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家长开悟的几个问题

发布时间:2018-07-01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思家教之要,感悟四十年教育之路,家长千姿百态,问题五花八门,细细品来,培养家长育人能力不外:“明理、笃行”四字。不“明理”败在一个“愚”字上,糊里糊涂,好心办坏事,甚至是千辛万苦毁孩子,有道是教错了,还不如不教!不“笃行”败在一个“懒”字上,说得多,做得少,嘴上很重视,实际很少出力,图个人自在,误了孩子前程,纵然事业辉煌,家财万贯,终是人生之败局。
  笔者以为以下六种关系,带有根本性和决定性,如果你把问号变成感叹号,便是一个大的开悟,家长成长了,孩子的成长就成为必然。
  一、素质与分数
  分数谁不关心?升学要考,就业要考!关键是怎么样去关心。
  分数和素质是果与根的关系,是浮在在水面的冰山与水面下的冰体的关系。只见冰山不看冰体是舍本求末做法,必然是拔苗助长做法,纵然一时见效,终无后劲,稍有风雨,必是果落树毁!
  什么是素质,我不想从理论上阐述,看身边的成功人士便知什么是素质,记得80年代曾采访一位目不识丁的农民夫妇,三儿一女皆金榜题名,采访这位母亲出现频率较高的话是:怕吃苦成不了事,怕吃亏走不宽路,做人不能小心眼,做事不能不要好,俩肩支一头,别人能做,咱咋不能。记者把老太太的家教概括为“有自信,不计较,肯吃苦,求完美”这就是素质,这就是高分,这就是冰山的浸在水面下的部分,经验告诉我们抓素质应该抓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自信心和不怕困难的勇气。这种品质的形成需要民主、激励、尊重的土壤,而溺爱家庭、讽刺挖苦的家庭没有这样的土壤,也就是生长不出自信和自强之苗。
  二是做事认真仔细,一丝不苟的素质。无论高考、中考还是一般考试,学生的问题一般皆是五方面的错误,1.审题错误,慌慌张张审题,便下笔做题,本来会答却误解题意。2.计算错误。3.做题不规范。4.不知用什么方法解题。5.知识错误。其中前三方面的错误皆出于不细心、不认真。有的学校喊出:“床铺整洁方卷面整洁”口号。笔者坚信二者之间有必然关系。
  三是宽阔的胸怀和与人合作的素质。学习需要有个好心情,而支撑好心情的重要支柱,就是一个人的胸怀和与人合作的能力。老师不是圣人,也有缺点错误,心胸狭窄的学生自然没有好的师生关系;爸妈不是神,也有许多毛病,若是计较的孩子使得亲子成仇;同学不是颜回、曾子皆有过失,学生若不宽不容,打骂吵嘴,闲气屡生。学生就这样带着怒气、仇气、怨气,那还有心情学习,学习的智慧便一落千,何以有好成绩?这种与人相处的基本模式是父母教会的,暴力家庭的孩子相信拳头的作用,结果是对人不友善,只沾光不吃亏,肯定无友。以孩子为中心的家庭自私不会分享,只玩别人的玩具,自己的玩具吝啬如命,从不给人玩,这样的人常常形成孤单自怜怨天尤人的性格,必难成大事。
  四是学生的身体素质。面对繁重的课业负担,孩子的身体能否承载十分重要,我随堂听许多课,专门观察过成绩差,注意力品质不好的同学,他们一堂课打哈欠十多次,昏昏沉沉,无精打彩,其学习效果可想而知。追查原因:或生活无规律,或日常饮食习惯不好不吃早餐,或夜间玩游戏身体虚弱,精神萎糜。只抓学习抓不好学习,在生活中认真抓好这些生活小事,分数自然也就高了,名次也就上来了。
  现实中,把素质与分数二者对立起来是家长中普遍存在的误区,为了学习家长可越俎代庖,这样的家庭只能培养出无能的孩子。
  二、规矩与尊重
  我这里用了尊重而没有用爱,是因为我见到过许多以爱的名义伤害孩子的家长,病根都在于对孩子没有起码的尊重。当我们的爱一旦缺少了尊重这个台阶,爱就变成了伤害。爱就在尊重里,所以有尊重就有了爱!把规矩和尊重联系起来,乍一看好象没有啥关系,其实不然:
  1.没有规矩就没有尊重。无规矩是教育失败的重要原因,规矩无非该是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该做的再难也要做,使其成为习惯;不该做的再想做也不能做,使之成为底线。溺爱之家,无限迁就,剥夺了形成好习惯的机会,突破了做人底线;暴力家庭自然是忽冷忽热,怒时而寻茬施暴,热时放纵无边,两种家庭共同点就是无规矩,都是不知何事可为,何事当禁,一切以家长喜怒而定,何谈对孩子尊重,何谈爱!
  2.无尊重就无规矩。孩子是值得尊重的,请看一首诗:
  千万别说小孩小,
  小孩人小心不小,
  谁把小孩当小孩,
  你比小孩还小孩。
  此诗非常人之手,是大教育家陶行之所做,通俗而深刻,儿童能在被尊重中成长,便自信而阳光,尊者地位高也,重者分量大也,当然尊重儿童决不是让其成为“四二一”中的小太阳,决不是一切纵容儿童,而是把孩子当成一种独立的人。尊重才使孩子形成对规矩的自觉,是否尊重孩子,一个最有效的检验标准就是:你是否有商量的习惯,没有商量就没有尊重。要使规矩变成习惯,一般要经历明理、督行、评价过程,多次反复便成习惯,特别是在明理阶段,包括在规矩的制定和执行,必须在商量中形成对规矩的认同,包括在违规后的批评,也要在商量中让孩子明白他的过错在何处,达到心甘情愿地守规矩,产生遵守规矩的自豪感,这样就形成了自觉守规矩的习惯。从而达到了教育的目的,强迫命令常常事与愿违,孩子往往阳奉阴违,许多孩子的双重人格就是这样的环境形成的。
  3.家长有规矩,才有对孩子的尊重。家长有规矩是指家长说话、办事不随意。特别是家长对情绪的管理,教育的有效性取决于教育者行为的一贯性,不可因喜而宽,不可因怒而严,这种自我约束的规矩便是对孩子的尊重,要形成“规矩大于权力”的家庭文化,让孩子在履行自己的职责的同时,又有充分的自由。如此,才能形成既守规矩,又自主自强的健全人格。
  三、主角和配角
  无论是三口小家,还是三世同堂的大家,教育子女总有一个人扮演主角,就自然有了配角。
  1.配合—成功的保证。谁是主角因家而异,但要明白一个道理:配角也至关重要,在一定程度上有决定意义。教育的有效性取决于教育者行为的一致性,配角和主角有分岐时,一定要背后沟通,不可当孩的面争论,如果观点暴露,孩子必然选择有利自己的观点,从而避重就轻,避劳就逸,这是教育大忌。

相关热词搜索:几个问题 家长 开悟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