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故事笑话

发布时间:2017-01-23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古代故事笑话篇一:古代笑话

延年术 蒲传正任杭州太守时,一天,有个方术之士前来拜谒。这方士大约九十多岁,然而面容

却像婴儿一样鲜嫩。蒲传正愉快地招待他,二人谈得甚是投机。传正便向他请求延年长寿 术。方士回答说:“我的长寿术极为简便易行,基本上没有什么可禁忌的,只有一件须牢 记,必须禁绝性欲。”

传正听了,俯首沉思良久,感叹道:“如果是这样,那么即使寿逾千岁又有什么益处 呢?”

——宋·范正敏《遁斋闲览》

忌说“落”字 唐代的柳冕秀才,生性最是多忌讳。早年参加科举考试时,举子们跟他说话,有不注意

而说“落”字的,便忿然而怒,出语不逊。如果是仆人误犯“落”字,他便用棒痛打。因 此,仆人对他说话时,常常把“安乐”说成“安康”。

这一天,他忽听人说榜书贴出来了,连忙派仆人前去观看。不一会儿,仆人就跑回来, 柳冕慌忙迎上前去问道:“榜上有我的名字吗?”仆人唉声叹气地答:“秀才康了。” ——宋·范正敏《遁斋闲览》

脔婿 宋朝时,人们把科举榜下选择的女婿,称为“脔婿”。“脔婿”一语大概出自东晋文人

袁山松,但这一说法实在没有道理。就中榜的科举士子来说,他们中间也有本不情愿做别人 的乘龙快婿的,只是迫于权贵豪门的威逼强诱而不得不屈从。

有一位新科少年,相貌俊美,风度潇洒,被一个极有势力的权贵所欣慕,欲择为已婿。 这个权贵使命十几个仆人将新科少年簇拥到自己府中。一路上,少年欣然而行,全无趋避推 辞之意。到了权贵家门口,前来观看的人们几乎围成人墙,里三层外三层的,好不热闹。 不一会儿,从里面走出一位穿金紫衣服的官员来,见了新科少年,满脸堆笑地说:“老 夫我只有一个女儿,容貌也不错,愿与君结为秦晋之好,不知尊意若何?”

少年连忙鞠躬拜谢道:“我乃寒微之士,得以托迹高门,实乃三生有幸。只是小生已是 有妇之人,待我回家后与妻子商量一下,再来答复如何?”众人闻之,大笑而散。 ——宋·范正敏《遁斋闲览》

贞洁娘子 许义方的妻子刘氏,常常以正派贞洁自诩。有一次,许义方出发在外一年多,刘氏在家

独守闺房。

一天,许义方处理完事务后突然回到家里,对妻子说:“我出门在外,一年有余,你在 家中独居无聊,岂不经常和邻居亲戚们走动走动吗?”

刘氏告诉他:“自从郎君外出后,我就像没了头魂一般,每天只是闭门自守,从来没出 过家门。”

许义方听了,连连叹息不已。又问妻子平时如何自寻乐趣,刘氏答道:“哪里有什么乐 趣?只不过经常作点小诗以寄托情性罢了。”

义方闻之甚喜,便让妻子把诗取来观看。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来开卷第一首 诗的题目就是:《月夜招邻僧闲话》。

——宋·范正敏《遁斋闲览》

上官鼻怎奈下官口 陈亚天性滑稽幽默。他在任润州太守时,属吏中有一个名叫上官弼的人,深得他的信任。

上官弼任职届满,临走时,陈亚问他:“您可有教诲我的高见?”上官弼诚恳地说: “您的才干和品行都是没得说的,只是太爱调谑,似乎过分了一些。”陈亚点头笑道:“君 乃上官弼(鼻),怎奈下官口何?”上官弼闻之,大笑而去。

——宋·范正敏《遁斋闲览》

艾子杖孙 艾子有一个孙子,年龄有十多岁,性情懒惰顽劣,不爱读书。艾子非常讨厌他,经常用

楸木杖打他,但他老是不改。艾子的儿子只有这么一个孩子,时常担心孩子禁不住杖打而死 掉,因此,每当父亲杖打孩子时,他都在一旁含着泪求情。艾子看到儿子的可怜相,愈加愤 怒,教训他道:“我替你管教孩子难道不是好意吗?”边说边打得更厉害了,儿子也无可奈 何。

一个冬天的早晨,下着鹅毛大雪,孙子在院子里抟雪球玩。艾子发现了,脱光孙子的衣 服,命他跪在雪地上,冻得他浑身发抖,直打寒颤,煞是可怜。儿子也不敢再求情,便脱去 衣服跪在其子旁边。艾子见了,惊问道:“你儿有过错,理当受此惩罚;你有何罪,跟他跪 在一块?”儿子哭着说:“你冻我的儿子,我也冻你的儿子。”艾子不由得笑了起来,饶恕 了他们父子。

