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住“揩油者”

发布时间:2020-04-11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有人以为金融危机可以反证国有机制的成功。如果我们对此表错情,将对世界经济形势带来严重的误判。      不管是美国银行还是中国银行,只要有油可揩,当然乐此不疲。美国银行揩油,揩的不是美国纳税人的油,而是全球持有美元资产者的油。这也就是美国百余位经济学家反对政府救助银行的原因,也是美国政府不立即追随英国政府的步伐,美国众议院不马上通过7000亿救助方案的根本原因,也是拥有美元资产的各国痛苦不已的理由。
  道德风险,无法回避,很难克服。
  美国财政部与银行监管机构称,至多将有1800家上市机构可能会在几周内申请政府救助。根据美国财政部仍在制订中的条件,另有数千家私人银行也会申请政府资金,他们不能眼看着7000亿美元的大餐无动于衷,谁领不到救济餐,谁就将成为失败者。以前金融机构并不愿意成为被救助者,他们担心影响自己的信誉。而现在,随着事态的恶化,随着政府信用的深入,随着大型金融机构的申领,所有金融机构迅速改变了看法。
  道德风险在哪里?这些金融机构会夸大自己的损失,自己的作用,要求纳税人的资金向他们倾斜。而一些金融机构得到宝贵的财产之后,却秉持现金为王的政策,捂住现金不放,令政府增加市场流动性、满足市场信贷需求的努力化为乌有。对于一些贷款业绩不良的银行,国会议员给予了很大的政治压力,他们用警惕的眼睛盯着政府救助资金的用途,如果效果不佳,不仅后续资金出笼会更加艰难,这些银行还会被烙上信用的耻辱红字。当然,银行有更多的理由为自己辩解,比如经济低迷、投资企业减少,贷款不可能上升等等。
  另一个巨大的道德风险是银行挥霍纳税人的钱,手拿几十亿、数百亿美元,投到低效的、与自己利益密切相关的企业。对于这种情况,我国银行改革之前比比皆是,烂账、坏账与低效使用共同形成了巨大的资产黑洞,逼迫纳税人拿出更多的钱替银行买单。实际上,源于次贷危机的金融危机就是道德风险的产物,其中充斥的欺诈与谎言令美国所有的金融机构与中介机构蒙羞,人们很难相信在缺乏有效监管的前提下,这些金融机构的道德水准会有质的飞跃。
  金融机构捂住现金与低效使用资金,究其实,都反映了个别企业只可能出于自己的一己之利行事。他们不可能为了救助整体经济,而让自己暴露在风险之下,成为复苏之前的牺牲者。掌握经济全局、制订正确的激励机制是政府与民众代表的事,而不是企业的事。在两者之间取得平衡,必须由企业与政府各司其职。金融危机让我们看到了企业与政府的失职,企业唯利是图,丧失起码的信用与信托责任。而政府推波助澜,发现问题后不闻不问,陶醉于消费的上升与信贷的扩张等繁荣幻象之中。
  有人以为金融危机可以反证国有机制的成功。市场没有非此即彼的关系,市场化的漏洞无法印证国有化的成功。英国首相布朗的政府信用扩大信贷与部分国有化的方案,受到了西方各国的赞赏,这绝不能印证国有化是防止道德风险的上上之策,实际上,我国的银行坏账都是在百分百国有化的前提下酿成的。英美此次的国有化、向金融机构注入政府信用是救急,是为了防止出现经济大萧条,不意味着他们皈依了政府至上主义与国有化解决信用风险之路。如果我们对此表错情,将对世界经济形势带来严重的误判。
  美国政府救市,已经起到了一定的效果,美国投资者信心有所恢复,虽然消费数据与就业数据仍然低迷,但美国股市难得地收出了阳线,如果股市受到提振,信贷继续扩张,可以断定,美国经济的“活命危机”基本解决,接下来是休养生息。那么,根据市场经济本身强大的修复能力,资金得到高效使用,经济将逐渐复苏。关键是,美国议院、媒体、民众、政府部门必须紧盯着资金流向不放,防止重蹈道德风险的覆辙。
  静观截至目前的金融危机处理,可以很明确地得出三个结论:第一,政府该出手时必须出手,犹豫不决将坐失救市良机,导致市场与投资者信心彻底崩溃;第二,在政府出手时,必须有第三方力量制约政府与被救助机构,防止出现新的道德风险;第三,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坚决相信市场的力量,不能由政府部门指定资源用途,造成新的道德风险与低效风险。

相关热词搜索:揩油 如何看 如何看住“揩油者” 如何看住揩油者 免费 "揩油者"反成招揽顾客道具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