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教学感悟

发布时间:2017-01-15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教学教学感悟篇一:教育教学感悟

教育教学感悟

对于有效教学,谈不上有什么经验,要说感受可能会有一些。按我的理解,数学课的有效教学就是让学生听懂,学会,做对。

一节课是否有效,老师自身是十分重要的。对教材的充分理解,之后备好一节课。上课前的教具学具的准备,对教案的熟悉,都是必不可少的。到了上课的时候,老师良好的教学素质,对课堂的掌握,教学中练习的设计是否合理科学,有没有考虑到面向全体学生、是否做到每一次练习都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从而达到巩固知识、培养技能、发展智能的目的等等各方面无不关系到教学的效果。

所以,备课这一个环节,是上课有效的前提。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但生成并不意味着不需要预设、不需要备课。相反,有效的教学对预设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预设要能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积极活动的保证;能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创造性提供条件;能促使课堂多向、多种类型信息交流的产生并及时反馈。这就需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改变传统的备课模式,让“预设”真正服务于生成性的课堂教学。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为“预设”打好基础。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每一位教师都要认真研读、感悟、领会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编写意图,把握教材所提供的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分析教材所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学生活动的科学内涵,这样才能体会新教材蕴含的教学理念,备出高质量的教学预案。

其次,要改变备课模式,变“教案”为“学案”。学生是学习的

主人,一切知识经验的获得都依赖于学生的自主建构、自我内化。离开了“学”,再精心的“设计”也没有意义,教师要充分考虑,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即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一种有准备、有意识的预设。

第三,重课堂动态生成,着眼学生发展

过程是动态生成的,尽管教师在备课时已经对课堂上可能发生的情况做了充分的预设,但是在课堂中,依然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更有出乎意料之外的情况发生。面对信息多变、资源多彩的课堂,教师要扮好倾听者、重组者、等待者、提升者这几种角色。做到:心中有案,行中无案,寓有形的预设于无形的、动态的教学中,不断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生成的各种各类信息,灵活驾驭教学过程,推进教学过程在具体情境中的有效生成。

第四、“设计科学合理的练习” 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证

有效的数学教学,不仅在于成功的讲解,而且更取决于科学、高效率的练习。科学合理的练习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也是师生信息交流的一个窗口,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而非单一的、千篇一律的重复。好的练习能主动地把学生学习的疑难问题、困惑之处诱发出来,及时予以纠正。从而实现数学知识的巩固和应用,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得以熏陶,学习习惯、思维品质得以培养,思维方法得以训练,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对待学生要多一些表扬

在教育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学生优点,对学生多加鼓励,使他们在情绪上得到满足,使之学习心境保持“愉悦”,从而使学生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都处于良好的活动状态,产生求知的欲望和情感,强化学习效果,并取得求知的成功。生命的终极目标是幸福,成长过程的最佳状态是快乐。自爱是快乐之源!

1.了解学生,善待学生

学生不爱学习的原因是多样的:或感到自己基础差,或感到某学科没意思,或因教师不妥善的批评而赌气放弃??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几乎都是主观原因所致,不愿学、不想学,是他们的普遍心理。面对这种情况,若想实现教与学的双赢我们就要多一些好的方法。 让学生“想学”、“乐学”就必须善待他们,如何做到这一点?美国一位作家这样评价教育——“对孩子们来说,一句赞扬抵得上十句责骂。”我国清代教育家颜元也说过:“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虽然谈得是家庭教育,但对于学生又何尝不是要“奖”呢?因此,了解学生,善待学生,是实现教与学双赢的重要途径。

2.尊重学生,学会倾听

青少年时期正处于由儿童向成人过渡的时期,是成长发展过程中矛盾最为集中的时期。面对学生的诉说,教师一定要认真、专注地倾听,这本身既是对学生的一种尊重,也是学生的心理需求。千万不要以为学生说话没什么意思而不耐烦,甚至打断学生的话敷衍几句甩手而去,这会极大地挫伤学生想接近你的愿望,也可能从此他就会远

