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华:五十年代大学生活纪实

发布时间:2020-06-12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进军科学 活跃多彩

  

  1956年9月1日,第一学期开学:系主任安岗和我们谈话:新闻学是不是一门科学?中共中央宣传部认为是一门科学,并且要求作出12年科学规划。12年內要求为党训练培养6万新闻工作者,因而,今年招生,由去年的100人增加到300人。安老师还强调学习要联系实际,他说这关系着学后能否致用的问题。联系实际就是说在平时多观察注意生活,多积累资料,专门熟悉一门知识。我写道:“新闻工作主要在于实践,新闻工作者本身应具有古往今来,国內外的知识。假如说,在这四年內,我有什么要求的话,我想回答:‘具有较丰富的社会知识。’高尔基说:‘我所知道的一切,都应该归功于书。’今天,我能进入学校有专门的时间进行学习,就更应刻苦努力,学而不倦,用知识武装头脑,在科学堡垒面前,打一个出色的漂亮仗”。

  人大新闻系是1955年才新建的,是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建立的新闻教育最高学府,位于东直门海运仓11号大院(原朝阳大学旧址)。第一年招的全都是在职新闻干部,带职带薪,约100人。今年,從4000多考生中招收300人,近一半是非新闻工作干部。但是,必须具备两条:一是有3年以上工作经历,一是党团员,用安老师的话就是,招来的学生要“有实际工作经验,经过生产斗争或阶级斗争,各方面都好的人。”全系有专家,教授,教职员约100人,资深记者、人民日报副总编辑安岗出任系主任。修业年限,新闻业务系统来的3年,我们非业务系统的4年。第一学期学5门课,有逻辑学(王方名老师讲授)、现代汉语(王食三老师讲授)、中国革命史(麦农老师讲授)、哲学(范芒老师讲授)、文艺学引论(郑国铨老师讲授)。“每门课程都没有讲义,下课后又不知该参考什么书”。“学习小组借来了马恩列斯的经典著作一套,又借了《反杜林论》、《俄国文学史》,我们打算多看点书,初步打个基础,开阔眼界,然后再在一般的基础上提高,深入探索老师讲授的主要论点。”

  学校生活紧张,有序,又比较活跃,多彩。每天作息时间:早上6时起床,7。20,早餐。6——7。20之间,体育锻炼(自愿)和自习。8——12时,上课。下午2——4时,上课。4——6时,劳卫锻炼或自习。晚上7——10时,自由支配。每周听课约22小时。有时适当辅有课堂讨论(学校领导讨论决定用苏联叫法“习明纳尔”,意为学习明白了,变为自己的东西)和作业检查。讲《文艺学引论》的郑老师,就组织我们讨论了“文学反映生活的特征”和“阿Q典型的探讨”。自修约50多小时。多用于自习课内外书,思考消化和发挥教师所讲的东西。

  我们的体育课是必修课(刘志珍,薛老师执教),2学分,口号是:“锻练身体,保卫祖国”。一次,上体育课,刘志珍老师叫我去拿起跑器?我这个山里娃,从没听说过什没起跑器,急忙跑去器材库,拿起一支小红旗,兴冲冲跑到操场交给老师,引起一阵哄场大笑。海运仓学区新闻、历史两系举办的一次运动会上,团体总分第一名新闻系一年级九班。女子个人成绩:新闻系夺得多项冠军,100公尺第一名邓勤,400公尺跳远第一名海明,手榴弹掷远和跳高第一名秦嘉瑄,掷铅球第一名凤维是。《人民大学》周报刊登摄影老师拍的一幅4位女将的合影,神采奕奕。

  两年的体育课,学了短跑,长跑,跳高,跳远,投掷,平衡木,高低杠,鞍马,游泳,滑冰,健身操。上游泳课,我们从铁1号排队,步行去什刹海体育馆,往返半个多小时,那个游泳池不大,我们人多,一下去,就像煮饺子一样,相互挤撞,很难伸展开来,我始终没有学会游泳。每学期体育考试都及格。4年中,校系举办了多次运动会,除春秋季运动会外,还有“一二九”纪念运动会。新闻系踊现出一批体育尖子。我们班的张承玺这位山东汉子,是校排球队员,八班布依族伍承民,别看他瘦小,却是系里3000、5000米长跑健将。八班上海小伙子盛祖宏是足球爱好者,他发起城内学区4个系组成足球队,并当选为校足球队队员,还参加过与国家队的比赛。系学生会副主席海明,虽然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她却是体育活动积极分子,经常带头锻炼,她组织的九班女子篮球、排球队,十分活跃。我们七班也组织了劳卫制锻炼小组,陈崇山是组长。1958年秋,全校掀起体育大跃进高潮:“天天上操场,人人受锻炼”,我们大都通过了一级“劳卫制”目标,并向二级“劳卫制”迈进,为实现共产主义,炼成一付钢筋铁骨般的身体。这为我们今后工作,打下了健康的身体基础。

  新闻系文化生活比较丰富,每周星期六晚上都有活动,不是电影便是舞会。记得,印度电影《拉兹之歌》刚上演,校园里四处唱响“到处流浪……”的歌声。王嗜学《江城子。忆旧》写道:“昔日初聚海运仓,年正少,气方刚,进军科学,镇日读书忙。偷闲最喜圆舞曲,同旋转,神飞扬。”

  系办有《新闻与出版》报,是对开4版半月报。它以服务新闻系教学为主要目的,也是学生练习写作的园地,实际上是面向全国发行的报纸,得到全国各地新闻单位的热忱支持和帮助。吴玉章为创刊号写《发刊辞》。安岗用郑远笔名带头为《新闻与出版》报写文章。他先后发表了《反对抢先》,《要创造,不要模仿》、《值得研究的问题》、《怎样写?——一个学习的扎记》、《怎样安排你的学习计划?》等文。

  新华社內部发行的《参考消息》,各系只有新闻系学生能看到。我们以此自豪。课余常听科学、文学、时事报告,中央的一些会议很快就可以听到传达或直接收听。经常组织参观访问,参加全校性的一些政治活动。探访周口店北京猿人洞遗址,登临八达岭长城外,印象较深的活动有3次:

  一是,9月底,我们去先农坛体育场参加欢迎印尼总统苏加诺的大会。这位印尼革命家、演说鼓动家,激情洋溢的演讲,引起全场阵阵掌声、欢呼声。他介绍了自己领导人民反抗殖民主义统治,争取民族独立斗争的历史。指出争取民族独立,是亚洲各国各民族共同的使命。他寄希望于中印两国青年的相互支持说:“这一斗争不是孤立的,未来就掌握在你们手中!”我们热烈鼓掌,用“中国印尼友好万岁!”和“朋加诺,朋加诺”有节奏的大声欢呼,向他致敬!

