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教学充满“花香”

发布时间:2018-06-21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法国科学家笛卡尔说:“读一本好的书,就是和许多品德高尚的人谈话。”课外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在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提高学生的认读水平和写作能力。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小学生有了阅读兴趣,自然就会努力寻求阅读机会,从阅读中获得信息,得到阅读满足,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如何让学生被课外读物所吸引,真正做到从“阅读”到“悦读”呢?
  一、创设阅读环境
  任何活动都需要用环境来烘托渲染,为了营造具有书香气息的班级环境,我就在图书角布置上下工夫。我调查了班上学生的存书情况,发现大多数学生家里的书不少,可是读过的并不是很多。有的学生自己的书不读,可是对别人的书很感兴趣,总想借来读。于是我建议大家把自己的书都放在图书角,大家交换阅读。这样,教室里就有了一个琳琅满目、种类繁多、充满童趣的书橱。走进我们的教室,学生就会感受到浓浓的阅读氛围,可以随时看到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书籍,享受阅读的愉悦。教室两侧墙壁有专为读书开辟的栏目,如“我的读书感悟”“推荐书目及理由”“我手写我心”等。这些内容不定期地更换,源源不断地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参考和引领,学生置身于这样一种散发着浓郁书香的环境之中,幼小的心灵饱受书香的浸润,浩瀚的书海自然就成为了他们流连忘返的乐园。
  二、指导学生掌握有效阅读的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不少学生阅读的效果不尽如人意,阅读兴趣不大,主要原因是阅读方法不当,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常用的阅读方法有:1.精读与略读相结合。当今社会处于知识爆炸的时期,信息量大、变化快,人们不可能对所有篇目详加研究。因此,我注意培养学生精读与略读相结合的能力,指导学生读书先读前言、目录,读报先看标题、栏目,在浏览中形成粗略印象,借此选择图书、寻找资料,对于自己所需要的资料,详加研究,其他内容可采用略读。2.读思相结合。托尔斯泰说过:“知识只有靠积极思维得来而不靠记忆得来时,才是真正的知识。”因此,我还注意引导学生边看书边质疑,并通过查询资料分析解答,从而理解知识、掌握知识。3.读写结合。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课外阅读要养成记读书笔记的习惯。
  三、家校凝聚合力,呵護学生阅读热情
  孩子们的兴趣培养起来了,还需要精心呵护,所以,取得家长的支持和理解非常重要。让家长知道应该让学生尽量多地去了解教科书以外的知识,这除了实践、考察等方法外,最简单最能付诸实践的就是大量阅读。鼓励家长和孩子在一起看书,做孩子的阅读榜样。同时,还可经常与孩子在一起交流读书的方法和心得,鼓励孩子把书中的故事情节或具体内容复述出来,把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讲出来,然后大家一起分析、讨论。坚持这样做的家庭,孩子的阅读兴趣会变得更加浓厚,同时孩子的阅读水平也会逐步提高。
  四、开展读书活动。促进读写结合
  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所以要指导作文,先要教会学生读书,将作文与阅读结合起来。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既是赏析课的教材,又是读写训练的范本,对于这类文章必须“每日指定时刻读它,读时不放过一字,读完一部再读另一部。想抄录的随读随抄。”让学生准备自己的摘抄本,采取记读书笔记的方法,要求学生从阅读过的书籍中记下提要,并表述自己在读书中的点滴体会,不讲求形式上的完整,也不要求内容上的联系,篇幅可长可短、灵活自由、有感而发,旨在达意。学生们在文学名著的海洋中遨游,如蜜蜂在万花丛中辛勤采蜜,古今中外的名著都成了写作的素材。从而达到“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境界。
  正如润物细无声的春雨,那些曾经读过的美好纯洁的句子,对学生们来说。真正做到了“进我耳,人我心”,时刻指导着他们的言行与思想,它在微笑地告诉孩子们,怎样才可以成为一个真正高尚的人。
  回首和孩子们一同走过的阅读之路,我感慨;看着学生们在读书中获益,我欣慰!我深深地相信,今天喜爱读书的稚子孩童,便是明日德才兼备的国之栋梁。
  编辑 薛小琴

相关热词搜索:花香 阅读教学 充满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