离你,远离你所教的学科。

3.激励学生,为学生加油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心理激励是一把挖潜启智、培养学生奋发努力、快速成长的金钥匙。因此,在教育教学中要更加注重激励的作用,而且强调实行“正向激励”。正向激励,就是以表扬为主。教师善于表扬,就意味着会赢得教育上的主动权。每个学生,总是想把自己最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希望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肯定,这种愿望会比社会上的其他人更强烈。而教师的每一次表扬不但鼓舞了学生,也巩固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4.宽容学生,允许失误

“没有不对的孩子,只有不对的方法”,当学生遇到问题时,我们不要过分去追究学生的责任,要从教师教学着手,查找原因,并努力去改变这种现状,用一种宽容的心态去等待学生的转变。不能发现学生有了差错,有了不足,就恨不得马上让学生改得一干二净,成为十全十美的人,“欲速则不达”的道理应引以为鉴。

5.提醒学生,大胆批评

对待学生不是一味地、简单地进行表扬、鼓励,针对学生身上出现的缺点和错误,也要大胆地批评。不过这种批评是学生乐于接受的“提醒式”,总的原则是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总之,只有多表扬才能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才能激发他无穷无尽的创新思维。多一些表扬,就会形成积极的心理暗示,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向着人们期望的方向发展,从而达到教育与被教育的目的。

教学教学感悟篇二:教学反思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柳湖乡学区 张瑜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学反思是一种良好的教学习惯。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这是新课程的核心概念。这种理念下的教学,对教学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既要把握教学中的导向作用,又要发现学生的思维闪光点,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情趣和学习自信心。因此进行教学反思是必要的,这是发展和提高教学能力的重要手段。

一、教学反思的必要性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是对教育教学规律的探索与发现,它为教学工作提供了“再创造”的可能,是教学创新的基础,教师自我发展的过程。要想成为一名优秀教师,除了具备一定的教学经验外,还必须具备不断反思的意识,唯有如此,才能使自己与时俱进;才能对自己提出更高更远的目标,向教学艺术的殿堂迈进。

二、教学反思的作用

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可以提高业务水平。 课堂教学对教师而言,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做出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它同时也是自己生命价值和自身发展的体现,这种教师自我情感体验的反思,更能带动教师对教学中体现的教学策略、教学机制、教学语言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思考。

教师可以从同行的课堂教学反馈中做出评价。借助其他教师对自身教学的评价进行反思,可以客观冷静地分析、审视自己的教学,是教师成长的一条有效途

径。通过调查中的学生自评及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中参与的广度和深度的具体了解,有助于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采取相应的措施和对策。

三、教学反思的内容

反思的过程,是一种享受,在此过程中,教师的能力一定会得到发展,甚至升华。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既是探索者,也是思想者,只有不断地反思,才有进一步的探索和成功。那么,教学反思写什么呢?

写课堂上的灵动。在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学生积极参与交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往往非常精彩,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的,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记录课堂上的灵动,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如在《百分数的应用》这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在讲到生活中的百分率时,有与自己日常生活相关的正确率,优秀率,出勤率,小麦的发芽率 ,红花籽的出油率,本次期中考试的及格率等。所以我抓住时机让学生口述教师板书:及格率=及格人数全班人数;今天早晨的出勤率=出勤人数全班人数100%;红花籽的出油率=出油量

红花籽总量

......。通过这种适时的鼓励与肯定,学生不但能很好的理解透知识,而且有一种成就感,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潜能。

写学生独特的见解。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中,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个性气质不同,他们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也会不同,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些独特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他们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是改进教学的借鉴。如我校一年级教师在教学《乌

鸦喝水》一课时:因为“鸟”和“乌”,多一点、少一点,学生常常写错,老师让孩子们自己动脑加以区别,有一个孩子这样说:“因为乌鸦全身都是黑的,因此我们看不到它的眼睛了,所以‘乌’比‘鸟’少一点。孩子的见解虽然充满稚气却也独特,让学生在牢记这两个字的同时,有了发现的欲望。