  二是,10月1日:人大4000余师生参加“十。一”国庆1周年庆祝活动。系里组织我们这些新生,参加了天安门群众集会游行盛典。我和年级的同学们站立在天安门城楼前,长安街北侧的标兵点上当标兵。那天突然下起雨来,雨水淋湿了外衣,我们依旧笔立不动。一会儿,不知那位同学递来了一碗底度酒,让我们轮流传喝,顿时趋走了寒意。回到学校后,后勤同学送来一碗碗姜汤水,让大伙暖和身体,避免了生病。这都使我感到同学间相互关怀的温暖。

  三是,11月,为纪念十月革命节,系里组织歌咏比赛,我写了一首歌词,题名《十月的火种》:

  一、火光闪闪,驱走了黑暗寒冷、毒蛇猛兽/,文明代替了野蛮生活。/人类第一次挣脱了大自然的枷锁。/感谢劳动的人们,是他们点燃了自然的火种。/

  二、火焰熊熊,焚毁了金钱世界、帝王宝座/,平等代替了罪恶统治。/人类第一次挣脱了剥削制度的枷锁/。感谢伟大的苏联,是他们点燃了十月的火种。/

  副歌:啊,燃烧吧,灿烂的火种/,愿你把一切黑暗和罪恶焚毁,/愿你永远照亮人类前进的路。

  尹家灏同学为歌词谱写了歌曲。大家来唱。还得了奖。

  我这个来自西部小城的学生,感到最不方便的是北京城市大,街道多,上一次街既花钱,更花时间。从新闻系去王府井或天安门,往返也得1个多小时,要到郊区就更远了。因此,没有特别的事情,我一般很少外出。学校里设有合作社、理发室、浴室、洗衣房、缝衣部、邮局等,基本上能解决日常生活所需的一切。我每月的助学金25元,除去伙食费12。5元(大灶。中灶为15元)外,还剩下一半,用以买书和日常生活用品是足够了。好在我没有乱花钱的习惯,衣着,生活也不大讲究,没有不方便的感觉。生活上克勤克俭是有益无害的。有同学感慨地说:我们这些今天还不能给人民和社会主义建设作贡献,国家人民在我们身上花很多金钱的大学生,如果不埋头苦干,刻苦钻研,艰苦朴素,能不于心无愧吗?(《人大周报》,恩光《相形之下》)有的同学刚入学的头一两个月,课余时间,几乎全被电影、球赛、展览会等抢光了。很快觉醒过来,决心切实执行制订的学习计划,表示:“不做时间的奴隶,要做时间的主人。”

  同学们从自己身边的点滴小事作起,养成社会公德。校刊发表尹家灏《对我们自己的意见》说,图书馆,资料室一看就像个破烂摊子,这主要是我们同学自己,不管“阅毕请放回原处”的提示,不遵重管理人员的辛劳所造成的。校刊还刊登新闻系同学批评晚自习时,有的教室虽然只有三五个人,却电灯照样齐开,不注意节约用电。八班盛祖宏为校刊写的《雪后清晨》,说一天下着大雪,冒着7级大风,班里和经济系的10几位同学,早起扫雪,大家不顾手脚和身子都冻麻木了,终于扫出了几条黑白分明的路,一一通向溜冰场,饭厅,校门,为同学们出行提供了方便。后来,八班举办互助储金会,一年中,已有29人参加,共储185元,平时,除借出款项外,余款存银行。他们依靠集体力量,自行解决同学中一时的困难。校刊发表短评《一件好事情》,提倡推广这种互助友爱,自力更生精神。

  12月:惊闻恶耗,打破了我平静的生活。12月12号中午,得知曲木阿呷牺牲的消息,我在宿舍里就昏倒了。她是我在西康团省委工作结交的好友,彝族姑娘,年轻的共产党员。她曾对我说:彝族自古流传“石头不能当枕头,汉人不能作朋友”,可是我们却成了彝汉好姐妹,好朋友了。7月,在成都火车站告别,送我北上入人民大学,她则西去大凉山,参加民主改革。11月,我们还在通信,不料,信件退回,她被叛乱奴隶主殺害了!我失声痛哭,悲愤欲绝,三天吃不下饭。我向学校写了申请退学报告,又向四川省委组织部连续写信,请求调去凉山参加民改,以继承亡友遗志。学校党组织、周围同学们都极力劝告、安慰我,家乡的亲友们来信,要我坚强起来,省委组织部复信要我:“安心学习,化悲痛为力量”。此时正面临期考,悲痛影响了学习,5门课中考查的逻辑、现代汉语、中国革命史3门课免强及格,考试的两门必修课,辩证唯物主义,口试只得了“良好”,文艺学引论侥幸得了“优秀”。这样下去不行,我决心振作起来,努力学习,争取用优秀成绩来纪念战友。同时,我立志:“今后,作一个大凉山的新闻工作者”。

  寒假,我写了一些纪念她的诗,其中一首题为《光荣的名字啊——阿呷姑娘》——“让死者有那不朽的名,但让生者有那不朽的爱”。——泰戈尔

  平静的邛海哟,/今天,为什么掀起了汹涌的波涛?/高耸的泸山哟,/今天,为什么默默地低下了头?/啊,连山林的鸟儿也停止了歌唱,/满山的草木在哀哀地悲泣。/

  啊,阿呷姑娘倒下了——壮烈的牺牲!/奴隶主罪恶的枪

  姑娘,你是为了凉山奴隶的自由而献身的呀!/坚强的姑娘啊——暴风雨中的鹰。/勇敢的鹰哟,/是您,飞向了北京,/毛主席给了您无穷的力量和崇高的使命。/

  是您,飞向了华沙,/带去了中国青年热爱和平的心声。/是您,飞向了人们,带来了纯洁的友谊和炽热的爱。/是您,飞向了凉山,给彝族兄妹带来了新的命运。/

  “彝家要翻身哟,/千年的奴隶要解放,/砸烂脚镣手铐,/起来吧,是时候了!/”

  姑娘的声音,越过崇山峻岭,/姑娘的声音,飞进深山老林。/奴隶们在欢笑,/奴隶主在战慄。/

  奴隶主发怒了!/恶狠地射出了致命的一击。/姑娘倒下了!鲜血染红了自由的土地。/

  姑娘哟,您的血没有白流,/叛乱平息了,/凉山上燃起了胜利的火炬!/

  姑娘长眠在秀丽的泸山脚下,/洁白的花环覆盖在她身上。/金河的水,日夜流淌,/姑娘的事迹四处传扬,/彝族人民的优秀女儿,/光荣的名子啊——“阿呷姑娘”。

  诗写得不好,但感情是真挚的。

  注释:阿呷壮烈牺牲,西昌专区机关为她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中央慰问团西昌分团黄团长亲自主祭,把她安葬在西昌城外的泸山山麓烈士陵园中。

  我暗下决心:暑假时去西昌为她扫墓,并采访搜集有关她的事迹。

  寒假,我收到了参加凉山民改的朋友萧鸣锵(女,原西康(女,原西康团省委同事)来信,向我详谈民改斗争情况,传来又一恶耗,原团省委同事张永志,在昭觉县被奴隶主俘虏,坚贞不屈,被用巨石捆绑,沉入河底淹没了!他年仅22岁。我激愤地拿着信,向宿舍的同学唸了又唸,大家悄悄地,眼睛潮湿了:“我们在这安静的环境里学习,却不知还有多少同志在流血战斗!”大家关怀着民改的同志们,(点击此处阅读下一页)

  期望民改早日胜利。我立即回信把这告诉萧并转凉山的朋友们。“愿永志,愿阿呷,愿革命先烈们,安息,永生!”