——明·陆灼《艾子后语》

是有耳朵的 江淮一带习惯上称扬州人无耳朵。一天,扬州人陆无从与丹徒人邬佐卿初次在王弇州山

人家相识,陆无从问邬佐卿姓什么,邬佐卿回答说姓邬。陆无从又问:“是乌龟的‘乌’ 吗?”邬佐卿幽默地回答道:“是有耳朵的。”

——明·姚旅《露书》

不知辛苦为谁甜 苏东坡字子瞻,他任杭州太守时,经常与诗僧佛印参禅、唱和,二人最是友善。东坡喜

欢吃烧猪。佛印和尚住金山寺时,常常做好烧猪等待东坡来吃。

一天,苏东坡又来到金山寺,而佛印做的烧猪却被别人偷吃了,佛印甚感不快。苏东坡 便作了一首游戏诗,安慰佛印:

远公沽酒饮陶潜,佛印烧猪待子瞻;

采得百花成蜜后,不知辛苦为谁甜。

——宋·苏轼语明·王世贞次《调谑编》

为甚酥 苏东坡任黄州团练副使时,有一天,曾去何秀才家聚餐。何家做的油果非常酥脆可口,

苏东坡边吃边问:“这种油果叫什么名字?”主人回答说还没有取名字呢。东坡又问:“为 甚酥?”(为什么这么酥脆)座中众客皆曰:“您说的‘为甚酥’

三字就可以作为它的名字了。”

还有,潘长官因知苏东坡不能饮酒,东坡每次来赴宴时,就特地为他准备了一些度数低 的甜酒。苏东坡饮之笑着打趣道:“这酒一定是错煮水了。”

一天,苏东坡忽然心血来潮,想吃油果,便作了一首小诗向何秀才索求之:

野饮花前百事无,腰间唯系一葫芦;

已倾潘子错煮水,更觅君家为甚酥。

——宋·苏轼语明·王世贞次《调谑编》

都是药名 苏东坡和姜至之参加朋友的宴会,二人同坐一席。席间,姜至之先说了个酒令:“在座

的诸位各要打一个药名。”于是指着东坡说:“你就是个药名。”东坡莫名其妙,连忙请 教。姜至之说:“子苏子。”东坡随口对他说:“你也是个药名,如果不是半夏,那一定是 厚朴了。”姜至之一时不解,反问东坡有何说法。东坡笑着告诉他:“不是半夏、厚朴,为 何以姜制(至)之呢?”

——宋·苏轼语明·王世贞次《调谑编》

文字游戏 苏东坡听说王荆公的《字说》刚完成,前去荆公处祝贺,并戏言道:“大作中说:以

‘竹’鞭‘马’为‘笃’。但我还有个疑问:“不知以‘竹’鞭‘犬’,又有什么可‘笑’

的?”荆公笑而不答,却反问道:“‘鸠’字以‘九’从‘鸟’,难道也有什么证据吗?”

东坡立即作答:“《诗经》上说:‘尸鸠在桑,其子七兮’,加上它们的爹娘,恰好是 九个。”

王荆公听了,欣然点头应允。时间长了,才知道苏东坡又跟他开了个大玩笑。 ——宋·苏轼语明·王世贞次《调谑编》

三分诗,七分读 秦少章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诗人郭祥正有一次路过杭州,把自己写的一卷诗送给苏东坡鉴赏。未等东坡看诗,他自 己先有声有色地吟咏起来,直读得感情四溢,声闻左右。吟完诗,征询东坡的意见:“祥正 这些诗能评几分?”

东坡不假思索地说:“十分。”郭祥正大喜,又问何以能有十分。东坡笑着答道: “你刚才吟诗,七分来自读,三分来自诗,不是十分又是几分?”

——宋·苏轼语明·王世贞次《调谑编》

免税 苏东坡被朝廷贬谪黄州时,监管黄州的贸易税收工作。有一个书生给东坡写了一封信, 请求减免他家的税收。信中说:

“我的船上没有什么货物,因此无法纳税。一切听凭大人您的指挥,请求您让我到荆南 府取回亡父的灵柩吧。”