写教学中的成功。一节好课能给人一种自然、和谐的感受,教师要善于捕捉这样的感受,思考成功的原因。譬如,教学中突出重点、分散难点的方法;达到预期的教育教学目标,引起教与学共振效应的途径;设计合理,条理分明的板书;课堂教学中临时出现的问题以及处理得当的具体措施;先进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中的渗透与应用;教育学、心理学原理在课堂中应用的感悟;教学方法的革新;学法指导的技巧等等。只有详尽地记录这些优点和心理,才能在今后的教学中适当借鉴,并不断总结,推陈出新,教学艺术才能日臻完美。《桂林山水》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本课教学的成功之处在于在引导学生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学生一遍遍地品读文中优美句段,如:“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从中体会桂林山水之美。然后提问:“在你的印象中,有哪些地方是如此美妙的?我们也试着用美妙的句子来说说,好吗?”以此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应用语言的能力。

写教学中的失误。即使一个教学经验非常丰富、课堂教学近于完美的教师,在一节课的某个内容或某个环节上也难免出现疏漏失误,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或教学内容安排不妥,或教学方法不适用,或练习设计难易程度把握不准,或课堂中的生成处理不当,或未针对学生差异区别对待??所有这些情况,课后要认真思考、分析,找出原因,再通过与学生交流,与同事交流,甚至向专家请教,

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课后及时进行反思,写下了本课教学失败的原因在于未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在学生研读课文时自学提示偏难,未照顾到困难生。虽然自己也俯下身子对部分学生给予点拨,但仍有少数学生学得吃力,未能实现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教学目标。今后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尤其是学有困难的学生。课堂上教师少讲、精讲,多留时间给学生去思考,去展示。

写“再教设计”。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教学反思伴随教师的终身,是每位教师不断成长成熟、不断进步的不竭动力。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既是教者又是研究者,同时是反思性实践者。认识到教学反思的重要性,我们就应该强化反思意识,不断提高反思水平,否则将永远是一名“教书匠”,难以成为“名师”。

教学教学感悟篇三:古诗教学教学反思

古诗词教学的几点反思

古诗词是我国历史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泱泱大国的诗风词韵陶冶了一代一代的华夏

儿女。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结合自己多年对古诗词的教学,谈几点反思。

(一)让古诗词回归“诵读“之本。千百年来,美读呤诵是学语文的根本之法!“熟读唐

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吟”。说明诵读作用重大。古典诗词是富有音乐美的文学样式。它讲究

韵律、节奏。要体会这种美、必须诵读。诵读有理解古诗词的写作手法,诵读有助于触类旁

通。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感知语言材料,全身心投入作品,展开文本对话。(来自:WWw.zHaoqT.net 蒲公 英文 摘:教学教学感悟)让

学生自读,从整体上感知课文。不管秋取哪种形式,都要进行科学的诵读指导,以便读准字

音,节奏,读出语气和语势。正确的诵读可使学生较快地进入赏析古诗词的角色, 有利于理

解古语词的含义,感觉它的韵律美、节奏美,调动生活体验,激起相似的情感。

(二)让古诗词回归人文之本。我国古代的诗人、词人中有很多是思想家,他们的诗词体现了许多我们称之为“传统”

的东西,它可以内化为“素养”的营养。让学生学习、背诵古诗词,不但可以积累典型语文

材料,在心田播下民族文化种子,还有助于他们深化对社会、自然、人生的认识,有助于提

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形成健康的人格。如“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报国激情;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伤世感怀。我们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自然、

关注自身道德的完 善,培育高尚的人文精神。

(三)让古诗词教学回归积累。古诗词有着旺盛的生命力,许多精华名句流传不衰,已

经成为融入人们的生活,我们就当引导学生在作文中恰当地运用古诗词名句,会为文章增色。

为了强化这种意识,可以采取“每周一诗”和“名句对对”的办法。一周出示学生一首古诗

词,要求诵读,或把名句中的上句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对。

(四)让学生插上想象、联想的翅膀。具体可以这样操作:1、引导学生运用画画的形式,

将诗词中所描绘的景色和包含的意境细致、形象地描绘在画纸上,让学生产生创作的冲动,

满足创作的欲望。

2、通过让学生在课外收集作者的其他古诗词,收集与课文同类内容的古诗词,收集有相

同意象的诗句、词句,同样可以使学生学会联想,培养发散性思维。例如我教王翰的《凉州

词》时,让学生联想其他描写军旅生活的诗词,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卢纶的《塞下曲》、