  

  风云突变 殃及学子

  

  1957年5月下旬——6月下旬:学校开展整风运动。大鸣,大放,开始争。我们一面大会小会揭发“三害”,一面又要准备大考,运动占去了大部分时间,基本上是上午学习,下午和晚上搞运动,这几天是全天搞。在整风中,揭露了不少“三害”所造成的缺点,错误,的确是令人痛心的,要不是整风的及时提出,“三害”继续蔓延发展,后果将不堪设想。今天,我们党并不护痛,而采取了发动全民共同铲除“三害”的英明措施,这是令人称庆的。但是,从最近的报纸上,我们可以看出在整风中却出现了两种不对头的,也是必然的现象;
有的人在看到揭露出的缺点错误后,却惊慌失措,变得悲观失望,以局部看全体,见树不见林,而得出“大事不好,共产党一团糟”的错误结论,对前途失去了信心;
也有的人,他们仇恨共产党,现在看见党的缺点错误,就拍手称快,甚至趁机向党进攻,比如资产阶级有人提出定息要20年,部分知识分子(有的民主党派人士,教授等)提出取消党的领导,等等。

  胡锡奎校长在全校大会上报告,要求党员、学生都积极参加鸣放,对“三害”提出批评揭发。一夜之间,海运仓校园贴满了大字报。八班和风细雨出版社编写出版《西游后记》连载大字报,吸引人们围观。

  我们七班开班会,讨论如何鸣放,有的对漫画聂真副校长开会打磕睡一类大字报抵触,否定;
有不少赞成用大字报鸣放。我作为汉语课代表,也写了1张对汉语课的意见。班党支部会讨论了对大字报的看法问题,总的意见是不提倡,也不急于反对,还肯定了当时造成了鸣放气氛是对的。我对群众和大字报提的意见,抱着坐下来听和接受的态度,心想:“好的接受,错的,不对的以后解释,批评”。思想上没有想到阶级敌人的煽动,更没有想到同学中会有右派,只感到班上有的同学发言神情和内容都不对头,是在“发洩私愤”是“个人主義的爆发”,是“想整整党员”。八班杨教写大字报说:“新社会束缚青年个性的发展”,经济系也有人提出要辩论这个问题。我作过5年多的青年团少先队工作,深知这正是党政培养青少年全面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杨提到的像要青少年规规矩矩,像个小老头等问题,在生活中是存在的。但是,我们的报纸,教育机关对此早就注意,并加以批评纠正了,团队工作的战斗性就表现在对这些封建的、资产阶级残余影响的批判斗争上。我好心地认为,这只不过是这个“工人党员”的片面,偏激,而写的荒谬论点而已。不料,他后来被打成了右派。

  我听了林希翎在小礼堂的鸣放辩论,她以赫鲁晓夫的“密秘报告”为依据,带有很大煽动性。但是,起初我仍把她看作是帮助党整风的人之一,她反对资产阶级要求定息20年,但认为她总的立场角度错了。

  校刊发表我班同学雷凡的《墙头诗》:“一 有这样一种人 擦一根火柴怕烧了鬍鬚,吹一口空气怕掀掉了屋顶;
吃了鳝鱼他疑心是长虫,送给白糖他认为是毒药害了他的命。思想解放——倒造成了他的神经衰弱症。二 放呀放他鸣呀鸣! 放呀放呀鸣呀鸣,不要独个儿躲在墙根下把书本低吟。这里没有什么经典著作,却可已看到活的马克思和列宁。纵使轮不到你洗脑筋,也可以清清耳朵,亮亮眼睛。三 致勇士 挂起风帆,冲破层层迷云,勇敢坚定,向着真理的大海航行。战胜风浪战胜海,不斬“三害”不死心。”后来,他又写了一篇数千字的《关于高等学校教学及学生活动几点根本改革芻议》大字报贴出。

  5月底,学校开始局部反击,6月8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这是为什么》后,学校组织全面反击。在党支部的启发教导下,自己才渐渐对形势警惕起来,“从开始时阶级斗争思想的模糊——逐渐明确这场阶级斗争的尖锐复杂和不可避免性。由对一般是非的辨别——进入到对毒草的批判斗争。”。这场思想斗争是剧烈的,是对我们每一个人的考验,看你能否在社会主义的风浪里站稳脚跟,战胜一切离开社会主义的错误言行。

  新闻系开展反击右派活动,长达两个月之久。一年级六班27人中,被划右派6人。该班重点批判潘俊民,他公开2万字的纲领,从外交政策,国体,政体到人民生活,经济建设,为农民叫苦。学校把它打印出来,系学生会举办“自由论坛”,让他详细发表意见,20多人反驳他。该班组织11人的理论战斗组,批驳他。一个月中,开大小会17次(全系会4次)。新闻系各班分别开会,我班首先批判杨瑞清,指责孙忠尧是“为富农家庭反攻倒算”,再批判雷凡是“右派向党进攻的吹鼓手”。

  运动期间,校刊用大量篇幅面向全校,批判葛佩琦、林希翎等的言论。

  学校传达学习中央有关处理右派学生的政策规定,布置要抓紧抓好处理右派的工作。全校师生积极讨论处理学生中右派分子的方针政策。新闻系讨论结果,称赞党的一般不开除而是留校改造的措施。全校8100人中划为右派的有253人,占总人数的3%。新闻系500多师生中,划为右派的43人,此外,划为中右的80多人。我们七班31人中有3名右派同学,两名随班学习,毕业后,一人分配去新疆煤炭水电系统,一人分去京郊工厂。还有一人,作为机右分子先去劳动教养数年,后又从一年级学起,直到1968年才毕业,分回原籍山东高青县广播局。他们被错划20余年,埋没了青春,历尽人生坎坷。但他们处逆境而不气馁,仍然努力学习,工作,以优良成绩,得到本单位领导的看重和同事们的赞许。晚年,山东孙忠尧,写作出版自传《时代的印痕》和诗文集《樏?土集》。自云:“历史虽是昨日事,未来借鉴供习温,至于功过无须论,只求善识假与真。”诗集中收有1957。8写《想不通》:“中央发令党整风,改掉‘三害’阔步程。‘言者无罪’犹在耳,即有人来说‘反动’。社论先问‘为什么’,再论右派是进攻。断章取义硬扣‘帽’,说啥我也想不通。全班卅名党团员,哪有‘右派’在其中?。。。。。。千思万想不得解,原来是,一切都在‘阳谋’中”。