众官员看了,笑得前仰后合。

——宋·苏轼语明·王世贞次《调谑编》

好了你 苏东坡生性豪爽率直,内心最存不住事,他曾说:“比如食中有蝇子,必欲吐之而后

快。”晁美叔(晁端彦字)每次往见东坡,东坡都说这样的话。

有一次,东坡对美叔说:“我被昭陵选拔在贤科,当时的文魁俊彦,往往相结为知己(来自:www.zhaoQt.NeT 蒲公英文摘:古代故事笑话)。 皇上在便殿召群臣策对,我每每直陈时事,都蒙皇上赞许采纳。不久,我便屡屡呈上章疏议 事,词旨虽然很剀切直率,皇上也从不怨怒。假使不是我给朝廷提建议,又有谁能提中肯的 建议呢?我现在所担心之事,只不过害怕朝廷杀我罢了。”美叔闻之,默然无语。

东坡长叹良久,又说:“朝廷如果真要杀我,我这条小命又有什么可惜的。只是有一件 事,杀了我以后,反倒好了你。”

二人遂相对大笑而起。

——宋·苏轼语明·王世贞次《调谑编》

瓦学士 诗人石曼卿(石延年字)性嗜酒,有李谪仙(太白)之奇才。曼卿举止放荡,善为谈谐

幽默之语。

有一次,石曼卿乘马游览报宁寺,牵马人一时失控,马惊走,曼卿不慎坠马落地。侍从 人员连忙把他搀起来扶上马鞍。行人见此,都聚拢来围观,都以为他一定会大发雷霆,把这 个牵马人痛骂一阵。不料,石曼卿却慢悠悠地扬起马鞭,半开玩笑地对牵马人说: “幸亏我是石学士,如果是瓦学士的话,岂不早被摔碎啦?”

——宋·邢居实《拊掌录》

换羊书 黄庭坚开玩笑地对苏轼说:“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字被世人戏称为换鹅字;今人韩宗

儒为人贪得无厌,每得到您的一幅字,便到殿帅姚麟那里换取十斤肉。如此来说,可以称您 的书法为换羊书了。”

一天,苏轼在翰林院撰述正忙,这时韩宗儒派人送来一封信,目的是想让苏轼回信,以 便拿他的字换肉。来人站在门庭下,督催甚急。苏轼笑着对他说:“回去告诉你们的上司, 今天就断了他的肉食吧。”

——宋·邢居实《拊掌录》

老婆子涂面 晋人王濛清约自守,家中每有来客,必是清茶相待,时人戏称为“今日有水灾”。 苏东坡早年曾到一家做客,主人热情好客,一遍遍地劝茶,东坡不胜受窘,笑对主人 说:“正所谓老婆子涂面。”主人不理解此意——搽(茶)了又搽(茶)。

——宋·邢居实《拊掌录》

先做了贼再做官 闽地有一个大海盗,名叫郑广,后来归降了朝廷,朝廷授给他一个官职。 有一次,郑广和同僚们在一块吟酒赋诗,众人吟诗罢,都力劝郑广作诗一首。郑广被逼 无奈,只得胡乱吟道:

“不问文官与武官,总一般。列位是做了官再做贼,郑广我却是做了贼再做官。” 众人听了,无不捧腹大笑。

——宋·邢居实《拊掌录》

贺知章乞名 唐玄宗天宝初年,文名颇著的秘书监贺知章,上书朝廷,欲告老致仕归故乡吴中。玄宗

李隆基,对他非常敬重,诸事待遇异于众人。

贺知章临行,与唐玄宗辞别,不由得老泪纵横。唐玄宗问他还有什么要求。知章说: “臣知章有一犬子,尚未有定名,若陛下赐名,实老臣归乡之荣也。”玄宗说:“信乃道之 核心,孚者,信也。卿之子宜名为孚。”知章拜谢受命。

时间长了,知章不觉大悟,自忖道:“皇上太取笑我啦。我是吴地人,‘孚’字乃是 ‘爪’字下面加上‘子’字。他为我儿取名‘孚’,岂不是称我儿爪子吗?”

——宋·高怿《群居解颐》

不知诗为何物 艾子喜欢作诗。一天,艾子漫游到齐魏之间,下榻在一个旅馆。夜间,他听到邻屋里有

人说话:“一首。”不一会儿又说:“又是一首。”艾子莫名其妙,困意全无,一夜无眠。 躺到拂晓,共听到邻屋那人大约说了六七次,亦即六七首也。艾子以为邻屋那人一定是个诗 人,在静静月夜里专心吟诗,心里油然产生敬意,又爱那人文思敏捷,便决定结识一下此人。 一大早,艾子就披衣下床,整好冠带,站在门口迎候。不一会儿,邻屋里走出一个商贩 模样的人来,身材瘦弱,一脸病相。艾子感到很失望,心想:就凭这副尊容,哪像个诗人? 也许,人不可貌相,不能盲目揣度。便走上前拜问道:“听说先生诗篇甚多,能否让学生我 看一下。”那人说:“我是一个做生意的,从来不晓得诗是什么玩意儿。”始终拒绝拿出诗 来。艾子固执地说:“昨天夜里听到您在屋里说‘一首’,不一会儿又说‘一首’,难道那 不是诗吗?”

