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改革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25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摘要:我国社会的飞速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教育部出台的教育改革政策切合了时代发展的脉搏,新课标的颁布实施,推动了课堂教学的改革。广大教师开始反思和改变一些教育理念,探索一些新的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力求让教学适合新课标的要求,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教学的根本。如何才能将现教学改革落地实处呢?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改革
  随着《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也不断深入。以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语文素养为目标的素质教学已经颇见成效,各种新颖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都被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实践中。各种多媒体设备被引入课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课堂以灌输为主的形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为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和知识面的扩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我们在看到改革成果的同时,也要对教学改革中的一些经验和教训进行总结,探索出更适合培养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教学方法。毕竟能力的提升还是要依靠知识积累的,我们的教学改革也不能仅仅依靠先进的设备和新颖的形式,要把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基础放到重要的位置上。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帮助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具备较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还要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和文学感悟力,这些都是需要通过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以及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够实现的。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激活学生的思维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造成了学生对教师既迷信又崇拜,对困惑既渴望质疑又害怕出错。长此以往,思维发展受到了阻碍。现代教育理论指出,要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变“苦学”为“乐学”。为此,要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创设一种宽松的学习环境,就要恰当、灵活地使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出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首先。创设激起学生思维的情景,情景的系统性促进思维的条理化。 如:教学《苏州园林》一文。一上课,教师播放一幅幅“四个讲究”的画面,以便于学生了解苏州园林的建筑布局,并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脑海中留下了园林的轮廓,文章的条理也会一清二楚,再学苏州园林的特点及说明方法就是水到渠成了。实践证明,丰富的感性材料不仅使学生轻松愉快地获得知识,而且帮助学生形成了思维的表象,更有助于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和创造性。
  二、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方向
  鉴于小学语文学科的重要性,尽快采取有效措施来改变目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已是刻不容缓,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应把握以下几个趋势:
  1.语文教学内容生活化
  要想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做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做到理论教学与小学生的生活互为印证。具体来讲就是通过寻找教学内容与小学生生活的契合点,来使教学内容与生活进行有效融合,这样可以大幅提升教学效果。例如小学语文课有这样一个课文小马过河,讲述的是一匹小马要渡过一条小河,但是却不知道河水的深浅,于是就问松鼠和老牛河水有多深,结果两个截然相反的结论使得小马陷入了两难的选择之中,没办法就去问自己的母亲,母亲告诉它要想知道河水的深浅,必须自己去尝试。语文教师在讲授这一节课的时候,就可以给学生布置一项生活化的任务,让学生去自己去探索,亲身体会小马所悟出的道理,从而使得语文的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提升。
  2.语文教学手段多元化趋势
  小学语文教学应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来提升教学效果,例如可以结合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也可以采用游戏、讲故事等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语文课堂上充分、合理地运用各种图片,学生见其形,看其色,听其音,把语言和形象、视觉和听觉结合起来,学生多种感官参加记忆,多种渠道输入信息,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记忆更加牢固和准确,语言技能更加熟练。?
  3.语文教学评价模式动态化趋势
  这种趋势是由于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所决定的,语文的学习终极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言以及写作技能,而这两个指标,尤其是语言的运用是很难通过成绩评价来实现的,鉴于此应根据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来不断地调整语文教学评价模式,使之与语文教学的不断发展保持一致性。
  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既需要理论上的突破,同时也需要实践层面的不断创新,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应在把握语文教学一般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学校自身的教学现状灵活变通,毕竟目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还处于一个探索的阶段,没有现成的经验以及模式来借鉴,小学在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应在把握语文教学的三个趋势条件下进行适度创新,只有如此,才能大幅提升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三、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
  教师是学生的榜样,言谈举止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教师要爱岗敬业,对工作有热情,对学生认真负责,课堂教学精神饱满,衣着得体、文明用语。这都能让学生在教师的感召下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积极学习。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比较专制,仍然以自我为中心,让学生按照自己划定的条条框框进行学习,不能越轨,否则就是不听话的学生,就要进行严厉的批评教育,用成人的口气对待学生,对学生的情感无从谈起,更提不上关注学生的发展了。因此,教师必须转变对学生的态度,要把自己放在和学生平等的地位,多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他们交朋友,多听一听学生的心聲,增加彼此的了解,促进沟通,让学生感到教师是亲切的。这样学生才能有自由自在的学习空间,无拘无束地感受学习的乐趣,在和谐、民主的氛围中积极学习。
  总而言之,教师是文化知识的传播者,是学生成长的坐标。在新课改的进程中,教师要重新审视自己,不断改革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让语文教学呈现焕然一新的面貌,把握时代教育的脉搏,切实抓住传统教育与语文教学的创新的关联,在教学中让学生有全面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朱瑛.语文课改仍要夯实“双基”[J]. 小学教学研究. 2005(11)
  [2] 马之先.走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误区[J]. 教育科研论坛. 2005(04)
  [3] 史旭东.新课标下语文教学改革的思考[J]. 华章. 2008(Z3
  [4] 巩春丽.浅析素质教育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J]. 硅谷. 2009(10)

相关热词搜索:教学改革 小学语文 方法 研究 教学中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