  北京雷凡,成为经济日报编辑和研究员。江苏杨瑞清,毕生献身新疆煤炭水电建设,积劳病逝时,单位为他开隆重追悼会,全体人员一致到场致哀。毕业同时分配去的同班同学,《新疆日报》总编辑王智生,代表我们七班同学去他家哀悼,泣不成声,伏地不起。

  最可悲的是6班的潘俊民同学。他被划为机右分子,听说,后来遣送回老家江苏某县劳动,生活无着,抑郁成疾,快平反前夜病逝。咽气前还呼喊:我没有反党反社会主义啊!多年后,我才知道,他是在四川某县新华书店任职时考上人大新闻系,和我同时在《四川日报》发布的录取名单中。真令我唏嘘不已。

  1978年中央平反错划右派问题,全校除个别人外,几乎全部改正。新闻系全部平反改正。安岗老师多次向错划的同学当面道歉,并想方设法为他们在新闻界安排工作。据说当年反右时,他在一次系领导会上说,不要因为学生提了些意见,说了些错话,就划成右派。后来,竟因此被指为是思想右倾,记入档案,并调离新闻系领导岗位。

  毕业快半个世纪后,七班反右前任党支书的王忠人,为《人大往事》一书写了《我的一份歉疚》一文,反思历史的教训。那场运动也在“左派”的心灵上打下了忏悔的烙印。原系党总支付书记申余老师90年代初病逝前,她抱憾自责说:真对不起当年被错划的年青同学们!90年代初,陈崇山去看望在河北师范学院任人事处长的同班同学,反右后任党支书的张承玺。她向他介绍每一位七班同学的现状。不料,他却心情沉重地对她说:“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在反省,由于我的幼稚和偏激,使一些同学成了右派,受到处分,吃了许多苦,我对不起他们,请你见到杨瑞清、雷凡、孙忠尧时,替我向他们道歉。”崇山连忙安慰道:“当时我们都很年轻,思想单纯。这件事你我都负不了责任,应该由历史负责。”当他的歉意转告杨瑞清等同志时,这3位被错划成右派,事业和婚姻都遭受严重挫折的同学,都表示出极大的宽容和谅解。

  华凤兰同学在新闻学院院庆50周年聚会时,听完老同学们的座谈,一宿未眠连夜写作长诗《无题有感》——写给在反右派运动中受伤害的同学们。有的同学读后,为之泪下;
大家深受感动,因为她反映了我们的心声。全诗如下:

  无题有感——献给当年在反右派斗争中受伤害的同学们

  你们,当年作为青年人中的精英,“百里挑一”地, 被“人大”选中,成了这所名牌大学的学生。

  跨进校门,你们的心底, 深藏着一个美丽的梦境, 你们的眼前, 展现着一片广阔的前程。企盼未来, 能成为“无冕之王”, 能成为优秀的“传媒人”。

  谁能料到,那场残酷的反右派斗争,无情地改变了你们的命运。你们从天堂掉进了地狱,你们从精英变成了“魔星”。你们的:一次发言,一张大字报,一篇日记,一则小品。。。。。经过这样的加工:以偏概全,偸换概念,断章取义,无限上纲,都成了“反党反社会主义的罪证”。大批判,大辩论,唇枪舌剑,发发“子弹”,都向你们瞄准。毕业的时侯,那“右派”、“中右”的身份,都写进了你们的鉴定。就象林冲发配冲军,那脸上烙下的丑恶黥印 。

  更有甚者的是:层层下放,视若“瘟神”,据绝接收 ,无处安身,你们的苦难啊!千言万语,也难说尽。

  改革开放的春风,终于重启了你们新的人生之门,实事求是的路线,终于还给你们一个清白之名。那时侯,你们虽青春已逝,却不甘沉沦。努力工作,重创辉煌,著书立说,显声扬名。将这长长的苦难历程,作为创作素材的最好底蕴。

  为纪念新闻学院五十周年“院庆”,我们从四面八方,风尘仆仆,来到北京。老同学重逢,共叙别后情,我从你们娓娓的叙述中,感悟到:什么是世道沧桑? 什么是坎坷人生? 什么是发愤图强? 什么是劫后余生?我愿用我的秃笔,为你们讴歌;
我愿以我的赤诚之心,向你们致敬。愿你们的暮年,永远幸福康宁!

  在座谈会上发言的当年被错划同学有:山东淄博大学文学教授,著作等身的房文斋,山西教育出版社质深编辑李之杰等。被错划为中右,执教河北师范学院的王嗜学,“受尽人间千般辱,胸中犹存一寸丹”,退休后,读书不辍,喜好摄影,游遍祖国名山大川,在地方多次举办个展。

  

  面向社会 全面锻炼

  

  新闻系1958年2月14号放寒假当天,离开海运仓搬入东四十条铁狮子胡同1号。我住在第9栋楼二层27号。我写道:“这里曾是北洋军阀段祺瑞的执政府,有海军,陆军大楼,共12栋楼房。房子陈旧一些,形式有些像天主教堂。------校前这条街,就是原来的铁狮子胡同,鲁迅以“三一八”惨案为背景写的《纪念刘和珍君》,就是发生在这里。如今,胡同已变成了大街,执政府变成了人民的大学,一切黑暗,一切罪恶,已被历史的车轮压碎,只是门前的两只石狮子依旧蹲在原地,它们成了历史的见証人。一想起烈士们洒下的热血,再问问自身,在革命中,你究竟付出了什么?的确,无言以对。学习上一有松懈,一想到此,重又惊醒起来。”

  经过整风改革,新闻系明确教学任务和培养目标。安岗 提出新闻教学的两条路线:“是培养无产阶级新闻战士还是资产阶级个人野心家”。他说:“我们培养新闻干部的路线,是政治第一,我们当年搞新闻工作是为了抗日,为了斗地主,为了阶级的和民族的利益。如果只是为了学文化知识而来新闻系,将来必然会走上否定自己,否定党的利益的歧路。”“资产阶级则把新闻当成名利双收的事。你要想发财成名,同时,也为了整个资产阶级的利益,你就只学技术,不问政治。”“我们的教学方针是:培养工人阶级的新闻战士。”要求学生“在政治上够格,有无产阶级观点,有一定的业务水平,懂得政策宣传,会写消息通讯,能编辑。”教学计划方面,提出工农业经济、政策宣传采取讲座形式。劳动是必修课,分散在每个学期,每周六一次。两个月的暑假减少一个月,用来打短工。

  新闻系召开师生学习中央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座谈会。安岗首先发言:谈新闻系能否用多快好省精神,在5年之内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提出“关键所在是,教员、学生都成为又红又专的新闻学专家”。他要求大大提高教学质量,要真正面向工农兵,看到实际斗争生活,能否又红又专这是关键。

  在“反保守反浪费向又红又专跃进”中,学校提出:“培养出来的学生不红不专,就是最大的浪费”。我们讨论“为谁学习?”,“红专关系”,深挖了思想深处的个人主义。集中批判了一首流行的顺口溜:“相机身上挂(大名报上挂),足迹遍天下,今日名记者,他年大作家。”认为这是暴露个人名利思想的代表作。我们每人制定《两年红专跃进规划》,(点击此处阅读下一页)