范仲淹的《渔家傲》,王晶龄《从军行》和《出塞》等。教王昌龄的《出塞》时让学生联想其

他边塞诗: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等。3、要求学

生发挥想象、联想,运用描写、叙述等表达方式改写诗词,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五)让学生点燃创造的火花。我们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让他们借助工具书、注释,

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学生在自主理解的过程中可能会理解错误,甚至闹出笑话,这时我们

就要保护学生的创新火花。积极地加以肯定,以要适当的引导。此外,用“放电影”方式,

同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放电影”就是让学生闭上双眼,在轻柔的音乐声中或在老师的诵读声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在脑海中呈现一幕幕古诗

词所表现的情景,不同的学生就象不同的电影导演。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有义务让“古老“的诗词奏响”创新“的凯歌。篇二:古诗教

学反思 古诗教学反思 传统教学中学生学习古诗词一般都是先反反复复地诵读,再进行语言的品析,进而感受

诗歌的意境。学生对这种教学模式已经十分熟悉甚至有些倦怠了。如果古诗词的教学仅仅停

留在咬文嚼字上,把完整的诗句弄得支离破碎,那还有什么美感可言呢?新的课程标准明确

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在这一

基本理念指导下备课时设想能否找到一种新的方法唤起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和热情?能否

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来学习古诗词?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准备把前两首诗的教学在一节课完成。注重整个学习过程的层次性,

由易到难,由初步感知到深入探究。本课两首《少年行》、《马》是唐代诗人王维和李贺所作,

前者通过赞美少年的力大无穷,沉重勇敢,智勇双全的英雄形象,表达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

志向。后者通过描写马渴望上战场,表现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志向。诗歌风格不同的背后

主要是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在学生感知诗意的基础上让他们合作探究去探讨这种现象,

从而获得诗歌鉴赏的一种重要方法---“知人论诗、知时论时”。这样可以充分尊重学生在课

堂中的主体地位,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学习。在课前,根据教学设计,我有针对性地布置学习预习诗人的经历、感知诗歌的大意。在

上课时学生对诗歌内容已经比较熟悉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对这种新的诗歌教学方法感

觉很新鲜,课堂气氛较好。学生踊跃发言,积极探讨,学有所得。一堂课中,学生在两首诗

歌的比较学习中,感受到了两首诗歌风格的不同,体味到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志向,取得

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也发现了以下一些问题;

1.本课的教学设计将诗歌的创作背景放在了探究诗歌风格不同原因的环节之中,这是为

了让学生更好地意识到对诗歌情感的感悟不能离开诗歌创作的背景,但将诗歌背景放在学习

诗歌之前介绍是否能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呢?什么时候介绍诗歌的写作背景,以

什么样的方式来介绍,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2.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比如在学习《少年行》这首诗歌时,如何启发学生从诗

歌的字里行间自主体会到诗人笔下少年的力大无穷、智勇双全,而不是教师越俎代庖地告诉

学生;如何才能做到巧妙地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品读课文;这还需要在教学中不断摸索总结。

3.在本课教学中,还应给学生更多一些的时间让他们充分地思考感悟,让他们大胆地说

出自己内心的感受,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动嘴的机会,让学生参与大量的实践体验,为

学生优化学习,有效学习和健康成长提供必要的空间。篇三:古诗教学反思 古诗教学反思 篇一:古诗>教学反思《绝句》这首诗是杜甫在成都浣花溪草堂闲居时写的,共写绝句四首,本诗是其中的第

三首,描写了草堂门前浣花溪边春景。本诗由两联工整的对偶句组成。前两句“两个黄鹂鸣

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写的是动景。首句堂前黄鹂鸣于翠柳间,是近景;次句白鹭飞上青

天,是远景。这些景物的画面,色彩艳丽:嫩黄的小鸟,翠绿的柳林,雪白的鹭鸶,蔚蓝的

青天,四种色彩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不仅有色还有声,有那婉转动听的莺歌,真是一派生机

勃勃的明丽的景象。 后两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写的是静景。前两句两个动词是“鸣”“上”,

