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记录生活的人]喜欢记录生活的人

发布时间:2020-02-22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Q   人类在大自然面前是很渺小的,人要面临的问题都是一样的,你能遇过你的努力去帮助别人,这同时也是在帮自己。这和地位、金钱是完全无关的。   当下,唐志冈的艺术作品,被越来越多的评论家和画廊所关注,其艺术价值逐渐凸显。唐志冈本人也认为自己是一个记录生活的人。
  
  
  每一张画和我的经历有关
  
  唐志冈的众多作品,每一幅都是一个虚拟场景,但又和现实生活有着紧密联系。它们不仅反映他精神层面的东西,更反映了现实的碰撞,讲述着群体和个体的关系――社会学意义上的关系。“我画画是叙述性、描述性的绘画,每一张画都有一个故事,虚拟和现实相关联,和我的经历有关,在海边、在洗澡堂里,都是虚拟的,都是现实中没有的事情。”
  唐志冈的童年经历比较特殊。他的父母是部队高级干部,他从3岁起就被送到幼儿园,几乎没有过家庭生活。周末,其他孩子都回家了,“可我却没有人接。大筒子楼的幼儿园,60张床,就我一个人睡在那里,很孤独,没有父母的关爱,还多病,没人关心。我老在一个人的状态下,所以就用画画来表达自己的情绪,课本上没一个空白的地方。我还在被子上画画,因此多次被告状。”
  唐志冈最初的创作主题一直是军人,那时的绘画只是为了宣传,它是服务大众、不关心个体的。可是最有价值的艺术是与个体有关的,反映个体的生命存在,是表达人类的语言。
  
  “永远不长大”是一种人生态度
  
  凡看过他作品的观众,一定会被画面中所呈现的儿童形象所吸引,似曾相识的场景,游泳池、沙滩、洗澡堂……孩子们有着与年龄不相符的举动和神情,令人驻足思考画面语言所要讲述的故事。
  在唐志冈所创作的《儿童开会》、《中国童话》系列作品中,人物形象都是儿童。为什么会选择儿童作为创作的主题人物呢?
  选择儿童作为创作主题其实是很偶然的。在唐志冈20多年的军旅生活中,多数时候是为优秀子弟兵、劳动模范画肖像,或者是布置会场。他还有一项工作,就是完成部队安排的工作――教部队子女画画。他选择儿童作为创作主题跟这段经历有直接的关系。
  一个很偶然的机会,他开始尝试用儿童作为创作人物。面对现实生活,他体味到的是当代人普遍的心态以及这个时代蔓延着的焦虑和心理负担,人会向往一种儿童的经历。而在艺术创作中,他通过活泼、轻快的儿童形象来消解,借用了西画的语言,讲述一个中国的童话。对于他来讲,“永远不长大”,是一种对人生的态度,“人到一定年龄后,一定要向后看。成长、出生一定要向前看,可进步的方式不一定是朝前看。到一定年龄,向后看,亦是一种进步”。
  
  “教孩子需要很多的创作能力”
  
  在谈到美术教育,尤其是幼儿绘画教育时,唐志冈表现得忧心忡忡。他在部队里有8年时间在教孩子画画,他发现教孩子画画其实学问很大,弄不好不是教孩子,而是毁孩子。“不是谁都能教孩子的。教孩子需要很高的创作能力,要能启发孩子,不是照猫画虎地教。我不认为孩子学龄前学绘画是多么大的好事,就因为他们不一定能遇到好老师。”8年的教育实践使他总结了一套方法,他从不教孩子树是绿的、天是蓝的。语言表达有障碍的孩子最需要画画,画画越好的孩子表达障碍越大,他需要涂鸦来表达、抒发自己。绘画还是种表达的需要。“所以,教孩子画画,教会用颜色,就可以了。一定要让他去观察,通过画面的组织能力,锻炼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自己学会编故事。”
  
  社会责任是一种给予
  
  在去年10月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的心灵彩虹计划之“关爱?责任”拍卖会上,唐志冈的作品《中国童话?捕鸟》一举拍得98万元,成为全场竟拍中拍卖金额最高的艺术作品。
  在谈到对慈善事业的看法时,唐志冈说:“捐作品很正常,这也不是我第一次捐助了。艺术家可以通过作品帮助其他人,这是一个很好的事情。平时我跟学生讲得最多的还是价值观,讲如何做人。人做不好,就没有社会责任感,他也画不好画。”
  “人类在大自然面前是很渺小的,人要面临的问题都是一样的,你能通过你的努力去帮助别人,这同时也是在帮自己。这和地位、金钱是完全无关的。”唐志冈如此简单而又质朴的回答,彰显了当代艺术家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也许正因为像唐志冈这样的艺术家存在,中国的现代艺术才有了更为人性化的光辉。

相关热词搜索:的人 记录 生活 一个记录生活的人 南非人的生活记录片 记录非洲人原始生活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