  并努力做到。

  6月,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正式合并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合并后,人大新闻系学生增至800多人,教职工近百人。安岗分析说:“北大加人大两个新闻专业的力量,将要等于:坚强的共产主义新闻教育阵地;
权威的全国新闻学研究中心;
多品种的新闻干部培养和提高的基地;
全套新闻学教材和教学人员的工作母机。”

  新闻系在党委领导下,以敢想、敢说、敢干的革命精神,坚决地、创造性地贯彻了党的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必须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

  1958年夏秋,新闻系出现了3个跃进高潮。

  第一个高潮是:大办印刷厂。经过两个月的努力,新闻系师生白手起家筹办起实习印刷厂。厂房是由铁1号一个旧仓库改建成的。工厂的设备,从铅字、铅字架、到铸字机、印刷机,都是北京各新闻单位发扬共产主义风格,无偿支援的。厂里除聘请两位老师傅作技术指导外,由同学们轮流当工人。派出部分同学去工人日报,青年报印刷厂学习排字拼版技术。现已培养了300个新工人(学生),平均每人每小时排600到1000字,初步掌握了捡字、拼版、印刷技术。现已出版6种报纸。正排《毛泽东论宣传》教材,印了两种外文教材,生产能力每天可达4万字。建有7个车间:排字、铸字、外文印刷、保养、制版、外文排字车间和一个造纸厂。新闻系的教学有了适应新闻特点的从生产纸张到出版报纸的全套设备。

  从印刷厂劳动中,“我不仅学会了排字(起初,捡一个一个铅字时,手忙脚乱,后来逐渐达到一小时能捡2000字左右。)更加重要的是培养了自己对排字工人劳动的尊重和体贴,知道排字的不易。今后,在编写稿件,发稿付印时,,一定做到字迹端正,删去可有可无的字句,尽量为工人排字顺利着想。”这种群众观点,只有在亲身参加劳动实践中,才能树立。1958年暑假后,劳动便成为学校的正式课程。在勤工俭学中,我们年级办起了“满面春风理发店”、“牢不可破补鞋店”,为同学和工农大众服务。

  第二个高潮是:大办工厂农村街道党委的基层报,工人农民喜闻乐见的群众报。这不是办一般的课堂实习报,而是在实际斗争中在党的领导下去办。系里派出100多人一下接办了7张铅印报:其中有:《红色工人》(与国营北京棉纺织联合厂合办)、《农业机械》报(与北京农业机械厂合办)、《中捷友好农业合作社》小报(与下放干部合办的张郭庄乡报)、《跃进》小报(东四区四条报)。4报的发行量都在500份以上,最高的达2000多份。这些报纸都由原单位的党组织负责政治思想领导和承担经费(乡报有困难的,新闻系可从勤工俭学中作少量补贴)。还有新闻学报、整风报,以及21张油印小报。办报的同学白天上课学习,下午4时到晚上,去工厂固定在各个车间,一面劳动,一面从事办基层报工作,这就把书本知识和办报实际结合起来。

  第三个高潮是:大搞科研论文。全系师生热烈参加科研工作,由师生编排的马克思、恩格斯论报刊,列宁论报刊,均已出版。正在办印刷厂的同志现已写出中国第一本《排字与拼版》,正在写《印刷工艺学》、《怎样办县报》、《新闻辞典》等。

  在群众性的大搞科学论文运动中,我们一边忙印刷厂排字劳动,一边搞论文。人们3班倒,通宵不眠。出自将来作少数民族地区记者的愿望,我和同年级八班两位男生,来自西双版纳的傣族刀维汉和贵州的布依族伍承民,组成三人小组,选写《民族地区党报初探》论文。我们从访问调查入手,跑了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中央民族学院,中共中央宣传部报刊管理处,中央文化部等单位,后来又在民族出版社住了4天。我们着重翻阅了《內蒙日报》、《新疆日报》、《西藏日报》、《云南日报》和《岷江报》、湘西《团结报》、德宏《团结报》、《西昌群众报》、康定《甘孜报》等10来种报纸。论文共写了2。5万多字。从确定选题到立论,对我们来说,可说是一次大胆的尝试。最大的困难是前无借鉴,至今,还没有看到有人作过这样的探讨。我们还是大胆地硬着头皮写出来了。目的是想抛砖引玉,以引起更多的人,对这方面问题的观注和兴趣。10月,中央教育部和团中央联合举办的“教育与生产结合”的展览会上,人大新闻系教学改革专馆里,近千篇论文中,就有我们这篇。我们很希望能受到广泛的批评。从集体合作中,我进一步认识到“集体研究阳关道,个人单干死胡同”的真理,肃清自己对才能和知识的私有观念,培养了相互磋商,集体协作的共产主义风格。

  安岗总结说:“生产革命还改变了人的面貌,一是改变了旧新闻界把编报脑力劳动同印刷体力劳动分裂,轻视体力劳动的思想。学生真诚地拜老工人为师。工人们非常心爱自己的学生,说旧社会我们同编辑先生是两个世界的人,今天,你们是尊敬工人的‘毛主席的大学生’。二是学到新本领,掌握了改进报纸出版质量的实际经验,摘掉了只会编报,不懂印刷生产的‘半截新闻工作者’的帽子

  安岗还说:“我们反对把新闻工作者加上什么职业特征,把新闻工作只看作是表现‘个人技巧’,‘业务能力’的观点,而是要把学生培养成党的宣传工作多面手。同学在基层报纸,上可以当总编辑,下可以当送报的交通员,得到全面学习锻炼。”“三个高潮相结合,就使我们能有把握地为新闻战线输送又红又专、能文能武、能上能下的新闻工作者。”(参见《人大周报》,安岗《新闻系的跃进高潮》)

  罗列副系主任在校刊发表《我们的教学改革工作》一文,总结介绍新闻系的经验是:“以办报为纲”,“把思想、教学、生产劳动、科学研究4个方面拎在一起。”就可以大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于效谦老师《师生和战友》写道:往年一开学,同学们总是问:这门课怎样考呀?我的作业晚几天交行不?“如今,大家关心的是:怎样把正在办的各种报纸办好——怎样使报纸有效推进实际工作?怎样使报纸成为党委的有力助手?怎样使报纸让读者爱读?”他们已经不能满足于仅从老师那里得到一点知识,而是要在实际斗争里向群众学一套真实的本领。过去,师生关系除了讲义、笔记、作业、分数之外,往往缺乏更多联系。“现在,学生在实际斗争里学,教师在实际斗争里教,彼此不光在教和学上目标相同,而且在整个革命实践里也是步调一致。”

  11月21日:第二次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召开。新闻系被团中央评选为先进集体,我班党支部书记张承玺被推派为代表出席大会。校刊突出报道并发表社论《让我们所有科系都变成先进集体》——祝新闻系被评为先进集体。