后两句是“含”“泊”,一动一静。第三句写西岭的积雪,是远景。 “含”字运用拟人手法,

十分贴切生动;“千秋”点出时间的久远,更显出其静。第四句写门前的船只,是近景。“泊”,

停泊着,静中包含着动;“万里”点出路途的遥远。这首诗,每句一景,其中动景、静景,近

景、远景交错映现,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幽美平和的画卷,令人心旷神怡,百读不厌。自

己也很喜欢这首诗,本月的明日之星就选择了这首诗,但上下来却发现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整个教学设计的环节欠合理,朗读指导也没到位,互动环节也没互动好。说来惭愧,在上这

堂课之前,曾经听了其他老师上这节课,她一边上,我也一边在想:自己这个环节会怎样处

理,应该怎样处理。也和师傅讨论过某些环节该如何处理,如何设计,但在实际的上课过程

中,发现自己思考的还是远远不够,没有细细地解读文本。 在朗读环节的设计中,没有精心处理好朗读的层次。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是古诗教学的重点。因此在课堂上要体现朗读的指导过程。在这节课上,我也重视了古诗的

朗读,并设计了多处朗读,但在具体的上课过程中却没有好好地指导。到课的尾声,学生本

来读得蛮好的,并且熟读成诵了。但我却提出了让学生划一划节奏,根据节奏来朗读,这就

又回到了浅层次的朗读上了。课结尾时,学生已经理解了诗的意思了,应该是深层次的指导

朗读,让学生在理解诗的意思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而不应该只根据节奏点来读一读。

在“初读”环节上,我的要求太高了,初读便提出了边读边思考诗的意思,问的问题太广了,

缺乏针对性。其实,“诗歌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如果学生真正理解了诗句的意思,

感悟了诗人的感情,断句就不会成为问题。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将在朗读的层次上

多下功夫。 在理解诗句的时候,说出来有些脸红,自己都没有彻底弄懂“东吴”的意思,结果一遍

遍地问学生,对于学生的回答,自己也没给出明确的答案。还有在比较“飞”和“冲”哪个

字用的好时,通过手势,指导学生理解“冲”,“冲”字点出了方向,学生也明白了。但在指

导朗读时,我却让学生简单地做着飞的动作读这句诗,这样就误导了学生,还是停留在对“飞”

的理解,而不是“冲”,本来是想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生的理解,结果却成了这堂课的败笔。

在课上,有个互动的好契机,我没能及时抓住。一学生读完诗后,说这首诗写得很好,用了

对联,我的第一反映是学生说错了,应该是对仗。其实现在想想,当时学生想表达的就是对

仗,只是不知道怎么说,当时我只要引导下,学生就马上理解了,并且能够在诗中找出对仗

的地方,因为我的愚昧,失去了和学生互动的机会。在今教学中,要多钻研教材,准确地去解读教材,把握精要,积极开发

相关的课程资源,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时代背景没有应适时出示。我的教学设计将杜甫写《绝句》时的背景资料放在理解诗句

的含义之后,在拓展的时候才讲述了当时写这首诗的背景,目的是了解诗意后引导学生感情

朗读并学习同时期写得另外一首《绝句》。但效果不佳,学生的反映平平。看来,教师为学生

提供的有助于理解语言文字的帮助,要选用最佳时机,才会取得最佳效果。在这节课中,我

的板书也没有在最佳时机出示,板书应该是每篇课文的精华,我在写“有动有静”时是在学

生朗读的时候写得,没有利用好板书,板书不应该是为了完成而写之,应该要对学生的学习

有帮助。这首诗还适合利用副板书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句的意思及写法,我在设计时没

有合理周详地考虑。 在这一节课的教学中,除了上面所说的,还有许多方面还存在着不足,譬如说,在认真

听学生回答,及时作出反应这方便还很欠缺,对学生的>倾听还不够;粉笔字也需要再花

时间、精力去苦练;对学生的学情了解的还不够;教学时间还应掌握好,合理分配教学时间;

语言的力度不够,渲染的气氛不到位,没有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投入到课文中,削弱了>语

