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稼祥:孔子走向了世界,为何不能走进北大校园?

发布时间:2020-06-07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近些年来,北京大学多次在网上成为世人的笑柄。这不全是反智主义、民粹主义和金钱主义高歌猛进所奏的凯歌,也是对北大党委负责人某些举止所给的奖赏。

  我们七七级学生毕业时,给北大捐塑了一尊蔡元培像,从那以后,北大校园里的东西方圣哲的塑像渐渐多起来,有塞万提斯、苏格拉底和老子,等等。我的朋友、北京大学哲学教授张祥龙博士希望北京大学校园里也能有一尊孔子像,多次向校领导提出,得到的回答是:“要谨慎”。

  要谨慎?谨慎什么?搞胎死腹中的“教改”时谨慎了么,上五星级“未名湖酒店”时谨慎了么?

  应该说,张教授立孔子像的三条理由够“谨慎”的了:第一,在中国最高学府立中国最高导师像天经地义;
第二,通过立孔子像可以把北大的根脉向上回溯两千年;
第三,为孔子立像可以延续北大“宽容”与“多元”的伟大传统。

  这种得天时地利人和的事,为什么北大党委不敢干呢,他们怕什么呢?我猜想,他们怕立了传统文化的最高偶像孔子,毁了“五四”新道统。他们或许认为,没有北大,就没有五四运动,而五四运动有两个历史贡献:第一,传播民主科学和马克思主义;
第二,砸烂孔家店。请回了孔子,是不是意味着直接否定后者,从而导致对前者的间接否定?

  这个担心显然是多余的。在中国有关部门的帮助和赞助下,全世界都在办孔子学院,也没有听说这导致哪个国家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修改党章,更没有听说哪个国家因此废弃民主宪法。

  一个民族历史越长,越讨厌历史;
一个民族的历史人物越伟大,越容易成为替罪羊,在大变革时期尤其如此。梁启超要一个“少年中国”,五四青年把中国的落后都归罪于孔子,反应的就是这种社会历史心理。北大的伟大,并不仅仅在于它能够否定旧传统,创造新传统,更在于它勇于重新肯定自己过去的否定,再造自己过去的创造。

  立孔子像,给北大提供的就是这样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

  

  2008年4月16日

相关热词搜索:孔子 北大 走向 走进 校园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