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读书笔记

发布时间:2017-02-15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人生》的读书笔记篇一:读书笔记之路遥 《人生》

读书心得

-----读 路遥 《人生》有感

“人生的道路虽然慢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口,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

作家路遥在《人生》中引用了作家柳青的这样一段话。

我想,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坎坷挫折的。这些障碍很多,譬如政治上的遭遇,事业上的苦闷。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你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你的一生。

虽然人生的结局是一如既往的悲伤与现实,但我却没有以往那么愤然,我渐渐体会到了生活边边角角,特别是现实世界里的生活的模样。

生活有时能把现实变成梦想,有时也可能把梦想变成现实,有时会把社会中的各个角色调换,有时会把好事弄巧成拙,我想这些关键是看我们怎么去走这条人生的道路。

我们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丢掉自己的原则,无论你此刻正高兴万分或痛苦抑郁,一定不要丢掉自己的原则,人一旦丢掉原则就会走入人生的岔路。就像人生里的主人公高加林一样,他优秀聪明心劲高对生活充满了激情同时又懂得利用机会,这点是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具备的,然而他就是因为一时的迷茫放弃了原则,结果失去了一份也许可以称之为世界上最纯真的爱情,最真的女人,最爱他的人。女主角巧珍带着对他的爱嫁作他人妻,没有任何怨言,然后在他失意又从回农村时还为他求情,求大队书记让他重新当老师。其实在他失意之前他就意识到自己其实真正爱的人是农村姑娘巧珍,然而就是因为一时的迷茫,选错了路口,放弃了原则,结果失去了生命中最珍贵的东西!

我想我们也在这条人生路吧!在这条人生路上也会遇到很多岔路,我们在选择之前也会迷茫失措,也许也会和主人公犯同样的错误,说白了这就是人生!唯一和主人公不同的是我们在选择之前看到了《人生》这本书,它会让我们在选择的时侯,三思而后行!

《人生》书写了这样一个故事,改革时期陕北高原的城乡生活构成了它的时空背景。高中毕业生高加林回到土地又离开土地,再离开土地,再回到土地这样人生的变化过程构成了其故事构架。高加林同农村姑娘刘巧珍、城市姑娘黄亚萍之间的感情纠葛构成了故事发展的矛盾,也正是体现那种艰难选择的悲剧。 高加林正是作者着力塑造的复杂的人物。他身上既体现了现代青年那种不断向命运挑战,自信坚毅的品质,又同时具有辛勤、朴实的传统美德。他热爱生活,心性极高,有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关心国际问题,爱好打篮球,并融入时代的潮流。他不像他的父亲那样忍气吞声、安守本分,而是有更高的精神追求,但是他的现实与他心中的理想总是相差极远,正是这样反差构成了他的复杂的性格特征。当他高中毕业回到村里后当上了民办小学的教师时,他

《人生》的读书笔记

很满足这个既能体现他的才能而又对他充满希望的职业,但是好景不长,他就被有权有势的大队书记

高明楼的儿子顶替了,他重新回到了土地。正当他失意无奈,甚至有些绝望的时候,善良美丽的农村姑娘刘巧珍闯进了他的生活,刘巧珍虽然没有文化,但是却真心真意地爱上了高加林这个“文化人”,她的爱质朴纯真,她以她的那种充满激情而又实际的作法表白了她的炽烈的爱。而实际上她所得到的爱从一开始就是不平等,高加林在她的眼中是完美的,而她对于高加林来说只是在他失意时找到了精神上的慰籍。当机遇再次降临到了高加林身上,他终于抓住了这次机会,重新回到了城市。

城市生活给了高加林大显身手的机会,又让他重新遇到了他的同学黄亚萍。与巧珍相比,黄亚萍无疑是位现代女性,她开朗活泼,却又任性专横,她对高加林的爱炽烈大胆又有一种征服欲。高加林的确与她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他们有相同的知识背景,又有许多感兴趣的话题,当他们俩侃侃而谈时,高加林已经进入了一种艰难的选择之中。当高加林隐隐地有了这种想法时,他的念头很快便被另一种感情压下去了,他想起了巧珍那亲切可爱的脸庞,想起了巧珍那种无私而温柔的爱。当巧珍带着狗皮褥子来看他时,他的那种难以言说的复杂的感情一下子表现了出来。在经过反复考虑后,他接受了黄亚萍的爱,可同时意味着这种选择会无情地伤害巧珍,当他委婉地对巧珍表达了他的这种选择后,巧珍含泪接受了,但她却并没有过多地责怪高加林,反而更担心高加林以后的生活,劝他到外地多操心。但是泪水却在脸上刷刷地淌着。