文教学的人文性?? 培根说:“读诗使人灵秀。”作为语文教师,我们的目标是——让学生爱上古诗!在今后

的工作中还是要不断磨练自己的教学基本功,下功夫苦学,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勤学

好问,希望自己能够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达到师傅那种应用自若的状态。学无止境,

继续加油! 篇二:古诗教学反思 古诗的教学对于我来说总是觉得枯燥无味,备课时无从下手,上课时又觉得没有内容可

讲,每次的古诗课上都是老师的一言堂,总是觉得这种文章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远,内容

又单调,自己给学生说说,学生会背会默写就算了。在我读了《让学生在语文课上做小主人》

中“古诗教学”这一章以后,我对古诗教学有了全新的认识。该文从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

理解能力、总结提高三个方面,全面、系统地讲解了古诗的教学方法以及学生们自主学习的

学习方法。文章中经典的理论、生动的案例、具体的指导,犹如一盏指路灯,使我豁然开朗。

重新审视古诗教学我有了新的感受和想法。

一、学习古诗必须改进教学方法

1.提倡不求甚解 古诗用字凝练意境深远。小学生学习古诗重在积累,从积累中感悟,从积累中培养语感。

小学生理解能力差,但记忆力特别强。所以在学习中重在读,而不在于“懂”,教师在课堂上

重于指导,而不在于“讲”。学生会背不一定理解得准确,但在脑子里深深刻上烙印,使其终

生受益。

2.开展多种活动 古诗具有音美、意美、形美的特点,教学时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生动

活泼的学习活动。如根据诗意,组织学生表演、绘画、改写等,把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

在学生头脑中“活”起来。还可以定期开展背诗比赛,通过活动,增进对诗词的理解,培养

学生的学习兴趣。

3.鼓励学生仿写 这里的“仿写”并不是让学生写古诗,而是让学生跃跃欲试的情况下,鼓励学生尝试着

写诗。古诗讲究格式韵律,读起来朗朗上口,学生好奇心强,乐意模仿。可以引导学生把在

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想,模仿诗人的样子写下来,对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

的写作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古诗是语文教学的好教材 通过学习这一章的内容我从新品味诗句深深地体会到古诗经典无一不是作者敏锐的观察

力,丰富的想象力高超的语言表达技巧的集中体现,因此学生学习这些古诗,无疑是为他们

提供良好的写作范例。

1.学观察 如《题西林墙=壁》中“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一句,是诗人观察庐山所获

得的直观感受。“横看”庐山是连绵起伏的大岭;“侧看”庐山又成了高大挺拔的山峰。“远”、

“近”、“高”、“低”,都是指诗人观察角度的变化,“各不同”则是对庐山千姿百态的概括描

述。诗人从不同的观察点不仅写出了庐山的突出特征,而且还从哲理的角度提出了一个认识

事物的原则:要了解、掌握事物的真相、本质,必须摆脱限于一时一地的片面性。在以后的

学中我可以让学生通过品味这些诗句体会到观察事物不仅应细致,而且要边看边想,在写作

中才能更好地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

2.学想象 创新源于想象。学习古诗中的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写作水平。如“飞流直下

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突出了瀑布之高之长,气势磅礴,

读后憾人心魄,如临其境。学习这样的古诗,让学生体会古代诗人的立意的新奇、构思的巧

妙、想象的丰富、意境的深远,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而且对于丰富他们的想象力、

激发他们的探索精神、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起到积极的作用。

3.学语言 古诗语言精练、含蓄、优美,是学生学习祖国语言的范本,如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

岸”中的“绿”字,历来受到赞叹,把这个字换成“来”、“到”、“入”、“过”、“满”等字也

通顺合理,但都不如“绿”字有形有色。“绿”写出了春风有色,它染绿了江南,给人一种鲜

明的形象感,让人仿佛看到绿茸茸的细草铺满江岸,看到万物争春的生动场面。引导学生领

会诗人对用字的精心选择和设计,对他们作文的遣词造句,无疑有很大帮助和启迪。

三、古诗是品德教育的切入点

1.通过学习古诗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一首首精练的古诗,不仅是诗人才华横溢的结晶,也是他志向高远的体现,在我们熟知