那人听了,不觉哑然失笑:“您误会啦。昨夜我肚子不好,每泻一次,夜里找不到手 纸,于是就用手揩。一夜腹泻不止,差不多污了六七次手。我说的‘手’,不是诗篇之 ‘首’。”艾子听了,羞惭不已。

——旧题宋·苏轼《艾子杂说》

苏轼难荆公 宋代大文豪苏轼,号东坡。他经常和王荆公(安石)在一齐研究字义。有一次,东坡指

“坡”字请教王荆公字义。王安石解释道:“‘坡’者乃‘土’之‘皮’。”东坡听了,不 以为然,反问道:“照这样说来,即么‘滑’字乃‘水’之‘骨’喽?”王安石闻之,半天 默然无语。

——宋·苏轼语明·王世贞次《调谑编》

不知辛苦为谁甜 苏东坡字子瞻,他任杭州太守时,经常与诗僧佛印参禅、唱和,二人最是友善。东坡喜

欢吃烧猪。佛印和尚住金山寺时,常常做好烧猪等待东坡来吃。

一天,苏东坡又来到金山寺,而佛印做的烧猪却被别人偷吃了,佛印甚感不快。苏东坡 便作了一首游戏诗,安慰佛印:

远公沽酒饮陶潜,佛印烧猪待子瞻;

采得百花成蜜后,不知辛苦为谁甜。

——宋·苏轼语明·王世贞次《调谑编》

为甚酥 苏东坡任黄州团练副使时,有一天,曾去何秀才家聚餐。何家做的油果非常酥脆可口,

苏东坡边吃边问:“这种油果叫什么名字?”主人回答说还没有取名字呢。东坡又问:“为 甚酥?”(为什么这么酥脆)座中众客皆曰:“您说的‘为甚酥’

三字就可以作为它的名字了。”

还有,潘长官因知苏东坡不能饮酒,东坡每次来赴宴时,就特地为他准备了一些度数低 的甜酒。苏东坡饮之笑着打趣道:“这酒一定是错煮水了。”

一天,苏东坡忽然心血来潮,想吃油果,便作了一首小诗向何秀才索求之: 野饮花前百事无,腰间唯系一葫芦;

已倾潘子错煮水,更觅君家为甚酥。

——宋·苏轼语明·王世贞次《调谑编》

古代故事笑话篇二:古代笑话综合

古代综合笑话

送匾

一个人自夸能科举高中,说:“我夜晚做梦,有人吹着鼓乐来

给我送匾。”他的朋友说:“我也梦见有人给你送匾,上写四

字:岂有此理。”

发抖

某人生长在富贵之家,花钱买了个五品官,但不知民间疾苦。一年冬天, 他外出巡视。见一乞丐站在寒风中发抖。他觉得很奇怪,就问随从:“ 这个人身子怎么老是在动弹?”随从道:“因为天冷衣薄而发抖。” 此人更觉奇怪,说:“难道抖抖就不冷了吗?”

一个富翁买了桶酒,在桶盖上巾了封条.他的仆人

在桶底上钻了个洞,每天偷酒喝.富翁发现封条完整无

缺,可是酒大一天天减少,惊奇不已.有人建议他检查一

下桶底,看看是否有破绽,富翁答道:"你真是个傻瓜,是

上面的酒少了,下面的酒一点儿也没少." ...

有个人应请赴宴,主人斟酒时,每次只斟半杯.那人

便对主人说:"府上有把锯子,请借我一用."主人问道:

"借来何用?"客人指着酒杯说:"这酒杯上半截既然盛不

得酒,就该锯去,留着有什么用?"

合资出酒

两个朋友准备合资酿酒,甲对乙说:“你出米,我出水。”乙说:“ 米可以由我来出,酿成酒后,怎么分利呢?”甲说:“我决不让你吃亏, 出酒后,我只要水,其余的都归你。”

射谜

吴门张幼于,使才好奇,日有闯食者,佯作一谜粘门云:“射中许

入”。谜云:“老不老,小不小;羞不羞,好不好。”无有中者;王百

谷射云:“太公八十遇文王,老不老;甘罗十二为丞相,小不小;闭了

门儿独自吞,羞不羞;开了门儿大家吃,好不好。”张大笑。

岂不更快

有一人奉命去送紧急公文,上司特别地给了他一匹快马。但他却只是跟

在马的后面跑。路人问他:“既然如此紧急,为什么不骑马?”他说:

“六只脚一起走,岂不比四只脚快?”