但是好梦难圆,高加林进城这件事终于被人告发了,他要面对的是重新回到生他养他的那片土地,他的所有的理想和抱负如同过眼云烟难以挽留了。他难以承受打击更难以面对生他养他的那片这份土地。他减少了狂热而又冷静的反省,接受了德顺爷爷的一翻话,而后一下子扑倒在黄土地上。

看了这篇文章后我便发出这样一连串的疑问。如果高加林没有和巧珍分手,那么他也许会在小城里长久地工作下去,但是一个有文化的人能和一个大字不识的人生活一辈子吗?如果高加林选择的不是黄亚萍而是另外的一个城市女孩,那么他又会是哪样地生活呢?

可是,人生没有那么多的如果,也没有理想中的故事圆满,人生总是或多或少地让我们的现实与理想相背,一个人的性格与追求往往决定了他生活的大致轨迹。很多的时候,当爱情与前途让我们取其一时,很多的人选择了前途,社会上流传一句这样的话:有了前途还怕找不到爱吗?当然也有人选择了爱,可是也因此而要去努力地去创造事业。也许他一辈子都不能创造也他放弃的那么多。所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前途而放弃了爱,越来越多的人变为爱只是两个人在一起时的快乐心情,它已没有了责任和义务,很多没有理由的分手就这样在很多人中出现,面对一方洒脱地说:因为我们相隔太远,不可能在一起的,再见吧,以后还可以做朋友。而另一方又能说什么呢?去责怪现实吗?去责怪爱的苍白吗?去抱怨现实的残酷吗?去请求对方等你吗?你也明明知道:既然他选择了“前途”你说什么都没有了意义。只有把眼泪放在心里,微笑着挥手说“再见”。

爱是什么?它有多大的力量?生活又会给你这次选择一个什么答案?谁都不知道,所以只有周密而仔细地做好人生的每一次择抉,走好人生每一步,才会不给自己留遗憾。

选择自己所爱,爱自己所选择。

顾北城。

QQ:945719974

《人生》的读书笔记篇二:《人生》读后感

《人生》路遥

借用百科里的简介,小说《人生》改革时期陕北高原的城乡生活为时空背景。描写了高中毕业生高加林回到土地又离开土地,再离开土地,再回到土地这样人生的变化过程构成了其故事构架。高加林同农村姑娘刘巧珍、城市姑娘黄亚萍之间的感情纠葛构成了故事发展的矛盾,也正是体现那种艰难选择的悲剧。

就在放假前不久热播剧《何以笙箫默》以不可挡之势侵入我们的生活时,我用不到一天的时间看完了顾漫的原著小说。而放假后却看了路遥的《人生》,反差极大的两种类型的小说。前者都市、青春、爱情、校园、职场?有太多吸引我们这个年龄的人的因素,青春之际,有中学年少时的回忆,有现在大学梦幻般的想象,有对未来不可知的憧憬和想象。而路遥的《人生》则完全是另一种类型,如果用四个字来表达起初对这部小说的感觉便是:没吸引力。如果《何以》因为极大满足了我们的心里幻想与需求,那么《人生》这类小说又如何撞入我们的视线,走入我们的内心?如果是为了完成作业,我绝不会读原著,这样既亵渎了小说,又是会有对作业的一种不负责任,单单为完成作业还不如看一下百科或者各种他人写的读后感,粘贴复制完成的好。对于这类小说完全可以用“熟视无睹”来形容,读《人生》完全是继续一种好奇心,如果小说真的无聊,何以在文坛上有如此重要的地位?读它,如同去探寻一个新的世界,一个满是为什么的世界,开始于

因为《黄金时代》而试着去读的萧红的《生死场》、《呼兰河传》。

书读的少以至于不能鉴赏,现在也还未能体会到小说结构的严谨,构思的精巧,甚至寓意的绵长也未必会体会多少,只是用一颗生活地心去读它。《人生》平实的语言下,流出的是熟悉又陌生的我们长辈经历过的年代的生活。小说的故事发生在“城市交叉地带”,充满生气和机遇的城市生活对于像高加林那样的身处封闭而又贫困的农村知识青年构成了一种双重的刺激,不论在物质还是在精神上。路遥在《人生》这部小说里便是描述了这一现象,表现了这种环境中的农村知识青年复杂的心理过程。

