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分期对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患者术后预后的相关性

发布时间:2018-06-24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tbjy/tbjy201803/tbjy201803286-2-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tbjy/tbjy201803/tbjy201803286-1-l.jpg
  【中图分类号】R45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8)03--02
  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primary duodenal carcinoma ,PDC)临床上少见,发病率较低,多数以恶性肿瘤为主[1-3],由于PDC早期一般无典型症状,以及其病理位置的特殊性,早期诊断困难,易出现误诊或漏诊,或确诊时已为疾病晚期,预后较差,五年生存率只有6.7%-44.1%]。目前对于PDC的预后因素结论并不一致,Nakano研究认为肿瘤大小、 十二指肠内肿瘤位置、 肿瘤局部侵及深度等并不能预测预后。陈斌报道,肿瘤浸润深度、淋巴转移情况和根治手术对十二指肠癌患者术后生存率有影响(P<0.05).目前,对于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预后情况与肿瘤直径,肿瘤分期的关系以及肿瘤分期能否作为判断十二指肠患者预后情况的辅助工具尚不明确,故选此题作为本次研究目的,为PDC的预后情况作一定的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回顾性分析浙江台州医院2011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经过手术治疗的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病历入选标准:(1)经病理检查证实为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且主诊断为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2)所有病例均行手术切除;(3)排除深静脉血栓者或有血栓史者,DIC患者;(4)排除期使用可影响FIB的药物的患者。病历资料主要包括患者性别、年龄、病理类型、饮酒史、肿瘤部位、TNM分期、手術时间、出院时间、随访时间等。TNM分期根据国际抗癌联盟发布的第八版TNM分期标准。采用电话调查形式对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截止时间2017年4月15日,生存时间以月为单位,从手术时间至2017年4月或死亡为准。随访病例40例。
  1.2 统计分析 所有数据采用统计软件spss22进行计算,运用logistic回归进行单因素分析,使用Kan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多因素分析用Cox比例风险模型。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的临床特征 根据表一所示,有效病例为40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均数为61岁;在随访时间内死亡8例,存活32例;
  2.2 预后因素分析
  2.2.1 .COX分析表明T分期与十二指肠肿瘤患者手术后预后的关系
  Cox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直径偏大(T分期)HR:11.923(1.894-75.068),P值0.008,表明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见表三
  讨论
  影响原发性十二指肠癌患者术后生存情况的因素有很多。本研究我们运用Cox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直径偏大(T分期)HR:11.923(1.894-75.068),P值0.008,表明肿瘤T分期是十二指肠肿瘤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目前关于原发性十二指肠癌患者术后的生存情况及预后影响因素的文献报道不尽一致.王立东[3]发现影响十二指肠肿瘤预后的独立因素主要为恶性肿瘤分化程度、浸润胰腺及淋巴结转移率。陈斌研究表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化疗与十二指肠癌术后生存率无关(P>0.05)。
  本研究中,PDC患者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示,有手术方式、T分期是影响患者预后因素(均P<0.05)。在然后运用Kanplan-meier法检测发现T分期与十二指肠肿瘤预后的关系。Cox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直径偏大(T分期)HR:11.923(1.894-75.068),P值0.008,表明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我们的研究结果证实,肿瘤T分期是预测十二指肠肿瘤手术患者术后总体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参考文献
  李颖 , 王洪斌 , 房殿春 . 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 26例诊治分析.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 2009, 1 8(6): 533-534.
  汪佩文 , 姜海琼 , 吴坚炯 . 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 37例临床分析.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 2012, 21(7): 626-628.
  王利东,田忠,刘金刚. 原发性十二指肠癌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15,14(12):1020-1025.

相关热词搜索:肿瘤 预后 原发性 相关性 术后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