  几年中,政治思想理论课放在第一位,我们学了哲学、马列主义基础、政治经济学、中国革命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系统学习毛主席著作,读好三本书:《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论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经济问题》。要求理论联系实际,着重领会和运用立场、观点、方法问题。

  学了比较丰富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新闻业务课。

  第四学期学的课程有:中国古典文学(吴文治、刘忆萱老师讲授),讲了诗经、离骚,还选讲了左传、战国策。学习诗经时,重点放在对它的人民性和现实主义精神的理解及其艺术特色上。屈原的“路漫漫其悠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成为我们有志青年的座右铭。司马迁的《史记》,古乐府、唐诗宋词的代表作杜甫的《三吏三别》,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以及陆游,辛弃疾等众多名家的名篇,要求我们一一背颂;
还选学了大量古代散文。主要参考书是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余冠英《诗经选译》,北师大《先秦文学参考书》。同学们认为,新闻工作者必须具有较丰富的文学历史知识。建议老师讲课除综合分析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外,可重点分析作品的表现技巧,如如何取材,概括提炼,写场景等。要联系新闻工作的特点和需要,多讲些史记,唐宋八大家的散文,以及其他政论和小品文等。

  《中国现代文学》(汪金丁老师讲授),讲了鲁迅的小说,郭沫若的诗歌《女神》等。前者主要讲几个问题:鲁迅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基本意义;
鲁迅创作的动机(改良社会人生);
鲁迅创作的源泉;
鲁迅小说的主题思想;
鲁迅小说的艺术特色。我写了一文《润土的形象显示了什么?》正打算写《鲁迅小说中的几类知识分子形象》。1958版年《鲁迅全集》出版,成为我们的必读书。

  第五学期,适应大跃进形势发展的需要,学校实行组织军事化编制,新闻系学生编成排连营。有的老师下放到连队。毕业班组成野战营,分组下到21个省、自治区去实习。我们6——9班80多人,组成一个连两个排。8、9班一个排,主要去西郊四季青人民公社创办社报《四季青》报。我们6、7班这个排叫近卫营四连四排,共39人,参加办《人民大学》校刊。

  一开学,我们就以一个月的时间,突击学完了原计划学半年的摄影课和强记外文单词。徐国兴老师讲如何使用相机,包括时速、光圈、焦距。摄影实验室发给我们苏联135“卓尔基”和120相机。按照老师布置的作业,我们拍了校內生活和市区景色等不少黑白照,还学会抓拍体育竞赛中的疾速动态场景。我们学用快速强记法,记住了2000多个俄文单词,一般性的报纸政论文章,大体不用字典就能看懂。我们排搬到了西郊海淀区人民大学校部。一边在校刊实习,一边投身大炼钢铁劳动,一边上课学习。具体安排是:两天半办报结合学业务课,一天半炼钢,一天上古典文学、现代文学、外文课。

  办报同时,听了几次讲座式的业务课(教员下放到排):蓝鸿文老师讲《关于新闻采访》(共8学时,主要讲记者和党委,和群众,和通讯员,和编辑部的关系),张文远老师讲《报纸编辑》,主要讲报纸编辑部的组织原则和组织机构;
人民日报社康荫讲该报文教部工作;
,汪溪老师讲《省报访问观感》,主要介绍了访问河北日报、大众日报、浙江日报、新华日报的经验;
刘爱芝老师讲《农村宣传报道》,主要讲农村宣传的根本问题,当前农村宣传抓好什么,目前的主要缺点是什么,宣传中的思想性和文风问题;
章南舍老师讲《报纸工作的群众路线》,主要讲怎样组织和开展通讯网工作;
刘贯文老师讲《新闻写作》,主要讲如何在新闻中表现作者的立场观点;
方汉奇老师讲《中国古近代报刊史》,主要讲古代报纸的起源,近代外人在华办报,民族资产阶级报纸。我一一作了听课笔记,在笔记本上我樀写了两句铭言:“思索,思索,再思索,否则值不得写。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写下来的东西,本身就一钱不值。”(车尔尼雪夫斯基)“要使通讯能感动人,首先要自己能感动。在你的作品中,要有你的公民、共产党员的感觉思想在跳动,文章才有灵魂。”(加里宁)

  在校刊实习期间,同学们采写发表了许多好稿,编出了不少好的版面。发稿,有的署名,有的不署名,有的加上“本报记者”头衔。1959年2月,人大周报编辑部开会,欢送我们完成办报实习任务回系。校党委宣传部长兼校刊总编辑俞圣祺老师主持并讲话。他说,新闻系三年级6——9班50多位同学,在本报实习半年中,做了不少编辑采访工作,使校刊质量大有提高。并帮助编辑部修订了必要的制度,还进行了调查研究,开展结合业务学习的评报活动。他热忱感谢大家,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作又红又专的新闻工作者。

  第六学期,加紧课堂学习。我被推任学习班长,注意学习带头,并逐步加强对同学们政治和学习的关心。

  这学期新开了几门课:安岗老师讲《政论》和《新闻学概论》,刘贯文老师讲《新闻写作》,《外国文学》课,赵澧老师讲授。这些课都是系统讲授,內容丰富而厚重。入学以来,利用课余时间,我已看了莎士比亞和易卜生的戏剧集,契可夫的小说集,《复活》、《罪与罚》等不少外国作品。赵老师给我们讲了一学年的课(没有教材),开了大量课外读物。他曾留学英国,研究外国文学有素。在他指导下,我们阅读了《十日谈》、《神曲》、《浮士德》、《唐吉可德》、《少年维特之烦恼》以及托尔斯泰、普希金、哥德、雨果、巴尔扎克、席勒、拜伦、雪莱、泰戈尔、惠特曼等世界各国名家名著。开阔了眼界,丰富了我们写作的底蕴和精神食粮。

  《政论》和《新闻学概论》这两门专业重头课,由安岗亲自讲授。《政论》共讲15学时。共分三讲:第一讲 断 。一、会断;
二、善断;
三、断论。第二讲 战。一、只要阶级斗争存在,党报就要经常论战;
二、论战要稳,准,狠;
三、论战的方法,要有理有力;
四、论战中的敌,我,友。第三讲 文。一、准备;
二、提笔;
三、交代;
四、波澜;
五、动人;
六、加工。(现将《政论》课笔记详尽整理摘录,见附件)。

  《新闻学概论》,约20学时。第一讲 党性是新闻学的基础。:一、党性是我们新闻工作的鲜明旗帜。二、一百一十七年(党性的历史)。(点击此处阅读下一页)

  三、什么是党性?我们怎样给新闻工作的党性下个定义?四、党性与人民性,阶级性的关系。第二讲 资产阶级新闻学批判。

  安岗老师讲课,高屋建瓴,视野开扩,思想敏锐,理论紧密联系实际,语言简洁风趣,动人心弦,给人启迪,深受同学敬佩和欢迎。但他点子多,思想变化快,令人有“朝令夕改”,“计划跟不上变化”,很难跟上的感觉。