甘愿一死

有个皇帝最爱弹琴,可他弹得实在蹩脚,满朝文武和后妃都不堪忍受 他的琴声。皇帝找遍整个宫廷,竟找不到一个知音。

他传旨从监狱里拉来一个死囚。皇帝许诺说:“只要你说寡人的琴弹

得好,朕可免你一死。”不料,皇帝的琴刚刚弹了一半,死囚叫道:“陛

下,求求您别弹了,我甘愿一死!”

拾了草绳

某人犯了偷窃罪,被官府锁上枷销示众。有人问他:“犯了什

么大罪?”他长叹道:“一个人倒起霉来,走路都撞板。昨天我偶

然见到街上有条草绳,心想以后会有用,便随手拾起来......。”

问者道:“拾了一条草绳也判这么重?”只听犯人继续说:“哪知

草绳那端,还绑着一条牛呐!

盐豆家当

一位富商非常吝啬。他把盐腌的豆子放进瓶里,每次吃饭时就用筷

子夹几粒下饭。这天他正在吃饭,忽然,有人告诉他:“您儿子正在饭

店里大鱼大肉吃饭呢!”富商听了,骂道:“我辛辛苦苦地为谁节省呢

?”然后把瓶子里的盐豆倒出一把,全塞进嘴里,边嚼边说:“我也败

败家吧!”

有其父必有其子

有一个人心高气傲从不肯让人。一天,他走在街上,对面走来

一人没给他让路。他当然不肯让,于是两个人就这样面对面地僵持

着。过了很久,这人的父亲来找他,着急地问他:“你怎么在这儿

站着,家里人等你买米回去做饭呢!”“我不能走,这个人不给我

让路!”“那你去买米,我替你在这儿站着,看最后谁给谁让路!”

秃字

一个秀才遇见一个和尚,秀才想出和尚的丑,便问和尚:“师

傅,秃驴的秃字怎么写?”和尚说:“就是秀才的秀字,屁股略为

弯弯掉转就是了。”

过 节

要过逾越节了。一对新婚夫妇不懂繁琐的节日礼仪,于是

丈夫叫妻子去偷看邻居铁匠家是怎么过的。妻子走近窗口,看

到铁匠正在用煤铲打老婆呢!妻子回家后,丈夫问她看见了什

么,她始终不肯说。最后,丈夫气急了,拿起煤铲打她。她哭

着说:“既然你都知道,还派我去干什么?”

斋 蚊 子

一和尚要用血斋蚊子。当蚊子很多时,和尚痛痒难忍,于是

用手左右乱打。在旁的人问:“你要喂蚊子,怎么又动手打它们

?”和尚说:“它们吃过了又吃,所以要打它们。”

秀才的故事

一秀才带书童赶考。途中帽子掉了。书童说:帽子落地(第)了。

秀才忙说:不准说落地,要说及地。

书童帮秀才把帽子捡起来牢牢系在秀才头上,然后说:

这次再也不会及地了。

吝啬

一对地主夫妇,出名地吝啬。一天男的进城去,走着走着想上厕所,但转念一想:这 么好的肥料可不能便宜了别人。于是一直憋着。后来实在憋不住了,找个厕所就上。 可是也除了放几个屁之外,什么也没有拉出来。于是心中得意不已。回到家里,向老 婆讲述自已的经历。谁知老婆一听大怒:你这个败家子,哪有你这样过日子的,省下 这几个屁来吹灯该多好!

歪诗

从前有个秀才号“西坡”,每每以苏轼自诩。时值大旱,太首设香案求雨, 命其作诗一首,以记此盛况。

秀才作诗曰:“太守祈雨泽,万民感恩德。昨夜推窗看,见月。”

太守大怒,将其发配云阳。

其舅送之。豳别,秀才见舅瞎一目,于是赠诗:“发配到云阳,见舅如见娘。 岍人齐下泪,三行”。

至配所,官喜其诗,指夫人为题,令其吟诗。秀才曰:“环佩叮当响,夫人 出后堂。三寸小金莲,横量。”

官恼,令其自嘲。秀才乃长叹一声:“古人号东坡,我今号西坡。若将俩人 比,差多”。

茶棚

一个秀才到一间茶棚喝茶,棚里有个尼姑因为经书上一个字不认得,便去请 教秀才:「请问这位监生,这个字怎念?」

秀才一听别人喊他监生,有意炫耀一下才学,便道:「这位和尚,要知哀与 衰,监生与秀才,顶儿相同,肚里不同。」

尼姑一听他竟叫自己和尚,颇不以为然的说:「要知齐与斋,尼姑与和尚, 袈裟相同,胯下不同。」

茶棚中一个端茶的小姑娘听了不禁噗哧笑了出来,两人一齐回头道:「大嫂, 您笑什麽?」

一个未出嫁的小姑娘听他们叫自己大嫂,便很生气的说:「要知好与好,姑 娘与大嫂,全身相同,圈儿不同。」

注:1。古时监生是用钱买的,秀才是要考试的,但是帽子一样。2。我猜 可能以前在「好」上打个圈以辨明读音,原文上无标示,请知道的版友注解 一下。

无功受禄

晋朝某皇帝得太子,赐群臣汤饼宴,有位大官起立曰:"贺陛下祠嗣之有人, 愧吾等无功而受禄。"

帝正色曰:"卿何语!此事岂可使卿等有功?"