从总体来讲,读书的时候就好像听着长辈在讲述他们那个年代的生活一样,一幅幅画面浮出脑海,亲切自然。我们并不是生来就能如哲学老师告诉我们的那样学会接纳自己,也有过像高加林从民办教师又重新变成农民后到县城里卖馒头时的那种自卑心理,从高加林不敢高声呼喊,怕遇到老同学,遇到同学家长的躲避中,看到了我们也曾因为其他原因而自卑时似曾相识的复杂心理。小说的价值之一,我觉得就在于它与真实生活的碰撞。打一辈子光棍的老汉德顺,确实富有一个善良、通情达理的心,虽是一辈子不娶,却也曾有过一段真挚的感情,一生用情至深,为此孤独终老却也不丧失生活地信念,如同他说,只要他活着,她就永远活着,活在他心里。比起村子里其他人,我觉得只有他才是真正的活着,外人看来的一个孤独老头却有他的人生,而其他人不过只是活着。如果说高加林是小说的路,德顺老汉就是那路

上隔一段一个的路灯,如果说高加林的角色使得小说血肉丰满,那么德顺老汉则是使小说关节活顺,德顺老汉在小说中的篇幅不多,却是必不可少。高加林几次离开土地回到土地,似乎在说着命运的无常,可是在这种命运的颠簸之中,确是最给我们信念的,我们虽不至于能够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但起码要慢慢的学会用一颗平常心面对生活,就好像小学时在我们面对考试时的成功或失败时老师总是谆谆教诲的:胜不骄,败不馁。生活便如考试不会总是取得好成绩,但是好成绩又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结果,只要我们用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只要我们真正的努力付出过就好。有时候我们会单纯的说这个是好人,那个是坏人,这是多么大的谬误。从高加林的身上,我感觉到,人的思想是复杂的,怎么能用简单地好与坏来评论?刘巧珍是一个好姑娘,虽然斗大的字不识几个,却如同小说里说的那样感情细腻,有较强的理解力。有个性,却也因为知晓农民生活的起落无常,在高加林离开他之后流泪了、伤心泪、但是依然继续生活,就连高加林在最后命运面前都起了轻生的念头,但是她没有,小说中并没有对她的伤心给予过多的文字描写,我们也无法想象她有过怎样的内心挣扎,只是知道她继续着生活,而且继续着善良与坚强的心。在高加林重新又回到农村后,她虽嫁做人妇,但是依然关心着他。高加林又回到农村,一路上对他的心里面写细腻真实,他以为同村里的人会奚落他,嘲笑他,但是没有,他们从干活的田地里出来,给予他安慰,多么淳朴的民风。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小说,放

在现在或许会多上一种意义,一种对改革开放三十年后现在社会的人们唯利是图,道德败坏的有力鞭挞。

前不久看到一个广告词:走遍世界,家乡最好。突然我觉得,我们历遍人生,或许只是为了遇到更真实的自己。不同年代的小说,展现了不同时代地方下的生活,我们读小说,读他们的生活,就是寻找自己。最后,想这样一句话结束读过《人生》的感悟:不管怎样,这就是我们的人生,在我们的人生里,快乐与不快乐都是属于我们自己的故事。

《人生》的读书笔记篇三:路遥《人生》读书笔记

路遥《人生》读书笔记

近日读了路遥先生的《人生》,男主人公的生活经历让我知道努力坚持现在,不用那么彷徨,不用那么忧郁总有一天你会找到你相要的生活,你的人生也因些也美好。

看了这本书,让我思考什么叫做“热爱生命,热爱生活”。那么纯粹的因为生命的美好而每天充满活力,每天踏实的生活。我想因为我没有真正接触过那么厚重的土地,在土地上认真的劳作过。也就没有办法感受土地宽广的胸怀,那包容一切的力量,那最原始生命的意义和热量。

我想我们再也不是土地长出来的苗了,也不再把根扎在土里了。我们被架在空中,成长在空中花园之中。所以也不再那么踏实了。在空闲时间变得无聊,无所适应,太多的人沉浸在网络的世界。很少有时间再来感受生命的美好,感受身边微小的美好。毕业之即,才更能感受到物理的巨大吸引力,仿佛所有的事都只为了工作之后每月的工资能涨一点,再更高一点。可是那是否也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了?

我现在还太年轻,对于生命和生活,我了解的还太少。我只希望,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会为春暖花开而高兴,为每天的到来而激动。要是能一片土地就更好了。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相关热词搜索:读书笔记 人生 《童年》读书笔记 《水浒》读书笔记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