  这学期,我以《政论》和《新闻写作》为主,结合课堂学习,认真阅读了系里新编辑出版的《列宁论报刊》,《马克思恩格斯论报刊》,和复旦大学新闻系编印的《中国报刊研究文集》等书,广泛参考《新闻业务》,《新闻战线》等有关文章资料,并随手摘记。在抓住重点的同时,也不放松其它课程。这就要抓紧安排好时间,分秒必争地努力学习。在一般情况下,早上全用来唸外文单词,课间休息,和体育锻炼之后的空时,用来背诵古典文学诗词散文,做到了讲道那里就背道那里。中午午休时,用来看报看小说(结合外国文学课学习)。这样做的结果,既学习了也休息了,一点不感到紧张。

  这学期,我们三年级同学,认真读书,联系实际努力专研,成为风气。九班支部组织每周三“评报”。校刊发表九班高家标随笔《砌磋琢磨》。他引用子贡受孔子启示,悟出:凡事都要砌磋琢磨的道理。孔子夸奖他:“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他说,砌磋琢磨是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深化的科学方法和态度,正如毛主席所说的实事求是中的‘求’字,,凡事不去‘求’,‘是’是不会发现的。例如,郭老“替曹操翻案”的文章发表后,小组同学争着看,有赞成,有反对,有居中,众说纷纭,却没有一人去仔细翻翻资料,认为“知道个大概就够了。”可见,“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没有砌磋琢磨的精神是不行的。”六七两班40多个人,订阅各种报纸13份。结合消息课、政论课大家都写了文章,有的改了6遍校稿。我们七班对每人的文章开了讨论会,大家帮助修改,收获很大。六班配合外国文学的学习,观看名剧《铿吝人》后,组织讨论。大家朝着“成为又红又专的红色新闻战士”的理想努力。刘凤阳诗《专研理论成风气》:“早晨走进图书馆,桌桌人坐满,晚上走进图书馆,坐位无空间。资料图书摆满桌,人人伏案苦专研。有的人研究公社问题,有的人研究法权,专研理论成风气,论文里边表独见。”

  第七学期,《通讯写作》课,甘惜分老师讲授,共36学时(课堂讲授18学时,余则自学,实习)。“前言”说,本课是研究通讯写作方法。报纸各种体裁的共同点是:新鲜,简洁,生动。通讯和别的体裁有何不同?新闻,论文和文学的结合便是通讯。它富有敏感,分析性,逻辑性强,生动形象。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通讯的主体;
第三章通讯的材料;
第四章通讯的结构;
补讲,通讯代表作者与作品分析。我写出本课第一次作业《读魏巍的〈依依惜别的深情〉》。后来,又多次作业。甘老师给我们开出了大批中外通讯名著。

  《新闻采访》,蓝鸿文老师讲授。共两讲,第一讲,正确认识记者职业,划清无产阶级记者与资产阶级记者的界限;
第二讲,对采访的基本认识(了解一般规律,为了实践)。

  结合新闻业务课学习,和练习写作技巧,我们常看《新闻业务》和《新闻战线》两本业务刊物,老师引导我们经常评报,分析通讯和消息的写作,努力使课堂教学联系实际。

  四年的新新闻业务学习,使我们树立了作无产阶级新闻战士的坚定立场。深刻认识到:新闻工作是政治性机其强烈的工作,报纸是党的阶级斗争的锐利武器,党所培养的新闻工作者,必须是党的,阶级的战士,而不是舞文弄墨的秀才。比较全面深入地学习了无产阶级新闻学理论。能够掌握无产阶级新闻工作的基本原理,和一定的新闻编采,写作技巧,具备了独立工作的能力。基本上达到了又红又专的无产阶级新闻战士的要求。

  《中国文学》和《外国文学》,本学期为最后一学期。前者(分为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两门课)共学了两年半;
后者学了一年。老师们教书育人,平时督促,考试严格要求,使我们获益匪浅,为我们今后的文学修养打下了深厚基础。

  1959暑假,我们新闻系数十名同学,参加了共青团北京市委组织的长山野营团的活动,前往渤海长山列岛,以増长国防知识,加强军事训练,并慰问海防战士。住进海军营房,部队派来教导员指导我们。全体人员按部队建制组成团、营、连、排、班。每人发给步枪一支,生活、行动军事化。十来天活动中,我们学习政治、军事知识,参加义务劳动,参加内务、纪律、队列条令和射击等军事训练。我们还参观了轻重武器射击表演和舰艇海上军事战斗演习、海防隧道设施。接受了一次难忘的军事训练教育。我写了两篇小诗《夜访通讯班》、《致教练员》,留下片段记事。

  1960年5月上旬:全国文教群英大会召开。中国人民大学和新闻系、哲学系三个单位当选为先进单位参加大会。新闻系二年级学生高玉宝作为特邀代表出席。校刊用头版头条报道了这一消息。

  下面这首诗是对培养新闻系学生一专多能的写照:

  “伸出这双粗糙的手,我并不害羞,这双手捡过字,这双手搬过砖头,这双手卖过百货,这双手使过锄头,这双手拿过笔杆,这双手呀,也曾把机枪紧扣,。。。伸出这双粗糙的手呀,我瞧着它,喜在心头,因为这是一双真正的手。(校刊署名“新闻系 宝”的诗《手》)

  

  服从分配 志在四方

  

  1960年1——3月,我们去北京市东郊朝阳公社劳动锻炼了3个月。学校要求大家树立和巩固无产阶级世界观,使思想、劳动、学习、调查全面大丰收。

  我们几个女同学住在大鲁店生产队队长张兆丰家,他有一个十六七岁的闺女叫美容。很快,我们就打成一片,像家里人一样。我们在村子里和老乡们一起欢度热闹的春节。吃着热腾腾的粟子(黄米)面年糕,就着香油拌的芥菜疙瘩丝,又甜又香,令人嘴馋。同学们在艰苦劳动中相互关照,加深了友谊。一天,我和华凤兰到别的村子开会调查,结束时,天已渐黑,月色朦胧,积雪覆盖田野,白茫茫一片,我们一时找不着路,互相打气,慢慢摸索着,凭借地里枯萎的高梁杆指向,终于摸黑走回住地,为我们担心,正四处寻找我们的同学们,这才放下心来。在农业生产知识方面,挖渠,积肥,捣粪,耧小麦,种秋菜等一般农活,多少摸到了一些门路。更重要的是,参加了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通过整社,劳动,社会调查等五结合活动,受到了阶级斗争,生产斗争的深刻教育。实践中学得了毛泽东思想,大大提高了思想觉悟和政治水平。一位农村党员的话,永留我心:“要认亲,谁最亲,只有党对我们才最亲。别老是惦记着孩子妈,姥姥家的。党才是我们的娘家人。”3月下旬回校时,我们带回200多万字的社会调查报告,专题论文,特写通讯等成品。全系召开了“科研社会调查丰收比武大会”。同学们一致认为,这是毕业前一次最难逢的锻炼机会。