小和尚

有个小和尚,三更半夜拿根长竹竿跑到院子里,对著夜空又挥又打,闹得不可开交。 终於,惊动了老和尚。老和尚喝问道∶「三更半夜不睡觉,你在搞什麽鬼?」小和尚 诚惶诚恐鼓起勇气的回答∶「师傅,我想要天上的星星,可是,不管我怎麽努力的挥 打,始终就是打不下来??」老和尚一听顿时火冒三丈,破口大骂道∶「你这个大笨 蛋,连这麽简单的问题也不知道,真是蠢得不可原谅。站在那种地方怎麽打得到?。 你不会爬到屋顶上。」

夫妻吵架

一天深夜,有一对夫妻在吵架?。

夫:好了,别再闹了,三更半夜会吵到邻居。

妻强辩道:一夜五更,半夜明明是两更半,为何说三更?

争执了一会儿,夫认为妻无理取闹,怒掴妻一耳光!

妻大喊:救命啊,三更半夜打死人了!

夫:早说三更半夜何必挨打。

从前有一个人,他拉肚子已经很久了,旁边的阿三告诉他一个偏方:

用粪车的竹条熬水喝.这个人回去试了一下,但是拉得更厉害了.他去

找阿三,阿三叹了口气说道:"那么大的一车粪,竹条都能挡着,却挡不

着你那一点,唉.我也就没有办法了."

古代故事笑话篇三:超级搞笑的古代笑话夸张类

超级搞笑的古代笑话-夸张类

夸张类

--------------------------------------------------------------------------------

说明 夸张既是一种修辞手段,又是一种文艺创作手法,二者的特点都是夸大其词、铺张扬

厉。作为笑话体裁的一种较为常见的创作手法,夸张集中地体现在突出描写对象的某些细部

特征,从而引起听众或读者的注意,借以达到笑话本身“抑恶扬善”、怡乐性情的教育和审

美目的。

夸张类笑话不是凭空捏造,而是有其坚实的现实基础的。通过夸张,可以变平淡为奇

崛,化腐朽为神奇,使幽隐而昭然,用生动之形象揭示抽象之哲理。这类笑话,最具吸引力

和说服力,给人的印象尤为深刻,经久而难忘。这里所选的三十几个故事,无一不具有这种

特点。如旧题隋代文人侯白的《启颜录》记载为“痴生卖羊”故事,说的是南朝梁代的一位

书呆子去集市卖羚羊,别人暗中用猕猴换走了他的羚羊,他竟然没有觉察到,还认为这猕猴

就是他的羚羊,只是纳闷它为何没有了双角。这样一来,书生的“痴”也就令人过目难忘

了。再如宋人邢居实《籍川笑林》记载的张丞相不识自家字,明人陆灼《艾子后语》记载为

古齐国健忘者不识自家门、不识妻子的故事,虽然夸大了主人公健忘的特点,但却使人感到

合情合理,而无荒诞之嫌。这些故事,形象鲜明,理趣横生,因而千百年来传诵不衰。

夸张类笑语总起来说,是为了引人发笑,但笑声的背后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作者的良

苦用心。欣赏这类笑话,首先要了解作者谋篇施墨的点睛之笔——夸张了什么?为何夸张?

这个“点睛之笔”是故事的“笑”眼,通过这一“笑”眼,广大读者朋友尽可在捧腹之乐中

回味作者的深层理趣。

痴生卖羊 传说南朝梁代时有一位书生,为人呆痴但又有些口才。他从来没见过羊。有一次,别人

送给他一只漂亮的羚羊,他以为是一般的羊,便用绳子拴住羚羊的脖子,牵到集市上去卖。

他讨要的价钱并不多,但卖了好多次都没卖掉。后来集市上的人们知道了这卖羊的书生原来

很痴呆愚钝,众人便暗暗地牵来一只猕猴偷换了羚羊。这书生看到猕猴,还以为是他的羚羊

呢,只是奇怪它为何没了角,样子也变了;又看见猕猴乱蹦乱跳,心想可能是市场上的人们

把它的角锯掉了,但因为猕猴头上没有伤疤,不足为凭,于是只好忍气吞声不做声。

集市散了,书生牵着猕猴往家赶,一路上悠哉游哉,歌而咏之曰:“我有一奇兽,能肥

也能瘦。往日馨膻气,今天一身臭。数次牵入市,三天卖不售。头上失掉皂荚子,面孔变成

橘皮皱。”