的唐宋诗人中,有立志为国驰骋沙场的辛弃疾、王维;有忧国忧民的杜甫、陆游;有藐视权

贵的李白、苏轼??他们的作品处处体现着高尚的情操和爱国的情怀。生活中的南宋诗人陆游,

临终前写下了《示儿》这首诗:“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

无望告乃翁。”短短的八个字,道出了诗人对抗战事业的满怀必胜信心,其殷殷的爱国之情怀,

读了无不使人动容。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正是现代小学生品德教育中需要加强的。引导学

生学习这些诗词,无疑是在学生心目中,植下了爱国之根,注入了民族之魂。

2.通过学习古诗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 古诗是一种高品位的精神文化。它对净化学生心灵,提高学生品位,培养审美能力有着

重要的意义。中华文化向来崇尚清高雅洁之美,古诗中也注入了这种尚清意识。“不要人夸好

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诗人托物言志,表现了坚定

的志向,歌颂了高尚的品格。引导学生读这样的诗,为他们提供了摆脱低俗文化的不良影响,

进一步提高了审美水平。 总之,我要在以后古诗教学中充分借鉴“古诗教学”中的教法与学法,紧扣语文课标的

精神,努力让整个课堂气氛活跃,书声琅琅,学生充分地读,充分地说,充分地写,真正做

到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到读书、写作的方法,提高学习的能力,使古诗

教学生动有趣,异彩纷呈。 篇三:古诗教学反思 一直以来,我就觉得古诗是很难上的,短短的几句诗要深入的挖掘、拓展开来,让学生

去体会、感悟,实在是太难了。平时也很少听到古诗这样的公开课,只知道在新的课程标准

的要求下,更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对古诗诵读的能力和想象力,

加深理解和感悟,获得思想的启迪,使学生真正享受到审美的乐趣。新课程下的古诗课堂,

不提倡原本的逐字逐句的翻译,要求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去自主感悟,达到一种无痕的教

学效果。说归说,可做起来实在是难。 在一次研讨课上,原本想选篇阅读课文上,可是想既然古诗是我一直很困惑怎么去教学

的一种文体,不如就选古诗吧,这样也是一次学习和提升自己的好机会。各位老师在听了我

的课后,对一些方面做了一定的肯定,让我从理论到了实践,对古诗教学也有了一定的目标。

特别是大家指出了教学中的一些不足,让我从中受益匪浅。 首先,让我知道了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要为自己的教学服务。在课堂开始导入古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我是以图片的形式导入,继而介绍古诗的作者以及写作的背景。

这首诗主要就是让学生感悟诗人独自一人在他乡的>孤独、寂寞的心情,从而体会王维思念自己家乡的亲人的思想感情。在导入时,虽然我介绍了重阳节是个万家

团圆的日子,一家人要聚在一起登高、喝菊花酒、赏菊、佩带茱萸等。但在这个方面我是一

笔带过,如果我能以图片或其他的形式让学生去了解这样一种场景,那么就会在不知不觉中

为下面的教学做了一个铺垫,也让学生更好的领悟到王维的“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情。 其次,对诗歌的理解上,学生一直停留在浅层次,而我没有适当的去引导他们向深层次

挖掘,从而使学生没有完全的理解诗意,读的效果也就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好。从知背景,

知试题,知诗意等,我是以学生为主体,但是我却没有考虑到孩子们心中的需求并不只是停

留在表面。对于诗中“独”、“异”、“倍”、“遥”、“少一人”等一些重点字词,孩子们都能够

大体的理解。但就如老师们提出的那样,“遥”到底是有多“遥”?这时候,可以通过地图让

学生体会到遥的距离,从而更好的感知王维在离家几年的时间中的那份孤独和寂寞。“少一人”

少的到底是谁?如果你是作者的亲人,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这些问题都可以在课堂中帮助

学生更好的理解诗意,体会感情。通过这次研讨课,我也初步知道了在教学古诗时的一些技巧。古诗重在读,特别是对于

三年级的学生,他们还没有具备一下子就能分析诗意的能力。所以先要让学生知道古诗的节

相关热词搜索:教学 感悟 教师教学感悟 教学感悟简短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