  毕业前后,我们一些同学还保持着和农村老乡的联系,互相往来,走亲串门。我班王学沛用阿茫笔名在校刊发表的记实小说《探亲》,真实生动地描述了这一情景。他写道:一天,一位社员弟弟送来农村妈妈给他做的棉鞋,说:“你穿穿,合适不?”他心想,大娘怎么把我脚的尺寸大小摸得这么准呢?原来他第二次回“家”探亲时,他要下地里去收黍子,妈妈和弟弟找出好多“理由”,要他在家歇着,他执意要去,妈妈说:“好吧,那就换上你弟弟的鞋子去吧?”“不必换啦,我穿的又不是皮鞋。”他拿起工具就走了。中午收工回来,妈妈和弟弟都要他上炕躺着歇息。不一会儿就睡着了。现在想起来,怪不得那天起来,鞋子变了位置。“慈爱的母亲!”每当他默念的时候,就想到党和这位妈妈。再一件事是:一次,高大哥来校探亲,却诉起“苦”来:“我这一来,你们这一伙上午陪我看农业展览,下午那一伙又要我去逛北海,晚上另一伙还要我去看电影,一场不行,还要两场。你们一伙伙的轮着来,我可累得够呛;
再呀,说什么我也不来了。”大家笑得直弯腰。

  我们在劳动中锻炼改造,热爱劳动,学习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向知识分子工农化的方向迈进了一大步。四年来,先后下乡下厂总计5个多月,占整个大学生活的八分之一,学得了课堂上数年中学不到的东西。扫除娇气,改变‘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状况,培养了劳动观点和劳动习惯。

  3月,校刊刊登全校优秀学生和先进集体名单。全校883名优秀生中,新闻系有75人。其中,我们四年级6——9班有12人:刘凤阳、陈昌本、丁子霖、陈日浓、黄凤宝、张承玺、邓勤、于恩光、郁平、朱景和、李萌、海明。还有国际新闻班的劳沫之等。167个先进集体中,新闻系有13个:四年级12班、1班,“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理论基础”、“党报宣传组”、“宣传研究组”等。

  5月初听说,我们7月底便毕业分配,根据新闻教育发展的需要,据说我们这届毕业生大部分将从事新闻教学工作。对我来说,我的志愿仍旧是:在服从分配的前提下,最好是有条件调去西藏或凉山搞民族地区报道。5月中旬,我在给凉山日报友人信中,写下一段抒情散文:

   “我们的生活充满了战斗和欢笑。北京——世界人民景仰和注目的中心,我们在这里度过了大学学习生活,这是最大的幸福和骄傲。

  4年了,我们和北京结下了如此深厚的感情。京郊人民公社有我们在共同劳动中结识的亲人,城市人民公社也有我们共同生活的姊妹。《朝阳公社报》、《农机工人报》。。。无数的农村工厂小报,把我们和工农劳动人民紧联在一起。朋友,你听过人民大学编演的《人民公社万岁》之歌吧,‘誓以红心唱红旗’,这就是我们年轻人对党,对毛主席的赤心。

  北京,这是我国人民力量和智慧的源泉,她表达着六亿五千万人民的心声。这是人们忘我劳动,从事幸福生活的建树的歌声;
这是人们热爱和平,支持正义斗争的歌声。就是在几天前,4月30日到5月9日,短短10天中,我们就手执红旗,在天安门前3次集会。支援南朝鲜人民的斗争!支援土耳其人民的斗争!支援日本人民的斗争!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倒美帝国主义!这声音响遍了全球,这声音使朋友鼓舞,使敌人战慄!

  我们爱北京。是她打开了我们的胸襟,是她培育了我们坚定的信念,是她给予了我们无比的勇气。

  快离开北京了,再见,北京!”

  6月中旬,系里师生编写《中共报刊史》和《新闻学基本原理》。在这两本书的编写中,在党总支领导下,系召开了几次新闻学学术报告批判会,中宣部派人来参加指导。主旨是高举反修旗帜,捍卫“报纸是阶级斗争的产物和阶级斗争的工具”的基本观点。批判的矛头主要指向一些老教员。我们从中接受了不少“左”的观点。1961年春,甘老师上书中宣部揭露这场大批判的荒谬。6月,中宣部派工作组进驻新闻系,重新召开一次学术讨论会纠偏。第一次所谓“学术讨论会”,成了当年全国十大“左倾”案件之一。2005年,年近90高龄的甘老出版《一个新闻学者的自白》一书,详述了这一事件。捧读之后,使我汗颜当年的幼稚盲从,并向受冲击的老师们再次致歉。

  8月20日:首都高校应届毕业生在人民大会堂听市委书记、市长彭真作报告,他号召同学们:好儿女要志在四方,报效祖国。会中,周恩来总理出席与大家见面。

  在填写毕业分配的志愿上,我们班几乎每个人都写下了同一的愿望:到省报去,到边疆去!

  在铁1号礼堂,新闻系举办全系毕业联欢晚会。各班表演节目,有八班演出集体创作的合唱《出征之歌》等。

  8月25日:新闻系在铁1号小礼堂举办全系毕业典礼大会。系里宣布毕业生分配名单。我们220多名毕业生中,有20多名被留校了。为了新闻教育的需要,我们接受了党交给的任务,踏上了新闻教育岗位,我被分配到系报刊史教研室。

  是日,天气炎热,大家依依惜别,一边吃着冰棍,一边尽情地跳起交际舞来。

  会后,一批新生力量,分赴中央和全国各地新闻与教育单位。其时,人大全校应届毕业生共2527人。校刊发表报道评论说:本届毕业生入学以来,经历了一系列政治运动,下厂、下公社参加生产劳动和锻炼,绝大多数树立巩固了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思想,立志“做一个有共产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表示:“坚决服从组织分配,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从此,我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执教新闻史近40年,奉献了青春,一生心血和汗水。

  

  《五十年代大学生活记实》回眸

  

  题记:写完《记实》初稿,深感既可歌可赞,又可叹可悲,更可思可鉴,乃写此《回眸》作尾声。

  科学进军号,“京榜”题名中;
志在成良才,渴奔求学路。

  思想改造紧,政治风雨骤;
名记作家梦,化作“红专”图。

  马列为指导,劳动列必修;
读今古中外,学社会工农。

  德识才学体,为民树根基;
教书又育人,红透促专深。

  理论付实践,花开厂社报;
奋发又有为,能下又能上。

  人大是熔炉,代代新人出;
造就栋梁才,螺丝钉甘做。

  平坦或坎坷,志不改初衷;
漫漫人生路,最慰不虚度。

  薪火永相传,师友情谊重,《记实》重回首,得失自评说。

  

  附记:《五十年代大学生活记实》,是依据我手中的日记、笔记、信件、报刊资料整理而成。方汉奇老师,老同学华凤兰、王忠人、陈崇山等,对初稿提出了宝贵修改意见,特此致谢。这份简编版和政论课笔记,是对安岗老师90大寿的贺礼。

  

    2008.9.17——25书于铁1号小楼

相关热词搜索:大学生活 纪实 五十年代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