股票)市场长期健康发展的基础,是市场的制度建设,是依据各项制度的规范有序监管,以及基于上述的市场内在稳定机制。只有当这个“大道理”统领了“小道理”的时候,股民才可能对股市有真正的、长远的信心。
  证券市场制度建设的重要性,源于其信息不对称的特殊性和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在证券市场,政府综合部门、产业部门和监管部门,上市公司、证券公司和投资者(机构和个人)等各主体之间,充满着各种信息不对称。证券市场的有关主体可以利用信息不对称,甚至操纵信息,进行内幕交易,为其本人及其关系人或代理人在很短的时间内赚取巨额利润。尽管由于信息不对称几乎无处不在,强烈的利益驱动导致内幕交易防不胜防,但是,世界各国仍然在不断完善、严密相关制度和法律,加强技术手段和舆论监督,与证券市场的内幕交易进行不懈的斗争。
  健康的证券市场的基本标准之一,就是信息对称。然而,信息对称本身无法直接衡量,因此,相应的要求就是信息披露的及时、公开和透明。证券市场的可靠信息源于上市公司、相关监管部门和政府有关部门。由此可见,有可能直接或间接接触到各种可用于内幕交易信息的人员数量是比较庞大的。要监管如此众多的人员,防止产生内幕交易的困难,是不难想见的。因此,通过缜密的制度与机制设计,一方面在信息公开之前,对所有可能直接接触信息的人员进行严厉的纪律约束,例如,美国的《证券交易法》在执法实践中,对在证券交易中负有“披露或不交易”义务的人的外延,不断进行补充;另一方面,要通过各种正常的渠道,使信息披露制度化、公开化,尽可能减少其在内部停留的时间。尽管如此,内幕交易仍然层出不穷,在新兴市场是如此,在成熟市场也是如此。当我们最近在国内市场看到内幕交易案件频频爆发的同时,在美国、新加坡,以及香港地区,内幕交易案件同样此起彼伏。然而,与这些国家和地区不同的是,我国目前反内幕交易、反操纵市场的法规体系还是粗线条的,内容不细化,以致在具体执行时经常遇到语焉不详的尴尬。而且,目前的惩罚力度和有罪认定程序,客观上对内幕交易没有形成震慑和阻止作用。这样,就会形成不同的内幕交易预期。在成熟市场,尽管也时有内幕交易发生,但案件发生的普遍程度和频率会逐步降低;而在某些新兴市场,由于存有严重的侥幸心理,内幕交易的普遍程度和发生频率均居高不下。这对证券市场的发育和成长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对于一经查实的内幕交易一定要严刑峻法,惩处不贷。国际经验表明,资本市场天然是在法律制度和依法治理都比较完善的社会才是相对有效的。我们要保护投资者的投资信心和正当利益,就是要不断改善目前的法治环境。没有持续的对各种违规交易行为的严厉惩戒,一个干净的股市是不可能建立起来的。(作者系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相关热词搜索:建制 提振 股市 建制:提振股市信心的根本 提振信心的意思 提振信心 共克时艰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