——

旧题隋·侯白《启颜录》

同州憨夫 隋朝初年,有一个同州人背着麦饭到京城长安售卖。行至渭水上,河里已结满了冰。他

因赶了半夜的路顿觉饥肠辘辘,想吃点麦饭,但又没带水,便砸开冰取水。他看见和碗口一

样大的冰孔,心想,这下可好了,冰孔正好当碗,遂把麦饭倒在冰孔中,倒一点,散一点,

把一袋子麦饭倒光了,也没有和成麦饭。他只顾自个儿在冰上叹惜,竟不知所措起来。

过了好长时间,冰孔里的水渐渐清澈了,照见了自己的影子,同州人乃大声疾呼道:

“原来偷我麦饭的正是这个家伙!这个鬼贼真不知足,还故意仰着脸看我呢。”于是便照冰

孔挥拳打去。水混浊了,人影也不见了,他方才愤愤不平地大骂而去,并惊诧地自语道:

“这个贼人刚才还在这里,怎么一转眼就走远了?”到了岸上,看见有许多细沙,便用布袋

装满沙子背回家去了。

——旧题隋·侯白《启颜录》

卖黑豆者 隋代有一个呆痴之人,推了一小车黑豆到京城长安去售卖。走到灞桥翻了车,黑豆全掉

在水里。此人便火速回家,打算叫家人们来捞黑豆。

刚走后不久,灞桥边店铺里的人们便争着从水里捞走了黑豆,一点儿也没留下。

等到那

人带家人来打捞时,河里只有一些蝌蚪,游戏往还。那人还以为蝌蚪是他的黑豆呢,便带着

人下水捞龋蝌蚪见了人,一时惊散。

此人怪叹良久,说:

“黑豆啊,黑豆,你不认识我,反而背着我走去。可怕的是我不认识你了,你怎么突然

长出尾巴来啦?”

——旧题隋·侯白《启颜录》

王德仁健忘 隋代有个名叫王德仁的尚书员外郎,为人最是健忘。

有一天,他退朝回尚书省,竟糊里糊涂地误入尚书令办公厅,并说这就是他的办公室,

大声传唤番官(侍从人员),他自己则端坐在尚书床上,令番官快取线鞋来给他脱靴换上。

有人来拜望尚书令,见王德仁正坐在尚书床上,便提醒他说:“这是在尚书省,尚书令在这

里。”王德仁吓得狼狈不堪,越阶而逃,跑到自己的办公室。还未来得及坐下,便急匆匆去

上厕所,把官笏交给身后的番官。番官双手拿着他的官笏站立于厕所门旁。 王德仁从厕所里出来,见番官抱笏立于厕所门旁,便惊问道:“您是哪位官人?”番官

回答道:“我是一向侍从您的人。”王德仁这才醒悟,便接过官笏到办公室坐下。忽然又看

见刚才那位番官站在身旁,于是又问道:“你是何人?”番官答曰:“是番官。”王德仁便

拿着官笏走近他身边,边挹边问:“您作官来有几番?”番官

见他问得莫名其妙,啼笑皆

非,不知如何回答是好,遂掩口而退下。

——旧题隋·侯白《启颜录》

不知妻子是何人 鄠县有一个好忘事的农夫。有一天他带着斧子到田里去砍柴,他的妻子也随他一块去

了。到了田里,农夫不觉便意频频,便急转身到旁边大便,于是把斧子放在地上。 大便毕,农夫返到田里,忽然看见地上的斧子,欣喜若狂地对妻子说:“我捡了一把斧

子。”边说边手舞足蹈起来,结果踏踩着他刚才的粪便,大喊道:“这把斧头原来是有人在

此大便才遗忘在这里的。”

他的妻子见他这样昏聩健忘,便郑重其事地提醒他:“刚才你带着斧子来砍柴,因为到

旁边去大便,才把它放在地上的,你怎么忘得这么快?”

农夫听了,愈加疑惑不解,便仔细地端详着妻子的面孔,惊问道:“这位娘子贵姓?我

过去好像在什么地方见过你,现在怎么想不起来了。”

——旧题隋·侯白《启颜录》

湖涂洛阳令 隋氏人柳真,曾官至洛阳令,他为人恍惚多忘,糊里糊涂。他任洛阳令期间,有一个人

犯了合当杖打的罪。柳真看了这人的罪状,不觉大怒,便传令手下人拿棒杖来打,并脱光这

个犯人的衣服,令他坐在院子里。正要举杖打时,忽然来了一位客人。柳真遂放下棒杖,带

客人到房中说话。当时正值寒冬腊月,罪犯因耐不住寒冷,便暂时起身蹲在厅堂屋头晒太

阳,并把棉袄散披在身上。

不一会儿,柳真送客出厅门,回来时远远望见此罪犯,遂大声喝斥道:“你是什么东

西?竟敢在我厅堂边捉虱子?”这人见柳真竟忘了自己是罪犯,遂慌不择路地逃出衙门,柳

真也不再追问。

——旧题隋·侯白《启颜录》

痴人村 鄠县董子尚村,一村人都是呆痴。有一家想买个奴仆,父亲让儿子带着很多钱去长安城

买奴仆,并交待其子说:“我听说长安城的人卖奴,大都不让奴知道,先把奴藏在别处,然

后与买主商定价钱。遇到这样的卖主,必能买到好的奴仆。”

其子到了长安城里,在卖镜子的市场中行走。他看见镜子里的自己的身影,既年轻又健

壮,便以为卖主想卖高价,故意把奴藏在镜子里。于是指着镜子里的身影问卖镜人:“这个

奴卖多少钱?”卖镜人方知他是个呆痴,诳骗他道:“这个奴价值十千。”他便付给卖镜人

十千钱,把镜子买下,揣到怀里走了。

回到家门口,其父早在那里迎候,问道:“你买的奴在哪里?”他答曰:“在我怀 里。”其父说:“拿出来看看好不好?”其父便取了镜子来

照览,但见镜中有一眉须皆白、

满脸黑皱纹的老头儿,直气得破口大骂,挥拳欲打其子:“哪有用十千钱的高价钱买这样一

个老朽之奴的,我非打死你不可。”说着抡起棍棒来就打。其子吓得慌忙跑到母亲身边求救。

母亲抱着一个小女孩走过来,对其夫说:“我来看看究竟买的什么样的奴儿。”夺过镜

子就看,正看到自己与小女孩的身影,便大骂其夫道:“你这个傻老头子,真是蛮不讲理!

我儿只用十千钱就买回来母女两个奴婢,你为啥还嫌贵?”老头儿这才转怒为喜。等到把镜

子收起来的时候,奴婢也就无影无踪了。一家人都说奴婢一定是胆小怕羞,藏起来了不肯露

面。

这家的东邻有一个巫婆,村中人都认为她占卜得很准。老父便到她那儿问卜,看她能否

知道奴儿藏在何处。巫婆说:“实话告诉您吧,这是因为鬼神没饭吃,钱财没聚集,所以把

您家买的奴儿给藏起来了。您可以择一个黄道吉日多多地置办酒席来求请一下。”于是老父

便选定了一个黄道吉日,大设酒筵宴请巫婆。

巫婆到了他家,将镜子悬挂于门楣上,嘴里振振有词,既歌且舞起来。全村人都来观

看,看到镜子,都惊羡道:“这家真有王侯之相,买了这么好的奴儿。”然而镜子系得不

牢,竟掉在地上摔成两片。巫婆忙取起两片镜子相照,看到各有一个身影,大为欣喜,对主

人说:“真是上天神明赐给您家的洪福,令一奴变成两婢啊!”因而歌咏道: “合家齐拍掌,神明大歆飨。买奴合婢来,一个分成两。”

——旧题隋·侯白《启颜录》

不识自家字 张丞相酷好草圣张旭之狂草,但他的字却写不好,为同僚们所讥笑。他本人却泰然自

若,不存介蒂。

一天,张丞相偶然吟得一诗句,便索笔疾书,满纸龙飞凤舞,人莫能识。丞相让他的侄

子誊抄。侄子每遇波折奇险之字,便惘然搁笔,拿着字问丞相:“这是个什么字?”张丞相

熟视良久,终不能识之,遂训其侄:“你为何不早问,致使我忘记了是何字。” ——宋·邢居实《拊掌录》

吝啬鬼 有一个人家境富有,而生性却极吝啬。他的一位堂弟到京城去谋职,临行前来与他告

别,他迫于兄弟之情不得已送给堂弟一千钱和一壶酒,并修书一封:

“贤弟:值你赴京高升之际,为兄我特地送给你筋一条,血一壶,这两个物件为兄我忍

痛割爱,捶胸顿足呈上,还请你这个铁心肝人笑纳。”

——宋·无名氏《籍川笑林》

相关热词搜索:古代 笑话 故事 古代经典笑话故事 中国古代笑话故事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